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转自天涯杂谈 作者:横六竖七 提交日期:2006-1-10 12:00:00
转贴声明:本帖观点不代表转贴者的观点 转贴目的是给大家观看/评论.。
拒绝说普通话 那只是北方人的方言
我们祖国的文化是何其的辉煌灿烂,特别是体现在语言上。多姿多采的民族文化和地方特色,构成了多元化的社会文化传承,这也是国人一直以来引以为骄的地方。
但不幸的是,建国后,国家从北京方言和广东粤语两种主题语言中选择了北方方言作为官方语言,从此以后,各位都看到,由于有了国家机器强大支持和推广,普通话一下子从北方的语种变成全国语言的霸权。一般我们都知道,语言作为文化的一种元素和传播载体,其发展和传播也同文化一样,必须由强势的经济来催生和发展,并保持良性的循环。如欧美日韩的流行文化,其强大的文化冲击力来源于经济上的保障,所以体现出的是一种文化的魅力,文化的吸引力,从而是使得接受者也 乐在其中。也正是为什么很多国人拼命去学习英语的原因,从而把英语教学发展成为一种产业。
反观国内的普通话推广和普及,我们看不到一点经济的影子在里面,更多的是一种行政强制,主流煤体官方机构的行政权的行使,一种强迫性的传播,看着中央台和各地方媒体的新闻报道和电视广播都是清一色的所谓普通话,四个音调枯燥的发音,非北方方言区的人们觉得没啥意思可言。
从普通话的语言霸权标准被国家强制树立起来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中文化创新的乏力和单一,每年的「春晚」清一色的是北方方言的小品歌曲大行其道,反而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品和曲艺却得不到应有的尊重。所以中央电视、中国人民广播电台实际上变成了北方方言的传播载体,久而久之形成了北方方言区的内的人文优越感,而其他语言体系的人民却无法从国家的传媒等公共资源中得到平等国民待遇!
只有最民族的才是最世界的,普通话的霸权地位只有用官方的强制力来确保,如果失去了官方的庇护,其可预测的结果便是衰落!因为没有强大的经济力做基础,文化就失去了拓展的能力,普通话如此!这就是为什么国人热中于「台湾国语」、广东粤语、上海话的原因,而且广东的粤语和江浙一带的「吴侬软语」本身就语调比 普通话只有四个声调要丰富得多,好听得多!
再看看北京的京剧,被「北方方言区」的媒体喻为国粹,其实京剧那点好呢?无非就是打斗动作,无非就是几声大哄,看谁的气力大而已!每当在中央台看到一些京 剧演员大哄一声,台下就有几个人叫好,其实怎么个好法,无非嗓门亮就是,非北方方言的人们好象都不怎么感冒。其实这也没什么,也不能说京剧没有价值,只是 那是北方某个地方的区域文化,全国人民不见得怎么感冒。海南有海南的方言和剧种,广东有粤剧、潮剧,还有木偶戏、黄梅戏、徽戏秦腔等等,而且其音韵也不会 逊色于京剧。但可悲的是,同为中华文化,国家的财政拨款和扶持怎么就重北轻南,而且南方地区的税收要比北方多得多!
没什么好说的,从小到大偶学了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到现在才发现其实他不如自己的方言来的好听,来得方便,来得有趣,看着电视来北方方言的小品,不觉得好笑在那,有趣在那,反而广州本地的小品和歌曲挺好听的,江浙的黄梅戏也不错,音韵具全,末了听一听曲「寒鸭戏水」入梦,南方的透明音乐如同有灵性的精灵,去掉浮躁去掉烦杂,留给心灵一个美丽自由的释放空间。
申 明:本文无意引起族群争端,而且横哥认为只要生活在一个有着共同文化遗传的国度里,在大的文化背景特别是国家的认同后,我们对有地域特殊的文化都要给予平 等的礼遇,也即是「平等文化待遇」。不认为普通话能上升到是全国人民共同语言的共同体,因为它的却不能带给其他非北方方言区人民的最大快乐,充其量只是一 种沟通的工具罢了。而方言不同,它承载着更多的文化符号、生活习惯和地域特色,一味的强调普通话的绝对权威和霸权地位,其实不利于中华文化的发扬光大。有 竞争才有发展,才有创新,如果没有其他的语言与普通话形成竞争,那么文化就会单一,就会在惯性中失去活力。
在我周围的朋友,不少都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其实他们的思维习惯却是用方言来思考,用普通话来表达,往往词不达意。北方方言区域的人为什么比较善于讲普通话,因为底子还是他们的方言。
同志们,世界要多元化,文化也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见确定了普通话地位后毛主席、周总理、朱德的乡音改了多少?最近拍的关于毛泽东的电视剧,中央 电视台一该以前老毛的湘音,变成普通话了,你看,连老毛都变成北方人了,不由得你不感叹普通话的霸权地位之牢固,宣传媒体之北方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