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婚從來不是兩個人的事,以前婚嫁是兩個家族甚至兩個社區的大事,保守估計牽涉人士動輒幾十計,所以得靠大妗姐主持大局。婚嫁儀式禮數習俗,大妗姐應份要懂,而最重要的,是大妗姐本身是個四代同堂的「全福人」,方能把福氣帶給一對新人。
記者:葉雪芯
攝影:陳盛臣正宗好命婆 陳月華,人稱華姨,又稱「開心大妗姐」,平時愛打扮得年輕點,不過為顧及大妗姐應份上了年紀的形象,所以每次出差都打扮得比較老成持重,「我會穿上紅噹噹戰衣,紮起高髻,外表成熟點,會較得到人家尊重。」她是正宗好命婆,是「全福人」,即四代同堂,上有高堂,夫妻和睦,有兒有女還有孫。她媽媽本身亦是大妗姐,退休後由她接棒。「現今一代,很少人會跟足傳統婚嫁儀式,」華姨說:「如果要數到最傳統,以前結婚要行三書六禮,要擇日,要說媒,不過時代轉變,禮數當然要簡化。以前辦喜事豐儉由人,這年代結婚得花好多錢,男女雙方都工作繁忙,而且多了時代女性,所以新一代的父母都不會太過麻煩子女。不過如果你問父母心底話,把仔仔女女養育成人,終於等到子女成家立室的一日,父母始終想做足某些儀式,恨飲一杯新抱茶或女婿茶。」
■華姨外表行年輕,笑容燦爛。 ■婚嫁是喜慶事,華姨一身紅衣少不免。
皇帝都要落轎
■從簡可以,但過大禮最好備用禮金盒,以示誠意。 華姨自己當年結婚,由她媽媽親自做大妗姐,一切禮儀她都乖乖跟足照做,不敢稍有逆意,「現在我的福氣,」她開懷地說:「或者就是媽媽傳給我的。」講到婚嫁傳統,時代不同禮數也不同,「以前過大禮好大陣仗,有雞有豬又有幾擔嫁女餅,男家親戚分分鐘多到十幾人一齊出動,姨媽姑姐個個都會幫手。男家親戚到達女家時,女家會送男家每人一條賀帷巾回禮,新娘的嫁妝有個樟木籠,上頭一定要找個好命婆。」
女人只要嫁得出,就一世人起碼可以威一天,天皇老子見到新娘子都要讓路,華姨:「在古代,新娘於結婚當日是大過天的,甚至威過皇帝,皇帝見到新娘都要落轎,新娘不用落地走路,要由大妗姐揹新娘出門,新娘入門不用腳踏實地,要用一包包米鋪條路出來,讓新娘墊住來行,這叫『踏米』,出門則要邊撐紅傘邊撒米。」都說嫁娶並非兩個人的事,繁文縟節陸續有來,「如果早過家姐哥哥結婚的,結婚當日,新人要在門口掛一條褲或裙,在褲底或裙底行過,這儀式叫『爬頭』。以上部份儀式,在這年頭雖然還有新人會做,但可以簡化的都盡量簡化,有些新人甚至不做。」就算肯做,亦未必做到足,「現在不少年輕新人都愛在酒店出門,酒店不能燃點龍鳳燭,就乾脆不燃點只插在枱上,甚至有人在利是封上寫『龍鳳燭』三字,放在枱代替。」一切從簡也不是罪,最重要是誠意,華姨說:「我最欣賞新郎哥用一個大禮金盒來過大禮,以示有誠意迎娶人家女兒,比只從褲袋取利是封出來當大禮,更顯大方得體,外父外母見到個禮金盒,自然喜上心頭。」
■儀式繁多,華姨要準備好道具打點好一切,敬茶是重要儀式,大妗姐要講盡吉利說話。
婚禮統籌師未夠班
■麥長青結婚當日,好友譚玉瑛做大妗姐,現今社會,誰做大妗姐都好像沒所謂了。 時代變遷,不止婚嫁禮數不同,連大妗姐這行業也有變化,「我當年三代同堂,都未敢行走出來做大妗姐,因為我認為自己未儲夠福氣,直至到個孫出世,真真正正算是『全福人』,先至夠膽把福氣帶給新人,結婚是人家一生一世的大事,我們舊一代的大妗姐做事好謹慎的,可能我自小已看着媽媽如何做個稱職大妗姐,所以做事謹慎是我基本工作態度。現在呢,部份大妗姐讀課程入行,禮數都未懂得足,做對做錯連自己也不知曉,純粹是當生意來做。」
不少八十後,近年都愛用婚禮統籌師,華姨說:「 Wedding planner做到的,我們傳統大姈姐都做得到,舊社會的 Wedding planner就是我們大妗姐囉!說真,婚禮統籌師懂得策劃活動,懂得指令大家要做甚麼,但去到要真正落手落腳做的階段,都得找我們大妗姐,始終這是禮數儀式,是傳統文化,需要經驗累積的。」
或者拜懷舊風所賜,欣慰這一代的男女漸漸喜愛回傳統婚嫁儀式,華姨說大妗姐行業近年反而復興了,「政府間中舉辦保育文化活動展覽,令大眾更明白和了解這些傳統的背後意義,現在的婚禮反而更流行用我們大妗姐了。」 昔日大陣仗
1.現代婚宴如花生騷,新娘一晚換五六套晚裝等閒事,舊社會沒如此富有,只披一套大紅裙褂。 2.以前過大禮有豬有生雞,時移世易,現在不會再抬生豬生雞上門做聘禮了。 3.古老年代,新郎會踢花轎,現在想找頂花轎來踢都難。 4.早年過大禮,男家的姨媽姑姐叔伯兄弟會總動員,齊齊幫手送聘禮到女家,女家會回贈賀帷巾以示答謝。 5.昔日警員工作很忙,不止要捉賊,每遇新人出嫁,還要幫手開路維持秩序。 6.以前的大妗姐,結婚當日的任務不單止講吉利說話,還要揹新娘,新娘於結婚當日全程不用落地。
7.七十年代前的婚宴當真豐儉由人,很多人會租學校會堂、社區中心、榕樹頭甚至大牌檔大排筵席,環境沒這一代富麗堂皇,但論熱鬧溫馨則猶有過之。 7 7
過大禮
昔日過大禮,山珍海味、果籃椰子、嫁女餅等禮品應有盡有,現在化繁為簡,用一封「包羅萬有」利是代替。 以前嫁女餅以一擔或一斤計算,還會用傳統的擔挑、藤籃盛載,現在用餅卡代替,人情味和喜慶感覺少了。
一對雙囍椰子寓意「有爺有子」,現在不少人還買來過大禮。
過大禮還需要一對「佳藕」,但買到佳藕的地方越來越少,聽聞新填地街露天市集還有得賣。 上頭 男女上頭用品,結婚前一晚好命婆替新人上頭,即代表新人大個仔大個女了,是古時候的成人禮。
■上頭時,多數會燃點一對龍鳳燭,以示吉祥。 ■上頭當晚照古例要有燒肉和雞,現在大部份新人都沒時間吃這些祭品,多數用花和水果代替。 ■上完頭安床,祈求夫妻和睦,年生貴子。
嫁妝
子孫桶,寓意有子有孫,華姨:「現在已沒有這種痰罐了,結婚用品不能丟棄,香港住屋環境又小,根本不合時宜,我建議用子孫桶吊飾或小擺設代替。」
女家父母會打造樟木籠,裝滿龍鳳被鋪、針線等日常用品讓女兒帶到夫家。有說越多樟木籠代表女家嫁妝越豐厚,去到男家不會被刻薄,亦有說古時候,母親會偷偷放春宮圖給女兒參考。
鳳盒,一切新娘貴重首飾,都會放進此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