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功夫》之核心词语
李小龙“核心词语”是《功夫词典》正文的第一部分,其中收入的三个词语分别是“李小
龙”、“张彻”和“功夫”。这三个词既是本词典中最重要的核心语汇,也是构成电影
《功夫》的三个基本要素。
在精神上,李小龙是周星驰毕生的偶像,也是促成他拍摄《功夫》的根本动力,可
以说,李小龙就是《功夫》的灵魂。
在身份上,张彻是周星驰的入行前辈,作为一代宗师的他开辟的帮会英雄片在形式
上为《功夫》架构起一副结实的筋骨。
在内容上,《功夫》终于名正言顺地成为周星驰表达的全部,当然这里面既有来自
传统的武术血脉又有源于科技的电脑密码,正是这一中一西、一热一冷的“功夫”造就
出《功夫》丰满强健的血肉。
在拍摄《功夫》的过程中,周星驰一直构思着一场关键的武戏,他扮演的阿星脱掉
上衣,摆出李小龙最有名的姿势,露出肌肉盘结的背部。如何锻炼出背部的肌肉,就成
为困扰周星驰的一大难题,但在影片完成后,星爷非常自信地说:“有哪一个导演可以
把背后的肌肉练出来?我肯定是第一个,背后的肌肉跟李小龙先生一样!”
“周星驰的话”
我的奋斗都因为李小龙
李小龙是我的偶像,我小时候在戏院里看的平生第一部电影就是他主演的。那部影
片让我感觉心中有一团火在熊熊燃烧,接连又看过几部他主演的电影后,我立志做一个
武术家或是一个演员,如今我努力为之奋斗的一切都是因为他。
他在香港电影的历史上是一个特例,是万中无一的人,他有武功天分,又有天时地
利人和。对我来说他不仅是武术家,还是创意人,他对武功的想法与之前任何一个门派
都不一样,总与别人不同。还有就是他的远大眼光,想想看,在他之前,功夫除了本土
市场,其他地方并不知道,但是因为brucelee,让中国功夫和功夫电影风靡全世界,他
是第一个看到功夫未来发展趋势的人,一个真正的先行者。在这部影片中,是否用一两
个模仿他经典姿势的镜头表示我的敬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把他对功夫的理解放到
了我的电影中。
“词性比较”
周星驰vs李小龙
2004年10月30日,《功夫》在东京电影节上举行全球首映仪式,周星驰在现场表示
这是一部向李小龙致敬的影片,更着意明确了自己的观点———“没有李小龙,就没有
今天的周星驰,也没有这部《功夫》。”
引用《鹿鼎记》里的一句经典台词,周星驰对李小龙的敬仰“犹如滔滔江水连绵不
绝”。其实除了《功夫》,周星驰在他以往的影片中就多次表达过或多或少、或明显或
含蓄的致敬之情。
早在1991年,周星驰便接拍了《新精武门 1991》,这部影片虽然借用了李小龙名作
的片名,在内容上却与陈真救国的故事没什么关系。只是在剧情和场景上借鉴了一些元
素,最有名的一段就是周星驰怒拳打倒到“霍家拳馆”挑衅的日本武士,并撕掉“东亚
病夫”的横匾,整场戏几乎完全效仿李小龙的原作,星爷从神情到形体都毕恭毕敬地向
偶像学习,也难得在片中英武正气了一把。周星驰说《功夫》的主题是“勇气”,而这
也正是《精武门》和李小龙精神的根源所在。
后来,星爷的“李小龙瘾”还会时常在他的电影里发作,比如在《武状元苏乞儿》
里耍了套双截棍,《千王之王2000》里施展截拳道功夫。当然,还有在《少林足球》里
,周星驰一板一眼地对吴孟达讲出“我心目中浩气长存的已故伟大武术家李小龙先生”
,崇敬之情溢于言表。
“历史典故”
《功夫》里的两位高手曾有幸与李小龙合作演出。这两位就是扮演包租公的元华(右
图)与担任武术指导的洪金宝,而他们则是出自“七小福”(相关词条见c68)的师兄弟。
而在《龙争虎斗》的开头,李小龙和洪金宝则有一场颇为精彩的较量,但结果可想
而知,几个回合过后身形健硕的洪金宝便被一代巨星轻易地制服在地。
“名词解释”
李小龙,无论在电影界还是武术界,他都是一个无需任何注解的巨星。
李小龙原名李振藩,英文名brucelee,生于 1940年,死于1973年。他的一生只有短
短的33年,在去世三十余年后的今天,他却依然是“功夫”无可替代的代名词;他只主
演过5部电影,每部都成了必读的电影经典;他从出道到去世只有不到三年的时间,却留
下了一个又一个票房纪录叫后辈望而生畏。
今天,属于李小龙的传奇仍在继续。在美国,金发美女乌玛.瑟曼穿起在《死亡游戏
》里留下的黄色战衣,在“杀死比尔”的同时重温一下30年前他带来的血腥快感;在韩
国,号称头号性感的男人权相宇拾起他的双截棍,用尖叫与苦喊讲出一段“马粥街残酷
史”;而在中国,有个42岁的男人用三年多的时间拍摄了一部电影,为的只是圆自己三
十多年的“李小龙梦”,这个男人叫周星驰,而这部电影就是《功夫》。
武术指导
《功夫》中最好看的是什么?当然是功夫!在这部电影中,最出彩、最重头的场景
就是武打段落。这些武打段落不仅包括真正的高手过招,还包括以假乱真的电脑特效,
二者共同造就了秉承传统又破旧立新的绝世《功夫》。
在《功夫》中看到大量的“真人实打”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但即使《功夫》用了洪
金宝和袁和平两个金牌武指,最后出来的效果仍然是百分之百的周星驰风格。
另一方面,我们也从来没在华语电影中见到如此大规模运用电脑特效的影片,这些
惊人的电脑特效不但令中国功夫别有滋味、打斗场面天马行空,同时也让我们这些观众
完全看傻了眼———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想过,原来中国功夫在电影里是可以这么拍的!
“周星驰的话”
你有能力你就是老大
洪金宝和袁和平都是香港武术界的传奇人物,我和洪金宝不熟,他只为影片设计了
一场戏,而袁和平可以说是香港最好的动作指导。他的专业态度没人比得过,最重要的
是他始终有开放的思想去接纳新事物。在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很实在的,你有能力你就
是老大,其他的都无所谓。袁师傅对中国功夫非常了解,在这部影片里面,他总能为我
提供很好的创意,我觉得他非常有想像力。
“例句分析”
电光火石的出招瞬间
在“咕哩强”、“裁缝”、“油炸鬼”三人为了拯救猪笼城寨大战斧头帮的段落,
三人分别施展了18路谭腿、五郎八卦棍和洪线铁拳,电影中对这三种功夫的展示虽然中
规中矩,但仍然借助微妙的后期处理做了漫画式的夸张。这个出现在影片初期的段落完
美达到了“醒人耳目”的目的,既让三位大侠有了一次颇为招摇的显山露水,又不至于
让后面更高的高手在“视觉超越”上有多大难度,可以说洪金宝设计的这种“实中带虚
”颇为精到。
而当三人暴露身份不得不离开城寨时,三个落魄的江湖人士惺惺相惜、过招分别。
这个基本没有运用电脑特效润色的段落则真正体现了“见招拆招”的功夫电影风格,完
全是硬桥硬马的真功夫。扮演“咕哩强”的行宇,扮演“裁缝”的赵志凌,以及扮演“
油炸鬼”的董志华都是早期功夫片里的老演员,虽然多年不见,但身上的功夫还是没有
荒废,《功夫》中大量运用的慢镜头把那些过招时本来电光火石瞬息而过的精妙之处展
示得淋漓尽致,一定会让那些功夫迷唏嘘不已。这个段落虽然很少用到电脑特效,但那
种升格、降格镜头交错运用以及对功夫细节的慢镜头展示,都明显传达出在好莱坞如鱼
得水的袁和平对自己武术指导风格的自信。
当星爷最后终于练成“如来神掌”、信心十足地大战斧头帮时,虽然越到后面越像
漫画,但星爷一开始那几下,倒是学李小龙学得有模有样。这个段落明显在向《唐山大
兄》里李小龙仓库大战流氓一段进行“致敬”,但最得精髓的还是那种“浩然长存”的
正气,在动作设计上,则通过近乎“以静制动”的简洁身法展现出一代宗师的武学风范
。
“词性演化”
与星爷合作过的武指
元奎———《赌圣》、《新精武门1991》、《漫画威龙》
《赌圣》虽仅有一场打斗戏,但在元奎的指导下,周星驰亦将利落有效的打斗招数
表演得相当精彩。而在《新精武门 1991》和《漫画威龙》中,元奎设计的功夫打到最后
已变得颇为神奇,好像《漫画威龙》结尾处星爷居然用一招“如来神掌”将元华从擂台
打到国外大街上,最后要靠乞讨回来。
程小东———《新鹿鼎记》、《审死官》、《济公》、《破坏之王》、《大话西游
》、《少林足球》
作为与周星驰合作最多的武指,程小东为星爷影片设计的动作风格亦各有不同。比
如《神龙教》最后的重头打斗戏虽有用线控制神经的“六合童子”奇功,但周星驰的武
功路数却是十足的“东方不败”夸张风格。至于《少林足球》则将功夫与足球完美结合
起来,辅以电脑特效,完全符合周星驰的玄奇动作风格。
袁祥仁———《上海滩赌圣》、《武状元苏乞儿》
客观而言,袁祥仁做武指成就不及同胞兄弟袁和平高,但与周星驰合作的两部影片
却水准不俗。尤其是《武状元苏乞儿》,风格变化与星爷新作《功夫》如出一辙,皆是
由初始硬朗写实的架势逐渐演变为最后天马行空的路数。
潘健君———《唐伯虎点秋香》、《九品芝麻官》、《国产凌凌漆》、《大内密探
零零发》、《食神》
潘健君是上世纪90年代香港无线电视台的动作主任,每年都拍上千集的动作戏,不
仅经验丰富,而且尤能领会导演意图,所以成名后的周星驰曾多次找他担任武指。
马玉成———《千王之王2000》
由程小东弟子马玉成担任武指的《千王之王2000》,惟一像样的打戏是片尾。身为
李小龙忠实拥趸的星爷,动作步伐几乎照搬李小龙的《猛龙过江》,练起偶像的截拳道
来亦似模似样。
“名词解释”
武术指导又叫动作指导(actiondirector)或武术设计(fightchoreographer),相当
于武侠片、动作片中的“编舞”,由于其职业具有相当高的专业性和独立性,所以是功
夫片中实现导演意图的灵魂人物。目前世界范围的武指以华人(尤其是香港人)居多。
《功夫》先后请来洪金宝、袁和平两位著名武指,虽然洪金宝只设计了一场三个武
师的打斗戏,之后就因种种原因剧组,但《功夫》片尾字幕仍将洪金宝列为动作指导。
袁和平从1971年的《疯狂杀手》开始做动作设计。近年来则凭借《黑客帝国》三部
曲和《卧虎藏龙》成为全球炙手可热的武术指导。《功夫》中的大量段落都能看出“八
爷”特有的国际化风格。
电脑特技
“周星驰的话”
黑客帝国就不要讲了
你问我们的特技是不是国际水准?当然啦!ofcourse!《黑客帝国》就不要讲了…
…特技永远不会在我的影片里控制其他部分。只有去配合动作和故事,才能发挥它的效
能。
好像说我们花很多很多钱去拍一个爆炸的镜头,用特技制作得非常细腻,非常逼真,但
是它仅仅是一个爆炸镜头而已,没有人会觉得好看。在我看来,电脑特效的任务就是帮
助故事讲得更完美。在我的影片中,创意和故事是排在第一位的,然后再用各种因素进
行包装,特效也是包装的一种,为了特技做特技是不对的。
“例句分析”
天残地残的无形剑气
《功夫》是星爷继《少林足球》之后,又一次在电脑特效方面进行的疯狂尝试。之
所以说疯狂,是我们从来没在华语电影中见到如此大规模运用电脑特效的影片,除了几
个较大场面完全依赖电脑特效营造效果外,几乎影片中所有段落都有电脑特效的影子。
当斧头帮在城寨三大高手“苦力强”、“裁缝”、“油炸鬼”的手下吃了亏后,就
搬来琴魔“天残地残”,欲置猪笼城寨三大高手于死地。“天残地残”兄弟合奏一台古
琴,琴声如行云流水,却暗藏杀机。琴声如同“六脉神剑”,杀人于无形之中,就连路
过的野猫也难逃被腰斩的厄运。而从这只倒霉的野猫开始,《功夫》中令观众惊讶的电
脑特效场景就开始正式登场了。
《功夫》中第一个电脑特效集中展示的场景,就是“天残地残”兄弟以无形琴声杀
人的段落。这段完全可以媲美好莱坞的一流制作水准,更因为融合了中国传统武侠小说
中“无形剑气”的意念,而能让中国观众感到一种全新的功夫电影境界出现在眼前。香
港的先涛数码能在几个月的时间里做出这样水准的电脑特效,真的是让人对这家华人电
脑特效公司充满期待。
先涛数码之前曾为《风云》和《华英雄》做过电脑特效镜头,他们的这些特效镜头
漫画感非常强烈,这可能也是《功夫》中的特效镜头充满了漫画感的一个原因。在元华
扮演的包租公出手相救三大高手的段落里,他运用太极功夫让“天残地残”兄弟左右互
搏,而为了体现出太极功夫借力打力的特点,包租公就像是一个橡皮人可以任意弯曲自
己的身体。这个段落从动效的角度讲没什么问题,但令人惊异的是整个人物(从脸到身)
都是用cg做的!
火云邪神独斗星爷时使出了江湖上流传已久但又失传多年的“蛤蟆功”,估计所有
观众看到火云邪神使出“蛤蟆功”时都会乐翻掉———因为我们人人都知道蛤蟆功应该
是什么样子,但没想到居然会是这个样子。而要想让观众“居然没想到”,电脑特效在
其中绝对功劳不小。从技术角度来说,这些特效镜头只要有钱、有时间、有规模的公司
都应该能做出来。而《功夫》中的这些镜头之所以让观众过目不忘,不是因为它们在视
觉上做到了一个何等夸张的地步,而是它们和剧情天衣无缝地结合在了一起,让观众看
到了一个曾经想过、但又想象不到如此精彩的世界。
“幕后点评”
先涛数码:“最怕不疯狂”
《功夫》的后期制作花费了9个月的时间,先涛数码先后投入70人参与制作这部电影
的电脑特效。先涛负责人钟志行告诉记者,通常来说,周星驰会给我们提出一个概念或
是一个创意,由我们完成形象化的工作。《少林足球》是我们的第一次合作,通过那部
影片,周星驰对我们的特技创意充满信心,于是请我们继续做《功夫》。如果《少林足
球》可以打60分的话,那么这部影片的特效制作是99分,全世界所有影片的动作特效制
作没有比《功夫》更酷的了。
对于《功夫》,周星驰提出两个基本要求:第一,要表现出香港传统功夫片说得出
做不到的功夫动作;第二,兼顾喜剧色彩。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他反复强调一句话,“
最怕不疯狂!”
周星驰是个很奇怪也很聪明的人,他非常善于吸收和接纳各种与电影相关的事物,
比如特技,他本人就非常在行,后来我们熟了才知道,他也很喜欢动漫,我们有共同的
爱好,在沟通上就会变得非常有默契,他的创意在我看来也就不是那么匪夷所思的事情
了,因为我们的灵感是互通的。
影片中有一场表现“六指琴魔”音波功的特效段落,琴魔兄弟拨动琴弦,音波化作
各种武器袭向对手。在传统的武侠小说中,有很多关于音波功的描写,但是我们一直想
不出该怎样用特效来表现,最后是袁和平师傅想出了这个点子,将音波化成刀剑。因为
有在好莱坞工作的经验,他比较理解哪些内容可以由电脑完成,在这方面给我们的支援
非常大。
我对自己的要求则是:尽可能做全新的特技效果出来,让观众有新鲜感。我们不是
为了“炫技”,而是更好地与故事相结合,尽可能做到了无痕迹,观众惊讶于他所看到
的影像竟然如此夸张,但又不会下意识地怀疑是特技所为。从专业层面上讲,cg人(完全
是用特效合成的人物形象)是最难做的。在《少林足球》中,这样的cg人只在两三个镜头
中出现,但是在《功夫》中,可以说比比皆是。而我们的水平已经能做到让观众完全看
不出来。
影片最后一段阿星大战斧头帮的精彩段落很多人评论说像《黑客帝国》。其实我们
的制作水平已经超过了他们。《黑客帝国》的动作特效也是天马行空的,它的镜头可以
360度、720度甚至1080度地旋转,完全超乎正常摄影的可能,观众是在体验由特技所创
造的精彩场面;而我们在《功夫》中设计的特效是以摄影师正常状态下可以完成的标准
设计的,这就会让观众感到真实可信。在阿星与火云邪神的最后一战中,即使是阿星被
火云邪神的蛤蟆功一头撞到了半空中,我们也一样在计算他滞空的时间、速度、力量等
各项指标参数,让它在科学的范围内从空中回转下来,这样就符合观众的判断,影片本
身也更具震撼力。
“名词解释”
电脑特效(cg)是当代电影“视觉效果”(visual effects)中最重要的一环,指用高
科技软硬件设备实现特殊视觉效果的后期处理过程。电脑特效的应用不但在科幻、奇幻
、恐怖、动作等商业大片领域越来越广,在以“人体”为主的功夫片中也逐渐大行其道
,《功夫》就是将电脑特效和传统武术完美融合的典范。
负责电脑特效的有专门的制作公司,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工业光魔(ilm《星战》系
列)、威塔(weta《指环王》系列)等,负责《少林足球》和《功夫》的香港先涛数码也是
近年来让人刮目相看的特效公司。
不过说到底,特效永远要为故事服务,技术不是最重要的。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