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尔兰(爱尔兰语:Éire,英語:Ireland)是一个欧洲国家,欧盟成员国之一,位于欧洲西北海岸的爱尔兰岛,约占该岛南部的5/6面积。剩餘东北部的1/6面积属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即英国),称为北爱尔兰。
宪法规定国名为爱尔兰,但是这个名字在外交上有时候有争议,法定以爱尔兰共和国(爱尔兰语:Poblacht na hÉireann)來敘述國家。
国旗
国徽
国歌:Amhrán na bhFiann 爱尔兰语︰战士之歌
历史
爱尔兰在1922年之前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一个组成部分。1919年,大多数於1918年大选中当选的爱尔兰议员拒绝在英国下议院任职,他们自行组成了爱尔兰议会(爱尔兰语:Dáil Éireann),并於1919年1月以独立的「爱尔兰共和国」的名义发布了单方独立宣言。当时,爱尔兰没有得到国际上的承认,但在英爱战争(亦称爱尔兰独立战争)后,英爱双方代表达成英爱条约,给予爱尔兰合法的自治权,即自治领地位。爱尔兰成立爱尔兰自由邦,领土包括爱尔兰全岛,但条约允许北方六郡(即北爱尔兰)不参加爱尔兰自由邦。爱尔兰自由邦宪法同时规定,爱尔兰为君主立宪制,爱尔兰国王由英国国王兼任,同时设立总督职位,议会实行两院制,成立「行政委员会」(即内阁),设立行政委员会主席职务。
1937年12月29日,爱尔兰采用了新的爱尔兰宪法(Bunreacht na hÉireann),将国名正式定为「爱尔兰」(Éire),设立爱尔兰总统(Uachtaráin na hÉireann)职位,但国王继续根据成文法在国际上为爱尔兰国的象征。1949年4月1日通过的爱尔兰共和国法案最终废除君主制,将国王职权全部交予总统,爱尔兰成为共和国。
根据爱尔兰宪法第4条,「爱尔兰(Éire)」为国家名称,同时第2、3条宣称爱尔兰对北爱尔兰也享有主权(此文已於1999年废除),所以爱尔兰共和国在外交领域一般也自称「Éire」(如爱尔兰宪法、爱尔兰总统)。但由于英国对北方六郡实际行使主权,许多国家都避免直接使用「Éire」字眼,以照顾北爱尔兰的立场,避免偏袒之嫌。
爱尔兰於1949年4月宣布成立共和国之后,自动退出了英联邦。(英联邦於1950年才更改规则,允许印度以共和国的身份留在英联邦之内。)虽然爱尔兰并没有重新申请加入英联邦,但是它保留了许多成员国的权利,如:爱尔兰公民在英国享有所有英国公民权利,包括参选英国国内选举和参加英国军队的权利。
爱尔兰於1955年加入联合国,1973年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即现在的欧洲联盟(欧盟(EU)))。爱尔兰历届政府一直致力于爱尔兰和平统一,同时与英国合作解决北爱尔兰暴力冲突问题。爱尔兰与北爱尔兰选民於1998年所通过的贝尔法斯特协议(Belfast Agreement)正在实施中。
政治
爱尔兰为共和国,实行议会共和制。爱尔兰总统(爱尔兰语:Uachtaráin na hÉireann)为国家元首,任期为7年,可以连任一届。总统没有实际行政权,但在爱尔兰国务院的建议下有一定的权力和职务。爱尔兰总理(Taoiseach)由国会提名,总统任命,一般上由第一大党党魁或联合政府首领担任。
爱尔兰国会(Oireachtas)为两院制,分为爱尔兰上议院(Seanad Éireann)和爱尔兰下议院(Dáil Éireann)。上议院实权很小,由60名议员组成,其中11名由总理提名,3名由爱尔兰国立大学毕业生选出,3名由都柏林大学毕业生选出,43名从五个特殊职业领域(文化丶农渔丶劳工丶工商丶社会)选出。下议院实权较大,由166名议员组成,每个选区选出三到五名代表,选举按比例代表制用单一可转换票(Single Transferable Vote)系统进行。按照爱尔兰宪法(Bunreacht na hÉireann),议会选举至少每7年举行一次,具体间隔通过立法决定。现今议会选举间隔为5年一次。
宪法规定内阁人数不超过15人,其中上议院议员不得超过2人,同时总理丶副总理(Tánaiste)丶财政部长必须是下议院议员。爱尔兰执政党现为总理伯蒂‧埃亨(Bertie Ahern)所领导的爱尔兰共和党(Fianna Fáil)和副总理玛丽‧哈尼(Mary Harney)所领导的爱尔兰进步民主党。主要在野党为爱尔兰统一党(Fine Gael)和爱尔兰工党。其他小党如新芬党(Sinn Féin)和爱尔兰绿党也持有下议院席位。
地理
爱尔兰岛总面积为84421平方公里,其中爱尔兰共和国约占70273平方公里,其余部分为英国所辖的北爱尔兰。爱尔兰岛西临大西洋,东北隔北海峡与苏格兰相望,东临爱尔兰海,东南隔圣乔治海峡与威尔士相望,南临凯尔特海。爱尔兰西海岸多为悬崖、丘陵等(最高点为卡朗图厄尔山(Carrauntoohil),海拔1041米)。岛内地形比较平缓,多为农田,香农河(River Shannon)为主要河流,同时也有几个大湖泊。岛中央河谷地区沼泽众多,盛产泥煤。地形特徵 爱尔兰的外形像马铃薯状(包含北爱尔兰),主要为丘陵地形及原野,遍布着森林及湖泊
爱尔兰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冬暖夏凉。雨水非常充沛,一些地区一年有275个降水日。主要城市有位于东岸的首都都柏林、西南的科克、西岸的利默里克和高维、和东南岸的沃特福德。
经济
爱尔兰经济总量较小,但非常发达,主要依赖出口贸易。1995年至2000年之间,爱尔兰取得了10%的经济增长率,在欧洲名列前茅,2003年已成为世界上人均GDP排名第二的国家(仅次于卢森堡),因而赢得了凯尔特之虎的美誉。农业的主导地位已被工业所取代,而工业占GDP的38%,总出口量的80%,以及劳动力资源的28%。虽然出口贸易依然是爱尔兰经济的主要支柱,但近年来国内消费额的提高以及建筑业和投资方面的复苏也带动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近十年来,爱尔兰政府以控制通货膨胀、减少租税负担、减少政府开支、提高劳动力素质、鼓励外国投资为目的,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1999年1月,爱尔兰与其他11国参加了欧元区。2001年的全球经济放缓,对爱尔兰也有一定影响,其中高科技出口增长率下降了一半。GDP增长率仍然较高,2001年与2002年均为6%,但2003年预计下跌至2%。GNP增长率并不理想,2001年下降了三倍,2002年继续低迷,2003年复苏。
人口
根据爱尔兰中央统计局[Central Statistics Office (Ireland)]2006年出版的人口年鉴,截至到2006年4月,全国人口达到420多万,自2002年以来增长了8.1%,这是由于近年来,爱尔兰出现了一些移民,其中来自欧盟以内的主要是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罗马尼亚人、波蘭人,来自欧盟以外的主要是美国人、尼日利亚人及華人。总人口中98.7%为世居的爱尔兰民族(属凯尔特人),只有极少数的英格兰人(3万)、苏格兰人(5千)、犹太人(4千)等外来血统。官方语言为爱尔兰语(即本土凯尔特语),英语为第二官方语言。英语为绝大多数人的母语,爱尔兰语通行范围限于西海岸的一些地区,人口只有几万。爱尔兰语为学校必修科目。大多数公共标示都用两种语言书写,国家广播用两种语言进行。
宗教及文化
天主教为爱尔兰主要宗教,约占人口92%。爱尔兰是欧洲少有的几个虔诚信仰宗教的国家之一,1973年时定期弥撒出席率超过90%。天主教教义是爱尔兰社会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基点,离婚和堕胎的情况少见。但近年来宗教有衰落的趋势。1996年至2001年之间,定期弥撒出席率已由60%降至48%,但是仍然远高于大多数欧洲国家。1990年代,天主教会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性丑闻。1995年,爱尔兰公民投票以50.28%的得票率决定废止一项延续了58年的禁离婚法。
爱尔兰教会(爱尔兰圣公会,为基督教新教的一派)为第二大教,20世纪期间一直衰落,最近又有反弹的趋势,同时一些基督教的小教派以及伊斯兰教信徒也有增长的趋势。但爱尔兰的犹太教社区人口有下降趋势。
[ 本帖最後由 丹尼王子 於 2009-8-18 16:09 編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