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8424|回復: 3

[集體回憶] [羊城晚报]朱江:石井兵工厂·近代一间不寻常的工厂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6-5 22:07:1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帖最後由 使君子 於 2010-6-5 22:11 編輯

石井兵工厂·近代一间不寻常的工厂



  即将开赴抗日前线的两广部队士兵身上所携带的枪弹,都是石井兵工厂的产品。
  石井兵工厂生产的清朝军队一线武器抬枪
  1921年石井兵工厂大门
  技师在试验工厂所制造的丹麦麦特森(Madsen)轻机枪,小图为石井兵工厂车间。
  清朝官佐配枪「猪仔脚」


  □朱江


  近代史上,没有哪一个工厂像石井兵工厂那样,曾有如此多名人涉足,看看名单就知道:张之洞、孙中山、宋庆龄、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蒋介石、廖仲恺、何香凝、陈炯明、李济深、陈济棠、白崇禧、黄绍纮、张发奎、陈延年、李福林……石井兵工厂在那个时代的地位,不言而喻。


  1885年,清朝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原广州机器局基础上创办了石井兵工厂。


  作为岭南最早的近代官办兵工厂,因不断添置外国设备,引进留洋技工,到1911年清王朝灭亡时,成为岭南最大的军火工厂。它曾率先在全国仿制德国步枪,鼎盛时,可制造机枪和重炮。1936年,职工达2300多人。


  1  制造水雷的广州机器局


  至19世纪中叶,清朝军队的装备仍以刀矛箭戟等「冷兵器」为主。两次鸦片战争失败,外侮日迫,清政府在痛定思痛之余,掀起了一场以「师夷之长以制夷」的洋务运动。


  清政府主持洋务的首脑人物议政王奕在奏折中说,治国要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先,练兵又以制器为先。购买外国船炮、引进先进的兵工生产技术生产枪炮,成为洋务运动的核心。


    购买、仿制西式船炮活动也在广州开展起来。两广总督瑞麟和巡抚张兆栋在旧城文明门外聚贤坊附近(今文明路和德政路交界以南),购买了濒临珠江边的10余间店铺民居,联合十三行商人,筹办起广州机器局。


  在籍候选员外郎顺德人温子绍被委派为总办,招募工匠,仿西法制造枪炮火药。当时,这间机器局藏身于横街窄巷中,毫不起眼。


  最初,广州机器局主要制造水雷、子弹、抬枪以及专为官佐配用的仿洋「猪仔脚」短枪。


  之所以主要研制水雷,缘于外国列强入侵,常以巨舰巨炮为前锋跨海作战。在海战武器不对称中,水雷成为封锁航道、制约洋舰的首选利器。


  当时的水雷有两个品种,浮在水面的漂雷和沉于水下一两尺的锚雷,每只水雷内装25至50公斤的炸药,敌舰一旦触雷爆炸,多被重创。


  此外,广州机器局所生产的抬枪,是清朝所独创的武器。它实际上是一种大尺码的单发步枪,在清军中使用广泛,曾充当部队的制式武器。


  当时许多兵器制造局都有生产这种武器,全年产量从数十到一两百杆不等,这种武器一直没有统一标准,长1.8米至5米都有,能发射1公斤弹头或铁砂,操作则由2人到5人不等。


  这种世界军队都没有的怪武器近距离杀伤力极大。英法联军侵占广州时,广州街上一队14人的英国巡逻兵,被清兵抬枪发射的霰弹击中,当场死1个,伤8个,其中2人还须接受截肢手术。


  两广总督刘坤一主政期间,于1872年在增埗创建火药制造厂,生产火药。1875年秋,他又主持收购香港黄埔船坞公司在黄埔的船坞及附属的工厂设备,改称黄埔机器局,制造军舰。


  2  率先在全国仿制德国步枪


  1884年,张之洞调任两广总督,主持粤境防务。张之洞是洋务派代表性人物、曾直接参与指挥对法作战,对于改良军备的急迫性有切身的体会。


  到粤后,他购置了不少外国船舰大炮以加强海防。在广州东郊,就设立了乌涌、鱼珠、蟹山等5座炮台以拱卫广州,号称「五虎擒羊(洋)」。


  然而,购买洋军械不久,张即发现这些军械设备的后续耗材———弹药以及设备的维护要投入更多银子!进口15发子弹包括运费即耗银一两,巨大的耗资难以承受。而且,一旦与列强交恶而开战,武器弹药的进口便会受制于人。而当时的广州机器局和增埗火药制造厂所生产的武器弹药数量不多,只是「小打小闹」而已。以实用主义著称的张之洞遂上奏办厂。


  1885年,张之洞将广州机器局并入增埗火药制造厂,改称制造东局。1886年,张之洞在石井购地31亩,支银1.73万余两,筹建枪弹制造厂。1887年建成投产,称制造西局,主要制造毛瑟、马梯呢、士乃得和云者士4种枪械和子弹,日产子弹8000颗,为解决清军弹药供应受制作出了大贡献。



岑春煊(壮族)任两广总督后,认为枪弹厂机器陈旧、产品质量差、产量低(每日仅制造五六支枪),于是扩充了工厂。1905年,在枪弹厂旁购地,增建一家专事兵器修理的机器厂,同时扩建枪弹厂和火药厂,并于1907年建成投产。当时,工厂率先在全国仿制德国武器。


  它们首先成功仿造了德国1903年式七九毛瑟枪(世界第一款枪机拉动式步枪 德国毛瑟兄弟发明)。之后,又对德国1907年式六八步枪作了改进,制成自己的「光绪三十三年六八式五响无烟快枪」。这种枪迅速武装了清朝新军,为清政府节省出大笔白银。


  继而,为了仿制德国更为新式的五响跳壳步枪及枪弹,工厂选派了有文化的技工6人,随大清驻德意志公使赴德见习制造工艺3个月(这3个月的见习是以购买德国机器为条件的)。返国后,6位留洋技工立即大展拳脚,利用购进的德国军工车床10部,开始更进一步的仿制工作。这6位留洋技工,以后都成为石井兵工厂的「匠目」。


  但是,由于当时清朝根本没有工业基础,不仅设备购自德国,生产流程也全由德国工程师监管。初时,甚至连弹头、弹壳铜坯均需进口;步枪的枪管,也是从外国买回毛坯,再行钻孔加工膛线。


  到了后期,虽然停止进口枪管毛坯,但仍需进口制枪钢材,因为石井兵工厂存在的整个时期,岭南一直没有钢铁工业,如果买不到外国原料,就只能停产。


  虽然如此,石井兵工厂仍很快成为岭南设备最齐全的知名军工厂,连北方也来订购军火。


  1909年,该厂曾制造过三信式六五「旱机关枪」,后又制造奥式六八「水机关枪」。


  3  换了40多任厂长


  1911年11月,清朝两广总督逃往沙面。军政府成立。


  之后,云南、广西、广东等各路军阀轮番在广州登台,掌控政权。孙中山也在广州建立起民国政府。


  那时,「有枪便是草头王」,各路政治派别和军阀都视枪杆子为命根。


  当时,石井厂一直保持着多年未变的产量,日出步枪20支,月出机关枪20挺,日产子弹3.5万发,一个月即可武装一个营。


  这样一个「香饽饽」,各方势力都垂涎三尺,谁都想控制它。各系各派政治势力均先后染指,大家明争暗夺,刀枪相见。



1922年,海丰人陈炯明在广州叛乱,叛军首先占领石井兵工厂,随后才包围总统府。



有道是:「城头变幻大王旗」,谁掌控了当时的广州政权,谁就派自己最信任的人当石井兵工厂厂长。


  警察厅厅长、香山人魏邦平得势,就排挤本地人李福林的势力,换掉厂长张禄,派自己同乡朱卓文任厂长。


  云南的龙济光(彝族)盘踞广州时,换掉朱卓文,派同乡苏伦瑜为厂长。


  孙中山率联军击溃龙济光,派上海人钮永建任厂长。


  广西的陆荣廷(壮族)、莫荣新占领广州,换掉钮永建,派同乡马济任厂长。


  因此,厂长长则三四年,短则四五个月就要被替换,犹如走马灯。石井兵工厂任职最久的厂长,是陈济棠治粤时期的广州公安局长何荦,他兼任石井兵工厂厂长4年。


  有一个在工厂开办时就进厂的老工人,对厂长像走马灯般的更迭感到有趣,便在工厂的墙壁的一角,将替换的厂长的名字一个个记下来,到1925年,已记有近30个名字。以后继续记下去,到1937年搬厂时,就已有40多个名字了。


  由于石井兵工厂特殊的地位,派驻石井兵工厂的厂长级别都极高,至少扛少将军衔,直接下属均是上校军衔。龙济光时期的厂长督办刘承恩是中将。


  虽然厂长换来换去,但厂内有一个特殊阶层是雷打不动的,这就是匠目。匠目就是出过洋,掌握了核心技术的技术骨干。任何一个厂长都得依靠他们。匠目每月的最高工资可达三四百元,相当于当时将军或一级教授的薪金。


  除了匠目收入不菲外,当时石井兵工厂里的工人,收入也相当不错。技工月入七八十元,学徒每日开工12小时,加上奖金每月也可得30多元,而当时广州小学教师月薪不过三四十元。工厂工人大多来自附近的农村,是名副其实的第一代产业工人。


  4  报上刊登出售枪弹广告


  在民国时期的前期,石井兵工厂虽长期被云南、广西、广东派系把持,但国民政府也努力对其施以控制,让它为革命提供帮助。


  1922年6月,孙中山在韶关前线听闻陈炯明准备叛变,即亲率警卫团回穗。该团兵力单薄,孙将其扩编。但到陈炯明叛变前夕,警卫团的枪械尚未领足,于是,警卫团团长陈可钰手持孙中山手谕,前往石井兵工厂领到粤造水机关枪4挺,旱机关枪2挺,步枪500支。


  当叛军进攻总统府时,警卫团这批新领武器发挥了威力,有力地压制了叛军的连番冲锋。


  1924年4月中,孙中山偕夫人宋庆龄到石井兵工厂视察。法国技师亲自操炮击发演示,连放3炮,弹片横飞掠伤孙中山的卫士张国元的肩部,但孙中山不避危险,随后又进厂参观各车间。


  由于兵工厂为军阀控制,所生产的枪械弹药往往成为军阀们赚钱的商品,任何有能力付款的武装甚至土匪,都可以从兵工厂购买枪弹。


  1924年5月间,广州《民国日报》曾刊出石井兵工厂售枪弹广告,称七九步枪每支售价124元;子弹100发售20元,限买200发。


  孙中山下了一道命令,不准兵工厂向地方武装销售枪支弹药。被断了财源的军阀心有不甘,一直存心报复。


  1924年,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前,批给军校300支粤造七九毛瑟枪。但6月份开学那天,工厂只象征性地拨来30支,只能勉强给卫兵使用。


  后来,孙中山通过他派往石井兵工厂任厂长的马超俊,以护厂队配备名义偷运出500支步枪、4挺机关枪,才解了燃眉之急。但却因此触怒了同期购械未得的军长范石生,他即擅自将马超俊扣押,后经孙中山紧急派员持亲笔函营救方能脱身。


  事后范石生傲气十足对校长蒋介石说:「我只需派出一个排武装,就可以解决你们了。」


  到年底,苏联支援的第一批武器运到黄埔军校,这批武器共有8000支带刺刀的俄国式步枪和10支手枪,每枪还配有500发子弹,终于解决了军校学生上课以木棍代替长枪训练的困扰。


  1926年,在美国留学的曾养甫回国参加国民革命,被任命为石井兵工厂厂长,他和技师一起试制成功了迫击炮,工厂赶制出来的迫击炮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伐前线。


  5  为广州起义秘制1000支梭镖


  共党组织也高度重视石井兵工厂,1923年,区委派党员罗绮园、彭粤生等到石井兵工厂开展工作。1924年,成立了兵工厂党支部,负责人罗绮园。1926年2月谭天度任书记,同年9月周文雍接任书记。


  为了抗议工厂克扣工人工资,1924年和1925年,兵工厂党支部领导了工人进行罢工,取得了胜利。


  农文混动讲习所开办后,石井兵工厂一度成为讲习所学员军事训练的基地。毛、周亲自率学员到石井兵工厂进行实弹射击和军事演习。当年周还亲手在厂内栽下了一棵榕,现在仍枝繁叶茂。


  广州起义前夕,兵工厂的工人秘密制造了1000多支梭镖,提供给起义军。


  广州起义失败后,共党中央总结失败经验,其中一条是,没有攻占石井兵工厂和敌人的军械弹药库,使敌人有充足的弹药供应。


  6  鼎盛时可制机枪和重炮


  1930年4月开始,陈济棠主粤,号称「南天王」,为了与蒋介石的南京政权分庭抗礼,陈济棠锐意重振军备。先后派出亲信何荦和黄涛出任石井兵工厂厂长,石井兵工厂进入了它的鼎盛时期。


  当时,工厂由于频繁易主,管理混乱,所生产的子弹合格率低,新枪炸膛事件屡屡发生。黄涛到任时,各项标准均达标的子弹仅为总数的十分之一。


  黄涛从严查产品质量入手,经过一年多的锐意改进,出厂枪械质量大为改观,枪械的弹着点由原来一个水缸大的范围,缩小至一个茶壶底大小。


  后来,石井兵工厂曾把所制步枪和子弹多批送南京中央兵工署检验,质量超过被视为「民国军工翘楚」的汉阳厂。


  当年,捷克式轻机枪已成为民国军队的制式武器,陈济棠曾向捷克购入5000挺,之后准备仿造,但原厂不肯提供图纸。


  陈济棠密令派往捷克原厂监造订货的技师进行「偷师」,偷偷记下制作工艺和流程。


  回国后,技师自行拆解枪支,重新绘制零件图和装配图。一年后,石井兵工厂仿造捷克式轻机枪成功,以后多年,一直成为其主打产品。


  雄心勃勃的陈济棠,为使其号称5个军、20万人的粤军,在装备上超越德国军事顾问团为南京蒋介石政权打造的那支新式陆军,不仅新建一个清远佛山潖江制炮厂(全套德国设备),还于1933年至1935年间增建了手榴弹厂和迫击炮厂等石井兵工厂分厂。这样,石井兵工厂便拥有了7间分厂。


  当时的石井兵工厂,每日开工10至12小时,月产量最高为:子弹210万发,步枪1000余支,轻机关枪二三十挺,手榴弹2万颗,火药厂还大量生产子弹和手榴弹配料。


  到1936年,陈济棠的兵工厂已羽毛渐丰,拥有制造马克沁重机枪、迫击炮、山炮和野战炮的技术和能力。



陈氏麾下的余汉谋第一集团军各师、团的机关枪和火炮等重武器装备,已超越蒋介石南京中央军德式师。这也是陈济棠敢于联合广西李宗仁,发起「两广事变」联合反蒋的一个重要筹码。


  1936年7月,陈济棠反蒋失败,石井兵工厂被南京政府收归,直辖南京中央。


  7  抗战时,石井兵工厂搬到广西贵州。


  抗日战争前夕的1937年,石井兵工厂奉南京中央命令拆卸,迁至广西容县。继而,石井兵工厂与广西兵工厂合并,于1940年改名为40厂和41厂。


  后因日军进逼,再辗转迁至贵州桐梓崇山峻岭内继续办厂,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日夜生产子弹、手榴弹、步枪和轻机枪,为武装抗日军队作出贡献。



抗战胜利后,石井兵工厂随即被南京中央宣布撤销,机器拆卸,人员遣散。


朱江

(授权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羊城晚报」)



 樓主| 發表於 2010-6-5 23:13:16 | 顯示全部樓層
好明显,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同我粤关系并不好。
 樓主| 發表於 2010-6-6 12:23:13 | 顯示全部樓層
岭南急需要发展属于自己的重工业,其他讲咩都假。
 樓主| 發表於 2010-6-9 17:26:19 | 顯示全部樓層

广州兵工厂历史

[size=+2]

[size=+2]广州兵工厂


(本文只引轻兵器有关资料,广州兵工厂尚修造轮船, 生产其他大小火炮及炮弹, 均略去.)


1873年, 两广总督瑞麟派候选员外郎温子绍(瓞园)向十三行联泰号试制后膛七响连环快枪一支, 制成。 开始兴建机器局。


1874年6月, 两广总督瑞麟奏请成立广州机器局, 委温子绍经理, 制造枪炮火药, 修造兵轮, 设于广州聚贤坊。 产品有"猪仔脚"手枪及七响后膛抬枪等, 是为广州最早之机器局。


1878年刘坤一奏请成立广州军火厂,因机器局在广州之内,地方狭窄,又有兼铸枪炮,修造轮船等事,势不能专顾火药一项,因而所造寥寥。 今于省城外增步地方购买民田,设立军火厂一所,于1874年6月兴工。 又称为东局。


1879年10月,两广总督刘坤一奏请广州机器局仿造水雷。


1885年10月,两广总督张之洞奏请将城内机器局,城外增步军火局合并为广州制造局。


1887年于广州大北门外番禺县属之石井墟设石井西局, 遴选江苏补用知县薛培荣, 购地31亩, 创建制造枪弹厂一所。 其机器除了由上海泰来洋行(Telge & Co.)购得机器一副, 另有广西所购机器一副, 因无力开办, 折价留粤。 其他还有来自增步制造东局及增步黑药局的机器。 后改名为广州枪弹局。 可以制造毛瑟、 马梯呢、 士乃得、 云者士得四种枪弹。 (注1) 又称石井兵工厂。


1887至1895年, 赵滨彦担任广州制造局会办, 有一份广州制造东西两局章程, 当时厂内情形:


采办请归善后总局派员承办, 以杜冒销。 查本局从前大弊, 专在采办。 嗣后需用物料, 均由支应委员督同各经管司事预期查明, 开单呈核, 再行咨请善后总局遴委妥员, 分赴省港采办。

……


局中工匠, 每日六点钟吹头遍号气, 即行齐集。 俟六点半钟吹二遍号气, 即行进厂作工。 十一点钟放工食饭, 十二点钟开工, 五点半钟放工。 每日除放饭工外, 共作工十点钟。 如早晨六点钟未到厂者, 罚工半日, 未到五点半钟先时私走者, 亦罚工半日。


每逢朔、 望各放工一日, 每年于十二月封印日放工, 至次年正月开印日开工。以上放工日期均不扣工。 此外, 若有请假不到工者, 均按应得工食计工照扣;不请假不列工者, 除扣工食外, 按日论罚。

……


每次造成炮子、 枪子, 均应试放有无弊病。 随时登簿以备考核。


1888年, 两广总督张之洞在广州筹建新式枪炮厂。 事未果, 1889年9月, 张调任湖广总督, 继任总督李翰章不愿付清定购机器尾款, 该批机器遂运往汉阳, 终成汉阳枪炮厂。


1892年设机器北厂。


1896年枪弹厂改称广州制造西局。


1897年枪弹厂改称枪弹厂石井新厂,下设枪厂,弹厂,新机器厂。 同年在距石井6里之槎头地方设无烟药厂。 12月17日,增步火药局在碾药时,工匠疏于灌水于铁轮,机盘之中,致铁轮与机盘相碰,火药自燃,烧毁造成药百余斤,轰毙工匠11人,厂屋9间,同时震塌压伤地屋工匠8名。


1905年3月12日,岑春宣奏请扩充制造,原厂只能仿造单响毛瑟。 半用人工,每日出枪5枝。 移建新厂于清远县大有村。 向德商信义,礼和两洋行新购机器有德国侣佛厂每日可造六密里五口径1898式,5响毛瑟无烟快枪25枝之新式造枪机,及每日能造无烟弹25,000颗之造弹机,大小共计四百余具,共66万7千余两。 又订克虏伯格鲁森厂每日出药300磅之制造棉花药,转造无烟药各种机件共14万两,已订合同签字。 这是外藩先斩后奏,突然想到要和朝廷提一下,不料碰了个大钉子,6月1日练兵处奏议缓建。 因前四川,湖南两省上年均奏请购机建厂,由政务处驳令缓办,练兵处正在计划于全国兵队所需之处,建北,中,南三厂,不在由各省自行其事,由陆军部统一办理。 当日奉旨,依议。


1906年1月4日,岑春宣请以新机扩充旧厂。 因新机已付款购定,并陆续运到。 6月25日,练兵处拟准广州以新机扩充旧厂。 当日奉旨,依议。


1907年6月在番禺石井制造西局旁购地, 扩充旧厂成立制造军械厂。 后改名广州兵工厂。 以旧制造西局之枪弹厂改建为黑药厂, 炮械厂改建为机器厂,复建立枪厂及无烟弹厂。 裁并增步东局。 并在南海县属滨江口地方,另建无烟火药厂。 委四品卿衔前广西候补道魏瀚为总办。


该年并仿制成功德国1904年式毛瑟步枪, 称之为光绪三十三年六米厘八新式五响无烟快枪。 为此后制造元年式步枪之开端。


根据同年之广州军械厂暂定章程: 本厂专造枪枝、 子弹。 遵照陆军部定章六米厘八口径。 原订机器, 每日做工十点钟, 可对出枪二十五枝、 弹二万五千颗。 各营、 各局暨各炮台、 各轮机修理器械及请造各件, 归西局办理。 黑药弹亦由西局制造, 经费由总厂拨给。


1908年起机器北厂开始制造水旱各式机关枪。


1909年正月无烟药厂成立。 8月23日, 布政使胡湘林奏陈,扩充广州制造军械厂告成。 胡湘林又奏请为广州制造军械厂购买制快炮机器。 其所谓快炮为: 丹(麦)国所出轻机快炮(轻机枪, Madsen Machinegun), 创造于1904年,八米里口径,二千密达率速,每(秒)钟能放12响,而携带尤极灵便,近日外洋各国改练此种炮队者极多。 粤制造厂前经饬匠仿造,竟能用手工制就,与外洋无异。 现已电询德国克虏伯炮厂,日造十尊之机器,约需银30万两。 此案未经批准,该厂由此继续以手工生产八米里(8x58mm Rimmed Danish Krag)机关枪,每月生产2-3挺。 9月间无烟药厂开工试造。


麦特森轻机枪使用一种很独特的作业方式, 作业系统是长后座力式(管退式), 它的特性是枪管后退的距离大于子弹长度, 因此在枪匣内有上弹锁, 在枪管返回与上弹机件间有足够距离时才放开上弹, 因而射速较慢。枪栓在射击时上下移动, 类似旧式单发步枪的升降闭锁栓,退壳钩,上弹器都是分开的个别零件,构造非常复杂,造价昂贵,但是却相当可靠。 在廿世纪初有30几个国家的军队采用。


但就像毛瑟军用手枪一样,没有一个国家将它正式列为制式武器。 其口径,样式繁多,除了步兵型外, 还有航空型,战车型等。 该机枪一直到1950年代还有生产。


丹麦造麦特森轻机枪诸元:

丹麦造麦特森轻机枪


全长: 1160mm
枪身重为9.6kg
枪管长为477.5mm
口径7.92mm
初速为690m/s
表尺射程为1900m
膛线右旋4条
膛线缠度240mm
瞄准基线长为420mm
自动方式为管退式(Recoil Operated,后座力作业)
射速450-500发/分
装弹具式样为弹匣
装弹具装弹数为32发
冷却方式为气冷


1909年两广总督张人骏致陆军部电中说: 此项轻机炮系试仿丹国八米里口径,每尊大小机件149件,全用手工仿造,每月只能造二尊。 每尊工料银502两。 6月送轻机炮抵陆军部,于南苑试射。


1910年5月朱恩绂考察广州军械制造厂奏文中说: 全厂规模,外观尚称齐整,然而住屋多厂房少,布置亦未尽合宜。 且枪弹两厂空气不甚流通,窗棂又皆向西,夏间暑气蒸灼,各匠之病不到工者,?十之四五。 择要修改尚易为功,若长此因循,实于工作,卫生两有妨碍。 其奏文中亦提到,制造军械的原料,大多来自外洋,因此产品价格昂贵,而且导致经济流失。

12月9日,度支部咨陆军部文中说,无烟药厂开工已一年,其药涨力过大,虽经洋师摩喇配药重量比照粤地温度,逐一讲求,涨力已减,但尚有射力稍次,药片未净二弊。 礼和洋行函称,鲁威路无烟药厂可以传授制造方法,惟须购买此种药100吨,并须聘请该厂洋工程师一员,而无烟药厂机器仍须察看能否合于制造。 当时清廷采购1907式6.8mm毛瑟步枪,该口径是实验性的子弹,除大清外无人使用,而初建好的无烟药厂,又须添购机器,价款达银34,600余元。


1911年5月陆军部核准无烟药厂订购机器,7月13日陆军部函请粤关税务处放行广州制造军械厂进口机器。


基于朱恩绂考察各厂的结果和建议,陆军部召集了吴,楚,蜀,粤,德五厂总办至北京会商,准备将各厂接收归中央办理,并提出整顿办法。 其中对于粤厂的意见是,因其靠近海口,小火轮可达,在未取得制海权之前,不应扩张。 同时,粤产名目太多,应整理归并。


后来辛亥革命事起,接踵而至的军阀割据,兵工厂收归中央的计划也成为泡影。 由此之后,一直到两岸分治,才真正的各自统一了兵工事业。


1911年6月, 广州制造军械厂造成军火表(原件未述期间, 由步枪数量推测为前5个月产量): 五响六八无烟枪:135、 六八小口径马枪:1、 八米厘轻机陆炮(麦特森轻机枪):4、 子弹: 268,990、 八响连珠毛瑟钢头弹(11mm):67,300、 各种无烟枪药:231磅。


1912年民国成立。 各兵工厂,制造局归陆军部军械司管辖。 但事实上由各地督军控制,经费也由各地自行负担。 粤厂此时改为称广州兵工厂,属于都督龙济光的势力范围之内。



广州兵工厂的沿革演变


1913年1月陆军部制定仿造向德国合约采购之毛瑟1907年式步枪,为元年式步枪,口径改为7.9□米,交蜀粤各厂仿造。 对口径制式化的制定,陆军部在6.8和7.9之间反覆了数次。 3月陆军部各兵工厂生产统计,广州兵工厂日出68步枪20枝,月出机关枪20枝,68子弹日出35,000粒,其无烟药系外购,自己生产的仍不能使用。 是年都督龙济光电大总统任命刘承恩中将为广州兵工厂督办。



粤造元年式步枪


1914年5月,派李锺岳为广州兵工厂督办。 6月,无烟药厂因缺乏经费停工。 10月,黑药分厂因用途渐少停办。 改制7.9公□元年式步枪。 12月龙济光致大总统电文中说,现每月制步7.9□米步枪320枝,机关枪2枝。

元年式使用M88子弹及漏夹



1915年时,广州兵工厂出产六八无烟步枪,八零机关枪,79,68,80各种无烟铜箭枪子。 7月12日至16日,连降暴雨,广州附近地区江水上涨十余丈,造成严重水灾,无烟药厂因水淹厂屋倒塌。 11月12日龙济光致统帅办事处电文中说,现每年制造5响步枪6,200枝,机关枪62枝,无烟子弹300万颗,机关枪子弹120万颗,毛瑟子弹180万颗。

1916年无烟药厂重新开办。

1917年总辨苏抡元电陆军部, 现月造六八步枪600枝, 无烟子弹35万发, 黑药弹15万发, 机关枪6枝。 可见到民国6年时, 广州兵工厂仍在制造6.8mm的毛瑟步枪。

1924年孙中山创办了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1926年2月改称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培养军事干部为建立革命的基础,蒋介石为第一任校长。因军校校址在广州市郊珠江中的黄埔岛上,所以简称为黄埔军校。 5月黄埔军校成立。 6月16日,第一期学生约500人举行开学典礼。 创校时孙中山命广州兵工厂拨79毛瑟枪300枝,但因军阀作梗,到了开学只拨到30枝,后来就再也没有了。 开学三个月后,由俄国运来步枪8,000枝,每枝子弹500发,手枪10枝。 构成了黄埔武装的主力。


1925年2月1日, 蒋介石率东征军出征盘据东江的陈炯明。 3月12日,孙中山在北京逝世, 左路军杨希闵部和中路军刘震寰部却暗中与陈炯明以及云南的唐继尧相勾结, 于4月回师,控制了广州的一些主要阵地。 5月21日, 广州革命政府电令东征的黄埔军回师。 6月4日, 刘, 杨军竟公然占领广东省长公署, 财政部等机关。 6日, 黄埔军回到广州附近。 11日拂晓, 发动总攻击, 至12日即平定了叛乱。 兵工厂遭焚毁。 重建后更名为广州兵器制造厂。 至此, 由1917年开始, 控制广东的旧势力完全清除。 此段期间, 兵工厂须自筹经费, 因此制造品质下降, 所用材料也常不合规格。 产品并售于民团, 完全处于混乱状态。重建后更名为广州兵器制造厂。


1930年4月28日, 陈铭枢争权失败, 弃职逃亡香港, 陈济棠完全控制了广东。 广州公安局长何荦兼任兵工厂厂长, 长达四年, 是广州兵工厂任职最久的厂长。


1932年起定型仿造比利时制造的1930式步枪,称为21年式毛瑟步枪。 在一次大战后, 德国因为受到凡尔赛合约(Versailles Treaty)的限制, 不能制造或出口军用武器。 这就给了一些其他欧洲国家的兵工厂乘机补位的机会, 主要的有比利时的FN(Fabrique Nationale, Herstal, Belgium)和捷克的CZ(Czechoslovak Arms, Brno, Czechoslovakia)。 民国在不同的时期, 和两者都作过大笔生意。 FN 1930型步枪和捷克的VZ 24, 德国的Standard Modell都属于毛瑟98式缩短枪管的衍生型, 与毛瑟步枪最明显的不同点是上护木延伸到第一节固定环。



粤造廿一年式步枪


其枪匣铭记有许多种,有从右到左,也有由左到右。 大致如下图。



粤造廿一年式步枪枪匣铭记


1932年, 由曾任汉阳兵工厂厂长邓演存担任副厂长, 实际负责业务。 改计时工资为计件工资。 并取消包工制度。


1933年7月,陈济棠向透过德国人克兰(Hans Klein), 与德国军方的贸易公司合步楼公司(Hapro, 注2) 订约, 经由代理商禅臣洋行(Siemssen & Co.), 购买建立广州第二兵器制造厂, 设于琶江口南面清远花县企湖塘, 专造榴弹炮, 野战炮, 炮弹, 毒气, 防毒面具等。 由克兰负责, 炮厂总价港币540万元(一港元等于一金马克、 0.358423克真金)。 琶江厂制炮机器的能力每月为:

75野炮(德FK16式) 9门
75步兵榴弹炮(德LMW19式) 9门
105榴弹炮(德LFH16式) 5门
75野炮弹 1万发
75榴炮弹 1万发
105榴弹5千发


工厂及厂房共十一座, 在1933年12月14日由克兰发包,由广州永隆建筑公司承建, 建筑师郭秉琦及施永利设计。 1935年开始试制, 由邓演存中将为第一任厂长, 1938年改称第50工厂。


1934年9月8日签约设立毒气及防毒面具厂, 共计港币约295,000万元, 工厂建筑物由买方自建。 毒气厂在琶江厂西南两公里的地方, 厂房已建成, 机器未安装。 防毒面具厂在广州河南凤凰岗, 厂房及办公厅已建成, 机器亦已安装好, 但未试制过。 其每日生产能力为:

1930式面具150具
呼吸装置150具
面具箱150个


1934年增加炸弹厂。


1935年,改称广州第一兵器制造厂, 陈济棠派黄涛继任厂长。 黄涛一到任, 即提出按标准检查产品的要求。 第一个月, 据说只有10%子弹通过检查。黄涛在职一年内, 生产品质大幅提高。


当年, 兵工署决定采用捷克式轻机关枪为制式武器,前一年兵工署经由财政部向捷克购入5,000挺,但原厂不肯给予工作图,各厂所造均是手工仿造,零件不能交换。 在军械司派2名技术员前往捷克原厂监造时,密令其注意制造,技术员回国后,开始自行绘制全套工作图,大部份是自力规定。 在年中已经完成,准备交由巩厂(巩县兵工厂), 预计一年后可以开始制造。 是年广州第一兵器制造厂机枪厂开始专造捷克式轻机枪。



广州第一兵器制造厂捷克式轻机关枪枪匣铭记。 英国Ministry of Defense, Pattern Room, Nottingham收藏, Lew Curtis拍照提供。


捷克造ZB26式轻机关枪诸元:

全长: 1165mm

捷克造ZB26式轻机关枪


枪身重为9.0kg
枪管长为602mm
口径7.92mm
初速为830m/s
表尺射程为1500m
膛线右旋4条
膛线缠度240mm
瞄准基线长为568mm
自动方式为汽退式(Gas Operated,瓦斯汽作业)
射速550发/分
装弹具式样为弹匣
装弹具装弹数为20发
冷却方式为气冷


广州第一兵器制造厂所造ZB26枪匣上的印记, 左为早期型, 后来加上兵工署徽。




1936年增设动力厂。 7月18日, 陈济棠因第一军余汉谋倒戈, 加上内部分崩离析, 逃亡香港。 南天王统治广东时代结束。 兵工厂于11月收归直辖南京中央, 称为广州第一兵工厂。 锺道□奉兵工署令于11月10日抵粤接收。 结束由广东控制兵工厂的情势。 琶江炮厂改称广州第二兵工厂, 由江杓接任厂长。


1937年增设木工厂。 当时有步枪厂,机枪厂,无烟弹厂,机关弹厂(附设熔铜部),无烟药厂,机器厂(兼造轻机关枪),炸弹厂,动力厂及木工厂等九个厂,工人2300余人。


6月起,步枪厂专造中正式步枪,并开始在枪匣上使用厂徽,其中正式步枪枪匣铭文演变如下图。


粤造中正式步枪枪匣铭记演变


77事变后, 奉令迁往广西融县, 12月22日开始拆卸机器, 一星期内拆竣下船。 广州第二兵工厂亦全部拆卸, 迁到重庆。 原址为日军空袭炸毁。

抗战时期的两广士兵
元年式步枪及M88子弹

来自Edgar Snow-Far Eastern Front





1938年1月奉令改称第四十一工厂。 5月无烟药厂移交四川泸县第23厂。 8月融县临时厂房抢建完竣,轻机枪厂开始生产。 子弹厂及步枪厂相继开工。 厂房位于小峒及天堂坪两处山麓。 有职员144员,工人2500余人。


1939年12月24日,柳州受敌威胁,奉令迁往贵州桐梓。 子弹厂交40厂,炸弹厂交桂林修炮厂。 同时40厂之轻机枪厂并入41厂为第4制造所制造轻机枪部门。 拆卸后首要机器由西南运输处运独山转桐梓,次要机器及交40厂器材由火车运湘转川。


1940年2月18日首批器材抵达桐梓。 事先勘定在城南东方约4公里处之傅家洞为厂址。 洞长550公尺,面积约38市亩。 因凿洞工程浩大,一时难以完工。 同时在城南西方约3公里之傅家龙洞山□同时赶建临时厂房以便尽速开工,6月底完工。 8月轻机枪开始生产。 12月招商承造傅家洞凿洞工程。


1941年9月锺道□呈兵工署,本厂造捷克式轻机枪及中正式步枪。 自1940年开工迄今,已生产捷克式轻机枪2,200挺,步枪7,000枝。 若材料不缺,技术员工补充建全,原有机器加以修理,每月可出捷克式轻机枪260挺至300挺,步枪1,100枝到1,300枝。 现有职员218员,工人2,300余名。


1942年3月底预计凿通隧道,机器迁入洞中工作,因工程过巨,又增加凿平洞中石邱及洞顶开窗等工程,至7月方完全竣工。 10月增加水电工程组,利用天门河水力发电,解决动力问题。 机器在美购置,原订于1942年6月交货,太平洋战起,运输困难,一时无法发电。 其时有职员258名,工人2,192名。


当时有八个制造所:第一所生产步枪, 第二所生产轻机枪, 第三所为机器维修, 第四所铣机枪弹膛、 枪管、 车零件和工具样板, 第五所负责动力发电、 供水, 第六所铸铁, 第七所翻砂、 焊铆,第八所为木工所。


4月15日, 天门河水力发电机一号机安装完毕, 开始发电。 发电机全部机件为美国奇异公司1942年出品, 是两座封闭型、 伞式、 三相交流同期发电机, 带有高低发电、 继电及自用屏电壁六块。 水轮机为中型法南西斯立式, 美国勒菲尔公司出品, 总马力为l,000匹, 并带有伍德华式油压机、 自 动及手动两用HB型、 卧式缸之调速机各有二部。 总重约百余吨, 全部机件散装由飞机空运至昆明, 再用大卡车(汽车)运来桐梓天门洞。


机器安装工作由水电工程处及第五所担任, 主要负责人有工程处处长陈祖东、 工程师孟觉和第五所主任郭维藩等。


1944年9月兵工署报告该月产量,步枪1,000枝,捷克式轻机枪300挺。


1945年1月15日任命刘守愚为厂长。



1947年1月4日将广州区兵工厂接收处改立第80工厂。

80兵工厂厂徽。


1946年7月因胜利复员, 裁并兵工事业。 第41厂奉令结束, 与第1厂, 第27厂将机器运往重庆移交给第21厂。 其时在贵州桐梓有719市亩厂区, 50,000平方公尺房屋。 机器交由车运, 至1947年10月尚有200吨未运。


1949年7月第80工厂迁往海南岛榆林港。1950年4月16日下午19时30分,由共党四野40军和43军组成渡海作战兵团第一梯队共5万余人,分乘350艘船只,分成东路, 西路两编队,自雷州半岛南端各港湾同时起锚,强渡琼州海峡。 5月1日, 击溃薛岳守军, 占领海南岛全境。


注1: 马梯呢(Martini),瑞士人Frederich von Martini采用Henry Peabody,美国波士顿人,所发明的升降式闭锁枪机,1871为英国制出的单发步枪,.45口径。 士乃得(Snider ),Joseph Snider,美国纽约人,1866-1873年英国军用,.577口径。 云者士得(Winchester,Hotchkiss,45-70口径)四种枪弹。
  
  注2: 合步楼公司, Hapro -Handelsgesellschaft fuer industrielle Produktion, 由Hans Klein独自出资的私人贸易公司, 但一般以为他是由威玛时代(Weimar Republic)的德国陆军Reichswehr支持, 代表德国军方和军火工业。 以出口远东原料, 如钨砂、 锑、 农产品等, 同时向远东销售德国军事工业产品, 如枪械、 弹药、 机械等。 是30年代国民政府与德国贸易的主要对手, 中央信托局并因此而成立。 Klein当时同时与南京及广州政府进行贷款协议, 是两边下注的做法。 其他如29军的宋哲元, 广西军方, 也都与其有来往。 陈济棠倒台后, 才专与南京政府合作。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1-21 23:51 , Processed in 0.06980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