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2734|回復: 0

[學術論文] 德意志民族主義的起源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3-17 02:06: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Deutsche Geist

德意志民族主義的起源


   俞力工 

  據記載,西元二世紀前,歐洲北方體格強壯的半開化日爾曼民族已開始替馬其頓希臘帝國充當雇傭軍。羅馬帝國時代,日爾曼雇傭軍更是使該帝國得以鞏固的重要支柱。就軍隊裏的人數比例而言,往往超過羅馬本地人。及至許多日爾曼軍人掌握了兵法,鎮守重要據點,升遷為大將地位之後,羅馬帝國便開始備受威脅,以至於一蹶不振。西元五世紀時,大舉南下的日爾曼移民四下擴張,使得羅馬大帝國的勢力僅剩下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羅馬帝國。由於西羅馬帝國的滅亡,長期受到蠻族的摧殘,以及基督教為了奠定自己的文化地位、又刻意摒棄古典文化,史學家稱呼第四世紀到十一世紀這段漫長時期為黑暗時期。 

值得一提的是,介於羅馬人與斯拉夫民族之間的日爾曼人,早在羅馬帝國時代便扮演著奴隸販子的角色。顯然,當時被日爾曼民族販賣的斯拉夫人人口眾多,使得該民族一直冠著「奴隸」的名稱(斯拉夫Slaven一字源于奴隸Sklaven)。另外,自從日爾曼人的勢力擴大之後,斯拉夫民族便開始充當日爾曼人的長工與雇傭軍。這就是為什麼德意志浪漫主義理論家及納粹分子視斯拉夫人為「下等人」,並常稱他們為德意志人的「幫傭民族」(Hilfsvolk)的原因所在。 

黑暗時期 

在歐洲範圍內,西元第四至十一世紀的黑暗時期,是個基督教逐步擴大、北方蠻族陸續皈依基督教的漫長時期。八世紀末,日爾曼人在卡爾大帝的領導下南征北戰,勢力一度擴及西歐之大部,形成了日爾曼帝國(經教皇封為神聖羅馬帝國,注1)。隨後,該帝國又分裂為東(目前的德、奧、瑞之大部分,同時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德意志民族)、西(法蘭西)、南(義大利)三部分。除此之外,就文明發展角度觀之,整個黑暗時期除了基督教文化的排除異己、統一思想運動之外,實在是乏善可陳。然而在德意志民族主義史學家和德意志理想主義理論家的筆下,羅馬帝國的崩潰卻給描寫成「愛好自由的日爾曼人拯救了基督教文明」;日爾曼人的殖民與侵略,則是「給弱小民族灌輸了健康的新血」;日爾曼人之受賜封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更是賦予了日爾曼民族「統治所有民族,建立世界大帝國的神聖使命」。 

軍國主義 

  中古時期(西元十一至十四世紀)大體說來是基督教文化鼎盛時期。十二世紀初,歐洲地區出於經濟需要、對抗伊斯蘭勢力的多重原因,對伊斯蘭教世界進行了多次十字軍東征,由是在各地出現了社會地位崇高的職業兵團,而條頓武士團即為當時德意志範圍內實力最強的北方雇傭軍。條頓武士精神的特點在於尚武、效忠和守紀律,其領地內,自然也實施著嚴格的軍事統治。及至條頓武士于十六世紀初通過巧取豪奪統一了整個普魯士地區後,其尚武精神非只是構成了普魯士軍國主義的泉源,其英雄事蹟更是德意志浪漫主義者和納粹分子把「德意志精神」神秘化的重要依據。 

   浪漫主義 

  浪漫主義系十九世紀末葉出現的一種反啟蒙主義、反文藝復興、反科學主義、反工業化和反現代化的思潮。浪漫主義唯恐現代化過程把傳統社會分解為孤立的個人;追求物質文明會導致精神的庸俗化;產業革命所引起的社會動亂更會使人的尊嚴、地位和認同基礎受到破壞。浪漫主義因此著重突出自然奔放的、純淨優美的、充滿感性又富於激情的、豪邁又果斷的、具有地方、民族和集體色彩的世界觀和藝術表現手法。浪漫主義還認為傳統天主教、新教教會無力於防止社會墮落,因此寄希望于建立一個「世界性的由德意志人領導的基督教帝國」,以期在即將來臨的末日決戰中建立一個優秀民族取得統治地位的新世界。浪漫主義的代表人物(康得、費希特、施萊格爾、尼采、謝林、黑格爾、華格納等)均視民族為歷史發展的主體,其歸屬性和優劣與否,則由血緣關係、歷史背景和文化認同這些因素來決定。在他們看來,包括北歐諾曼人、英國人在內的日爾曼民族,既是雅利安民族中,又是全世界範圍內最受聖靈恩寵、最具智慧、最健康、最完美、最有組織能力、最具同類性的民族。他們既不像斯拉夫、亞、非民族那麼愚昧、落後又不如西南歐拉丁民族那麼腐化、墮落和混雜。因此唯有以德意志為核心的日爾曼民族具有引導全人類擺脫世界末日厄運的能力。然而為達到此目的,日爾曼民族必須排斥他民族的影響,維持本民族的純淨(注二)。 

浪漫主義強調種族的不平等與血統優劣為自然現象,弱肉強食更屬天經地義的自然規律。這種種族主義觀點,在以往的傳統帝國擴張時代不曾提出過,遲於十九世紀方始出現,無非是為白種人的殖民主義侵略加以辯解。浪漫主義的主要成員大多具有濃厚的反猶太人情緒,其原因除了傳統的基督教反猶文化外,不容忽略的是,啟蒙主義、知識革命和產業革命曾給猶太人提供了受教育,發揮商業知識,利用國際紐帶,和提高社會地位的機會。因此,猶太人在中西歐的獨特成就,無形中給當時發展較落後的德意志人造成壓力。在此歷史背景下,費希特首先提出了「將猶太人悉數消滅」的建議。黑格爾也深信「世界將為具有高尚精神的日爾曼民族所領導」。音樂家華格納則在其歌劇中把德意志人當作「救世主」加以歌頌。私下裏,他甚至主張「將猶太人付之一炬」。這意味著,彼時「為拯救部分人類必須以另一部分人作為犧牲」、「世界末日」、「末日決戰」、「最後的審判」、「上帝選民」、「血債血還」的念頭均可在幾本經書內找到原始依據。 

  浪漫主義就像所有的政治化原教旨主義一樣,不只是接受了宗教的「末日決戰」觀點,同時還把它世俗化為德意志民族的社會運動。與猶太教和基督教運動的區別在於,作為上帝選民的猶太人、基督徒已為德意志人所取代;其最終目標也不止是建立一個猶太王國或基督教王國,而是一個德意志人統治的基督教世界。 

  最初,德意志浪漫主義的傳播僅僅局限在文化、藝術界,十九世紀末葉起,卻漸為政治家所利用。他們一方面斷章取義地曲解達爾文的進化論,提出了一套種族主義論,一方面又結合了普魯士軍國主義思想、基督教的反猶文化和救世思想,由是編織成二十世紀初的德意志民族主義(國人常誤將「德意志民族主義」譯為「德意志國家主義」)思潮。此時唯一尚缺欠的,便是一個具有果斷意志的領袖,和足以將各種神話付諸實施的流水作業行政機器,以及一個龐大的軍事力量。希特勒的納粹德國剛好具備了這一切條件。 




  (1)西元800年與962年,教皇裏奧三世與約翰十二世均是由於勢孤力單、不得人心而分別向德王卡爾與奧托求助,並向其賜予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尊號。彼時歐洲各地封建割據,皇帝僅具象徵性意義。此後,統治全世界,建立大帝國的願望深植德意志民族之心,反而耽誤了建立民族國家的時機。 

  (2)史學家亦稱呼該潮流為「德意志浪漫主義反潮流運動」(Deutsche Nationalromantische Gegenbewegung),其成員也包括大多數理想主義哲學家。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6-11 03:32 , Processed in 0.066043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