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5372|回復: 4

[民風民俗] 越南河仙市近半人口为粤裔 开商店餐馆立足当地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5-20 20:12:2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越南河仙市近半人口为粤裔 开商店餐馆立足当地



2010年05月20日 14:36 来源:柬埔寨星洲日报



河仙的街道。(图:柬埔寨星洲日报)


柬埔寨移民钱永成在河仙白手起家。(图:柬埔寨星洲日报)



  5月20日电 柬埔寨《星洲日报》报道,越南河仙与柬埔寨唝吥省碌山市毗邻,绵长的边界线使两国边民可轻而易举的穿过边界线,在七十年代战争时期,特别是七五年后,柬埔寨便有大量边民通过「北扎」逃到河仙或其他地方。据当地人称,目前住在河仙市区的十几万人口中,有约一半为粤人,其中大部分为柬埔寨粤裔难民和部分高棉人。




  在河仙市的许多店铺都有中文,很多人除了讲越南语,也讲高棉语,你也可以在碌山市租一辆出租摩托直驱河仙,而两国边民每天都载着货物来来往往做生意,不用签证,但往来要登记,花点「咖啡钱」是难免的。

  在河仙的粤人,大部分人当年是身无分文逃难过去的,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刻苦和奋斗,目前在商场上已占有一席之地,他们开商店,开餐馆,除了能讲流利的越南话,还可以讲普通话,多种方言和高棉语,加上善于经营,所以在商场上较占优势。河仙能以原来一个小渔村变成一个有一定规模与活跃的边贸市镇,其中也有柬埔寨难民的一份功劳。

  钱永成原是金边的潮汕籍人,1975年逃难到河仙时两手空空靠「行船」载货度日,但没有起色,1995年起开始经营小餐馆,慢慢积累资金,从初时租屋经营到拥有自己的店面,数十年走来并不容易。钱先生说,从金边逃到越南时自己还年轻,还可以熬,但现在老了,已经没有力拼。

  钱先生又说,在河仙市的十几万人口中,柬粤人约占一半,而且大部分经商,生活还过得去,在这里,只要合法经营,当局都不会乱找麻烦。

  让钱先生欣慰的是,子女都长大了,而且都是店中的好帮手,而且除了会讲越南语和潮汕话,因为太太是客家人,也会讲客家话。在店门外,见到钱先生的招牌除了越文和中文,还有高棉文。他说,这里每天出入的柬埔寨人很多,有了高棉文,也可以吸引多点顾客。

黎若芬的时装店。(图:柬埔寨星洲日报)


  越南政府宽待难民  柬移民抓住机会

  记者一行人在钱先生店里吃了两餐饭,他特别为我们煮了两道越南最著名的招牌菜——越南酸汤和砂煲焢鱼。

  黎若芬也是由金边移民到河仙的粤人,目前在河仙经营「玉芬时装」,还有酒店、咖啡座场。她说,她十一岁时,曾在端华学校读过两年中文,十七岁到越南,从最初经营小型服装摊做起,一直发展到今天成为河仙市最大的时装店。

  忆起小时候在柬埔寨的生活,黎女士说她的童年并不快乐,因为她有十一个兄弟姐妹,她年纪很小就要照顾弟妹,所以十二岁才开始上学,后来又政变,打仗而逃难。


  黄河,一名身材瘦而高的柬埔寨移民,1965—1970年就读金边端华学校,1970年政变后举家,移民河仙市的「云中」;因为住在海边,利用当地盛产海鲜的便利而做起海鲜生意,成为当地著名的海鲜进出口商。黄先生在收购海鲜后进行冷冻加工出口,但随着海鲜越来越少,黄先生目前转做海蜇生意。

  黄先生说,河仙本地人不多,主要是移民,政府对柬埔寨移民较宽,在柬人聚居区,对生活太贫穷的柬人会给他们建屋子,给饭吃,给他们找工作,对工作不力的干部要检讨。虽然移民多,但因为缺乏经费,请不到老师,河仙办不起一间学校。
發表於 2010-5-21 23:39:19 | 顯示全部樓層
你講越南定南越?
發表於 2010-5-22 17:26:59 | 顯示全部樓層
河鲜?
有冇猪肠粉卖先?
 樓主| 發表於 2010-5-22 18:06:19 | 顯示全部樓層

河仙

http://www.hudong.com/wiki/%E6%B2%B3%E4%BB%99



河仙-城市简介


   河仙,位於越南南端的边陲城市。最初是由明朝遗臣莫玖率众开拓发展起采的。河仙之称起源于古时的传说:在冬湖与金予河段之间的沙滩上常有仙女来此聚会,歌声嘹亮,琴笛抑扬,众仙女在清澈的美丽河水上和明媚的月光下翩翩起舞,所以就起名为河仙。河仙的意思是说神仙下凡到这里的河流。旧的河仙城后倚平山,面朝苏州,南面是大海,前面有河,三面是土城,从阳滩到后门长152.5丈,从左门到右门长53丈,城高4尺,城濠深10尺,中间是工事,四面八方围绕著军营。集市热闹,街市繁华有铸币厂,大型造船厂,有四方诗人聚集于巍峨的招英阁。这是当时13位诗人聚会吟诗的地方,吟咏河仙美景的10首诗传流至今。东湖是「河仙十咏」中的一个美景,这里有1819年挖掘的永济渠,长约100公里,宽20米,深2米。从朱笃起,这条渠延伸至迪江三岔口,弯弯曲曲流进入东湖。河仙盛产海味、土特产,如胡椒、红蚶、乌龟、玳瑁。

    莫玖(1655-1735年)又名绍原,17—18世纪越南著名的粤侨领袖,越南河仙镇的开拓者,湛江雷州白沙镇东岭村人(旧称海康县)。出身贫寒,胸怀大志,明亡时,飘流海外。康熙十九年(1680),莫玖「不服大清初政」,出国到真腊(柬埔寨)的南荣府。当地国王见他勤劳勇敢,有创业精神,便把经商贸易的事情委託给他办理,并任他为「屋牙」(相当府尹)。当时,真腊与邻国暹罗经常发生战争,莫玖所经营之地常遭侵扰,他便离开南荣府,到濒临暹逻湾的忙坎(今河仙地区)招集流民落户垦荒。相传他在危难时夜梦故土河仙指引于此创业,因名其地为「河仙」。1708年,越南阮氏强盛,不断向外扩张,而柬埔寨国势已衰,莫玖也知真腊非久依之势,便上书阮氏集团「求为河仙长」,阮主福凋「嘉其忠诚」,封莫玖为河仙镇总兵。经他20多年的惨澹经营,河仙地区终於变成人烟稠密、外贸发达、经济繁荣的港口,欧洲人称为「港口国」。雍正十三年(1735),莫玖病逝,其子莫天赐接任河仙镇都督,进一步建设河仙,使河仙外贸更加发展经济更为繁荣莫玖子孙三代,为越南阮氏开疆拓土,立下殊勋,阮氏王朝特颁诏在河仙屏山麓修建忠义祠」纪念。由於莫玖创建河仙镇功勋卓著,被安南王诏为女婿,且封为河仙候;死后,又被追封为开镇上柱国大将军武毅公,当地人尊称为莫太公。他的事迹载入周一良主编的《世界通史》及越南史书《大南实录》。 越南南部胡志明市,有一条街道名曰莫玖街。此街系越南人民为缅怀17、18世纪开发越南南部和下柬埔寨的莫玖而建。

    古人有《河仙十吟),赞颂河仙十景:
    东湖印月 南浦澄波 屏山叠翠 石洞吞云 金屿拦涛
    珠岩落鹭 萧寺晚钟 江城夜鼓 芦溪渔舶 鹿峙村居

發表於 2010-6-11 14:47:23 | 顯示全部樓層
舊年去過河仙,而家冇以前咁靚啦。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2-4 01:20 , Processed in 0.07256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