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1599|回復: 0

[純水無大礙] 周磊:方言的多样性正面临威胁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5-10-23 07:48: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刊记者 罗雪挥   方言代表的是中国多元化的地域文化,体现了中国最基本的语言环境。方言濒危,折射出中国地域文化在城市工业文明面前日渐萎缩的现状。日前,中国《新闻周刊》就方言的发展趋势,专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方言室主任、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秘书长周磊。   新闻周刊:方言濒危?   周磊:过去我们提到濒危语言,主要是指一些少数民族语言,有的使用人口只有几千人,处于濒危状态。而中国汉语方言非常丰富而且复杂,十多亿人口使用汉语方言,不可能会消亡,但从语言的使用范围、语言的使用人数、语言的使用环境这三方面来看,方言的多样性正面临威胁,有人提出的有关方言消亡,实际是指语言多样性、文化多样性的消失。   表面上看,汉语方言应该没有问题,比如上海话的使用范围没问题,使用人数也很多,但是上海方言从使用环境看就发现已经缩小。书面语环境没有它,会议、媒体不采纳,因为在这些环境里就不止是上海当地人,要增加它的交际范围就必须使用普通话.上海方言只能够在小范围内被使用,比如日常生活,这就会造成它的词汇贫乏。时间长了,方言也在萎缩。   我们说中国的语言复杂,主要是指长江以南,京广线以东,当然北方地区的一些方言如山西话也很复杂,对外地人来说听懂也很难。比如到福建去,福建境内的方言差异就很大,所以福建本省沟通都很困难。福建的普通话就推广就非常之好,大家都说普通话,方言消失的速度就会快。广东又有特点,粤语不好懂,但是内部差异很小,粤语在整个区域内流通,所以广东方言使用环境就和福建不同。   新闻周刊:有没有关于濒危方言的统计?   周磊:现在还没有一个详细的统计。我们把汉语方言分为十个大方言,比如北方官话、晋语、吴语、徽语、湘语、粤语、客家话、赣语、平话、客家话。   真正的中国的语言调查是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的,赵元任先生做过吴语等方言的调查。   50年代,全国推广普通话的时候也做过大规模方言的普查。改革开放以后,对语言的调查逐渐深入,出版了语言地图集。但是我们知道的中国方言的语言事实到现在为止还是太少了。我们现在能够摸清楚的是以县城为主的方言。中国地方太大,语言太复杂,方言学界正在做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工作。具体到什么小的土语在消失,我们还无法知道。   新闻周刊:什么样的方言容易消亡?   周磊:方言使用的人数少,使用范围小,使用环境差的更容易消亡,而其中越复杂,越难听懂的方言消失地越快。为了交流,必须学会普通话。自己的方言就会萎缩,甚至走向消亡。 新闻周刊:方言的消失和普通话的推广成正比吗?   周磊:方言的消失和现代社会有关。过去经济不发达,经济来往不密切,大家不需要,用自己的地方语言交流就可以。但是现在是地球村的概念,方言的流通范围太小,推广普通话是出于交际的需要。特别是大城市人口来源复杂,普通话就成为主要的交际工具。现在一些大城市年轻的一代都不会讲方言了,移民城市就更是这样了。农村现在说方言的人群也在发生变化,因为民工在流动。方言的消失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而语言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新闻周刊:语言走向统一是一件好事情吗?   周磊:方言代表的是文化的多样性,方言消失就像物种消失,一旦消失是不可能恢复的。方言消亡了表面上看来是无所谓,对民族文化的沟通不会有影响,沟通反而会越来越顺畅。但是方言丢了,一个具备特点的文化载体就消亡了,这牵涉到方言文化的多样性,而这种多样性的消失,跟物种灭亡一样,是没有办法恢复的。都是很有特色的东西,丢了是很可惜的事情。我们最近在做一个“方言普通话”的调查,说到普通话,我们认为实际存在的并在流通的是各种具有方言特色的普通话,是一种方言的变体。方言和普通话的关系可以这样来说:“普通话既在方言之上,又在方言之中。”   新闻周刊:方言的发展趋势?   周磊:任何一个语言不可能不和其他语言接触。这个过程中往往强势语言战胜了弱势语言,叫语言转用。比如满洲人转用汉语。比如外省人在北京,他们的孩子就把这种语言转用了,虽然可能说不了家乡的方言了,但是可能听的懂。这种转移在方言中是很常见的。而方言使用中向强势方言的趋同的心理更是到处都存在,这和经济文化状况有很大的关系,比如上海附近的方言在向上海话靠拢,比如天津杨柳青语言在向天津市区话靠拢,我考察过新疆的杨柳青话,他们在100多年前跟随左宗堂进新疆后,与天津杨柳青断绝了任何来往,反而保持着天津杨柳青话100多年前的方言特点。   中国的十大方言我看千年之内不会消亡,当然语音词汇语法系统将来有可能要更近似了。   新闻周刊:方言小品的红火是一种对方言文化的复兴吗?   周磊:不是复兴,而是人们对现在的一些缺乏语言个性的文艺作品的反动,人们已经腻烦了无语言个性的作品,需要个性化的东西。赵本山才应运而生。如果到处都是方言的东西,赵本山也没法出头。东北方言火的原因,第一有赵本山,第二与普通话最接近,只要受过普通话教育的,都听的懂;重庆的散打,李伯清的东西大家也可以听的懂,但是他离普通话的文化背景差距也还是比较大。   新闻周刊:保护方言的举措?   周磊:我国目前还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作为方言工作者我们能做的只是对现在使用人数已经很少的方言加速进行调查研究,采用录音,记录的方法,保留和研究。   新闻周刊:消失的方言将来可以借助记录恢复吗?   周磊:方言和物种一样一旦消失了,去恢复是不可能的事情。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1-22 05:30 , Processed in 0.05883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