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何修理?
本文原刊載於2009年11月25日 香港AM730報刊「修理金庸」專欄
近年稱呼金庸為「小查詩人」,其老祖宗 清初大詩人 查慎行 是「老查」,查良鏞的詩詞遠遠不及「老查」,所以只能是「小查」。這稱號現時屬本人獨家專用,歡迎讀者諸君共享,不收版權費。淺見以為「小查詩人」是「二十世紀我國最偉大的小說家」,二十世紀已過,這樣說就非常保險。金庸小說受到論者批評之嚴苛,在我國文學史上極為罕見,縱非絕後,亦當空前。無理要求包括情節要符合歷史事實,武功描寫不應違反科學原理或哲學等等。
但是「小說」其中一個英文叫法是fiction,原該涉及虛構的人和事,怎可能每一細節都如實反映真正人生?曾有網民質問我為甚麼不「修理」金庸。殊不知此事在下於一九八四年將明河社出版的三十六冊《金庸作品集》(我稱之為「修訂二版」)一字一句、從頭到尾精讀了兩次,挑出看得到的所有毛病,計有插圖錯畫、手民之誤、資料不確,以及前言不對後語,包括作者的描述和人物的言談等等,抄送作者。
當年在雞蛋裡挑骨頭只論對錯,不管人物情節是否合情合理,畢竟那都是「見仁見智」。此後還有增刪,一九九六年將最後一版的《金庸作品集勘誤》寄給「小查詩人」。現時香港學生都要修一門通識科,在金庸小說中找錯處,肯定是上佳的習作,不單涉及文化、史地知識,簡直要有跨學科視野。大概有兩類人用功在金庸武俠小說裡找錯處,熱愛這些作品的讀者,希望減少心愛小說中不必要的錯處,本人動機即在於此。第二類人不願見金庸小說取得較高的藝術評價,找出小小「問題」就如獲至寶,以為可以壓低金庸小說的成就,或者彰顯自己學問勝過「小查詩人」。但批評「小查詩人」出錯可得要小心,他在新世紀的「新三版」加了許多注解,部分是對苛評者「秋後算帳」,揶揄譏諷一番。新的《射雕英雄傳》提及香港有評論者說,世上無白色駱駝,「小查詩人」就以「少見多怪,見駱駝曰馬背腫」回敬,還說親自騎過呢!我自稱「二十世紀指出金庸小說錯處天下第一」,挑出來的「蛋裡骨」都叫「小查詩人」不能辯駁。二版《書劍恩仇錄》介紹和珅出場時(事在乾隆二十三年1758),說他是「侍衛學士」,當年提議改為翰林院的「侍讀學士」或「侍講學士」,「小查詩人」選了前者。結果仍然是錯!錯在我倆都偷懶沒有翻查史書,其實和珅以三等侍衛起家,沒有點過翰林。
如果再要挑剔,當時真正的和珅年方十三,是個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