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广州城建进入大发展时期。广州府管辖南海、番禺、顺德、东莞、新安(今宝安)、三水、增城、龙门、香山(今中山市)、新会、新宁(今台山)、从化、清远、连州(今连县)、阳山、连山一州十五县。 明代的广州成为中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是广东最大的商业城市。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认为广州城墙低、狭隘,要重新修建。他把宋代建立的中城、东城、西城连为一城,再加以扩展,开辟了东北山麓,修筑了北城今天的越秀山城墙便是当年所建,从现存的城墙仍然可见当年朱亮祖"辟城东北山麓,拓北城八百丈,上建鎭海楼"的宏伟规模。 广州城扩建,有利于商业贸易的发展,经营瓷器、糖、香料、菓品、药材、丝织品、布匹、漆器、锡器、藤竹制品、蒲扇、珍宝等的商店遍布广州。明正德九年(1513年),葡萄牙人科尔利到广州,广州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说:"广州是我所到过的世界上最富裕的地方。坚固雄伟的城墙、宽阔的街道、珠江上来往如梭的帆船、繁华的商业市场以及经营瓷器、丝绸的商店,目不暇接。" 广州的商业日益繁华,广州旧城外围人口越发稠集,两广总督吴桂芳害怕城外没有城墙保障,于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在城南筑一外城,周长三公里,主要向南发展,把商贾云集的濠畔街包括在内,称为"新城"。老城的南界为如今的大德路、大南路、文明路;新城南界为如今的一德路、泰康路和万福路。新老城的东界为越秀路。西界为人民中路和人民南路。这样,老城有八个门楼:大东门、定海门(即小南门)、文明门、大南门、归德门、西门、大北门、小北门。新城也有八个门楼:小东门(永安门)、永兴门、永清门、五羊门(清朝时称五仙门)、靖海门、油栏门、竹栏门、太平门。从此,广州城扩展到"后倚粤秀,南临珠江",这城市格局维持到清代。 清顺治四年(1647年),在新城的南部增设东西两翼城,直至珠江边,各长六十多米,称为"鸡翼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