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595|回復: 0

[感情人生] 斗门南宋皇族遗韵申报「国保」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0-2-19 23:28:3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大洋新闻 时间: 2010-02-19 来源: 广州日报 作者: 陈治家


  保存完好的蚝墙,现今非常罕见。
  赵氏祖祠及古建筑群欲冲「国保」。


  全省唯一「皇族村落」将重新修缮
  打造成可与「苏州园林」媲美的宋王朝皇家庄园
  南宋王朝皇家庄园将在珠海斗门得以重现。昨日,记者从珠海市斗门区相关部门获悉,广东省唯一「皇族村落」———南门村赵氏祖祠菉猗堂及古建筑群将进行整体包装,全面重新修缮,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将古建筑群以及南宋皇室后裔的赵家庄整体开发为以反映宋王朝皇室变迁为主线的旅游景点,打造成可与「苏州园林」相媲美的皇家庄园。
  文/图 记者陈治家
  通讯员江文宇
  全省唯一皇家村落
  作为广东首批古村落斗门南门村自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建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村中有建于明代的赵氏祖祠菉猗堂,建于清代及民国初年的逸峰、崑山、意圹、意乡等五座祠堂以及一大批富含明、清民居建筑艺术特色的古村庄。
  在南门村,距离菉猗堂不远处还有一赵宋皇室后裔的村庄「赵家庄」。这是由赵宋魏王系的后裔赵维茂经营中药材发家致富所建,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
  南门赵家庄有着自己的特色,它是所有古村落当中唯一一个由一个姓氏的家族建造完成的,是古代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一个,90%以上的建筑都保持完好。南门村赵家庄是广东省唯一由古代皇族没落后代设计、建造的村庄,其规划、设计有着很明显的皇室印记,比如在村庄前开挖护庄河,在全省目前发现的古村落中仅此一家。
  历史悠久
  南门「蚝宅」保存完好
  在南门村众多的古建筑中,赵氏祖祠菉猗堂最为令人瞩目。菉猗堂占地427平方米,龙舟屋脊富含阳刚之美,整体结构严谨凝重;最具特色的是山墙用了硕大、坚硬的蚝壳整齐而有规律地排列而成,蚝壳砌成的墙身足足有65厘米厚。
  据介绍,蚝壳为墙,在明代以前,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十分流行,但现在留存的蚝壳建筑物屈指可数。据记载,它始建于明代景泰5年(1454年),是魏王赵匡美的第15代后人赵隆以其曾祖父的别名「菉猗」立祠纪念,从1454年到1997年间曾几次重修。
  进入菉猗堂后殿时,抬首望见悬挂在横梁上的「忠孝义士」牌匾。宋端宗景炎元年,南宋小皇帝赵罡败退到香山,驻跸沙涌马南宝家。当时已居住在南门村的魏王后人赵若梓闻讯,招募潮居里民数百忠勇,具舟迎驾以勤王。为保存皇家宗族一血脉,丞相陆秀夫即令若梓等归家入山隐居。授若桃为承直郎,封若榉为武翼大夫。敕赐若梓为忠孝义士。
  八成村民为宋皇室后裔
  南门村现有6000多居民,其中八成为赵姓,均以宋朝皇族后裔自居。据介绍,宋朝开国皇帝宋太祖赵匡胤三弟是魏王赵匡美,而南门村赵氏子孙,便是魏王赵匡美的后人。
  1234年,魏王赵匡美的第八代孙赵怿夫到广东任香山县县令,任职3年,死于任上。其3子赵时鏦在崖门之战后,避祸隐居斗门大赤坎。赵时鏦的子孙后代在大赤坎生活了数十年后,又于明朝永乐元年(1403年)迁居今天的斗门南门村。
  开发保护
  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昨日,记者从斗门区文化部门获悉,目前有关方面欲将南门村赵氏祖祠菉猗堂及古建筑群进行全面重新修缮,并申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相关审批工作正在进行。南门村古建筑群在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的同时,当地政府也在同步着手对菉猗堂、古建筑群及赵家庄进行包装和旅游开发,计划打造成一座不逊于「苏州园林」的皇家景观,开发为以皇室变迁为主线的旅游景点。
  根据规划,将按照国家有关文化保护法规,在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前提下,对南门村古建筑群作整体修缮,拆除后来修建的水泥等建筑物,并将历次重修中被后人误改的结构按照古制重新处理,重现宋王朝「皇家庄园」盛况。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6-29 05:08 , Processed in 0.05680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