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001|回復: 0

[說粵全傳] 东莞市举行座谈会探讨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6-4-30 06:29: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杨维敏 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将届之际,广东省东莞市二十三日举行了研讨孙中山祖籍问题的座谈会,出席的有东莞市政协、文化局、地方志编纂办公室、长安区公所和上沙乡府等主办单位负责人,中山大学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的孙中山研究所、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的学者、专家,以及东莞上沙和中山翠亨的孙族老人等,香港上沙同乡会代表也应邀前往参加。 罗香林考据祖籍紫金 孙中山祖辈是从东莞还是紫金迁居香山(今中山)的,是四十多年来仍有争论的问题。三十年代出版的孙中山年谱、传记,原采孙氏祖先明代居于东莞长沙乡(今上沙乡)之说。一九四二年中山大学罗香林教授在重庆出版了《国父家世源流考》,否定源自东莞之说,提出孙氏十二世祖于清初始从紫金经增城移居香山的论点。当时国民党党史会的一些资深编纂如邓慕韩、孙镜、莫纪彭、许师慎等曾有撰文反对,但罗著得到蒋介石、于右任、张继题署,孙科、邹鲁、吴铁城、陈立夫作序后来又获国民党政府学术奖,故此后出版的有关著作追述孙氏先世时几乎都采罗说。 祖籍东莞的论证 一九六三年中山大学谭彼岸在广州,一九八一年孙甄陶在台湾,以后又在香港发表论文,认为罗香林论点不能成立;孙中山侄孙孙满也在他的《恭述国父家世源流》中表示赞成谭、孙意见,只是他们掌握的证据尚未足以推翻罗说论点,至今台湾和海外仍多以罗说为正宗。大陆也有接受罗说观点的,前年江西宁都、雩邑等地还据罗说为线索,传出“发现孙中山祖墓、先世族谱”的消息。 去年初,中山大学孙中山研究所讲师邱捷、中山市中山故居纪念馆副馆长李伯新在前人研讨的基础上,研究了中山故居收藏的《孙氏家谱》、《孙氏列祖生殁纪念簿》和各种契据、帐册以及其他文献,李伯新还与中山故居工作人员在翠亨附近寻找到孙氏五世祖礼瓒公以下各代祖坟,邱、李两人通过对中山、东莞等地调查访问,得出孙中山祖籍是东莞而非紫金的结论,已先后写成《孙中山祖先非由紫金迁来》、《关于孙中山的祖籍问题¾¾罗香林〈国父家世源流考〉辨误》等文,并将有关孙中山祖籍资料收集整理发表,引起海内外有关学者注意,有人誉为这是广东研究孙中山的一项突破。 在这次座谈会上,邱捷、李伯新根据共同研究成果,作了专题发言。他们认为罗香林提出孙中山祖籍为紫金的论点材料不够充份,罗著引用的所谓“孙中山自述家庙在东江公馆村”,系美国林百克著《孙逸仙传记》的中译本一处错译;而罗作为主要论据的紫金忠坝公馆背孙氏族谱,仅有“十二世祖讳琏昌公,移居曾(增)城,于后未知”的记载,无法证明此琏昌公到了香山,也无法证明与翠亨孙氏十二世祖连昌公为同一人。 他们以孙中山之兄孙眉收藏的《家谱略记》、孙中山之姊孙妙茜收藏的《孙氏家谱》,和其他一些口碑记载为例,都与紫金的孙氏族谱毫无相同之处;而从中山故居所藏清乾隆八年孙梅景等人的卖田契、和清同治二年、三年孙达成(孙中山之父)兄弟批垦祖尝山荒合约中,可知翠亨孙氏祖先明代已定居香山,并非如罗所说清康熙年间始从紫金辗转迁入。 他们提出孙氏始祖原在东莞,至五世祖始迁中山。因翠亨孙氏自五世祖以下各代,多葬在翠亨附近的犁头尖山、谭家山,至今坟墓尚在,基本保存完好,十年动乱也无受到破坏,这是翠亨孙氏明代即开始定居香山的重要证据。 明代移居香山 东莞市政协文史组负责人和上沙、翠亨孙族老人的发言,也提供了东莞上沙乡是孙中山先代故乡的有力论证。如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回粤后,东莞上沙孙姓族人在一九一二年五月十一日参加在广州大石街萧公馆召开的孙族恳亲会,当时照片、新闻报道犹存为证;孙中山侄孙孙满、孙乾于一九三三年五月曾到上沙寻根,调查先代世系,并谒祭祖祠、祖墓;中山与上沙孙姓一直都有联系,一九四七年孙科还为上沙车站茶亭牌坊(已毁于一九六六年)题写“国父先代故乡”等。 中山大学陈锡祺教授在这次座谈会的书面发言中认为邱捷、李伯新引用的资料比较可靠,论点经得起推敲,拟在他主编的《孙中山年谱长编》中提上一笔,以澄清四十多年来对此问题的误会。他还表示,尽管我们可以不同意罗香林《国父家世源流考》的结论,但应该承认罗先生写这本书是为了尊崇孙中山,应该承认罗先生在孙中山研究领域中作过的贡献。 应广泛征求学者意见 中山大学和省社科院从事孙中山研究的林家有、方式光等学者,专家也认为这次座谈会上提出了大量可靠的资料、文物论证,对“孙中山祖籍是东莞上沙乡而非紫金公馆背村”这个结论的证据是比较充分的。但这是纯学术问题,作为一家之言,还需要广泛听取有关学者专家们的意见,才能实事求是地取得一致结论。据悉,邱、李的论文将会提交下月上旬在广州和中山举行的“孙中山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 据香港《大公报》1986年10月26日。 中山先生始祖来自东莞 ¾¾孙中山祖籍座谈会侧记 夏 木 十月二十三日东莞市举行研究孙中山祖籍问题座谈会,由当地政协、文化局等单位主办,参与座谈的有中山大学历史系副教授林家有、讲师邱捷,广东省社科院副研究员方弍光等学者,有东莞市委、市政协等领导人,有东莞旅港上沙孙姓族人,有翠亨村中山故居纪念馆副馆长李伯新,翠亨孙氏老人孙社正等二十多人。 座谈会本着尊重历史,弄清史实的精神,对孙中山的祖籍是东莞上沙还是紫金的问题进行研究讨论。 四十年前一宗公案 一九四二年,中山大学教授罗香林在重庆出版了《国父家世源流考》,否定孙中山祖先从东莞迁来香山的成说,提出孙氏十二世祖连(琏)昌于清初始从紫金经增城辗转移居香山的论点。该书出版后,蒋介石、于右任、张继为之题署,孙科、邹鲁、吴铁城、陈立夫作序,颇有影响。此后,不少孙中山传记、年谱均采此说。一九七一年,孙科在《八十述略》中提到先祖源流,亦依据罗先生的观点。 但罗书出版后,已先后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国民党党史会一些资深的编纂如邓慕韩、莫纪彭、孙镜、许师慎等均不赞成罗说。一九六三年,中山大学教授谭彼岸曾根据中山故居的两种契据,撰文指出罗说不能成立。罗香林则于一九六五年撰文反驳,重申《国父家世源流考》的观点。 到了八十年代,孙甄陶在台湾发表文章,指出罗香林引为重要论据的《孙逸仙传记》中孙中山自述祖籍在东江龚公村一事,实为中译本的误译。稍后由孙中山侄孙孙满口述,祝秀侠笔记的《恭述家世源流》,赞成谭彼岸、孙甄陶的意见。一九八五年,谢福健在台湾发表《国父侄孙--孙承祖》一文,仍采用罗的说法。 “紫金说”与“东莞说”,两种说法相持四十多年。 “东莞说”理由更充分 座谈会上大家都同意“东莞说”。其理由为: 一、罗香林的主要根据是紫金忠坝孙氏族谱中所载“十二世祖讳琏昌公,移居曾城,于后未知”一语,由此推论此十二世祖琏昌公即翠亨之十二世祖连昌公,认为孙中山先祖于清初始从紫金经增城移居香山。但此说难以立足。据现存翠亨孙氏墓葬,有十二世祖连昌公墓,连与琏字形相异,未必是同一人。且墓葬中尚有十一世祖瑞英公墓,按翠亨孙氏祖谱,此为中山先生祖先,说明非十二世祖始从外地迁入。中山之父达成公在批耕瑞英祖遗下荒地合约中自称为瑞英祖的“嗣孙”,充分说明瑞英公为孙中山的先辈。 二、翠亨《孙氏家谱》与东莞上沙孙氏族谱对照,均记载礼赞(墓碑作瓒)生二子,长子乐千,迁香山左步头村,次子乐南迁香山县东镇涌口村。两谱互相印证,可见《孙氏家谱》关于祖籍在东莞的记载可信。 三、孙中山家族成员承认东莞为祖籍。一九三一年,孙中山的姐姐孙妙茜曾口述:孙氏始祖在东莞县,至五世始迁中山县,此后于此县中曾迁徙一二处,至十四世始住翠亨村。一九一二年五月十一日,广东孙姓二百余人曾在广州举行“孙族恳亲会”,欢迎孙中山。东莞上沙乡孙姓有数十人参加,与会者孙同发至今仍保留当时合照及所发传单。孙中山的答词称与会者为“我族叔伯昆弟”,说明中山先生与上沙孙姓有渊源关系。这次参与东莞座谈会的人士还看到刻有中山大道牌坊的图片,据督造该工程的孙秋称,此牌坊后面刻有孙科题写的“国父先代故乡”六字。不少见过这牌坊的人至今仍存。 座谈会上还提出不少调查资料和物证,说明“东莞说”言之有据。 盼与台湾海外人士讨论 这次对孙先生学说素有研究的中山大学教授陈锡祺先生因事未能与会,他在书面发言中,认为会上宣读的邱捷和李伯新所写文章,论证中山祖籍是东莞而非紫金的结论是经得起推敲的,引用的资料比较可靠。他打算在其主编的《孙中山年谱长编》中,引用此说,以“澄清四十多年来的误会”。但他说,这也仅是一家之言,尚待继续认真研讨。 他说,在学术研究上,很多问题须经过反复推敲、商榷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罗香林先生在研究孙中山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有不少贡献。《国父家世源流考》的结论虽与事实不符,其出发点仍是为了对孙中山表示崇敬之情,如果罗先生看到今天大家掌握到的资料,也许他会对自己的结论重加考虑的。台湾和海外都有不少人关注孙中山的祖籍问题。他希望在这个座谈会之后,大家有机会与台湾、海外人士开展讨论,以求取得一致的意见。 据《澳门日报》1986年10月27日。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2-22 22:26 , Processed in 0.06498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