蘋果日報
陶傑2006-10-06黃金冒險號
中國的幻覺 去過臺灣,就會覺得臺灣人已經不再是什麼「中國人」──當「中國人」的定義,根據當前政治正確的潮流,專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出生長大的華人」。臺灣有一股很濃的人情味。即使酒店的一個收拾客房的女工,都很有禮貌,她會常常真誠地對客人說:「抱歉」、「路要當心走噢」。客人帶著孩子,她會開心地逗逗他:「好乖唷」,臉上綻開一朵樸拙的微笑,那個笑容,她的笑容,不是根據跨國酒店業的瑞士行政總裁的人事手冊訓練出來的空姐式的專業笑容,令人想起一九四八年南京一座大宅裏的一個老僕人,還加上一點點昭和年代榻榻米間的一個阿巴桑。臺灣的公函,正體、直排,行文很古雅,尊稱「陳總經理志明先生」、「李廠長國強先生」,末端署著「行政院用箋」之類的朱砂公印。臺灣人提出請求,說「拜託」,問到閣下的家長,尊稱「老太爺」,問到你的兒女,還稱「令郎」、「令千金」什麼的。這些用語:勞駕、拜託、抱歉、老太爺、嫂夫人之類,是中文嗎? 不是,因為這一套絕不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常用語文。去臺灣,才發現臺灣的老一輩人士──通常是外省人──仍在使用一套死去的舊中文。嚴格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中國的唯一代表,因此,「繁體字」不是中文,「臺端」、「閣下」、「老太爺」、「拜託」之類,也不是中文。「老子」怎樣,「臭娘們」如何,媽個B頂你個肺之類,真正的中文,以電影《瘋狂的石頭》為經,以臺灣以外的華文報刊的常用語為緯:像「打造平臺」、「工程配套」、「開發景點」、「建設上馬」等等。臺灣令人覺得陌生。臺灣人的書面文字和生活禮儀,民國年代的儒家涵養加日治時期的謹恭和諧。臺灣人整天叫嚷「去中國化」,是很多餘的。即使自稱中國,台海的兩岸,哪一個中國是優雅的中國,哪一個是偽劣的中國,已經令人沒有興趣再爭論。眼前的現實是:總之「中國」不是善良和優雅的代名詞。聯合國承認的中國並不是臺灣,外國人學「中文」,不,漢語,不必學「臺端」、「閣下」、「老太爺」這類辭彙,正如今天住在美國不必講拉丁文。臺灣使用的所謂中文,是一種「前中國」的中文,他們的人情味和禮儀,與中國沒有關係,而馬英九,一臉的端莊正氣,他有半點中國人的味道嗎?沒有。賴昌星、周正毅、葛優,以及廸士尼園的自由行,才是中國人的真風格真面孔。臺灣沒有問題,中國也沒有問題,時空倒錯的幻覺,有如把人看成了猿猴,或把猿猴看成了人,這才是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