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969|回復: 0

[掌故傳聞] 珠玑巷传奇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10-28 07:04:3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詹天佑、黄飞鸿、李小龙、陈白沙这一些对于中国人来说耳熟能详的名字,他们每一个人都在中国的历史进程中起到过重要的作用。这些人生在不同的年代,看似毫无关系,但是追根溯源起来,却都跟广州北部的一条小巷,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里,便是粤北南雄的一条古老街巷——珠玑巷,它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了。从表面看,它和其他的古巷并没有什么不同,但走进它你会发现,这里的道路两边,全都是各个姓氏的祖居和宗祠。据统计,曾经在这条小巷中居住的有153个姓氏,在这些姓氏的祖居和宗祠里,你也随时可以碰到来自海内外的游客。

  每隔几个月,珠玑巷内就会有一座修缮一新的大宗祠迎来四方宗亲,他们来自珠江三角洲地区、港澳、甚至世界各地,他们都说,这条名为珠玑巷的古老街巷就是他们的故乡。

  在珠玑巷街头,我们遇到了来自广州的邓权氏一家,88岁的邓老先生自称是民族英雄邓世昌的后裔。老人告诉我们,小时候曾听父亲说起,民族英雄邓世昌是自己的叔祖父,而邓家的先祖就曾在这条小巷中居住。可是,多年以来,邓权氏既没有看到过关于家族的记载,也没有见过自己的叔祖父。今天,老人带着一家三代,从几百公里外的广州赶来,就是为了寻找自己和叔祖父邓世昌的家族渊源。提起邓世昌,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想起那场难以忘却的战争——中日甲午海战,就是在那场战争中,邓世昌英勇捐躯,也使他的名字和他所统帅的致远舰载入中国史册。

  张昌故居位于珠玑巷内,据记载,一千多年前,小巷得名珠玑巷就源于这里。张昌是唐朝名相张九龄的七世孙,也是最早来到珠玑巷居住的居民,唐敬宗年间,张昌一家七世同堂,家庭和睦,远近闻名,当朝皇帝为了表彰这个孝义之家,钦赐了一条由珍稀的宝玉串成的珠玑绦环,小巷便由此得名为珠玑巷。珠玑巷,位于中国广东省北部的韶关南雄市,这里与江西省大余县接壤,为南北咽喉,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南雄北部的梅岭,也叫大庾岭,是南岭山脉五岭之一,也是江西与广东两省的分界。这里就是梅岭古道,是中国现存最完好的古驿道,正是这条古道,为珠玑巷带来了繁忙的商品流通和大量的移民。

  大庾岭路拓宽重建之后,为适应当时南来北往的客商们的需要,自梅岭南下的古道旁一共修建了包括珠玑巷、里东街、中站在内的七个商业街。实际上,如今人们所称的珠玑巷,其实是包括周围大约58个村庄。里东街就是七条商业街其中的一条,一千年之后,这里仍延续着当年的繁华。

  作为岭南商业重镇,唐代时已经是茶坊酒肆林立,商号客栈栉次鳞比。两幅画卷,再现了当年珠玑巷一带繁忙的商贸往来。来自岭南和海外地区的象牙、犀牛角、珍珠和药材,在这里落脚交易,然后再输往北方;而中原和江南的丝绸、茶叶和其他土特产也在这里中转再南下。

  在清末粤汉铁路开通之前,梅岭古道一直是贯通南北的主要交通要道。而依傍在梅岭古道旁的珠玑巷也兴旺了1000多年。

  和珠机巷所有的移民一样,邓氏始祖也是顺着这条梅岭古道来到岭南的。在邓氏宗祠墙上的姓氏源流中,邓老一家找到了自己先祖的发源地。

  南阳堂,是邓氏宗祠的堂号,这个名称正是源于邓氏先祖的发源地——河南南阳,从中原到岭南,先祖历尽艰辛的迁徙历程深深的触动着邓权氏一家。

  采访期间,我们偶然听说,在珠玑巷旁的叟里元村有一个神秘的节日,这个节日与宋高宗有关,这是否和珠玑巷移民的历史相关呢?我们来到村中走访。终于,村中的几位老人证实了这个节日的存在。靖康二年,金兵攻陷卞京,北宋灭亡,宋高宗即位,在金兵追击下不断南逃。

  由于战乱而南迁的移民没有忘记自己的君主,他们甚至将君主神话,变成了菩萨供奉、祭拜。而在他们的生产生活中,也处处保留着中原和江南的风俗习惯。这是今天的韶关市,据统计,唐玄宗天宝年间,韶关地区的户数达到3万多人,其人口密度远远超过了广州,这显然是大量移民涌入的结果。宋朝时期,又有大量移民入迁南雄,到了南宋末年,迁入珠玑巷的人数达到最高潮。

  究其移民原因,无外乎天灾或战乱,每当这个时候,粤北岭南这块地方就变成了“避风港”,相对的和平安定,可以开垦的土地,加上繁荣的商贸,如同绿洲般吸引着逃避战乱的人。

  今天的珠玑巷内,只有300多户,五六十个姓氏,但这里最繁华的时候,曾经居住过153个姓氏。史载,因战乱和天灾等各种原因来到珠玑巷的人们,在这里居住一段时间之后,又都陆续南迁。在珠玑巷街中央,有一座建于元代的石塔,每天,都会有许多人在这里驻足观看,这座名为贵妃塔的石塔为什么建在珠玑巷中央,它的下面埋藏着一段怎样的故事呢?

  胡妃,相传为南宋末年度宗皇帝的妃子,因遭奸臣陷害,流浪民间,在杭州被珠玑巷富商黄贮万搭救带回,不久,两人共结连理。胡妃来自江南,她将江南的纺织技术传授给邻里的姐妹们,还教她们种植菊花和刺绣,深得珠玑巷居民们的喜爱。然而,这样的日子没过多久,由于家丁的告密,朝廷知道了胡妃的去向,派兵前来围剿,并传令杀戮珠玑巷二十里以内的人畜,焚毁房舍。消息传来,珠玑巷一时间风声鹤唳,鸡犬不宁,于是巷内居民为避灾祸,纷纷南迁。胡妃不愿殃及珠玑巷的乡亲,投井自尽。后人为了怀念胡妃,便在井上筑塔纪念,称为贵妃塔。这个事件,史称“胡妃之乱”,而据珠江三角洲地区许多人家家谱中的记载。当时,因这一事件南逃避南的并不只是珠玑巷人,周围58村人家也多因此向南迁移。史载,自北宋中后期至元初的200多年间,中原及江南氏族由南雄珠玑巷陆续南迁共有130多次。

  罗田村位于珠玑巷附近,几百年前居住着罗氏一家,这座罗陂是罗家兴建的陂头,可以灌溉两千余亩田地,至今仍在发挥效益。北宋初年,罗氏由河南开封迁到南雄珠玑巷,到罗贵时已经是第七代了。这是一个人丁兴旺、富甲一方的大家族。这年冬天,罗贵召集各家族士绅商议,集体移居到南方土广人稀、田野宽平的地方开辟基业,仍如今日在故乡一样,共结婚姻,朝夕相见。南宋绍兴元年正月初五,罗贵代表97户人家递交了申请南迁的文书,五天之后即达到了官府的批准。于是,各家纷纷行动起来,多数人选择走水路,便结伴到山里伐竹子、扎木排。

  珠玑巷南迁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大迁徙,总共迁徙了36姓、97户、1000余人。南迁各族都带有一定的生产工具和资金,他们满怀心事的远离故土,向着不可预知的未来渐行渐远。

  珠玑巷先民迁移珠江三角洲,在各地定居,开枝散业,与原居住地的土著逐步融合,形成广东民系。千百年来,广东人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颠沛流离的路途中,在开拓创业的奋斗中,本没有亲族关系的各家各户之间却形成了“异姓一家无贫富,同舟共济皆兄弟”的手足之情,曾经共同居住过的珠玑巷,也就自然变成了他们共同的精神依托,共同的故乡。

  “马来珠玑衍万村”,真的有万村吗?这也许有些夸张,但据统计,珠玑巷后裔共有153姓,遍及珠三角地区29个县市的688个乡、镇、村。

  珠玑巷内的邓氏宗祠中,邓权氏在众多的祖先牌位前,发现了自己这一支系的祖先牌位。

  邓氏先祖从河南到江西,从江西到珠玑巷,又从珠玑巷分散到珠三角,经过几百年的家族演变,终于,在邓氏宗祠的族谱中,邓权氏老人找到了邓世昌与自己家族的记载。

  邓氏家族自在珠玑巷开基创业,历经千年,如今已有后世子孙100多万人,分散在珠三角、港澳和海外。据统计,除邓氏外,珠玑巷的黄氏、何氏、黎氏、陈氏等众多姓氏,其后裔子孙都已超过百万。

  珠玑巷南迁先民,是一批顽强的开拓者,他们在跋涉中团结,在创业中进取,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打开了新的局面。而他们的后代,也迅速繁衍成为那里的巨家旺族。那一个个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人们,正是继承了珠玑巷人不畏艰辛,开拓进取的精神,珠玑巷人不仅促使了珠三角的繁荣,他们的后代更影响了整个中国。

  又到端午节了,这是珠玑巷人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候。在这个传统节庆里,人们会扎制一种特殊的龙,并抬着它来到家家户户门口,当草龙来到家门口,全家男女老少都会出门,在龙的身上上一炷香并虔诚的祭拜,同时唱龙船歌,放鞭炮,祈求来年的风调雨顺、吉祥平安,同时也象征异姓一家,同舟共济。香火越烧越旺,船歌越唱越响,珠玑巷人都说:我们是龙的传人,要续龙的香火。

责编:红立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10-29 12:55:24編輯過]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2-22 19:35 , Processed in 0.06670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