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珠影大院是安静的。
大门口的牌子刚刚换过,「珠江电影集团」六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大院里的树特别多。表皮斑驳的小叶桉、婀娜多姿的水杉、还有盘根错节的大榕树,在不同的道路上成行成列。树丛的背后,随处可见三层楼高的老房子。造型敦厚、墙壁厚实,是典型的苏式建筑。
珠影厂的录音车间就是其中的一座。现在,门口挂着的是「影视制作基地」的牌匾。
走进去,长长的走廊两旁,房间大都门扉紧闭,仿若无人。
珠影厂一级录音师黄明光就是在这里办公。1971年从部队转业来珠影算起,他已经在这里工作了37个年头。
过去的珠影大院可没有现在这般寂静。「坐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耳朵里就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声响:走廊里匆忙的脚步,隔壁房间里机器运作的咔咔声……」这些富有层次的声音,意味着好几部电影的后期制作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对于黄明光来说,这是最动听的「音乐」。
从上个世纪90年代起,国产电影步入低潮期,整个电影市场开始萎缩,珠影与国内其他老牌电影制片厂一样,面对猝不及防的转型,沉寂了下来。
黄明光为我们打开录音棚的大门,带我们看这儿看那儿,过去热火朝天的日子仿佛又回到眼前:
录音棚建于1958年,时至今日,这里的条件依然保持着国内先进水平。黄明光滔滔不绝地介绍着这里特殊的吸音墙壁、国际水准的建筑声响水平、还有为珠影厂立下汗马功劳的话筒车……当他掀开车间前部地上活动的木板,下面居然出现了一块泥地——他告诉我们,旁边的那块木板下面,曾经是一汪浅浅的池水,有的木板下面是一小片草地……它们都是用来做后期的拟声效果用的。在我们没有注意到的一个角落,两个木橱里,还装满了各种各样的瓶瓶罐罐。就是使用这些材料,电影里各种各样的声响,被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
他们认真地保存着关于珠影的一切:磁带声音**、早期手动电影剪辑机、还有珠影厂最早的放映机……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仍然锃光瓦亮。黄明光说,这是当年国内最先进的放映设备,珠影和八一厂各有一台。「八一厂的早就坏了,我们这个还可以用。」
说到这,他脸上满是骄傲的神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