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明清古城牆越秀山東段複原效果圖。
廣州明清古城牆越秀山西段複原效果圖。
本報記者黃丹彤通訊員程存潔攝影報道
壹段東西貫穿廣州越秀山的明清古城牆即將在故地重現風采!經過近壹年設計修改論證,廣州明清古城牆越秀山段保護方案(由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設計)近日基本完成。
古城牆全長1179米
昨天,本報記者先睹爲快看到經過多次修改的修複方案的效果圖。納入本次修繕保護的東西跨越的明清古城牆越秀山段,建于明洪武年間(距今620多年),西起越秀山大北門,中間經鎮海樓、仲元樓,東至越秀山小北門,全長1179米。整個工程預計需要資金1600多萬元(不含拆遷費用)。記者了解到,去年底,廣州市市長張廣甯提出,要在廣州亞運會開幕之前將最具代表廣州曆史文化底蘊的明清古城牆修繕好。
「如果時間太緊,建議施工過程按輕重緩急修繕,現可將鎮海樓和仲元樓之間這段城牆等影響面大的工程修複,再逐壹修複西段和東段的其他部分。」本項目主持人、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鄭力鵬教授對修複時間提出具體建議。
目前在越秀山鎮海樓東西段,部分古城牆牆體上磚塊較新,牆垛完整;部分城體已經破損但大致輪廓完整。
主持本項工作的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鄭力鵬教授,昨天向記者介紹了本次古城牆修繕措施。在牆體修繕上,對保存完好的牆體,只做必要的清理;對局部損壞的牆體,采取局部修補修複措施;牆體大部分損壞部分,則進行加固、重砌;牆體大部分或者完全被拆除的,原則上不再修複,並視具體情況采取有利于展示的辦法;對牆上攀附的植物、雜草、灌木和小樹,采取清除辦法。保護方案還特別對沿城牆周邊樹木做了限制,根據規定,在沿城牆南北側3米內,今後不再增植榕樹,對靠近城牆新植的榕樹遷移,改植灌木。
修牆需28萬塊青磚
根據方案估算,包括南北側牆體、城道鋪磚和新修牆體,整個古城牆修複共需青磚28萬塊。原則上采取「盡量找回舊磚,不夠部分再重新燒制」的辦法。整個修複遵循「慎重恢複原狀,新舊區分,先易後難」等原則,對完全不存在的城牆不進行複原;對新增加部分與原有的明確區分,不以假亂真。
當年拆城築路是城建需要
「『拆城築路』是城市建設發展的需要,曆史上廣州拆牆開路並沒有錯,因爲廣州沒有地方可退,城北有越秀山、白雲山,南臨珠江,西接南海,東靠黃埔。城市交通發展的需要,使得『拆城築路』成爲必然。」著名考古學家麥英豪昨天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
麥英豪說:「越秀山上的明清古城牆,由西向東壹條線貫連鎮海樓、仲元樓等建築,這段古城牆上從明代、清代直到民國的磚,濃縮了壹段廣州城牆的曆史。」麥英豪說,現在鎮海樓以西的城牆所以和西段城牆斷開,是1925年「省港大罷工」時回內地的香港工人和廣州工人壹起開了「鎮海路」,才將這段古城牆斷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