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關走馬行略影
今日特意喺西關局部區域兜咗一個下晝,隨手拍低啲相,象徵性收返1雞士,主要係想統計吓有邊啲朋友睇過。黃霑舊居(已闢為幼稚園)
李小龍舊居(半封閉)
詹天佑親筆英文書信(藏於詹天佑故居紀念館)
<br><br>[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7-8-5 21:22:35編輯過]
<P> 待續。我主要影咗啲前人未影過或者影過但未發過出嚟嘅嘢(至少我噉認為),其他啲大路貨(例如恩寧路嘅騎樓)都冇必要貼嘞。</P> <P>黄霑旧居改到鬼五马六,风水可能有问题。</P>
<P>李小龙旧居嘅防盗网居然冇拆到--政府工作做得真系唔细致,莫非唔怕整亲人?</P>
同李我先生身世有關嘅柳波橋
重記得李我喺光明頂節目講過佢嘅出生地嘛?就係:西關柳波橋晚景苑。喺詹天佑舊居紀念館見到嘅呢張手繪圖,可以推斷李我老竇西關間屋離詹生嘅舊屋唔遠。(張相影得蒙咗少少,應該重睇到啩?)<img src="attachments/dvbbs/2007-8/20078521521361965.gif" border="0" onload="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true;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return true;} else {window.open(\'attachments/dvbbs/2007-8/20078521521361965.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BR> <P>咁有意義嘅事情,下次叫埋我。</P><P>我遲下都貼啲佛山嘅特色舊建築出嚟。</P> <P>2007年8月5日,专门去了恩宁路。因为听说恩宁路,要被改建,也听说恩宁路有很多有特色的建筑。穿越大路,走过小巷。因为没有相机,所以没有拍照。恩宁路上的骑楼,小巷里的建筑。在影像时代,没有视觉上的支持,总觉得少了一点什么东西。当时看的时候,没有想过要纪录,所以只是走马观花地看,看过就几乎忘记了。</P>
<P>很久没有上论坛了,一上来,就看到余OK发上来的照片,心中有股被触动的溪流,也说说自己的想法,没有图像的支撑,希望用文字来表达。</P>
<P>如果从地缘坐标上划分,我只是广州千万过客中的一员;但是,从感情归宿上表达,则我岭南大家庭的一分子。广州作为岭南的心腹,传承着岭南人的气质和底蕴,营造着岭南人从文化上找到自己作为岭南人的思维空间。</P>
<P>恩宁路上,中西合璧的骑楼文化,如果让它们消失在现代化的建造高楼广厦的城市建设中,作为岭南人,我觉得可惜,继而感到痛心。虽然只是如走马观花般的匆匆一瞥,但是,有传承的东西,总能给敏感的心深刻的印象。正如恩宁路上,大大的骑楼,还有那些建筑上的、融合了西洋风格和九州气质的图案,粗略的一看,虽然没有美轮美奂的震撼。但是,当掠尽浮华——对窗独坐,看着窗前摇曳的绿影,恬淡的心境,平和的情思——回想前天走过恩宁路时所看到的东西,文字便自然而然地在指尖形成。没有特定的主题,只是信马由缰,任凭思绪的流淌。</P>
<P>待续。</P>
<P> </P> <P><FONT face=新細明體>嗰陣啲住宅建築做得好靚。啲窗,啲陽台都大。外牆正得好精細,好考建築工藝,重睇得出設計者嘅心思,思維,感情。同園林結合。中西風格都有。好靚。</FONT></P>
<P><FONT face=新細明體>詹天佑手英文好靚。</FONT></P>
<P><FONT face=PMingLiU>正帖。</FONT></P> <P>恩宁路也算命运坎坷:</P>
<P>2006年12月,恩宁路成为廣州“中调”时期整治老城区的试点,恩宁路以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吸引众多关注的眼球。</P>
<P>2007年1月,改造恩宁路的形形色色的方案在全城各大小报纸如雪片纷飞。其中的主角应数:引入社会力量,修旧如旧的方案。</P>
<P>2007年3月,<FONT size=2>已经敲定广州市“中调”试点———酝酿多时的恩宁路改造项目的规划思路。虽然政府信誓旦旦:恩宁路旧城将拆除改造旧房,不惊动西关文化。但是,街坊依然痛心:恩宁路消亡在即。</FONT></P>
<P><FONT size=2>2007年4月,大批资金到位,恩宁路加快动迁。消亡不再只是痕迹,而变成了行动。</FONT></P>
<P><FONT size=2>2007年5月,恩宁路改造面临清拆,凝聚了廣州近百年尘迹的金声电影院将退出历史舞台。</FONT></P>
<P><FONT size=2>2007年6月,恩宁路拆迁已经开始,老街坊西关旧情别亦难。老街坊拿着相机,记录恩宁路的点滴,细数恩宁路的历史沉淀。从骑楼到阳台,到融合了西洋风格与九州传统的外墙,无处不传达着恩宁路作为羊城文化积淀载体的信息。</FONT></P>
<P><FONT size=2>2007年7月,改造方案峰回路转:12日,广州市收回开发商开发权限,市长称骑楼不拆;13日,张广宁强调,旧城改造要“修旧如旧,建新如故”。一族“文化钉子户”胜利。</FONT></P>
<P><FONT size=2>2007年8月,2日,恩宁路改造“全球征集方案”?!。“建筑专家”力挺;专家认为“全球招标”须慎行。3日,专家观点:恩宁路不宜开发商业街,保留格局值得借鉴。4日,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核查小组”深入恩宁路心脏调研。5日,恩宁路改造方案一锤定钦:恩宁路文物建筑只会留不会拆。9日,政府表态:恩宁路改造,老屋与街区都珍贵。</FONT></P>
<P><FONT size=2>经历了大半年的洗礼,恩宁路算是有惊无险,逃过一劫。恩宁路的经历……</FONT></P>
<P><FONT size=2>……<BR>……<BR>……</FONT></P>
<P><FONT size=2></FONT> </P> <P>恩宁路的经历,代表了广州(岭南)大多数值得保留的但是尚未被人发现的建筑的命运。人们总是慢半拍,总是当悲剧已经造成,才发现,原来,这些是值得保留的。不知道是现代文明遮蔽了人,还是现代人被现代文明冲昏了头。</P>
<P>有人说:恩宁路得意保存,是文化钉子户的胜利。我认为无所谓胜利不胜利。因为,当政府不提出拆迁恩宁路的时候,没有人注意恩宁路上的骑楼和阳台,有的仅仅是对于西关的注目。我也是悲哀的一份子,虽为岭南人,但是,当人没有把眼光聚焦到恩宁路的时候,从来没有正眼看过关于恩宁路的消息,更加不会专门为了恩宁路而去看恩宁路。</P>
<P>我想说什么???</P>
<P>……<BR>……</P>
<P> </P>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