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106|回復: 0

[民風民俗] 珠盒描金期旺世 圆隆客饼兆丰年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5-13 00:41:3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记者梁婷 2006-1-16 深圳特区报 深圳的本地人是指世代生活在此地操粤语方言的人,与北至东莞、南至香港新界的粤语使用者属于同一族群,也有人将他们与广东省内所有以粤语为母语的人统称为“广府人”。深圳的本地人包括围头人、基围人和一些散居的粤语使用者。其中围头人数量最多,分布最广,主要分布在黄贝岭、湖贝、向西、罗湖、水贝、田贝、笋岗、田心、上步、福田、皇岗、岗厦、新洲、石厦、上下沙等地。在这片他们祖辈生活的土地上,以围头人为代表的本地人形成了怎样的民俗?记者走访了蔡屋围的原居民冯彩霞、蔡丽妹和沙尾的原居民温先生,力求对这支在深圳繁衍生息的族群的年俗窥探一二。 (关键词)做煎堆炒米饼 有一句广东俗语叫“煎堆碌碌,金银满屋”,外地人或许不明所以,其实“煎堆”是一种广府人过年时候的应节食品。据80高龄的蔡丽妹回忆,新年做煎堆的习俗在旧社会便有,现在在本地居民当中依然有强盛的生命力。“煎堆”是围头人的独门绝活儿,用糯米粉和白糖掺合成球状,然后用嘴巴往预先留出的小孔里一吹使之膨胀,再放进油锅里炸至金黄色,捞出来以后便是一个金灿灿的球体,是小孩子们的最爱,同时也寓意金银财宝、儿孙满堂。而据温先生介绍,后来从香港传过来一种做法,不用吹的,而是直接用手压平,然后放去油炸,口感同样甘香松脆。 其实,制作煎堆由来已久。明末清初文学家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已有记载:“广州之俗,以烈火爆开糯谷,名曰爆谷,为煎堆心馅。煎堆者,以糯粉为大小圆,入油煎之,以祭祀祖先及馈亲友者也。”清末民初的一首《羊城竹枝词》也有“珠盒描金红络索,馈年呼婢送煎堆”之句,可见当时已有把煎堆作为年宵礼品之俗。 “凼凼转,菊花园,炒米饼,糯米糍”,这一首童谣也带出了另一种围头人的特色食物——“炒米饼”。这也是百年之前便流传下来的食品,然而因为制作过程繁复,近年来亲自动手做的人已越来越少。“首先要将粘米炒熟,再在石磨里磨成粉,五斗米(一斗约二十升)要磨一个星期!”虽然多年没做,蔡丽妹老人家回忆起来仍记忆犹新,“往年上了十二月,就有人开始做了,慢慢磨慢慢磨,磨成粉后加黄糖水,再放进饼印压成饼。”炒米饼的馅儿是花生、芝麻、砂糖。温先生则对童年时的做饼经历津津乐道:“通常有钱人的饼会放馅儿,收成好的话里面的花生料会更多。穷人通常只做白饼。但是过年的时候有钱人往往会送些馅儿饼给穷人。” 另外还有一种叫“油角”的春节食品,用面粉包住花生馅、白糖、椰丝等,捏成两边尖角的形状;还有年糕,用糯米粉和黄糖搅拌然后放到锅里蒸。 这些食品除了供人食用外,还被盛在盘中与橘子等食物摆在大厅里,也用于祭祀,寓意来年风调雨顺,大吉大利。 (关键词)大扫除洗香茅水 “年廿八,洗邋遢”。大扫除是去旧迎新的程序之一,因此围头人也极为重视。通常在年廿八之前会将屋里屋外所有卫生打扫干净。而这个卫生绝对不能马马虎虎地搞,据介绍,他们会用竹、柚子等吉祥的叶子绑成扫帚,清扫天花、屋檐的灰尘、蛛网。清扫完“天上”的,就会将“地下”的家具全部搬出家门,对空荡荡的房子进行彻底清洁。 年三十晚上,他们会用香茅、柚子叶等冲水洗澡,寓意来年吉祥如意。香茅是一种带有香气的茅草,据说,香蜜湖原称“香茅湖”,长满了这种带香气的植物;而现在五洲宾馆背后的高尔夫球场一带也是香茅聚集地,不少围头人就是从那里得到这种吉祥的植物的。 年三十晚吃完年夜饭以后,女人又要继续忙活儿了——收拾神龛,贴上神红、金花,然后守夜至凌晨,在神龛上摆上供品。值得一提的是,围头人的祭祀也别具特色,他们既拜神又祭祖,所以他们的神位分成三部分:高高在上的是观音娘娘,中间放的是祖先的神牌,下面是土地公公神位,因此供品也不一样,观音娘娘的供品是全素菜,祖先和土地爷的则是荤素杂菜。 祭祀以后,新的一年到来。以前的女人都梳髻,因此起得格外早,梳好头以后便又要开始忙碌了,因此有“年三十,贴门神;年初一,早起身;梳头髻,点明灯”这一说。而小孩子在初一这天往往也起得特别早,起来以后便向大人们讨红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1-24 11:03 , Processed in 0.06200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