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消失背后是文化丢失【报摘】
<table border="0" cellpadding="5" cellspacing="0" width="100%"><tbody><tr valign="top"><td class="font01" style="color: rgb(2, 5, 255);" align="center">方言消失背后是文化丢失</td> </tr> <tr valign="top"> <td class="font02" style="color: rgb(130, 126, 123);" align="center">学者认为,广东通过方言整理文化遗产的工作还做得不够<br><br>(摘自4月26日《<span class="STYLE32">金羊网 -- 羊城晚报》)</span></td> </tr> <tr valign="top"> <td class="font02" align="left">张演钦</td> </tr> </tbody> </table><script language="javascript">
if(picResCount>0){
document.getElementById("picres").style.display="block";
document.write("<br>");
}
</script><content></content><p> 本报讯 记者张演钦报道:「方言消失的背后是文化的丢失。」这是在昨天举行的第33期「岭南学术论坛」上各路专家学者的共识。</p><p> 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主任伍巍教授告诉大家,他在南海九江调查的时候发现,45岁以下的九江人已经不懂得本地语言,后来找了一个70岁以上的才懂得。「他们的方言维系着历史文化的线索。」语言的消失,可能就是这些线索的丢失。</p><p> 伍巍介绍说,广东是方言的重镇,全国七大方言广东有三。而方言的现状令人关注。「比如权威粤语对其他粤语的挤压很厉害,问题大了。」伍巍说,我们不是要推广方言,而是我们通过方言整理我们的文化遗产的工作还做得很不够。</p><p>
伍巍举例说,广东很多人称扫墓为「拜山」,因为故去的人多葬在山上;而客家地区却不叫「拜山」而叫「酾地」,这是为何?「‘酾地’这个词语的存在,正好
印证了客家由中原一带迁徙而来的事实。」伍巍说,中原的平原地带,有人故去,就葬在自己居住地附近的地头,不像广东人一样葬在山上。他们迁徙到广东现在的
客家地区,这些地方基本是山区,尽管有人故去也葬在山上,但「酾地」这个词语还是保留了下来。「那些凝固了的历史信息,就是从这个词语里透露了出来。」</p> <P>「酾」呢个字,现今起码有四个读音,唔知客家方面点样去读呢?</P>
<P>「酾地」呢个词其实亦都充分体现到佢哋对土地嘅崇拜同敬畏!</P> <P><FONT face=Arial>有人重贱,自细就教仔女煲冬瓜。</FONT><IMG alt="" src="http://bbs.cantonese.asia/images/smilies/default/huffy.gif" border=0 smilieid="5"> </P> 嗰啲人有病 <P>有時真系唔明,全中國甘多嘅方言文化,點解要逼我地學埋第二種語文?</P>
<P>我自己就覺得廣東話幾好呀~~如果自己系廣東人或者香港人,一定開心到死!</P> 唔逼你学下第样嘢,噉佢哋点搞大一桶啊? 所謂嘅一方語言就係指「方言」,如果連方言都冇埋,仲何來一方語言嘅文化呢~~??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