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200|回復: 4

[文化對對碰] 關於「普通話」是否是「純正漢語」及「漢族正名爲華夏族」等諦血之歎!!!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3-11 15:58: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

.

转自汉网  帖主 悟真   发表于: 2008-3-23 23:19:00

转贴声明:本帖观点不代表转贴者的观点.转贴目的是给大家观看/评论.
.
.

按:老夫早年在漢網名曰「工農之子」,二年前已改爲現名「悟真」。多年前已深受共産理論洗腦,已於近年根本放棄之。勿疑爲要。

 

關於「普通話」是否是「純正漢語」及「漢族正名爲華夏族」等諦血之歎!!! 

 

工農子年來長期爲稻糧謀,鮮回漢網,但思漢之心,不曾有半點懈怠。近日在強烈在自責與愧疚之中奮起。爲漢網上關於「普通話」是否是「純正漢語」及「漢族正名爲華夏族」等話題說出不得不說的話。

 

  首先,對於爭論,我必須再次重申以下幾點:

一、以民族大義爲重,某些議題可以暫時擱置不議。

二、以民族大義爲重,某些議題須經深入探討,方能明白,然後用於指 導我們的實踐。理不辯不明也。

三、我們每個人對華夏文化或稱漢文明者,都是所知甚少,而不是所知甚多。畢竟,360多年來漢文化的精華與骨氣,早已被持續地奴化與改造得幾乎面目全非。在許多議題的爭論中,我看到的常是由於對基本曆史事實缺乏了解,或者由於長期以來被誤導所造成的。知識的淺薄,使我們産生可悲的認知錯位;淺薄的知識,反而令我們更加傲慢加偏見,更加粗暴與不由分說。

 

  其次,我願將自已幾十年來的認知心路曆程解剖給大家,以作爲案例爲曆史作證。

 

  工農子(我)生於文革末年。小學期間,受「毛太祖」恩惠,教育與文化界沒有如今如此猖狂的僞清小醜,我的小學<思想品德>課,幾乎有60%以上是講華夏族,漢民族文明的燦爛、光輝。在小學畢業的時候,我們已普遍有了明確的漢民族自豪感,那時候,崇洋媚外是「極其可恥」的,我們鄙視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英國殖民主義者。

 

  但是,相對而言,我們那時所能接觸到的漢民族更詳細的資料還是比較少的。我只記得在初中時的課外雜志上,有少許關於「春秋、戰國」時期有關「華夏」、「中國」、「中華」含義及其地域所指的曆史演變的學術文章。我就是在此時,了解到,「華夏」、「中國」、「中華」,在儒家思想中,最初是指黃河流域的洛陽週邊,「春秋」時,秦在「西戎」以東,文明尚不發達,被週王朝中央認爲尚不算「中國」、「中華」。而秦侯卻努力地學習與接受華夏文化,積極爲週王朝中央在平定「西戎之亂」中做貢獻,秦在經濟與文化逐漸發達後,到「戰國」時期,秦也逐漸被週王朝中央認爲已屬「中華」、「中國」。秦之初「未經王化」,不算「中國」,到後來「王化已行」,方才「已屬中華」的過程,其實在「華夏」、「中國」的不斷發展壯大的過程中,十分典型,也十分普遍。(此論述週詳、論證嚴謹之學術文章將來另搜羅後張貼出來)

 

  但是,在我的中學期間,我所學的中國曆史,雖然告訴了我們「五胡亂中華」、「晉南渡」、「五代十國」,卻沒有言明華夏文明在此過程中南遷,而「拓拔部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積極自我漢化」卻大講特講,以致於我後來,繼續在所受教育中被誤導「南方爲蠻荒之地,未經開化」......在這些誤導下,雖然我愛讀書,比我的同齡人知識更「淵博」,但我終於還是變得無知而自大。

 

    黃帝4695年(西元1998年),我畢業後,到達廣東東莞,後到深圳,我在長達六年內,一直「頑固」地認爲「南方爲蠻荒之地,未經開化」,不過因機遇而富,文化落後,方言也落後。我一度斷然拒絕學習廣州話。

 

  後來,我於黃帝4701年(西元2004年)偶然認識漢網,隨即皈依漢網。在漢網,我偶而見到有關「普通話」不是「純正漢語」之論,心中極其不以爲然,但我卻不得不認真對待這個論題。我大量地查閱資料,幾乎所有有良心、有成就的漢語方言學者,都承認,古漢語的發音,直至唐未以來,都與南方「粵音」及「客家話」十分接近。其實,這只是一個簡單的曆史事實的正常結果而已--東晉南渡,久居中原的華夏文明的主流,在晉南渡後,即已南遷;在隋未與唐未時,居中原的華夏文明又一次南遷。

 

  如今,研究古漢語的言必稱「漢藏語系」的學者,僅以一百多年前,西方學者在資料十分欠缺的情況下所提的所謂「漢藏語系」爲基礎和前提,牽強附會,在根本不了解國內方言的情況下,在根本無視華夏文明變遷的曆史事實,妄自論證。結果竟成了一些網友用來引證,用來證明「普通話是最純正的漢語」......

 

  與此相似,國內一些無知的「教授」,在硏究「民族學」與「人種學」時,開口閉口無不離「中國人及黃種人屬於蒙古人種」這個由無知的外國人的荒謬結論爲真理。

 

  再談「華夏族」與「漢族」的名稱論題。

 

  其實,自人文始祖伏犧黃帝垂衣裳而治天下以來,曆經夏、商、週、秦、漢,而且即使在漢代,我們的先祖們無不是以自已是「華夏人」,「中國人」爲榮,爲共同的民族心理。「漢人」這個稱呼,只是外族對我們的一個稱呼而已。而曆經宋、明,我們的先祖無不是在以儒家思想的「華夷之辯」、「夏夷之防」中,以自已是「華夏」、「中華」、「中國人」自居。我們的先祖,從來都是在「華夷之辯」、「夏夷之防」中對自已是「華夏」、「中華」、「中國人」而倍感自豪!我們的先祖根本不需要用外族對自已的稱呼「漢人」、「唐人」來爲自己壯威風!我們都不太了解「華夏」、「中華」、「中國」的真義,我們甚至不知道「華夷之辯」、「夏夷之防」的真義。我們太需要加強學習,提昇判斷能力,而不是要以淺薄的知識,令我們在傲慢加偏見之中,在粗暴與不由分說之中,自以爲是。

 

 總結:  

一、現用的「普通話」,並非華夏正聲,「粵音(即廣州話)」與「客家話」是古漢語的活化石。

二、我們是華夏的後代,我們的族名之曰「華夏」當爲名符其實。「漢人」與「唐人」一樣,是我們曾經的輝煌。我們基於「華夷之辯」、「夏夷之防」而爲「華夏」,爲「中國」之人!

三、我們需要系統地學習,共同提昇自已的認識能力與判斷能力。

.

發表於 2009-3-12 15:41:22 | 顯示全部樓層

南漢地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09-3-12 15:57:34 | 顯示全部樓層

清朝規定,初做官嘅,知縣以上官員都獲得皇帝引見,遠遠地跪喺皇帝面前,高聲報告自己嘅姓名履歷。當清世宗〈雍正皇帝〉引見佢哋嘅時候,因為聽唔明福建廣東兩省人嘅話,於是喺雍正六年就落咗道命令:哩班講土話嘅人去其他省分去做官,點審訴訟案?坐響公堂上,上下言語不通,全靠書吏翻譯,一定弊。就算佢哋唔做官,都要聽得明自己長官講嘅嘢。由嗰陣時開始,哩兩省嘅人,應該細細個就學官話,改正土音。哩道命令發落以後,福建、廣東兩省嘅總督巡撫就喺各府州縣開正音書院(又叫做「正音書館」)。政治干預底下,北京話逐漸俾人當做正統,所謂嘅「官話」。

清朝末年,政府要變法,興教育。熱心嘅教育家,眼見日本之所以富強,皆因教育普及;教育容易普及,原因係日本攞東京話做日本國語,文字易通、言語統一。於是乎就發起國語運動來整中國嘅國語。北方有個叫王照嘅人造咗套官話字母,南方有個勞乃宣又將呢套字母編成種京音簡字,都係以北京話做標準。呢個時候,逐漸有人大唉「統一國語」呢個口號。

民國成立,政府就開始制定國語政策。民國二年(1913年),教育部開咗個「讀音統一會」,議定注音字母。所謂「讀音統一」,就係規定漢字嘅國音;呢種國音,當時係由全國代表喺會場上一個字一個字咁多數表決嘅,並冇指定以北京話做標準。民國七年(1919年),政府公布注音符號。民國九年(1921年),政府公布用普通話做標準嘅《國音字典》。民國十二年(1924年),國語會議決定修改國音字典,明白地指出以北京話嘅音系作為國音嘅標準,任何國音同北京話不合嘅都要改從北京音,一面修改,一面通知各地方傳習國語嘅人儘先廢止入聲。民國十五年(1927年),國語會將專家研究討論拼音文字嘅結果,制定咗一種國語羅馬字公布出來;民國十七年(1929年),國民政府嘅大學院〈教育部前身〉,將呢套嘢正式公布。民國二十一年(1933年),教育部公布「國音常用字彙」____出自《廣州語本字》

發表於 2009-3-15 06:54:52 | 顯示全部樓層
而家都好难有纯种嘅华夏族啰
發表於 2009-3-15 23:36:22 | 顯示全部樓層
傳說秦漢時,閩區原住民被種族滅絕,可能正宗的漢人現時都在臺灣。(可能正就是周總理說的雞吧!)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12-23 03:37 , Processed in 0.064105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