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嚟粵掂 發表於 2007-10-2 14:57:40

臺北市市長競選辯論語言選用分析

<P>&nbsp;</P>
<P>臺北市市長競選辯論語言選用分析</P>
<P>&nbsp;</P>
<P>&nbsp;</P>
<P>&nbsp;</P>
<P>用現代行為科學觀點,看著台北市市長競選辯論,可以看出無仝語言背景及年齡的人, 在聽覺頻道上,有無仝款的認知,心內有真無仝的感觸。</P>
<P>&nbsp;</P>
<P>候選人王建瑄有提醒大家立足點需要平等<BR>馬英九有強調對弱勢的愛心及關懷。</P>
<P> </P>
<P>無公平的台灣競選辯論會</P>
<P>&nbsp;</P>
<P>但是社會語言學家, 及資訊專家會指出﹕辯論會m7是用選民的母語。也無替無仝語言背景的人提供無仝聲帶翻譯選聽的機會。這是立足點無平等的語言選用:</P>
<P>&nbsp;</P>
<P>自細漢講台語的候選人陳水扁,使用華語及對方辯論。</P>
<P>&nbsp;</P>
<P>其他出現辯論會猶有七個人,但是其中只有代表陳水扁競選代表人的沈富雄講台灣人的華語,只佔七份之一。</P>
<P>&nbsp;</P>
<P>另外的六個人﹕主持人, 對報界邀請來問問題的三位詢問人,以及馬英九及王建瑄的代表,所用華語清一色無屬台灣的母語族群所講的華語。?可能有人原來是講台語、客話的,但是? 的華語m7是一般人的華語,是全台灣母語族群中的小數閣小數的人,有特別環境閣有才調,才會使用的彼種華語,是一個族群利用媒體及教育資源的優勢,來維持既得利益的專利,限制大多數人有參與機會的彼種外來話語。</P>
<P>&nbsp;</P>
<P>&nbsp;</P>
<P>競選語言的公義及愛心</P>
<P>&nbsp;</P>
<P>有照顧弱勢資訊困難的疼心。應該努力互全民無因為語言的差異來遭受文化上、教育上的歧視。華語獨尊的同化模式是大食細、強欺弱、中原教化邊疆,族群壓迫族群的中國傳統。</P>
<P>&nbsp;</P>
<P>人類攏是用母語長大學習做人,用母語來bat代誌(懂事),體驗爸母的疼惜、建立人際關係。競選辯論對象是所有的選民,在資訊時代的民主法治國家,語言的選用,無應該只是配合統治者的語言政策問題,應該考量牽涉著語言社會功能的真che7 問題, 例如﹕</P>
<P>&nbsp;</P>
<P>候選人ti7決定用啥物語言自己卡有利,對對方卡不利,</P>
<P>選民欲看? [ in] 未來的公僕,beh服務家己的語群講話,講會通無?</P>
<P>beh按怎才會選著有能力服務多數族群,閣?犧牲少數弱小。</P>
<P>主辦辯論的人在語言的使用上有公正無?</P>
<P>聘請來問問題的人所採用的語言beh考慮啥物原則?</P>
<P>為著照顧無仝語言背景,beh採用啥物規則來維持辯論會的秩序?</P>
<P>有翻譯人才無?有同步翻譯聲帶選聽抑是耳機的設備無?</P>
<P> </P>
<P>&nbsp;</P>
<P>各族群對台灣華語的種種認知、種種感受</P>
<P>&nbsp;</P>
<P>以前無電視。現在的爸母及小學老師細漢的時無電視通看,大人耳孔攏卡差,有人是知影家己的華語及播音員的華語仝款仝款,有人知影有無仝款,但是m7知欲按怎改, 嘛有人堅持愛用自細漢就慣勢的台灣國語,閣有人beh 認同台語人講台語, 無愛互人有族群認同的錯覺。</P>
<P>&nbsp;</P>
<P>台灣人(福佬、客話、大陸)對家己的台灣國語有錯覺。 根據專家的統計,台灣人在華語字音的認知有下面的現象的居民最少有80%。</P>
<P>&nbsp;</P>
<P>中老年﹕自己認為國語?失人的禮,卻是互人聽著有某種價值判斷﹕ </P>
<P>親像神女vs 省女, 民主vs 民族, 同船共舟 vs同床共桌,張小姐vs髒小姐等語詞之間的無分別。現現beh講“我有愛國精神”少年仔會ka7你聽做愛狗精神。意思是“要嫁給一位能照顧我下半生的老公”人聽著的卻是“能照顧我下半身的老公”。</P>
<P>&nbsp;</P>
<P>目前台灣各年層之間,愈少年愈有機會看電視,電視的華語一向是少數人的華語,閣是佔華語聲影節目的90%以上。愈少年耳孔愈好,愈聽會出電視的華語及國語課本的卡一致,爸母的華語, 抑是小學老師的華語卡“無標準”。in的華語能力價值觀,?的族群認同感、?的國家歸屬感是真切實的課題。</P>
<P>&nbsp;</P>
<P>語言差異的認知敏感度及族群意識是現代認知科學及社會語言學真重要的課題。教育、法律、政治有啥物前例及法度,來採用卡符合民主、法治、公平的做法。用中國學專家角度卻只有台灣人國語無標準,beh按怎改正台灣人無水準的國語,beh按怎起用國語標準的人才。</P>
<P> </P>
<P>&nbsp;</P>
<P>大陸籍的華語差異敏感度及種種族群態度</P>
<P>&nbsp;</P>
<P>家庭內底,特別是眷村內底,語言生活及外界無仝款,子女的語感一般會卡敏銳。?的發音有國語辭典及國語課本做規範,一般真符合規範。台灣教育部在語詞及文法就規範卡無清楚,大家的語言認知有卡參差。若是經常愈做堆、愈及一般社會隔離的族群,?的歸屬感,就愈無仝。?對語言的態度就閣卡特別,也有種種無仝的類型﹕</P>
<P>&nbsp;</P>
<P>1不賢無能的台灣國語人,國語hiah無水準,無應該擔任要職, 因為是違背選舉神聖的目的﹕選賢與能。“我們在床上(船上)頭一次見面”的台灣國語人,非吾族類。</P>
<P>&nbsp;</P>
<P>2少數人需要特別團結,堅持以往制度,不然會被迫害。</P>
<P>&nbsp;</P>
<P>3大家應該用雙語來認同台灣,希望賢明的政治家領導的台灣的政治及教育,走向這個長久的方向。</P>
<P>&nbsp;</P>
<P>4大家同坐一隻船,在語言上,應該誠心公義及愛心對待,這是和平共存之大道。</P>
<P>&nbsp;</P>
<P> </P>
<P>根據族群認同的選舉,根據政見及政績的選舉</P>
<P>&nbsp;</P>
<P>台灣推行多語政策、雙語教育的構想在1970年代筆者就向教育部提議過。目的始終是瞭解、和睦、團結。國民黨到現在為止並沒有認真實施過,今日族群問題仍然存在。在資訊發達、人性行為科學進步、文化權益覺醒的今仔日,國語獨尊的優勢族群同化政策,愈暴露伊的缺憾及不當性。在競選辯論會語言的使用,咱愈明顯體驗少數族群按怎利用語言政策控制媒體,壟斷全社會的資訊網。</P>
<P>&nbsp;</P>
<P>以族群歸屬感為界線的,又有語言不公的選舉,對社會並不健康。上次台北市市長選舉就是親像下面的族群選舉,呣是根據政見,政績及政治責任的選舉,無應該閣再繼續落去。</P>
<P>&nbsp;</P>
<P>認同陳水扁的台灣國語抑是華語聽?好勢的選民<BR>認同馬英九的標準課本國語的“好”學生及外省人士<BR>認同王建瑄的北京人口語人</P>
<P>&nbsp;</P>
<P>從王建瑄的華語有北京華語的輕聲,語詞及語法,是最符合北京現代漢語標準課本的,是北京人認為最標準、最會得認同的。</P>
<P>&nbsp;</P>
<P>馬英九的國語一字一字攏照台灣的國語課本及辭典。是根據五十年前的北京話,經過台灣國語推行委員會篩選過、透過ㄅㄆㄇ經典化(codified)標準化的特有華語。</P>
<P>&nbsp;</P>
<P>用大中華統一主義的觀點來看,大多數的台灣人及?的民意代表的台灣華語無法度真正認同。但是用華語總是比用母語卡好,表面上甚至公開肯定台灣人領導階層認同熱愛祖國無分前後,有看著中華民族大義。心內有時會感嘆中國文明的偉大,嘛會發現知識分子及群眾的分離的普遍性﹕無關心親人的文化及利益,爭取中華語文大統一的功績,“大義滅親”確實不虛其名。</P>
<P>&nbsp;</P>
<P>但是統一主義者心內猶是會去聯想著李登輝的七塊論、兩國論、抑是彭明敏台灣獨立論,台灣hou7講這種話的人來做台灣的領導人猶是無法度來“你做事我放心”</P>
<P>&nbsp;</P>
<P> </P>
<P>語言政治學看語言選用的決定權</P>
<P>&nbsp;</P>
<P>台灣以往的學校教育實施國語獨尊的同化政策。這對無教育權、被迫需要只用台灣腔華語的候選人真無公平。</P>
<P>&nbsp;</P>
<P>台灣的主人無機會ka7 ?l ?k教育母語,互少數族群佔用大部分的教育資源及媒體機會,佔用台灣人子女一世人學習群體認同的黃金時代。</P>
<P>&nbsp;</P>
<P>選舉辯論會的雙語選用是一個表現台灣人實施民主政治、做主人的好機會。若繼續採用華語單語做辯論會的語言是暴露台灣人無尊嚴,無能力、無智慧、無力量爭取民主權利。過去的候選人用“被壓迫的咱台灣人”的悲情來做訴求,對年老的選民可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對少年的信息是啥物?“台灣人華語是唯一的國語?”,“台灣人猶未有力量及人公平競爭?”,“華語著愛將張小姐ka7發音做髒小姐?”</P>
<P>&nbsp;</P>
<P>若是用資訊網普及化、文化權覺醒的世界潮流來看,軍力帝國主義,優勢文化霸權同化政策,已經普世受譴責,接受美援嘛beh正正堂堂喊喝 ‘Yankee go home’ 的彼種聲勢,無可能無在台灣發生。因為台灣人為台灣繳稅,為台灣受教育,為台灣做兵。攏無為中國!</P>
<P>&nbsp;</P>
<P> </P>
<P>阮的建議</P>
<P>&nbsp;</P>
<P>語言及族群間的互動關係是教育、資訊、文學、藝術、生產、消費的時,求學、求職、求資訊,人人所需要面對的問題。願大家用心來思考、探討這個問題。提供可行有效的辦法。希望資訊時代的台灣人,會曉促成語言上的立足點平等,以及關心弱勢肢體的權益。</P>
<P>&nbsp;</P>
<P>例如﹕</P>
<P>候選人用台語、華語兩種語言辯論,表現做總統的時及人民對答的能力。</P>
<P>主持人及政見詢問人應該是代表多數人民的母語,無應該只用少數族群的語言。</P>
<P>所有的對答需要有台語、華語、客語的聲帶同步翻譯電視選聽設備。(開會會場的同步翻譯耳機設備在台灣已經有人做)</P>
<P>若是beh用少數人才通用的語言,需要前後翻譯。不可利用機會互人難堪。</P>
<P>&nbsp;</P>
<P>&nbsp;</P>
<P>阮建議下面幾項選舉辯論的語言原則﹕</P>
<P>&nbsp;</P>
<P>一、語言公平原則﹕語言是文化、是認同、是競爭的利器,母語一世人無法度改變。</P>
<P>&nbsp;</P>
<P>二、語言能力是施政資格的原則﹕選賢與能。需要精明會曉用多數人民的語言溝通,才有資格做公僕。</P>
<P>&nbsp;</P>
<P>三、國家主人文化尊嚴的原則﹕四族群的語言攏是國語。</P>
<P>&nbsp;</P>
<P>四、主辦人及詢問人的人民語言代表性原則。</P>
<P>&nbsp;</P>
<P> </P>
<P>最後阮愛呼籲﹕</P>
<P>&nbsp;</P>
<P>台灣社會每人攏愛承認﹕咱過去對台灣的族群問題及語言問題認識無夠,對自己及互相的教育無盡責任,這整個社會真容易繼續被少數人利用,用製造分化、及混亂互人失去信心。大家愛有心理準備,及正確的認識,咱的永久的目的是瞭解、公義、務實。分化政策終歸是失敗的。</P>
<P>&nbsp;</P>
<P><BR>&nbsp;</P>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臺北市市長競選辯論語言選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