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较场西路--唐朝称阅武堂,明清为演武场,至清康熙年后改称东较场。1949年以前这里一直是阅兵场和刑场,而当年北伐军的誓师大会也在这里举行。改革开放后,这里曾是闻名全国的摩托车配件市场,如今则熔中华广场、地王广场、流行前线、英雄广场、省体育场于一炉,集休闲娱乐体育于一身,成为广州一块商业与时尚潮流热地。
已经有近百年历史的省体育场为了迎亚运正在进行翻修。
英雄广场上竖立着叶剑英等广州起义领导者的雕像。
雅马哈摩托维修中心招牌至今尚未拆除。
中华广场已成为广州第三大购物中心。
广州名片 故里名街系列总第49期
候选名片48号较场西路
提名辞
这里曾是具有逾千年历史的古代阅兵场和刑场,又是北伐军誓师出发地,1906年在此建立广东乃至全国最早的大型体育场。
索引
较场西路--唐朝称阅武堂,明清为演武场,至清康熙年后改称东较场。1949年以前这里一直是阅兵场和刑场,而当年北伐军的誓师大会也在这里举行。改革开放后,这里曾是闻名全国的摩托车配件市场,如今则熔中华广场、地王广场、流行前线、英雄广场、省体育场于一炉,集休闲娱乐体育于一身,成为广州一块商业与时尚潮流热地。
唯心
每一寸土地里都埋藏着历史
就像每个国家都有法律一样,每个国家亦都有自己的刑场。广州的较场从习武场所衍生而来。广州有东、北较场,东较场之所以名扬天下,而北较场一直默默无闻,正由于旧时的执政者一直在东较场里把玩历史。
且莫去提久远的唐宋,光在清朝,钦差大臣林则徐便曾在广州的东较场检阅将士。及至近代,一批又一批的英烈先贤,均在东较场里酝酿变革从而改写历史。我不知道除却死在日军铁蹄下的阴魂,还有多少将士民众是在东较场里被同胞扼杀。
固然知道,就像我们无权去选择自己的父母一样,我们也无权去选择或抛弃历史。之所以对这些过往铭刻于心,念念不忘,只因东较场的泥土里有无辜的血持续发出冤声。
广州建城迄今2223年。东较场的记载仅起于1391年前,千余年来,它一直未曾偏离或改变过最初的用途。只是在历史步入20世纪不久的1906年,它才变为象征大众体育的「省运会」的发源地。
值得欣慰的是,在经历清朝、民国、新中国的三次政权变更、两次战争破坏,经历从1999年至2006年间的数次人事与土地的变迁,这块作为「省运会」发源地的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得以仍然保存并不断完善其体育功能。而在2006年6月26日,副省长雷于蓝在纪念广东百年体育活动期间,亦曾作出指示:要保护好省体育场,并向有关部门申请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单位。
廉颇已老,但犹鹤发童颜。这间一度陷入虎口的体育场,被民众解救出来后目前正焕发新姿。目前,工人们已往场馆的护栏涂上翠绿的油漆。2010年的亚运会,已经离我们很近。
还有,值得我们欣喜的是,在这座百年体育场传拆被媒体及民众叫停的几年后,俗称广州第一码头的天字码头、东山洋楼也因同样方式得以「刀下留人」。
历史演变至今天,在上者已经逐渐意识到,在这样一座充满商业气息的千年广州城,仍然需要不断发掘其丰厚历史及文化宝藏以匹配它原本就该有的文化底蕴。
如今,漫步在较场西路,远去的战争与号角、杀戮与血腥已无从想像。能让我们激动与心跳的,便是这强烈的时代脉搏、商业氛围与生活气息。就像过去的东较场一样,这里的每一天仍然是人潮涌动,不甘寂寞,只是不再以武力威慑他人,而代之以一种非常放松的休闲方式。
街春秋
阅兵、行刑、体育——较场从来不寂寞
或因诞生于东较场,较场西路便有了不甘寂寞的理由。
广州迄今建城2223年,而据史料推算,较场西路也不甘寂寞了1391年。
古称阅武堂,后名东较场
文献记载:东较场在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至明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叫阅武堂,其时为一片旷野,是天子每年阅兵,检阅将士及选拔武举之所;公元1454年,总督马昂在此建堂5间、泊水厅3间、东西厢各3间、四卫厅各3间,占地14.88万平方米,时更名演武场,为军事训练场所。直至清康熙22年(公元1683年)更名为东较场。清道光十九年(1839年)夏虎门硝烟后,林则徐、邓延桢曾在此检阅将士。
名为东较场后,这里的一部分土地被充当了刑场及打靶场。广东第一位探花、明末岭南三忠之首的爱国将领陈子壮,便是于1647年,被满清动用锯刑杀害于此。1927年,5000多名革命者与群众也于此被枪杀。而民间亦有言论,在解放以前,这里是枪决死刑犯的地方,枪决后就拉到现东川路一带火化(以前该处有火葬场)。现在的英雄广场,正因此而得名。
国内最早的运动会在此举行,北伐军在此誓师
1906年,东较场被更名为广东省运动场,此后相继易名广东省公共运动场、广东省立体育场、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国内有历史记载的最早开展的运动会,便是于当年1月10日在东较场举行。
现任省人民体育场场长邓启明介绍,从1906年至1947年,广东共举办过15届运动会,其中有九届均在东较场举办。前几届参赛单位都是广州市内中小学校,参赛者全部是男学生,没有女学生,当时很多学生还穿唐装,因裤脚宽阔,便用布带扎紧裤脚赤足或着布鞋狂奔,亦因扎着长辫子,跑步时便满场「辫子飞舞」。
1916年12月,时任广东省省长朱庆澜报请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先生批东较场为正式公共体育场。直至1932年落成,足足有13万平方米,有8条400米煤渣跑道,中间一个足球场,南北两端各设一个篮球场,西面建有三级钢筋混凝土看台,可容纳数千观众。
出自1947年的图纸显示,广东省体育场其时的跑道呈「n」形,类似于雅典古运动会的场地。而从1956年起,图纸显示已为椭圆形。
在战争时期,这里亦成为各路军队集会的场所。1925年,10万群众为抗议「五卅惨案」,在此聚集后涌向沙面向侵略者示威,惨遭镇压后酿就轰动世界的「六·二三」沙基惨案。而次年,国民革命军就是在此举行北伐誓师大会。
1938年10月广州沦陷后,日军占领体育场改做军用仓库,并将体育场四周用铁丝网围着,筑碉堡挖战壕,在中间修建用以运输军用物资的轻便铁路。今年9月7日,对体育场修缮的工人们亦从场内挖起一根长约3米的钢轨及指头粗的钢钉。而体育场两旁,便是日军开辟出来的两条通道。这两条在1956年的图纸上仍称为「自开马路」的道路,直至1987年六运会前夕,才被正式命名为较场西路。
现场传真
数不清的白天与黑夜,我乘坐183路车穿梭于这条不到千米的短街上,为学习,为生计。其时只是诧异,为何在它与中山三路的交界处,必有两个口衔哨子的协管员指挥交通?而出没于此的市民,步子在似乎含着优雅与淡定,不疾不徐。
直至一个仲夏之夜,我在这条街的周围细细兜了一圈:流行前线、地王广场、英雄广场、广东人民体育场、中华广场,方知其解。或许,正是其中的繁华与热闹,令较场西路有了骄傲的资本。
广东省人民体育场 翻修迎亚运
剥落的外墙,已经褪色的栏杆,走过百年的人民体育场,已经老了。从1906年举办首场省运会起,全运会、省港杯、甲A、甲B、中甲……其迄今已举办国内外赛事无数。曾宪梓、霍英东父子为此曾屡次拨款捐资修缮。同时,作为越秀区内三大体育场之一,它还是每年中小学生举办运动会的首选场所。这里亦承载着几代老广州人的集体青春记忆。
2002年,众多媒体获悉拆迁,都曾以《再见,东较场!》缅怀。最终,是将于明年承办的亚运会,将体育场从虎口救出。
在广州亚运会期间,这间符合国家一类场馆标准的人民体育场将承办男足和女足赛事。现如今场内,堆积如山的土包,场内热火朝天。翻修工程将于明年3月竣工,届时可容纳20000名观众。
英雄广场 北伐誓师大会旧址
在古时有14万平方米的东较场,如今一部分土地是英雄广场,被鲜花与绿树环抱。一直以来,这也是人们口口相传的北伐誓师大会旧址。我以为会在广场的某个角落觅见一块碑,但我失望了。
尽管其蕴含着众多历史风云:1911年,许多革命党人在此牺牲;1922年,粤军第二军在此举行北伐誓师大会,孙中山亲临现场授旗;1927年广州起义,5000多名革命者和群众被枪杀于此……但是,我在这里只看到叶剑英等11位领导人的塑像。众多历史旧迹,已被时间长河轻轻涤去。
如今,这里成了广州市内最大的休闲广场之一。
时尚之地 三大购物广场聚集
较场西路寸土寸金。在英雄广场下,分别有由防空洞改成的流行前线,还有地王广场;与之隔街对望的是中华广场。
就是这么一条不足千米的短街,却会有令你逛不厌烦乐不思归的魅惑。从与东华西路交叉的路口数来,两旁是有着K T V的置地广场、军区、体育局、体育局宿舍、电信局、越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人民体育场看台旁,一张上世纪80年代悬挂至今尚未拆除的雅马哈摩托维修中心招牌,见证着这里既往的繁华。
地铁直抵中华广场购物楼的底层。这里的租金最高时达2000元/平方米。而在10年前,这里的售价曾高达30000元-70000元/平方米之间,让来自全世界的商家high到尖叫。堪称广州地标性建筑之一的中华广场,也是广州的第三大购物中心。
中华广场共有10层的购物商场及4层车库。负一层被命名为富一城,分为名店区及运动区;一层是名店城,聚集各类名牌服饰店及西餐厅,还有大型电器超市;而二至三楼属吉之岛;再往上的楼层,亦容纳了家居、美食、电影、健身等功能区。漫步于此,一不小心,你或会见到一些经年不见的老面孔。
而在地王广场及流行前线,这两个分别经营国内服饰及韩版服饰的购物城,往往是潮人的出没处。几乎每周末,地王广场的负一楼都有「快闪族」在此跳舞,而中学生们亦在此搞起音乐联盟。
每个夜晚或者周末,这里必定人头攒动,逛街购物者把这三个购物广场挤得几乎步履维艰。而频频入目的时尚艳丽的青年男女,偶尔会令人自愧打扮稍欠时尚;而突然间遇到那么多的青年男女,亦会令人错愕时间怎么可以如此无情。不知不觉中,我们都被时间之推手推到了岁月的边缘。
地 理
较场西路,位于中山三路南侧,南至东华西路,因在清代东较场西侧而得名。1989年以前长550米,宽7.5米,混凝土路面,如今拓宽至约10米。两旁有广东省人民体育场、英雄广场、地王广场、流行前线、中华广场等。
街·坊
◎发言人:霍永平,60后,广州永平摩托车配件商店总经理,越秀区人大代表,自幼居住较场西路
生于此,长于此,发家于此。没有哪一条街,会像较场西路这样令霍永平感念如斯。
童年时的较场西路是寂寞的
父辈在体育局工作,霍永平从小便与较场西路结缘。
上世纪60年代,较场西路虽已是水泥路,但只有一车道,约有四米宽,「极窄」,两旁是排水涌。东面的水涌旁,是包围住省人民体育场的围墙;与体育场相隔不远,是一块凹凸不平的烂泥(现英雄广场);再往中山三路那边,则是一片约5000平方米的葵树林(现流行前线上方)。而在水涌西边,是做电信业务的电信局、省体育局宿舍、生产鞋子的3518兵工厂(现中华广场)。每天,都有军队的车辆及军人出出入入「严肃得很」。
小时候,霍永平常与童伴赤脚到体育场里打球;在烂泥里嬉戏,从烂泥里追逐进葵树林里,每每会撞见一对对面红耳赤躲避不及的情侣。
「那时候很静」,多年以后,较场西路旺起来了,霍永平认为童年时的较场西路是寂寞的。事实上,在围墙包围下的体育场内,广东青年足球队队员经常在此训练,邓锡权、张均浪、梁珊城等队员后来都是在这里成长为南派足球高手。
高峰时摩托车修理店超过千家
直至上世纪80年代,较场西路才真正旺起来。不过,在1987年以前,较场西路还没有自己的名字。霍永平其时写信,地址便是「广州市东较场路××号」,户口本也如此。直至广州承办六运会后,较场西路才被正式命名。
1981年,雅马哈摩托车维修部租下广东省人民体育局较场西路看台底的三间房经营摩托车配件及维修。随后,铃木摩托也在此开设修理档。很快,烂泥地也被开辟成溜冰场,迪斯科舞厅冒出来了,较场西路的首家音乐茶座也冒出来了。
也就在那段时期,霍永平离开了省体育局下海「弄潮」。1984年,他花了三百元在现置地大厦位置租了一间不到六平方米的铺子,开起了广州永平摩托车配件商店。几年后,店铺陆续扩大至近三百平方米。在上世纪90年代摩托车最旺的时候,每平方米的铺租已达500元「跟现在差不多」。
「最高峰时起码有超过1000家摩托车修理店!」霍永平说,当时全国各地都到较场西路拿货,外国的摩托车生产厂家及公司,其地图上一定有标到中国广州的较场西路。有史料记载:90年代较场西路摩配市场的名字响遍全国及东南亚一带。
1993年,「中华广场」在此兴建。2004年,广州正式公布摩托车限行方案,开始分路段、分区域、分阶段逐步限制摩托车行驶,较场西路的摩配市场才渐渐迁离,搬至白云区罗冲围。摩配市场淡出后,新兴的服装百货市场,还有广州市最大的通信设备行货卖场,都在这里繁荣兴盛着。
街·道
◎发言人:邓启明,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场长;田岩,《走过百年》广东省人民体育场场史编写成员之一
集体育、休闲、购物于一身,商机无限
在体育场工作数十年,邓启明对较场西路的发展了然于胸。
「整条街的商业氛围就是我们(体育场)搞出来的」。从1981年人民体育场将看台底三间房租给雅马哈摩托车维修部起,这条街就逐渐被打造成响彻全国及东南亚一带的「较场西路摩配市场」。
体育场还将二楼的房间装修成招待所和运动服装经营部,「大大小小五六十家招待所几乎天天爆满」。正是如此,体育场当年自给自足,养活了自己,也养活了业余体校,培养了一批三线的体操队员,队员长大后就被送到二沙岛的省体工队。
在2004年起「禁摩」后,体育场随之转型,直至2006年才全部转型完。如今,体育场周围是乾丰润体育用品商场,经营运动休闲服及户外用品等。
如今,地王广场、流行前线经营的服饰多为年轻人所喜爱;而中华广场 则 保 留 着 当 年 电 信 衍 生 的 项目———通信设备,还有服饰、饮食等;作为广州最大的休闲广场之一的英雄广场则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未来发展应传承东较场的体育功能
2002年的某天,邓启明在同一天时间里听到对较场西路两种截然不同的称谓。
那天,在英雄广场,邓启明看见一名女子通过手机告诉对方自己的方位,「我在英雄广场这里」。在他走到路边时,另一名女子亦对着手机讲,「我在东较场这里」。这引起邓启明的莫大感慨。
「东较场形成300多年,这种记忆是烙在人们心头的」。邓启明说,目前较场西路集体育、购物、休闲于一体,未来发展也将继续往这方面发展,商机无限。但同时,现在生活质量日益提高,国家也在提倡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以后休闲时间也会越来越多,邓启明因而也倡导,较场西路未来的发展应继续传承东较场的体育功能,打体育品牌,尤其在目前广州承办亚运会的趋势下。
下期预告
文德路,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便是全国著名的文物古玩街。这是一条能与北京琉璃厂、南京夫子庙和上海城隍庙齐名的「文化第一街」。历经百年,这里已成为广州经古玩、字画、陶瓷、裱画的黄金地段,为驰名省内外的古玩字画一条街。
上南都网参与网络投票评选广州名片,欢迎留言报料推荐,地址:www.nddaily.com/special/gzmp
撰文:本报记者 邱永芬
摄影:本报记者 黄集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