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嚟粵掂 發表於 2007-4-29 17:50:47

21 土客械鬥災難深重<br/>?? 紅巾軍起義失敗後,廣東清政府大規模搜捕殺害起義農民。地主階級為了維護本身利益,又挑起了土人與客家人之間的紛爭,終於釀成慘酷的械鬥,並且禍延12年之久。<br/>?? 原來,廣東的土人和客家人都遷自中原,只因遷來的時間有先有後,先入為主,後至為客,故而有土人與客家人之分。雍正年間,不少客家人由惠州、潮州等地遷到新寧、開平等縣墾殖,土人與客家人同居一地,和睦相處達百餘年。咸豐四年,廣東的紅巾軍起義,客家人聚居較多的鶴山縣,許多農民參加紅巾軍,他們不分土客,同心戳力打擊階級敵人。紅巾軍攻下鶴山城,當時客家人地主高三的幼子被殺,他不惜傾家報復,與秀才張寶銘推出武舉人馬從龍為頭領,募集客家壯丁,與紅巾軍為敵。這支地主武裝後來協助清兵收復了縣城,並在江門、長沙等地的戰鬥中得勝,擒殺了鶴山紅巾軍領袖綽號大鯉魚和何?仔等。因此得到清政府的嘉獎,並命鶴山知縣統率客勇清除紅巾軍餘黨。客勇由是趾高氣揚,在協同清軍到各村搜捕紅巾軍時,乘機洗劫財物,傷及土人中的地主階級利益。鶴山縣土人中的地主揚言“客民挾官鏟土”,煽動土人起來報復,終於釀成了械鬥。同年十月,恩平縣的客勇也因協助清軍平定紅巾軍而掌握了部分實權,使聚居在尖石、夾水、雞啼營等地的客家人佃戶,抗拒向土人地主交租。土人地主為了自己的利益,欲進一步霸佔客家人的村居和田產,煽動土人“逐客”。由是土客械鬥迅速發展到開平、恩平、高明。<br/>?? 新甯縣的土人和客家人,見到鄰縣械鬥造成的慘劇,觸目驚心,曾經協約和好。到了咸豐五年二月,開平縣的土客械鬥在鄰近新寧縣的赤水慘烈地進行著。與赤水相鄰的三合、大隆洞、深井、那扶一帶,正是新寧縣客家人聚居最多的地方。由是土客雙方,互相猜疑,心存顧忌。土人在地主當權派李維屏、陳鬱良的組織下,在上澤設立均和局、於沖蔞設立升平局、於海宴設立捷勝局,編練壯丁備鬥。後來還成立了指揮全局的甯陽局。客家人由武舉人鐘大鏞和鄭?、余濟富等發起,在那扶、深井糾夥立寨,編練壯丁,並得到大龍灣、河州、小旗山及曹沖、大隆洞、那琴等地客家人的響應。三月十三日,那扶萬頃洋的客家鄉勇,與恩平、開平的客家人聯合行動,焚掠那扶29村,打傷那扶營總司楊兆夢及兵丁12名。由此新寧的土客械鬥發生。雙方互立營寨,互相報復,燒殺搶掠,很快就波及全縣。<br/>?? 當時以知縣洪德方為首的新寧縣政府,沒有及時進行調解,反而諭飭邑紳,在縣城設立總局,各鄉立分局團練,互相救援。因此,新寧縣的土客爭鬥愈演愈烈。<br/>?? 土客械鬥造成了人民的深重災難,雙方傷亡慘重。從咸豐六年三月至七年二月這一年中,死人數十名以上的械鬥不下20多次。其中咸豐六年五月初十于恩平松柏山的土客3縣會鬥,死亡就達2000餘人。六月初十深井大門的械鬥,死亡1600餘人。九月初十,大湖山械鬥,死亡1600餘人。十一月初三,彭蟹塘械鬥,縱火燒村,煙焰蔽天,死亡2000餘人。<br/>經歷了1年的械鬥之後,在土人多客家人少的地區,客家人紛紛遷集到三合、深井、都斛等地。到咸豐七年三月至八年六月這1年多的時間內,土客雙方只有小接觸的爭鬥,情勢已告緩和。<br/>?? 但到咸豐八年七月,開平縣居香港富商譚才,陰謀佔有恩平、開平、新寧邊區客家人的田產,從香港買回一批紅毛快槍,聯合這個地區的士紳成立“萬全局”,從外地招募數千人,配合土人,分路出擊,攻破了恩平邊境和新寧縣那扶、深井、大門、三合等地的客村。客家人於是起來抵抗和報復,攻破土人的村莊200餘條。十月,譚才又與都斛士紳成立“偉烈堂”,招募外縣流民數百,配合土人3000余人,進攻客家人聚居的曹沖,但遭客家人的奮勇抵禦而敗退。<br/>?? 同年十二月,客家人集中力量攻克寨門、那琴五堡,以致數十鄉村被焚劫一空,土人逃避到陽江。土人紳士容休光、容士?,召集五堡父老在陽江開會,提出招募陽江的壯丁打回寨門,並報新甯縣政府準將客家人田土撥與陽江局的士勇。到九年二月,陽江鄉勇1萬、土勇1000為嚮導,打回寨門,把客家人趕到那扶、赤水。但省政府這時下令將客家人在寨門的田產充公,迫得土人攤派8000貫錢和466畝田給陽江局,使得寨門五堡傾家蕩產又破財。<br/>?? 在雙方械鬥中,客家人畢竟居弱小的地位,爭鬥連年,客人也逐漸集地而居,以形成一方的勢力。客家人聚集的赤溪曹沖,原來荒蕪之地得到了開墾。咸豐十年冬天,寶安縣的客紳李道昌等,又率領千余壯丁到曹沖,這方陣地更為鞏固。次年,客紳楊梓楠、吳福堂等又率領壯丁連同親眷移居赤溪、田頭,築寨護耕。客家人因而逐步控制了赤溪半島。<br/>咸豐十一年三四月間,鶴山、高明、恩平、開平、陽江等縣土客講和,新寧縣西南部土客已經停止械鬥;東南部的土客也訂立協議,將田土歸屬劃界,分別歸屬土人與客家人。十一月間,西南部的客家人4000余戶,聞得赤溪可以安居,乃集中那扶大門乘船東遷。誰料出到海面,突然遇到海盜陳列仔攔劫,被殺及釘封于船艙而死者達2000余人。到同治元年,械鬥又起,八至十月,新寧、開平兩縣土人聯合逾萬人攻佔那扶一帶客家人的村莊。十一月,客人秀才湯恩長等設立福同團,自任團長,以統一西南地區客家人的武裝指揮。十二月,他帶領3000餘人,護送客家人東遷曹沖。同治二年正月初四,湯恩長、王丁龍等指揮客勇攻下廣海城,男婦死者4000余人。省政府認為客家人攻城掠地實屬大逆不道,於是於三月間出兵五六千人到廣海,分水陸兩路圍困廣海城。到七月,城內客勇及客家人糧食斷絕,開城出走,四散逃亡,被官兵及土人截擊,死亡逾千,福同團也至此解散。<br/>?? 從咸豐五年(1855年)三月起,至同治六年(1867年)四月,土客械鬥相持12年之久,給新甯縣的土人和客家人帶來了難以罄數的斑斑血淚。據《新寧縣誌》、《赤溪縣誌》記,土客械鬥中互相殘殺至死者達23000人以上,還有2萬人在離亂中染上瘟疫致死。大量客家人逃亡,流落他鄉;有的被截獲集中運載到澳門“賣豬仔”到外洋做勞工。一些客家人把擄掠來的土人婦女賣到澳門,淪為娼妓。《李冠蓬詩集》記道:“東坑李某之女,經許配於鄰鄉,尚未迎娶。因客匪破村被擄,鬻於澳門為娼”。《赤溪縣誌》記載:“……時逃回大隆洞牛圍、虎坑等處客眾尚3萬餘人,因村居遭土人焚毀,棲止無所,悉就荒野支帳而居,即至鹿場町睡,皆難民托足地。因是為雨淋蒸濕所侵,癘疾興起,至三年(同治三年)三月,染疫死者逾2萬人。所餘之眾,因食不繼,遂各分途潛往赤水及赤溪田頭;有為土人所擄獲者,於殺戮外,則擇其年輕男子,悉載出澳門,賣往南美洲秘魯、古巴等埠作苦工,名曰‘賣豬仔’。是時,客民因流離無依,自到澳門賣身往外埠作工,得資以周給親族者,亦不乏人。計被土擄賣及自賣往南美洲客民,為數約二三萬”。<br/>?? 同治五年冬,廣東省清政府派出湘軍數萬進攻赤溪,遭到客家人的頑強阻擊,殺死了湘軍副將3人。直到同治六年(1880年)二月,廣東巡撫蔣益?親自帶兵來到,瞭解實情,知道客家人武裝並非紅巾軍,終於採取議和之法,土客械鬥才告結束。四月二十日,蔣巡撫召土客紳士,蒞盟釋憾;委文武官弁,收查軍器,繳出銷毀;將田畝劃分疆界,彼此互易。巡撫蔣益?出示安民,文稱:“為曉諭勒石建碑,分疆劃界,以垂久遠,而睦鄉民事。照得曹沖客眾,既經孰撫歸農;新寧土民,亦須講信修睦,同釋戈矛之憾,永消蠻觸之爭。然而經界不平,難安耕鑿,田園不定,易啟猜嫌。本部院一視同仁,兩端各叩。清其畎畝,宅爾宅而田爾田;正厥井疆,樂其樂而利其利。凡自曹沖、田頭、赤溪、磅礴、銅鼓以內之田地,均歸客眾耕耘,永遠作為世業。客遺沖蔞、五十、龍洞、那扶、深井、四九等處之田廬,悉屬土民經營。”並將客家人聚居的赤溪地區分治,成立赤溪廳,直屬廣州府。<br/>?? 實行土客分治七十三年間,新甯縣的土人與赤溪縣的客家人間有來往,但不通婚。以後隨著時光的消逝,土客之間隔閡漸消。新中國成立後的1953年,赤溪撤縣為區,重歸一縣管轄,從此關係密切,互通婚姻。 <br/>

粵嚟粵掂 發表於 2007-4-29 17:50:59

22 路途險惡話出洋<br/>??? 臺山濱臨南海,歷史上是對外貿易的重要孔道。由於對外交往的原因,臺山人出洋的歷史很長。《簡明廣東史》載,清初已有一部分南明抗清失敗的軍隊和廣東沿海居民逃離家園移居海外,康熙十八年(1679年)以楊彥迪、陳上川為首的一支3000多人的船隊,逃抵越南,並在處定居。南明淩海將軍陳奇策以新寧縣下川為基地,率隊抗清,1656年撤出下川西進龍門島。楊彥迪、陳上川的船隊中有無陳奇策部的舊屬,當中有無新寧縣籍人,未能查考。據《山背鄉志》記:“道光辛醜年(1841年)陳毛齊於美國舊金山逝世。”上川島《甘氏族譜》記:“澤富公富於冒險性,以家計相迫,于道光初年乘帆船往美國。”道光元年是1821年。由此看來,臺山的先僑,早在一百七十多年前已經出洋到美國謀生。<br/>??? 大批臺山人出洋,是在土客械鬥中和稍後。這是械鬥帶來社會動盪不安,人民無法安居樂業,迫得要尋找出路。因此,臺山人過去稱到國外去為“出路”。土客械鬥中雙方擄掠到的人,也因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誘騙廣東華工出國的“苦力貿易”而被“賣豬仔”。1840年鴉片戰爭之後,西方殖民主義者利用不平等條約作掩護,肆無忌憚地在東南沿海擄掠華工。<br/>??? 清代已有不少人出洋,這有土客械鬥時的一首《勸散歌》可為佐證。同治五年(1866年),廣東清政府派總兵徐文秀帶領1萬湘軍前來彈壓土客之亂。糧道梅啟照為參軍,他寫了一首《勸散歌》勸土客言和,各自走散。歌詞道:“一打鼓,二打鑼,眾客民,聽我歌:我歌勸散聽無訛,各人走散各人好,……莫嫌路遠怕奔波。……東南西北任汝所至,普天之下皆王土,或州或縣或省府,市鎮通衢皆可處……更聞人自外國來,中國人多海外往,數十萬人在金山,數十萬人在印度。”在這裏,梅啟照已將出洋作為一條出路來介紹,勸人遠走外洋了。據《簡明廣東史》記:1856—1873年(缺1861、1876年)澳門出口華工181563人,平均每年11347人。香港出口的華工,1855—1872年,平均每年12872人。十九世紀五十年代從廣州、汕頭、澳門、香港出口的華工,每年合計約5萬人左右。這些人當中,有相當數量是臺山人。<br/>?? 當時出洋的臺山人,絕大多數取道水路,分別從廣海、都斛等沿海口岸乘船到澳門、香港。<br/>??? 出國的華工,大體上有兩種類型:一種是契約工。這些人被人販從各地擄掠或拐騙來,送到澳門的“豬仔館”,成批賣到古巴、秘魯、巴拿馬等地,從事種植園、開礦、修鐵路等苦役勞動。另一類是賒單工。這些人是自願的,因為無法支付旅費,出國華工的船票款由招工代理人墊付,到國外後以工資加高利息抵還。在未清還這種高息債務前,華工要聽從債權人的控制。1862年以後到美國、加拿大、澳洲的,多屬這一類型。臺山的出洋者,除一部分在土客械鬥時被擄掠“賣豬仔”外,絕大部分土人的出洋者,屬於賒單工類型。當時新寧縣地瘠民窮,人多地少,生活艱難。光緒九年編纂的《新寧縣誌》說:“田既石堯薄,力複不齊;歲入糧食,僅支半年”。“自紅匪客匪(實指紅巾軍起義、土客械鬥)構亂後,適洋務大興,壯者輒走外國,四野蕪積,小家俯蓄維艱”。<br/>適應西方殖民者招收華工的需要,香港、澳門設立了販運人口的機構。這些販運人口的機構稱為“豬仔館”,澳門稱為“巴拉坑”。被賣到“豬仔館”的華工,便失去自由。他們住在擠迫不堪、很不衛生的地方,飲食粗劣,形同囚犯,如生入地獄之門。豬仔頭生怕華工逃跑,還以數人為一組用髮辮相連成串。不少華工不堪虐待,未到上船,已經死在“豬仔館”。<br/>??? 從事“豬仔頭”的人販子,當中亦有臺山人。《墨國華僑移殖史》中記載:“迨墨國老皇為建國計劃,積極開闢交通,將築路行車之權批與英美商人,由是大量徵召華工。1891年,有衛老英者,華僑呼之為‘豬仔頭’,廣東臺山都斛人,旅美華僑也。與英美公司訂約,由澳門、香港等地召華工1800余名來墨,從事開闢;因山林瘴癘,或水土不調,數月之間,死亡過半,故華僑稱之為枉死城”。<br/>?? 販賣華工的“豬仔館”,以澳門居多,1855年有5家,10年後的1866年猛增到35—40家。1873年僅葡萄牙、西班牙和秘魯開設的就有300家,靠苦力貿易為生的多達三四萬人。<br/>???? 運載華工出國的船隻,亦如一座浮動監獄。船上戒備森嚴,船艙加上鐵欄柵,艙內的華工擠擁不堪,缺乏陽光,空氣混濁,飲食粗劣,食水嚴重不足,導致疾病叢生,船上又無醫療。華工在這樣惡劣的環境下生活40—50天,加上人販的虐待、毒打,死亡或自殺的不少,很多華工未到外國,已經被掉到海中葬身魚腹。1847年“阿吉爾公爵號”運載華工400名,航行123天,途中死亡的華工達35名;抵達古巴時,有200名已處於瀕死狀態。據古巴官方公佈,1847—1859年運往古巴的華工有116船次5萬多人,在船上的死亡率為15.21%。《古巴華僑移殖史》記載,1847—1877年招收華工的情況:“西班牙商人招募華工,形同拐騙性質……華僑備受虐待,慘不忍言”。該史引用倫敦英文報紙關於西班牙商人虐待華工的記載:“有西班牙船一艘名羅達西者,由澳門載粵籍華工700人駛往古巴,遇風折回,換乘發財輪,加載搭客,共1005名。船行數天,船小人多,擁擠不堪,眾皆鼓噪,將守衛兵拋入海中。事聞于船主,船主立命夥伴出火槍射擊,連傷華工3人,眾皆懾服。船主將華人髮辮或10或5人一組總系於船旁,縲曳手足,施以杖刑,?臀鞭脊,血流滿船,哀號之聲,慘不忍聞。傷無藥治,天氣酷熱,腥臭之氣,令人作嘔。”<br/>?? 臺山的華僑先輩,是用白骨嶙峋鋪成出洋之路,是苦不堪言、血淚交織的“出路”。<br/>?? 臺山人出洋,先是到東南亞的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地,人們稱之為“去南洋”。其次是美國、加拿大。因為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美國西部的加州發現大量金礦,美國資本家紛紛投資開發,急需大量勞動力作為採礦工人,所以臺山人稱去美國為之“去金山”。再是到南美洲國家和澳大利亞。1851年澳洲新南威爾士州的巴瑟斯特發現金礦,以後又在維多利亞州的亞拉臘等地發現了富金礦,從而又吸引了臺山、開平、新會、恩平的淘金者。臺山人稱去澳洲為“去新金山”,又因澳洲有大城市“雪梨”(悉尼),又稱“去雪梨”。<br/>?? 臺山的華僑先輩,用自己的血淚和嶙峋白骨,鋪就了路途險惡的出洋之路。他們是敢於迎風鬥險的拼搏者,他們“拓荒海外,初無國家為之後盾,經濟之支援。只憑匹馬單拳,一片豪膽,鬥瘴雨,驅毒癘,自衛衛人;或以辛勤所得,救災恤難;或率其同族,奮身抗暴;或憑其智力,拓土開基”。他們是華僑的先行者,他們是臺山成為全國知名僑鄉的開拓者。<br/>?? 史書記載最早到新加坡的是臺山人曹亞志,他是同英國人萊佛士率隊登上新加坡的一位英雄。《新加坡簡史》記:“1819年1月28日萊佛士和他的同伴法古哈帶領了六、七隻英國船,開到新加坡來。他們就在棋樟山附近的海面停留了一夜,第二天便派船上的華人木工曹亞志和20名水手,先到新加坡島上去打聽有沒有荷蘭人在這裏的消息。曹亞志和水手們發現島上並沒有荷蘭人,只住了四五百海人、馬來人和華人,便在山上升起一面大旗。萊佛士和他的同伴知道島上很安全,便把船開到岸邊來,登陸新加坡”。該書注釋寫明:“曹亞志原是廣東省新寧縣人”。據余定邦《新加坡甯陽會館曹家館二三事》記,曹亞志,生於清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三月廿七日,系新寧縣端芬那泰堡和樂村人。他幼年在私塾讀書,長大後到澳門學藝,是個木匠。二十歲到檳榔嶼謀生。檳城有一條漆木街,是早期來自四邑的泥水木匠揮動斧鑿、牽動繩尺之工場,曹亞志就在這裏當木工。萊佛士船隊抵達檳城時,他即應募到船上工作。由此可見,臺山人旅居南洋,最先應是在馬來西亞檳城等地。英國貴族私生子賴特于1786年7月進駐檳城,1794年他致書孟加拉州總督說:“華人是外貿居民中最有價值部分;男女兒童人口約占三千”。這3000人中估計有部分是臺山人。劉重民編著的《臺山華僑滄桑錄》載,據《山背鄉志》記,1774年,廣海山背村陳學進已在南洋謀生。端芬梅耀萱於1786年從馬六甲前往檳城,是檳城的開拓者之一。<br/>?? 旅居海外的華僑,因處於孤立無援的境地,不少華人聚居較多的地方,都組織地區性的同鄉會,以敦睦親誼,互濟互助。臺山人旅居較多的地方,組成臺山人的同鄉會大多都稱之為“甯陽會館”。臺山舊名新寧,縣中最高學府、最老的書院稱“甯陽書院”。海外鄉親以甯陽代表家鄉的稱謂,一直至今。<br/>?? 新加坡的甯陽會館,可算是開創華人社團的先河。會館建于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會址的土地是萊佛士特許曹亞志選擇作為產業的。新加坡的甯陽會館,最初的建築如同家鄉的祠堂一樣模式。曹亞志是新加坡甯陽會館的始創人。可惜他在登陸新加坡3年的1830年三月廿六日病歿,終年僅48歲。<br/>馬來西亞檳城甯陽會館,建于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七月,比新加坡甯陽會館的建設遲了13年。<br/>  臺山人僑居美洲,是從僑居美國開始的。據麥禮謙著的《從華僑到華人》分析,華人二百多年僑寓美國,“可按照美國移民政策的變化而分為五個階段:一、1849年以前:少量華人通過美中貿易抵達美國。二、1849年至1882年:大量華工無限制入境,參加美西的開拓工作。三、1882年至1943年:嚴厲限制華人入境;華人遭受次等種族的待遇。四、1943年至1965年,撤銷排華移民法例及其他排華措施。五、1965年至現在:實行各族平等的移民政策。”<br/>  中美兩國通商較早,1784年2月22日,美國商船中國皇后號,由紐約港啟程,橫渡大西洋、印度洋,歷時7個月餘才抵達中國廣州。皇后號船載運洋參雜貨等到中國,又在中國採購茶葉絲綢瓷器回美。中國人到美國,最初人數寥寥可數。據劉伯驥著《美國華僑史》記:“根據美國移民委員會記錄,1820年,有第一個中國人進入美國;由1821到1840年間,又有10個中國人到達美國。1840年與1850年間,入美的中國人為35名。這是關於東部海港移民的記錄”。“1849年2月,乘船在三藩市入境的中國人有54名,事實上,那時住在三藩市的中國人,已有700名。1850年正月,中國人入美者為789名,另有婦女兩名。是年人數增至四千,翌年達一萬二千人。”“至1866年,因建築鐵路招工關係,四邑勞工,源源應召入美,故人數突增至三萬二千五百,占百分之五十五點八,超過總數之半有奇”。“……四邑再分,又以新甯人為最多,以後旅美華僑人數縣份之比例,大率由此時定型”。<br/>  1848年(清道光二十八年),美國西部的加州發現大金礦,美國資本家紛紛投資開發,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因而以金錢引誘及言謀生容易吸引大批中國人移民。朱辛流著《美國華埠》一書說:“在美華僑,大多數來自南中國被稱為近代中國革命策源地的廣東一省,而以集中於該省珠江三角洲地帶,其中以臺山縣人數最多,故有‘美國僑鄉’之稱”。“至美國新大陸的華僑,自以廣東省臺山縣為最多,臺山話成為‘唐人街國語’。”<br/>

粵嚟粵掂 發表於 2007-4-29 17:51:11

23 海外孤兒立業維艱<br/>?? 過去因為中國國弱貧窮,華僑前臨異國,後乏支援,孤苦無依,被稱為海外孤兒。<br/>?? 不少華僑抵達僑居地,就過著奴隸式的非人生活。人販子把華工裝上船,運抵彼邦,被當作商品一樣整船整批賣給雇主或代理人,或在“人市場”拍賣。秘魯和古巴拍賣華工時,把他們的衣服剝光,排列成行,任憑雇主們看驗挑選,受盡淩辱。華工到了種植園或礦山後,則受雇主的虐待。雇主設有總管、工頭、監工,監視華工勞動。1874年,中國派往古巴調查華工情況的陳蘭彬反映,古巴的華工勞動量很重,飲食不足,工作時間過長,每日工作長達18至21小時,再加上被棍打、鞭笞、鎖閘等各種荼毒,歷年被打死、傷死、縊死、服毒死、投糖鍋死的事件不斷發生,因傷致殘的更多。1847年——1877年抵古巴的華工總數為126008名,被折磨至死的有三分之二。<br/>?? 臺山籍的古巴華僑,受到這樣的壓迫剝削者不少。清末赤溪農民杜伯,因在家生活無著,走投無路,隻身去到香港,不幾天就被“豬仔頭”拐賣去了古巴,那年是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當時杜伯25歲。他到了古巴,就被賣到一家蔗園當奴隸。一個蔗園的荒地開墾完後,他又被轉賣給另一個莊園,這樣輾轉變賣了二十幾年,仍是孑然一身,沒有一點積蓄。直到他50歲,清政府派出欽差大臣陳蘭彬到古巴,同古巴政府交涉,才使華工解除莊園主的約束,當上一間糖寮的工人,但所得的工資僅夠維持個人的最低生活費用。後來,他在糖寮主的包辦下與一個黑人女人結了婚。糖寮主招來一班黑人女人,用布遮住她們的上半身,然後叫華工來“揀”。婚後幾年,杜伯成了幾個孩子的父親,直到被家庭的羈累及繁重的勞役折磨至死。<br/>?? 前往東南亞的華僑,人們稱之為去“窮州府”;華僑稱新加坡為“叻”,檳榔嶼為“嶼”,馬六甲為“甲”,合稱為“三州府”。這些僑居地過去經濟不發達,旅居這裏的華僑捱生捱死,兩餐無著。東南亞的華僑,大多從事礦工,或到橡膠、胡椒、香料、甘蔗莊園去耕作;有的自己耕山,稱之為“種山壩”。他們居住在用“亞答”葉蓋成的簡易草房,在十分酷熱的氣候環境下勞作,生活很艱苦。從事礦工的華僑,到錫礦湖中挑錫泥,踩著狹窄的木板從三、四米深的湖底挑著每擔一百多斤重的錫泥爬上來,勞動強度極大。不少人體力不支,失去重心而身墜湖底。從事橡膠莊園工作的華人,每日起五更、睡半夜,工作也很辛苦。占新加坡人口總數七成多的華人,經過一百多年前仆後繼的辛勤開發,與其他族裔的移民一起為新加坡的繁榮與發展傾注了心血。新加坡博物院前曾有一座無名華人紀念碑,底座上鐫刻著:“華人以堅忍耐勞著稱,叻、嶼、甲三府暨馬來全屬今日之繁榮,得諸華人能力,良非鮮者”。<br/>?? 移民到美、加的華僑,雖然比之移民秘魯、古巴自由,但亦受到經濟枷鎖的束縛。《美國華僑史》說:“中國移民來美,以四邑人來說,有自費則可,如盤纏不足,多以田產抵押,向親友借貸而得。其有賒船票法,……由經紀預借船費及生活費于中國工人,立下欠單,抵達美國後,此債客於將來工資所得,逐步清還。”這種賒單法,完全屬於高利貸性質,因此一般華工抵步後,要奮鬥數年才得自由身。<br/>?? 華工往美國,初期二十年間,一般是乘歐美雇主的大帆船遠渡重洋,也有少數人乘中國式的“大眼雞”冒險橫渡太平洋。1848年2月2日,美國帆船飛鷹號首次完成其由廣州到三藩市的航程,歷時46日,以後,一般航行都在五、六十天,1859年,平均航期為54天。1867年正月,太平洋郵船公司的汽船科羅拉度號正式開航,由香港至三藩市航程為31天。臺山的華僑,初時都乘船赴美,航程經歷太平洋、印度洋的風浪,在海上顛簸數十日,歷程之艱苦,可以想見。<br/>?? 當華工抵達美國三藩市時,《美國華僑史》有這樣的一段記述:“中國旅客在三藩市碼頭登岸,籃袋席帽與竹竿,叢集碼頭。”“1869年,太平洋郵船公司的大共和國號到埠之際,船桅高懸美國星條旗與大清國的龍旗。中國搭客,擁擠於船面,肅然無聲,以訝異面色,四顧張望。俟船停泊,經過海關人員迅即清關,嚴格檢查後,打開一條通道,高呼‘完妥’。他們遂肩挑行李鋪蓋,魚貫登岸,留在堤岸街上,等候迎接。此等搭客,平均約皆為25歲青年,15歲以下者少,過40歲者似乎亦少,清一色著藍布(大成藍)衫褲,穿拖鞋或木底高鞋,戴竹帽(銅鼓帽),甚為整潔;十個、二十個或三十個為一隊,由各會館人員接去。”“中國初期移民到此境地的,個人是很難生存,故需靠集體生活發揮群體本能,互相扶持,共同救助,才能適應這新奇的環境。”“當日華僑為著職業、居住、疾病、保護、喪葬、年老救濟、失業接濟、互通信息、助川資回國等互助目的,遂組織社團”。1851年成立包括新會、新寧、開平、恩平的“四邑會館”;1853年,舊金山甯陽會館成立。1876年甯陽會館登記入會者就有75000人。<br/>?? 1882年至1943年,美國實行排華移民法例,嚴厲限制華人入境。麥禮謙著《從華僑到華人》一書中說:“當時華人雖然持有合法護照或證件入境,但仍須被移民官員盤問口供屬實後,才批准入境。各關口都設有拘留華人候審的設備,由於舊金山是西岸主要海港,所以在這裏登陸的華人占入口華人的七八成。但移民局在這裏卻沒有設拘留所,華客抵達舊金山,就立即被關入太平洋郵船公司碼頭的木屋裏。這是一間約三十公尺的空間,而且設備極為簡陋的樓房。華人寢食于斯,內外隔絕,親友不得一見,律師不得一問。即有疾病,醫生亦不得診視。黑暗穢臭,過於監獄;壓制苛暴,甚于犯人。幽禁常數百人,羈留常閱數月。”後來由於華人社會多次向移民局抗議這裏的設備不符合衛生標準以及不安全,因而於1910年1月21日啟用在舊金山灣中的天使島拘留所。天使島四面環水,更與外界隔絕。1910年至1940年30年間,華人進入美國,大約有20萬人在天使島移民拘留所待過數天以至數年不等的時間,關押在這裏備受審查、檢疫,過著如同囚犯一樣的生活。被拘留的華人有一些經不起這種精神打擊和身心的侮辱而自尋短見。不少人在天使島的木屋上題寫詩句,發洩憤怒、思鄉的鬱悶心情:“如天懺恨天天數,問句蒼天有知無?”“摧殘尚說持公道,應悔當初萬里來!”天使島移民拘留所一直使用到1940年,而拘留華人候審的條例,卻一直執行到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才撤銷。天使島于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列為歷史保護區。1987年中秋,天使島移民局歷史紀念碑建成,刻有對聯:“別井離鄉飄流羈木屋,開天闢地創業在金門”,反映了當年華人移民的心聲。<br/>?? 在排華移民法例實施期間,華人深知不容易進入美國,但在外患內亂交迫的中國謀生更難。況且僑鄉到這時期已經有了出洋謀生的風氣,因此有志冒險前往美國的不乏其人。《從華僑到華人》一書指出,“移民法例既然岐視華人,華人也認為沒有遵守的必要,所以由禁例開始實施的那一天起,華人就想盡辦法繞過法例,進入美境。有些人取道加拿大、墨國或古巴,伺機偷關進入美國”。“偷關”是一種很危險的行為,“走關”的人大多隱藏于車船的貨物之內,偷運入境。一旦被查出,即禍及生命。廣海洋渡村陳宗怡,結婚3年就離別妻子去了加拿大。他在加拿大拚命做了幾年工,還是兩手空空,聽說美國做工收入好,決心“走關”過美國。他借來一筆錢,買通一隻拖木排船的船主包庇他過關。船長收了錢,先把木排中的一株大圓木挖空,然後讓陳宗怡落船。船近海關,船主叫他鑽進圓木洞內。不料藏身的大圓木翻轉,把他丟到海中被溺死。沖蔞漢塘村劉錫球,從古巴“走關”過美國。船主把他當作貨物藏進一個大木箱內抬上船。木箱裏無水無糧空氣少,悶極不敢叫,渴甚只好飲尿。好不容易到了碼頭,還是被美國警察發現,把他拖出來拳打腳踢。當他昏醒過來時,已被投入監獄,過了一個多月的囚徒生活,到頭來終被驅逐出境。<br/>?? 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到美國的華人,絕大多數人從事開礦淘金業。1848年1月,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發現金礦。在淘金狂潮的慫恿下,大批華工進入美國,走遍美西開礦淘金。“在淘金熱高潮期間華人礦工又經常被白人排擠,很多地區禁止華人開採富饒的金礦,有些地區甚至驅逐華人礦工,當地暴徒無賴也乘機欺淩殺害華人。”因此,華人成了開發金礦的開荒牛,美西發現新金礦,華人就紛紛湧到新礦區來。“當時這些地區還是未曾開拓的、荒蕪的深山野嶺或不毛之地。在那裏華人礦工不但要和殘酷的大自然搏鬥,而且在一些地區還要提防土著和印第安人的襲擊。”“華工們在採金中,結合成組,進行分工合作,精細操作。他們或採用中國式水車,或用兩根繩子拴起來的戽鬥和桶,沖洗出水孔道的辦法,進行採金。這是中國華工對採金術的一大貢獻”。<br/>? 美國東部到西部加利福尼亞州之間,距離2800英里,被崇山峻嶺、浩瀚沙漠、莽莽草原所阻隔。隨著開發美西發展經濟的需要,美國國會於1862年通過法案,鼓勵私營企業投資,興建美中到加州的鐵路。東、西部鐵路分別由聯合太平洋鐵路公司、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承包興建。當時由於美西勞動力短缺,歷時3年西段鐵路施工還沒有明顯的進展,鐵路公司不得不試用華工。不久,原來活躍在礦場的淘金客又成為築路大軍。中央太平洋鐵路公司成為第一個大規模雇用華工的企業。從1865年到1869年四年間,約有14000多名華工參加築路工程。全長1800英里的中央太平洋鐵路,地勢複雜,要通過海拔二三千米的高山峻嶺;冬夏兩季,溫差很大,冬天常有暴風雪襲擊。在建築內華達——塞拉山脈一段鐵路時,要在兩座大山的懸崖陡壁之間,運來大量土填平山谷;開鑿數百米隧道穿過高山。華工們不畏艱險地承擔起築路任務,他們用繩系在腰間,懸空鑿炮眼,填炸藥,點燃雷管後,迅即撤離,稍有差遲,就會被炸得粉身碎骨。《美洲華僑史話》記:“在修築100英里的塞拉山脈地段的鐵路時,華工的死亡率高達10%以上”。<br/>??? 1869年5月10日,聯合太平洋鐵路與中央太平洋鐵路在猶他州的普魯蒙托裏角接軌,正式宣告了被譽為世界鐵路史上一大奇跡的橫貫美國東西的大動脈建成。這條鐵路原計劃建築14年,但由於勤勞堅毅的華工積極參與,僅用了7年時間,比原計劃整整提前了7年。在沙加緬度舉行的慶祝大會上,雖然華工代表沒被邀請參加,但一位名叫E·D·克羅克的法官仍為華工說了公道話。他說:“我要提醒諸位,這條鐵路之所以能早日建成,大部分應歸功於那些貧苦而被人蔑視的中國工人。他們忠誠勤奮,表現卓著。”在太平洋鐵路建成117年的1985年5月,當任臺山縣委書記黃抗健訪問美國西雅圖,西雅圖市長大加讚揚臺山籍華工為建築鐵路所作出的偉大貢獻。黃抗健代表家鄉向修築太平洋鐵路的臺山先僑敬獻了花圈。<br/>?? 在美國南方和北方橫貫美洲大陸其他支幹線和地方性的鐵路建設,也雇用了華工。其後在1880年,連接加拿大東西部的加拿大太平洋鐵路建築工程,也從美國招募熟練築路華工擔當鋪軌工作,加拿大也從中國招募華工為築路工人。<br/>“鐵路工程完成之後,大部分華工在工地被解雇,因而他們就留下在沿路地區謀生。這樣華人散佈到美國西北和西南鐵路沿線的市鎮,有些又利用這新交通線而徒步到美中和美東的大都市謀生。”“在二十世紀前半葉,美國大陸華人被很多行業排斥。為著要生存,他們只得提供一些社會上需要,但白人不屑或沒有條件參與的項目。他們局限於幾個行業,特別是服務行業。很多人是做小本生意,如洗衣館、餐館、雜貨店等,因為這樣在種族偏見流行的社會裏,華人生活所需的收入無需再仰視老闆的面色,而且這辦法對一些不熟悉英文,缺乏專業教育的人來說,也有希望通過辛勤勞動積蓄而不斷獲得發達”。1863年舊金山華僑開的洗衣店有59家,1876年就增加到300家。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1933年4月,成立了紐約華僑衣館聯合會,臺山籍華僑不少人參加了衣聯會。一個從事洗衣業數十年的華僑,曾以《八磅的生涯》為題,寫了一首小詩,反映華人洗衣的含辛茹苦情景:<br/>???????? 一把熨斗八磅重,十二小時手不閑。<br/>???????? 一周幹滿七天活,掙來一點血汗錢。<br/>????????? 揀啊洗,熨啊疊,為了一碗活命飯,<br/>????????? 辛苦勞累在“金山”。<br/>?? 到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紐約和各地的華人洗衣業逐步實現機械化,洗衣業的勞動強度才大為下降。?? <br/>

粵嚟粵掂 發表於 2007-4-29 17:51:21

24 居家僑眷孤獨淒清<br/>?? 生活在故鄉的僑眷,另有一番孤獨淒清和辛酸的血淚。她們與自己的親人遠別離。過去由於交通不便,華僑經濟拮据,絕大多數人一到外洋,就難以買舟返鄉。不少人拋妻別子少則三五七年,一般一二十年,有的甚至幾十年。青春出國,皓首還鄉;還有不少人捱到精疲力竭,客死異國。因而,在鄉的僑眷,不少人從青春守生寡直至到終老。過去臺山僑鄉,流傳著這樣的一首民謠:<br/>     青春守生寡,<br/>     千里遙遙難共話,<br/>     想來想去亂如麻!<br/>     細想他,<br/>     雖在天邊雲腳下,<br/>     三更還望?回家。<br/>?? 過去,臺山僑鄉長期流傳著阮阿四與梅菊姊的愛情故事。據說清代,端芬塘頭村有個青年阮四,為人忠厚,勤懇勞動。與塘頭村相近的山後村,有一位女子姓梅名秋菊,與母親相依為命。阮四與秋菊青梅竹馬,兩小無猜。年紀稍大,兩人又常在一起打柴,到塘頭橋下的小河撈蝦、捉魚。一天,阮四在河邊撈蝦,忽聞塘頭橋下傳來一陣陣少女的呼喊聲。他遁聲走到橋下,見到秋菊正在處頓足呼痛。原來秋菊到河邊捉蟛蜞,被一隻蟛蜞鉗住大腿。阮四趕忙走下去,用手欲把蟛蜞掰開,但那蟛蜞卻硬鉗著不放。阮四情急智生,用口把蟛蜞咬死了,然後扶著秋菊回家。此後,阮四、秋菊更加相愛。誰料,阮四家貧,欠下田租債務無法清還,迫得要“賣豬仔”出洋。阮四離鄉之際,秋菊表示堅心守候四哥歸來,並將一枚銅錢拗開,各藏半邊作為信物。阮四一去8年,杳無音訊。秋菊在鄉,牽心掛腸。她望斷天涯路,未見四哥歸。那時,族例規定老女不留家,在族長的威迫、媒婆唆擺下,秋菊的母親不得已將女兒許配別村一位姓梁的華僑。原來阮四出洋,飽經艱難,才擺脫契約。他結識了一位好友,兩人情同手足,於是一同買舟還鄉。他的好友說回到鄉間便即成婚,邀阮四同到他家。誰料到鬧洞房之時,阮四認出新娘子竟是自己日夜思念的秋菊。他和秋菊出示半邊銅錢,訴說不幸遭遇。大家聽了,甚表同情,姓梁的好友大義讓親,使阮四與梅秋菊有情人終成眷屬。<br/>?? 但是如阮四與梅菊姊這樣境遇的人,不少是過著生寡的日子。過去臺山有一種封建陋習,在外洋的男人未能回鄉娶妻,則由家裏人用公雞代替新郎,與新娘拜堂成親。成親之後,新娘未見丈夫一面,便終身守生寡。有一首《閨怨》詩,控訴這一陋習,詩雲:<br/>??????? 妾身猶是未分明,不識郎顏恨怎平;<br/>??????? 奠雁禮行聊爾爾,虛凰瓜代娶卿卿。<br/>??????? 鏡?粉膩憑誰惜,床弟衾寒只獨驚。<br/>??????? 寄語同群諸姊妹,自由應講勿婚盲。<br/>?? 三合有一個婦女朱月娣,18歲那年與永海村陳宗丘訂了婚。陳宗丘是個旅美華僑,她對這門親事也感到滿足。誰料陳宗丘一去5年,在美國捱生捱死還湊不到錢回來結婚。到她23歲那年,被迫過門,男家用公雞代替新郎“上頭”行禮。過門之後,朱月娣10年孤燈照獨眠,不見丈夫的蹤影,靠自耕3鬥田維持生活。一直過了46年,她還是孤單一人,終生守了生寡。<br/>?? 赤溪連興村女子藍夥招,5歲時被母親許配給正金村朱夥茂。15歲那年,未婚夫去了南洋,過了1年就回來了。因為在南洋掙不到錢,無法成婚,幾個月後又去了秘魯。誰料朱夥茂年複年來,歸期杳杳。到藍夥招22歲時,母親問她好不好退婚。藍夥招認為既然許配給朱家就是朱家的人,不肯退婚。27歲那年,朱夥茂父親逝世,藍夥招過門守孝,並求得朱夥茂兩個哥哥分給她3畝單造田,自耕度日。這樣一等又等到三十幾歲,藍夥招在無可奈何之中向大伯、二伯要了1個女兒、1個兒子來養。朱夥茂在外知道這情況,很久很久才寄回很少很少的錢。藍夥招捱到50歲時,朱夥茂已經客死外國了。這對名份夫妻從未相依相守過一天。<br/>臺山僑鄉的僑眷,都要在家操持家務,負擔起整個家庭生活,直到親人辦妥手續回來帶她出國。在漫長的孤獨淒清生活中,她們的苦況是難以言喻的。大多僑眷的苦難,還在於抗日戰爭時期,由於僑匯斷絕,“上等人家吃金器,中等人家賣故衣,下等人家吃糠皮”。不少僑眷典賣貽盡,流落他鄉。當時,在陽江縣陽江城南強旅店,就曾經貼出街招:“本店新到大批臺山金山婆,分上中下三等,任君選擇,價錢面議。”不少僑眷遠走廣西柳州、八步等地。民國三十三年五月廿七日《大同日報》刊登了一封臺山鄉親譚光碩、李仲平、黃樹棠、黃景中等聯名寫給臺山同胞的公開信,說出了流浪的僑眷的悲慘命運。信中說:“逕啟者:我四邑同鄉旅居八步經營礦業工商業者,不下千數百人。邇因礦業不景,失業者日眾,有等無恥之徒,妙想天開,乘家鄉糧荒之際,返回邑內引誘婦女,偽稱代帶來廣西找尋工作,待遇甚高,衣食豐足等語。因此一般無知婦女受他所愚。跟隨到八步後,即被轉賣至各地操皮肉生涯。不特此也,查各地‘人販’來八步買婦女,多系四五人合資而成,即一婦女嫁彼數人,輪流同宿,經過數月後,或再輾轉賣落為娼。此種不人道行為,與敵人暴行無異。彼輩婦女,一到此地,已知受愚,故號哭不願隨同而去者,日有所聞。單就八步一地,現已被誘來之婦女,計有500人以上;其中經同鄉救出者多人。……彼輩奸徒,一味顧住圖利,昧盡天良。此種誘良為娼行為,實屬罪不容誅;尤以邑人僑外居多,其家屬被人引誘較易。而僑胞遠涉重洋所得之血汗錢,均是為國為家,今日竟至妻離女散!此情此景,殊堪痛恨……”。<br/>自從僑鄉形成以來,臺山的華僑在外國經過數年以至十年二十年的艱苦奮鬥,稍有積蓄,便思還鄉。過去由於華僑積蓄有限,大多人還鄉一次,臺山人俗稱“一派”,辦一件大事,比如結婚、建新房屋、買田置業等等。<br/>?? 經歷過抗日戰爭和大饑荒,華僑、僑眷從殘酷的現實中體會到糧食與生命同在,從而在1945年抗戰勝利後,不少人都匯款回鄉,購置一定的田產,自耕或出租給別人耕種,以獲得糧食,作為維持生活的起碼保證。誰料後來土地改革中,外來的土改幹部沒有正視華僑之鄉的實際情況,沒有理解僑鄉的歷史,未能很好地貫徹執行僑務政策,把一部分因勞力不足而出租土地的僑眷劃成地主、富農。在土地改革中,不少被劃為地主、富農的僑眷被鬥爭、清算、追繳剝削賬等等,在政治上、經濟上都受到了較大的衝擊。<br/>?? 土地改革中,臺山縣的僑眷被劃為富農864戶、地主5589戶。到1953年3月土改復查,便將錯鬥錯清算的3284戶僑眷給予平反;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進一步落實僑務政策,把土地改革中劃為地主、富農的華僑家庭全部改變了成份。<br/>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隨著各僑居國的移民政策的改變,華僑可以申請家眷出國團聚,共同生活;從而結束了僑眷的孤獨淒清生活的歷史,開拓了華僑家庭的新生活。<br/>

粵嚟粵掂 發表於 2007-4-29 17:51:34

25 華僑僑屬支持民主革命<br/>?? 清代末年,清政府腐敗無能,對內專制人民,對外喪權辱國。在民怨鼎沸,國土淪喪的境況下,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進行革命活動,提出推翻清朝帝制,建立民主中國。<br/>?? 孫中山的民主革命思想,最早為海外華僑和臺山僑鄉民眾所接受。華僑在國內外的不幸遭遇,使他們容易接受革命思想;他們在外國備受歧視和虐待,迫切盼望祖國強盛,使他們有靠山,提高政治地位。華僑在資本主義國家生活,耳濡目染資本主義的進步文明,也希望祖國學習西方,革除帝制,實行民主政治。<br/>?? 《簡明廣東史》指出:華僑對辛亥革命的積極支持,主要在四個方面:首先,華僑是興中會和同盟會的支柱。興中會成立之初,會員全是華僑。1905年同盟會成立後,南洋地區成立組織最早,以後遍及美國、加拿大,“凡有華僑所到之處,幾莫不有同盟會員之足跡”。其次,華僑是孫中山領導的歷次起義的積極參加者。1911年黃花崗起義800名先鋒中,華僑占了500名;此役犧牲的華僑30人中,29人是廣東人。再次,華僑是海外革命報刊的創辦者和革命輿論的鼓吹者,僑辦報刊遍及南洋、美國等地。這些報刊廣造革命輿論,揭露清政府的腐敗,批判保皇派謬論,對提高華僑的民族民主革命的思想覺悟,發揮很大作用。在革命輿論的影響下,培育出一批批民族民主革命戰士。四是華僑是革命經費的贊助者。因此,孫中山說“前時帝制之破壞,華僑實為一最大之力”,稱讚“華僑是革命之母”。孫中山在檀香山華僑中建立的興中會,二十多名首批華僑會員宣誓要為“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合眾政府”而奮鬥。擔任興中會第一位會長的劉祥,是臺山旅檀香山的華僑,他是最早追隨孫中山進行反清的革命志士。1895年1月,孫中山離開檀香山到香港籌建興中會總部和策劃起義,臺山旅港商人、日昌銀號老闆余育之毅然參加興中會,獨助軍費萬千元。<br/>?? 1904年4月,孫中山從檀香山再次赴美,準備在華僑中開展革命活動。由於保皇派黨徒和清朝駐舊金山領事的告密,孫中山抵舊金山時被移民局官員拘禁。臺山華僑伍盤照聞訊,即與《中西日報》司理、臺山華僑伍于衍,舊金山致公總堂首領、臺山華僑黃三德進行營救,終於使孫中山安全登岸入境。在美國南加州漢福鎮(HANFORA.CA),美珍樓餐廳的創始人江樹榮,也曾在19世紀初搭救過孫中山。當時,孫中山為策劃民主革命先後來到檀香山及加州等地。為躲避清廷派來追殺他的鷹爪,江樹榮冒著風險,秘密把孫中山藏在美珍樓頂層的閣樓內。<br/>?? 許多華僑在孫中山的鼓動下,投身革命。鬥山六村人陳卓平在光緒末年(1908年)5月就在新加坡參加了同盟會。宣統二年,他與林君複到澳門組織了澳門同盟分會,任副會長。武昌起義後,參加策動香山新軍反正,佔領了縣城。祖籍沖蔞西坑在美國三藩市出生的華人李公俠(李是男),1906年在香港參加中國同盟會;1910年1月,孫中山到美國,李公俠積極協助,並擔任中國同盟會舊金山分會會長,兼任中華革命軍籌餉局局長。他負責發行公債籌集革命經費,臺山籍華僑就買了幾十萬元。白沙朗北旅加拿大華僑黃惠龍(黃湘),在溫哥華參加同盟會,任“華僑義勇敢死隊”隊長。以後,歷任孫中山的侍從副官、衛士隊長。白沙山格村旅美華僑馬湘,1909年在美國聽了孫中山宣傳革命演說後,即毅然參加同盟會。後來,他參加華僑義勇敢死隊,於民國四年回國參加討伐袁世凱的戰鬥。以後,他和黃惠龍擔任孫中山的侍衛副官。民國十一年陳炯明叛變,圍攻總統府,他和黃惠龍以死力衛護,卒之保護孫中山夫婦脫險。以後,兩人隨從左右,直至孫中山逝世,乃以守陵為職志,先後任總理陵園警衛處處長。旅安南(越南)經營洋服店的臺山華僑黃隆生,1902年在河內加入同盟會後,積極發展會員,成為同盟會河內分會的負責人,大力支持孫中山策劃的欽州起義。辛亥革命成功,他回國工作,是孫中山常穿的“中山裝”的始創裁縫師。<br/>?? 僑鄉臺山,納海外之新風,傳播華僑愛國思想及民主思潮,推動了家鄉的革命浪潮。在美國出生,少年回鄉升學的華僑青年李是男,參加台城勵志社的革命組織,鼓吹反清的革命思想。1906年李是男到香港參加了同盟會,於次年重赴美國,開展反清活動。他與華裔青年黃超伍、溫雄飛等在舊金山成立少年學社,出版油印刊物《少年週刊》,宣傳孫中山的革命思想,後來改刊為同盟會的機關報《少年中國晨報》。李是男還組織新舞臺劇團,演出以反清為主題的粵劇,鼓動群眾及募集革命經費。宣統元年,沖蔞人李海雲到香港,繼承其父的事業,在香港遠同源匯兌莊任經理。在宣統二年廣州新軍起義的籌備工作中,他挪用錢莊2萬多元充當軍費。起義失敗,李海雲無法填補虧空錢莊的資金,私逃匿居香港,繼續為革命活動籌措經費。宣統三年“三·二九”廣州起義失敗,他又回到家鄉新甯縣,領導民眾進行反清起義工作。<br/>?? 李海雲回到新寧,聯絡開、恩兩縣的革命黨人,不久,新寧及開、恩3縣均成立革命組織,各縣都有三百幾人。由於有“三·二九”廣州起義的震懾,各縣知縣草木皆兵,誠惶誠恐。當任新甯知縣李繼堯懼怕革命黨人的活動,連忙向省政府報告,說革命党與匪徒正欲在縣中大舉,“請抽撥軍來寧,以資鎮壓”。當時支持革命的僑刊《新寧雜誌》將此事揭露,並著文抨擊。<br/>?? 李繼堯不僅向省政府請兵鎮壓革命黨,還逮捕宣傳革命者。1911年5月30日,一位名叫李佐才的革命宣傳者,在台城青雲路發表反清演說。他以清政府派兵屠殺揚州十日、廣州屠城七日的悲慘事實,控訴清廷鎮壓人民的暴行,又用南音唱出清朝官吏的腐敗和橫徵暴斂,吸引聽眾,引起人們對清政府的切齒痛恨。李繼堯聞訊,派差勇將李佐才捉回縣署。誰料,他這暴行激起了在場數百聽眾的憤怒,一齊湧到縣署,向裏面擲石,還聲稱如不放人就要放火,李繼堯被嚇得面無人色,急如鍋上螞蟻。這時,適逢新甯高等小學堂校長雷蔭棠有事到縣署,見此情形連忙勸李繼堯莫犯眾怒,要息事寧人。李繼堯迫於無奈答應釋放李佐才,但還死顧面子,提出照例要找人簽字擔保。在縣署外有一位剛從美洲回來的華僑譚垣,得知情況,便沖入縣署,不屑同知縣言語,拉著李佐才就走。<br/>?? 這一年六月,荻海、公益兩地先後爆發了群眾不滿警察肆意開槍傷人的醜惡行徑,憤怒搗毀警察局的行動。七月又發動了反抗沙田捐稅的鬥爭。<br/>  李繼堯逆革命潮流而動,推出他的親信黃大章為縣團防總局局長。誰料團防未組成,革命黨起事便日緊一日,李繼堯心驚膽顫,打髮妻妾子女逃到香港,又在縣署前面加強防備,但是始終逃脫不了失敗的命運。<br/>1911年10月10日(農曆八月十九)武昌起義。同盟會南支部決定在廣東省城外圍組織武裝起義,然後會攻省城。指定由李海雲當司令,在新寧、開平、恩平等縣組織第二軍。<br/>?? 在武昌起義的聲威影響下,廣東各地起義迅速進行。農曆九月以後,相繼發生新軍反正的香山縣前山起義和由民軍發難推翻舊州縣統治的惠州起義。這時,李海雲回到開平縣長沙活動;而他先前派出的黃夢醒(新寧獨岡人),已經在新寧縣行動起來,揚言於農曆九月二十日舉事,因此嚇得知縣李繼堯逃到鬥山六村陳家祠躲避。警長方紫卿、城守陳麗堯與守城官盧蘇民等相繼逃避。知縣一走,城中無主,黃夢醒迫不及待,於九月二十日在西寧市集合50人左右,長驅直入縣署,並打開監獄,把監犯放了出來。跟著,來自澳門的民軍首領盧鶴年也帶領幾百人來到,於是革命軍控制了縣城,新甯光復。<br/>?? 在黃夢醒率隊進入縣署不久,六村鄉民得到消息,立即行動到陳家祠,將李繼堯捉住押解到縣署。到了縣署,盧鶴年客氣讓座;黃夢醒則要他供出貪得的錢財,快拿錢出來充實軍餉。李繼堯嚇得面如土色,應諾出銀萬兩,以贖一死。<br/>新甯縣城光復後兩天的九月廿二日,赤溪廳人馬華遂率領民軍幾百人光復赤溪城。<br/>?? 新甯光復後,由於革命黨人內部矛盾,給了封建勢力可乘之機,知縣李繼堯趁機溜走。《簡明廣東史》載,新甯光復後,民軍首領盧鶴年、李海雲之間互相鬧矛盾,廣東省都督胡漢民派出劉歧山為安撫委員到新甯調解,竟遭盧鶴年殺害。李海雲出走開平縣長沙,調集新寧、開平、新會3縣民軍,殺死盧鶴年,由前清官僚鄧振廊任新甯縣民政長(縣長),政權便落入地方勢力之手。??? <br/>

粵嚟粵掂 發表於 2007-4-29 17:51:47

26 外匯帶動僑鄉繁榮<br/>?? 清代末年,新寧出洋的人越來越多,咸豐、同治年間出去的人,不少已在僑居地站住腳,靠勤儉而有所積蓄,能夠匯款或托水客帶銀回來。大量的僑匯匯入,僑鄉經濟呈現一派繁榮景象。光緒十九年編纂的《新寧縣誌》指出:“近年藉外洋之資,宣講堂、育嬰堂、贈醫院、方便所、義莊,諸善舉所在多有。但民風漸入奢靡,冠婚之費,動數百金。田既磽薄,力複不齊,歲入糧食,僅支半年,餘則仰給洋米;倘舟楫偶梗,炊煙立斷,是誠可憂。”光緒二十一年至二十二年任新甯縣知縣的李平書所著《甯陽存牘》也說:“寧邑地本瘠苦,風俗素崇儉樸。自同治初以來,出洋之人多獲資回華,營造屋宇,煥然一新;服禦飲食,專尚華美;婚嫁之事,尤鬥靡?奢,風氣大變。”<br/>?? 臺山僑鄉這些社會狀況的產生和經濟上的繁榮景象,源于有大量的僑匯注入。由於美國、加拿大的幣值高,一元美金或加金,可以換取四五元中國幣,甚至更高。臺山人俗話說:“金山錢,唐山福”,是指外幣匯回來可兌得較多的錢。<br/>?? 適應僑匯注入,人民生活的需求和物資的集散交流,市場交易活躍,商業尤其繁盛,因而興起了新的圩市。道光十九年編修的《新寧縣誌》,記錄全縣的圩鎮只有53個,光緒十九年編修的《新寧縣誌》記,已發展到77個;直到抗日戰爭前,全縣圩鎮有:台城、水南、平崗、圓山仔、板崗、水西、新昌、荻海、岡美、三八、石龍頭、公義、沖雲、華安、公益、渡頭、石橋、來安、大江、水步、新榮、寶興、白沙、潮境、長江、三合、那金、溫泉、西華、黎洞、新安、聯安、四九、五十、大塘、沖蔞、西海、鬥山、沙坦、都斛、牛山、赤溪、田頭、端芬、汀江、塘頭、西廓、海口、墩寨、上澤、成務、廟邊、廣海、山背、環海、海宴、那馬、和安、沙欄、什和、升平、橫崗、魚地、鎮海、大門、深井、獺山、小江、那扶、聯和、陡門、寨門、沙頭沖、那琴、三洲、沙堤、略尾。其中以台城、新昌最為繁榮。台城於民國三十五年,有22000多居民,城內有金鋪31間、銀號26間、蘇杭(布匹)鋪成衣店162間、茶樓酒館299間、旅店20間、戲院2間等等。縣內不少的圩鎮都有茶樓食肆,適應婚慶嫁娶的蘇杭鋪(賣布匹)、服裝店、金鋪(賣金銀首飾)、油糖雜貨、海味鋪、餅店等生意尤為興旺。<br/>?? 僑匯促進臺山經濟的發展,首先是建築行業。一般華僑都有回鄉置業的計劃,是華僑回國要辦的娶媳婦、起屋、買田三件大事中耗資最多的一件。不少華僑受到外洋建築風格的影響,回到家鄉興建的新屋,不僅泥牆屋變成磚瓦屋,不少還建了二、三層的洋樓,建築材料使用了水泥、鋼筋、鋼釘,樓房外牆的裝飾也吸收和運用了西洋風格,雕塑了西方圖案的浮雕,門面為之一新。這些洋樓,有的鶴立雞群地矗立在一些鄉村;有的則是當地華僑聯袂回來建築的,同一風格的建築式樣,同樣的樓房高度,形成一條條華僑新村。如端芬圩附近的模範村,台城城南的模範村。這類的樓房以白沙為多,在望樓崗、塘口、牛路、墨林、李井、雙龍等地,就有洋樓260多間。白沙下屯、鬥山浮月等地的樓房,建築設計新穎,風格多樣,形成了僑鄉特有的建築群,顯示出獨特的僑鄉風格。僑匯多,建新屋多,僑鄉處處大興土木,帶動了建築行業的發展,從而也培養了大批技術高超的建築工人。<br/>?? 旅外鄉親從僑居國的實踐中體會到文化知識的重要,他們飽受了文盲之苦,不想下一代再受愚昧。同時,隨著經濟的發展,向學的人越來越多。旅外鄉親主動捐資回鄉,興教育,辦學校,從而使教育事業蓬勃發展,一躍成為全國知名的文化之鄉。<br/>? 民國二年,附城筋坑光大鄉旅外華僑捐款2萬元白銀,在鄉下建築了一座兩層的洋樓,作為光大學校的校舍。這是臺山較早建成的新式校舍。民國九年,旅加拿大臺山鄉親應臺山縣立中學堂的請求,成立捐建臺山中學新校舍公所。幾個月後,募集得加幣24.9萬餘元(折合華銀50余萬元),派員回鄉建校。擇定城東紗帽山麓為校址,民國十三年(1924年)十月十日奠基,建築工程歷時兩年,到十五年(1926年)五月完成,五月廿四日舉行開幕典禮。這是臺山華僑捐建的第一座中學校舍,其堂皇壯麗的建築,在國內享有盛譽。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旅美華僑又捐建了高中課室、宿舍和圖書館,使臺山縣立中學校舍更具規模。<br/>? 臺山華僑捐資辦學的義舉漸漸成風。除了民國十九年(1930年)美洲華僑捐建臺山師範3座校舍;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由旅港及南洋鄉親支持建成臺山縣立女子師範學校(今臺山僑中)的新校舍外,各地僑資捐建的學校如雨後春筍,蓬勃興起。差不多鄉鄉都辦起了小學。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第一間辦於鄉間的地方性中學端芬中學建成,其校舍的壯觀僅次於臺山縣立中學。附城日新小學、白沙下屯小學、三合康和學校、廟邊達德學校、上澤成務學校、赤溪田頭小學等等,都以其新穎壯麗的校舍聞名於縣內。據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統計,臺山有小學1277間,小學生69621人;赤溪縣有小學18間,學生1074人。臺山縣的學校數與學生人數都居廣東全省各縣之首,教育之發達在國內省內享有美譽。<br/>?? 隨著僑資的進入,臺山僑鄉的交通事業也有較迅速的發展。清代,新甯的陸路交通只靠肩挑步行,有錢人家雇人抬轎。直到光緒三十三年,出現1家馬車房,用馬拉車,通行台城至沖蔞一段路程。重大的交通建設,始於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鬥山六村旅美華僑陳宜禧,長期在美國當鐵路工人。他受到美國建築鐵路以利交通的啟發,發起籌資回鄉興建新寧鐵路。半年後即集資股本洋銀150萬元,陳宜禧即帶領原籍臺山的鐵路技術人員回鄉築路。築路工程從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四月開始,到光緒三十三年十二月,築成台城至公益段;宣統元年(1909年)年初又築成台城至鬥山段。到宣統元年三月初一,一條以本縣華僑資金和技術力量建成的新寧鐵路,全線59公里通車。這是我國僅次於潮汕鐵路的第二條商辦鐵路。公益展築至江門北街的路段(用輪船渡火車過潭江),也于民國元年(1912年)春通車。到民國九年(1920年),新寧鐵路全線通車里程133公里,沿途設車站47個。<br/>?? 公路建設則在鐵路築成通車之後。民國十年(1921年),臺山開始成立公路局,籌築公路。民國十一年夏季,臺山縣公署公路局開始測量台城至廣海,台城至荻海、新昌的路線。民國十三年前後動工築路,到民國十七年(1928年),台(城)——荻(海)、台(城)——(廣)海公路和台城至南坑、台城至水步等公路首先建成通車。以後,台城至四九、鬥山至都斛,水步至新昌,水步至公益等公路相繼建成,初步形成以台城為中心,輻射四鄉部分主要圩鎮的公路架構。到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統計,全縣建成公路31條,通車里程400餘公里。<br/>? 水上交通運輸,也由木帆船向機動船發展。民國十年,海宴已有輪船航行到澳門。民國十七年前,廣海至海宴,新昌至廣州,已通行汽船。到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公益至廣州、三埠至廣州,通行汽船拖花尾渡;三埠至江門、三埠至澳門、海口埠至廣州、都斛至江門通行輪渡;台城至三埠、海宴,廣海至江門,新昌至廣州,新昌至公益,廣海至江門,通行小汽船。<br/>?? 僑資對於臺山的工農業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但由於地理位置偏處一隅,基礎又較薄弱,發展不快。<br/>?? 臺山華僑利用僑資發展工業,最早出現於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臺山縣旅檀香山華僑黃秉常,向美國華僑招股,集資40萬元,成立廣州電燈公司。從美國威斯汀霍斯電氣公司購買兩台100匹馬力的發動機和兩台1千伏特的交流發電機,發電量可供1500盞電燈照明之用。廣州電燈公司運作9年,於1899年關閉。1910年到1920年美國華僑投資到臺山縣內的電力工業,大多將發電照明和碾米結合起來,日間以動力碾米,晚上發電照明。其中以台城永明電力公司最大,有568千瓦的設備能力。1910年美國華僑余覺之等邀集三八地區余姓的華僑,集資50萬在江門建設造紙廠。十九世紀末,臺山華僑李佑美與開平華僑譚乾初,曾集資40萬元到山東開採金礦。十九世紀七八十年代,一名英國人的遊記曾記有美洲、澳洲歸僑在臺山那扶附近淘金的記載。1937年夏天落成的廣州15層愛群大廈,也是由臺山籍的美國華僑集資興建的。<br/>?? 機械工業隨著新寧鐵路和公路建設而形成。新寧鐵路建成,適應機車的維修,在公益設立了機器廠,當時是臺山具有當代水平的工廠。以後隨著汽車運輸的發展,各家行車公司又建立了汽車維修工場。但是能夠生產產品的工業卻極少,充其量也是一些手工業作坊。<br/>適應文教事業的發展以及報紙、僑刊的印刷需要,印刷業在臺山出現較早,清代宣統三年就有新甯圖書印務局。到民國十五年,全縣共有印務公司9家。<br/>?? 僑資投向農業生產極少,但華僑在旅居國發現的優良品種,想方設法引回家鄉種植。比如西洋菜、生菜、古巴松等等。海宴侖定一位歸僑路經廣州,嘗試了增城掛綠荔枝,就托一行商購回幾棵駁枝的增城掛綠荔枝回到家鄉種植,形成獨具一格的侖定芝麻荔,1962年時,侖定已有曆百年的荔枝樹22棵。農業投資最大的是上川大浪灣石堤,它是在民國八年(1919年)至十三年(1924年)間,由白沙歸僑黃江振和鬥山歸僑黃良洲投資13萬元港幣,在大浪灣口建築了長600米、高4米的石堤,把近千畝的海灘築成魚?。這項水利工程,至今仍很牢固。<br/>?? 大量僑匯的進入,除了促進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繁榮外,又帶來了鬥糜?奢的社會風氣和僑眷子弟依賴僑匯過著遊手好閒的“二世祖”生活。華僑與家屬聚少離多,僑眷對子弟管教少,溺愛多,不少華僑子弟長期過著“吃爺飯、穿爺衣”,不事生計的生活。民謠說:“牛耕田,馬食穀,老豆(父親)賺錢仔享福”,正是一些僑鄉子弟的真實寫照。適應“二世祖”的奢糜生活,台城及各地的圩鎮煙窟賭館妓院林立。這些腐化行業,使不少華僑子弟陷入了泥淖而不能自拔,有的走入歧路葬送了自己。民謠說:“死仔狂,有書唔讀隨街蕩,終須蕩去賭博巷,輸盡家財還被綁”。“銀仔白,金仔黃,唔好呀哥花清光,賣田拆屋唔夠使,爺娘痛哭嫂投塘”。因此,不少華僑歎道:“不怕子弟牛頭褲,最怕子弟撻壞鞋”!?? <br/>

粵嚟粵掂 發表於 2007-4-29 17:52:16

27 陳宜禧創辦新寧鐵路<br/>?? 清光緒年間,新甯縣曾經建設了一條縱貫縣境以達新會縣、江門北街的鐵路——新寧鐵路。這是我國鐵路史上僅次於1906年建成的潮汕鐵路的第二條商辦鐵路。這條鐵路的創辦人陳宜禧,是旅美華僑。他把畢生精力奉獻給故鄉的交通事業,深得後人景仰。<br/>?? 陳宜禧,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六月二十二日出生於鬥山六村朗美村。他少年家貧,青年時曾串村過巷賣鼓?(賣針線紐扣絨線頭繩之類的小販)。一次偶然的機緣,得到一位歸僑的幫助,出洋去了美國。<br/>陳宜禧初到美國舍路埠(西雅圖)。1863年至1869年這7年間,美國正在大舉建築西部鐵路,築路工人大多數是華工。陳宜禧也當上了築路工人;不幾年,他就升任管工。當美國掀起排華浪潮時,陳宜禧見義勇為,挺身而出,救助難僑。一次,築路華工遭到土人的襲擊,臨時住處被縱火燒毀,損失很大。陳宜禧毅然出頭維護華僑工人的利益,叫大家報上損失,要求美國政府賠償。他收集到華工損失情況,一方面向鐵路公司和美國政府申訴;一方面打電報要求出使到美國的李鴻章出面向美國政府交涉,終於取得勝利,獲得賠償。華工領到了賠償費喜出望外。從此,陳宜禧在華僑中享有盛譽,成為人們擁戴的僑領。<br/>??? 陳宜禧從事鐵路工作長達四十餘年,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他從美國建築西部鐵路,帶動沿途城市建設和經濟繁榮受到啟發,立下為祖國建築鐵路的偉大抱負。清光緒三十年(1904年),已屆60高齡的陳宜禧回到家鄉,提出了建築新寧鐵路的計劃。這個計劃得到了縣人的支持,六月成立籌備處,陳宜禧為總辦,余灼為協理。次年,陳宜禧自費去美國,利用美國鐵路公司發給他的免費乘車證,到各大城市發動新甯縣的鄉親投資建設家鄉鐵路。半年即集得股本洋銀150萬元,同年八月先匯100萬元分存香港滙豐、渣打兩銀行;餘款備訂購機件,陸續應用。陳宜禧也回鄉籌築鐵路。與此同時,餘灼等在縣內及省、港、南洋等地也籌到股本數十萬元;到年底,共招得股銀275812元。十月,新寧鐵路公司正式成立,公推陳宜禧為總理,余灼為副總理。可惜餘灼就職後不久就因病逝世,築路的工作壓力完全集中到陳宜禧的身上。<br/>?? 新甯鐵路籌建伊始,就有著鮮明的愛國精神。陳宜禧說:“憤爾時吾國路權,多握外人之手,乃不忖綿薄,倡築甯路”。他向清政府申請立案的申請書明確提出“聲明不收洋股,不借洋款,不雇洋工,以免權利外溢”。新甯鐵路章程第五條寫明:“公司股份由旅寓美國金山各埠以及香港、新加坡、新寧附近及州縣等處華商湊集,並無洋股在內,亦不準將股份簿轉售抵押於洋人,遇有爭執不得請洋人干預,以杜??”。陳宜禧還以總理的名義,在股份簿的章程之後加注:“鐵路股份無論在金山南洋各埠及香港本邑登報,均要垂久安享利權。如或本人緊急欲將股份轉售,要先向本公司報明,方准改?名冊;仍不得賣與洋人及按借洋債,致啟釁端。如違,即將股份扣除?銷外,複稟官究辦。若傳至子孫,永不准轉賣,致虧前人心血”。<br/>?? 在籌築新寧鐵路的過程中,碰到了重重阻力。先是新甯知縣扣壓陳宜禧的奏文,妄圖把這條鐵路改為地方官辦未遂。接著,廣東商務局提調餘乾耀,又出面“爭攬權利”。陳宜禧在股東的支持下,親到商部申訴。商部署右丞王清穆到廣東考察,接見了陳宜禧,認為他對國家的忠愛之忱,溢於言表,對陳宜禧的行動表示支持。在向粵督岑春煊申請立案時,岑春煊勒索不順,竟在文中批道:“無礙田園廬墓,始得築路”。陳宜禧見了火起,直去上海找商部署右丞王清穆請求幫助,又爭取到出使美國大臣梁誠來電支持,才由商部於光緒三十一年向清廷上奏;光緒皇帝于三十二年正月廿一批准立案。立案之後,岑春煊仍諸多阻撓,說陳宜禧沒有大學文憑,不得承辦工程,提出應由“領有外洋畢業文憑之人妥為辦理”。實際上是主張聘請外國工程師施工。但陳宜禧不肯屈就,以申請書中聲明“不雇洋工”,並以本人“在金山各埠承辦鐵路工程四十年,領有造路工憑照”為由,據理力爭,終使岑春煊的陰謀不得逞。<br/>??? 築路工程展開以後,也碰到許多矛盾和阻力。鐵路經過之處,不斷遭到地方封建勢力的阻撓,“所過通都大邑,名鄉钜村,以至小裏落,各姓各族,鮮不恃其龍蟠虎踞之雄,嚴其彼疆此界之限,或迷風水而起反抗者有之,或恃強權而起反抗者有之,或鬧意見借事生端而起反抗者又有之。工程所至,風潮斯起,繞二百二十一里間,動輒負隅以相抗者,前後不下百數十處計。”僅鬥山至公益一段路線就要更改了39處。碰到這些矛盾,陳宜禧往往親自前去,進行宣傳解釋。他為人爽朗,講話詼諧,有時還唱幾句“番鬼歌”逗人開心,使得這些矛盾和阻撓都一一得到解決。<br/>?? 築路的時候,陳宜禧經常到工地督導,有時還親自動手和工人並肩幹活。在工作中,他常常向工人介紹美國西部開發的情況,鼓勵大家落力建設好鐵路,振興家鄉。<br/>光緒三十二年四月,新寧鐵路動工建築台城至公益20多公里的路段,到次年十二月便告竣工。至宣統元年初,又築成台城至鬥山段20多公里的路段。宣統元年(1909年)三月初一,縱貫新寧縣境南北五十幾公里的新寧鐵路通車了。這鐵路的鐵軌、枕木、鐵板由美國進口;火車頭、火車廂由德國製造,除此之外,全部由華人計劃與建築。這是僅次於光緒三十二年十月築成的潮汕鐵路的全國第二條商辦鐵路。它與同年詹天佑建成的京張鐵路一樣,運用自己的資金和技術建成,為我國自力更生建築鐵路寫下了光輝的篇章!<br/>?? 在新寧鐵路縣境內的路段築成之後,陳宜禧再接再厲,把新寧鐵路自公益伸延到新會、直至江門北街。建築這段路用了3年時間。工程後期,因經濟不景,投資減少,公司拮据,築路資金難以為繼。在此關鍵時刻,陳宜禧將在美國舍路的房產變賣,同時稟請廣東總督張鳴岐借款60萬元,以應付築路資金。他的行動感動了張鳴岐,終於幫助他度過了困難。至民國二年(1913年)三月初六,公益至北街長45公里的鐵路終於建成通車。從此,火車奔馳于新寧、新會兩縣縣境,旅客稱便,貨暢其流,帶動著僑鄉的富庶繁榮。新寧鐵路的建成,全縣人民皆大歡喜,唯獨陳宜禧的叔父、美國鐵路工程師陳程學深感內疚。因為早在陳宜禧行動回鄉築路之前,曾誠邀陳程學協助。陳程學蔑視陳宜禧的能力,不僅不允,反嘲笑說:“有尾狗亦跳,?尾狗亦跳。你如果築得成鐵路,我永遠不坐你的火車!”如今鐵路築成了,陳程學無顏以對,每次返鄉都只好乘船或坐轎。<br/>?? 在陳宜禧的領導下,新寧鐵路繼續發展,於民國六年(1917年)正月興工建築長29公里的西南支路,由台城經三合至白沙。到西南支路在民國九年五月十二日通車時,新甯鐵路通車里程已經達到133公里,建有車站47個;幹線橋樑45座,支線木便橋8座,支線涵洞129座。火車在牛灣通過潭江,採用輪渡載送,兩岸系一條鋼絲纜,用絞車絞船通過400多米的河面。這年,陳宜禧已經76歲高齡了。他為家鄉鐵路交通事業奮鬥了整整16個春秋,立下了豐功偉績,新甯鐵路公司董事局決議,為陳宜禧鑄立銅像於台城車站,以留紀念。<br/>?? 陳宜禧雖逾古稀之年,但發展交通振興經濟的雄心未泯。他制訂了一個宏偉的計劃:將新寧鐵路幹線由鬥山延伸到赤溪銅鼓,並在銅鼓開闢商港;將西南支路自白沙延長到陽江。這個計劃尤其是開闢銅鼓商埠的計劃,曾經獲得時任大元帥的孫中山得力支持。民國十三年九月六日,孫中山親筆簽署大元帥令:“陳宜禧為籌辦銅鼓商埠委員”。陳宜禧於民國十四年三月訂出開設銅鼓商埠簡章,並在民國十五年春發出了招股意見書,得到縣人和華僑的積極響應。<br/>  新寧鐵路建築過程,很多原料要進口,成本很高,投入營運後,業務只限於四邑一隅,管理費用高而業務不暢。加上民國初年後,地方政府多次向鐵路公司“借”款,軍閥勒索,使鐵路公司的財政惡化。到民國十五年(1926年),新寧鐵路公司債項已達140多萬元。當時債務人紛紛要求清還債務。屬於國民黨右派的新甯鐵路機器工人工會,又與土豪惡霸勾結,製造怠工、罷工風潮,影響鐵路的正常運作,製造停車11天的事件。民國十五年二月廣東省政府就以“路務廢馳”為理由,派員接管新寧鐵路;四月二十日接收了陳宜禧的總理職權。陳宜禧見自己苦心經營的新寧鐵路被接管,十分氣憤,回鄉後神經失常,但胡言亂語仍念念不忘建築鐵路和開闢商埠。民國十九年(1930年)五月十八日,陳宜禧悲憤地離開人間。出殯之日,送喪的人多達萬人。有人寫挽聯哀歎:“銅鼓商埠尤未辟,陽江支路竟誰成!”<br/>  陳宜禧出殯之時,大雨滂沱,好似天公也灑淚痛悼這一忠誠於家鄉交通事業的愛國者。陳宜禧銅像被毀於十年浩劫的“文化大革命”;撥亂反正後,臺山縣人民政府決定重立陳宜禧銅像。1984年9月26日重立陳宜禧銅像于原來新寧鐵路臺山車站附近。<br/>?? 凝聚著陳宜禧和臺山旅美華僑心血的新寧鐵路被毀於抗日戰爭期間,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十二月起被拆毀,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搜集鐵軌23782條運往廣西建築黔貴鐵路。但新寧鐵路在臺山的交通史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光輝。正如陳宜禧銅像前的對聯:<br/>謀交通便利以卜富強樹業千秋堪鑄像,<br/>建偉大事功不辭勞苦游蹤四海合留題。????

粵嚟粵掂 發表於 2007-4-29 17:52:44

28 剿平民國初年賊夥<br/>?? 民國初年,雖然已經推翻清朝的封建統治,但由於未能建立統一的政府,政局動盪,軍閥長期割據,互相火拼,導致盜賊四起,人民又陷入劫難之中。早在清光緒二十一年,新甯知縣李平書曾在《到縣三月情形稟》中分析:“近數十年來,出洋謀生者多,井裏頗見豐足,外匪因之流涎,強竊劫掠之案層見疊出。”臺山是個僑鄉,盜賊視之為主要的搶掠目標,盜賊之多,比之其他地區更為嚴重。<br/>?? 為害臺山最大的盜賊,民國初年有梁朝貴一夥。後來,梁朝貴手下的小頭目梁恩拉幫結夥,自立門戶,並與新會的匪徒指天成、梁社等率夥會合,麇集到300多人,形成股匪,盤踞在古兜山,稱為新會幫。陳祝三盤踞在大隆洞,股匪內多是信宜人,稱為信宜幫。兩股賊幫一東一西,長期為害臺山,給人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br/>?? 被劫掠的地區,以靠近大隆洞的廣海、海宴更為嚴重。據梅直廷著的《臺山廣海剿匪始末記》調查列表統計,從民國六年至十五年這十年間,廣海地區便遭受梁恩、陳祝三、邱明階、葉蘭初、黃華等賊匪的搶劫73次,廣海城及60多條村受到搶掠,被劫者3213戶、小學1間;被擄去和打死打傷者674人。其中民國六年十二月初四,廣海城遭到梁恩賊幫的浩劫,100間鋪、700多戶被劫,擄去380人。民國十二年三月初八,黃華賊幫搶劫東山小學,擄去教員1人、學生39人。民國十五年一年間,廣海地區就有廣海城及西村等27條村被陳祝三等賊幫劫掠,被搶劫商鋪300間,居民1900多戶。廣海地區僅是當時全縣20個行政區域之一,其他地區同樣受到賊幫的搶掠,其嚴重程度可想而知。因此,民國六年以後,僑刊《新寧雜誌》需要開闢“盜賊世界”的專欄,專門報道各地被賊匪搶劫的情況。<br/>?? 盜賊不僅劫掠錢財,還擄人勒贖,其手段之殘酷、野蠻,令人髮指。賊匪對於擄來的“肉參”,施以種種酷刑,把不少被擄的人殘殺:將人縛住手腳立埋於泥坎中,稱做“種生樹”;縛人於樹身而用繩索拔去頭顱,謂之“拔柿蒂”;迫人穿上葵衣,然後淋上煤油,點火燒死,叫作“火衣舞”……。賊幫頭目陳祝三、葉蘭初等都是殺人不眨眼的魔王;女賊頭單眼英的殺人手段也極其殘忍。一位被擄過的婦女說她被擄入賊巢,幾次被單眼英強迫去看她親自動手?人。把要?的人剝光衣服,然後舉刀生?。單眼英強迫被擄的人直視而看,並威脅說:你等家人如果不快拿錢來贖,則照此辦理!<br/>?? 從鬥山蓮洲村陳孟潮敍述的一段親身經歷,也可以看出盜賊世界的橫行程度。他說:“民國三年,我在浮石村讀書。一夜,陳祝三帶領匪徒百余人破門入校,擄去學生24名。我們被綁入山,住在臭不堪聞的田廠(田寮)裏。同時被擄在那裏的,還有農民13人、漁民8人、樵婦7人、歸國華僑2人。我被擄3個半月中,眼看被生?取膽的有3人,被打傷斃命的6人,因病死亡的5人。匪徒探悉陳賢豪的父母在家罵賊,就勃然大怒,乘夜把我這位堂兄弟綁返浮石涼亭慘殺了。我家人見此慘狀,急忙寫信寄澳洲催我父親匯款救子。後來贖回了殘廢之身,請醫生調理3年余方能行動。幾年後,我結婚了。洞房之夜,親朋滿座,不料盜賊又來打劫,眾人聞聲逃走。這時我如驚弓之鳥,連新人也顧不得了。後來強盜被守村壯丁打退,我急忙回家,只見新人已經驚倒在地;經過多方設法,才把她救醒過來”。<br/>?? 盜賊橫行年複年,軍閥混戰連年不斷,一則兵賊不分,如匪首梁恩劫掠既富,乃以孽錢運動,變賊為兵;一則兵助匪勢,名為剿賊,實向匪賄以餉械,互不侵犯,向上級敷衍。民國十二年,熊華統領的警察遊擊隊一部分人,來到海宴,即攜帶開花炮二門投入陳祝三匪幫。在此境況下,各鄉各村只能力謀自衛,以求安全。於是,絕大多數的村莊都集資購置槍械,建築碉樓,組織壯丁自衛。這些碉樓建築牢固,不但牆厚,還是鋼筋水泥結構,或者是磚牆中間用水泥充填牆心。這樣的碉樓遍佈全縣的鄉村,其中近山地區特別多,平原地區也不少,估計全縣不少於5000座碉樓。出於防賊,一些華僑回鄉建樓房,也用水泥塞牆心,在洋樓的四面開了槍眼。<br/>?? 但是,碉樓林立亦難自保。就在民國十二年五月,單是沙欄一帶就被陳祝三、邱明階匪幫搶掠沙欄圩、仁和裏、旗尾山等22條村莊,燒毀房屋542間,燒毀碉樓56座。廣海的情況更甚,被焚房屋1114間、被焚毀碉樓25座。<br/>??? 在北部的三八底崗村,歸僑謝遠儘管有牢固的樓房,置有1長1短的槍防衛,但亦抵擋不住盜賊的攻擊,家財被劫,夫婦倆亦遭慘殺。<br/>?? 民國初年臺山的賊患弄到民無寧日。到民國九年十一月,孫中山領導的粵軍控制了廣東大局,派兵進駐臺山,匪勢稍?。但到民國十年冬,陳祝三賊幫又在海上截劫由海宴航行至澳門的海榮輪,擄去乘客百余人,囚於甫草。當時,海宴旅港商人強烈反映,臺山縣長劉栽甫請省派兵剿匪,派來了洪兆麟率領的兩營人和一艘兵艇。但這次圍剿賊幫的行動,沒有很好地組織民團和群眾配合,部署失當,不僅沒有斬獲,反被賊匪殺害了上岸偵察的龍艇長及其副官,隨去的一名士兵被匪徒割去兩隻耳朵然後放回去。<br/>?? 請省派兵剿賊失敗,賊夥的氣焰更為囂張。民國十二年,陳祝三賊幫與海宴流崗村惡霸陳曰湖勾結,洗劫流崗、蕭村等幾十條村。十一月初一,又洗劫廣海西村,擄去村民300余人。民國十四年,陳祝三賊幫又跨海到上川,焚劫石筍村,擄去300餘人。以後,匪勢日甚。民國十五年四月初,陳祝三、葉蘭初等賊幫500餘人麇集於廣海城西7公里的雙門、臨田。十三日淩晨,賊幫洗劫鄰近的西村。縣署衛隊長帶隊前去救援失敗。因西村無法在3天內交出“行水”,賊幫燒村報復,十八日下午至十九日,西村被焚,濃煙烈焰,騰空不絕。接著又焚毀西村附近的橫嶺、坑口全村及沖塘、塘富的碉樓。賊幫佔據雙門、大洋、臨田、崗咀,深溝築壘,繼續作惡。六月初一下午,賊幫集中向廣海城發起攻擊,團隊不敵,紛紛退卻。第二天的五更時分,廣海城破,賊夥蜂擁入城,洗劫商戶。初三日又洗劫南灣商戶。陳祝三賊幫攻入廣海城,更加飛揚拔扈,囂張地打出了“華國綠林軍”的旗號。<br/>?? 在廣海地區賊患嚴重之際,縣長劉栽甫及縣團總局長譚蔚亭、剿匪副指揮梅質彬等怕軍隊進入臺山,政權旁落,以自治為由,還不肯向省請兵。直到廣海城被賊幫攻陷,各界人民紛紛向省告急,廣海地區又先行成立剿匪辦事處,劉栽甫才召集台城各界知名人士會議,並成立臺山剿匪辦事處,籌措軍餉,向省請兵。這時,孫中山已經建立國民政府,廣東省政府改組,實行軍政統一、民政統一、財政統一。國民政府成立了軍事委員會,編組國民革命軍為5個軍。第四軍軍長李濟深命令第十三師,由師長徐景唐、副師長陳章甫部署進剿臺山的賊幫。<br/>?? 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三師於七月十一日進軍臺山。七月十二日,出動廣甯、海強兩艇,向陳祝三盤踞的地方發起攻擊,當天攻克大洋村。十三日組織進攻雙門村,早上七時開始,組織數十次衝鋒未能攻下。八時余景唐師長到前線視察,鼓勵戰士誓滅賊夥,安我閭裏。不久,十六堡慰勞會送來食物、藥品慰勞軍士。正當徐師長與軍士稍事休息之時,廣海天主教堂兩位美國神父冒險前來求見徐師長。神父報告:我等被陳祝三允許出城時,托我們如見到師長,代為請求收編,給予自新之路。師長佯稱需要研究,要待明天才能答復。當夜,師長下令發起總攻。深夜二時,擊破了賊夥最強的據點臨田村,並一舉收復了廣海城。此時,賊幫如鳥獸散,分路竄入甫草、康洞、隱洞等山區。十三師官兵乘勝追擊,十五日攻下甫草,斃匪甚多。匪首邱明階負傷逃出,被海宴民團在石岩中捉獲。第十三師官兵繼續進兵大隆洞;這時,海宴、廣海、端芬等地民團配合行動,把守各山隘路口,斷賊逃路。十八日下午,十六堡民團在沙洲尾附近,將葉蘭初賊夥圍困于碉樓,三十九團一營軍士經此,加入戰鬥,激戰兩小時,賊眾不支潰散。臨近滅亡的賊夥更為猖狂,把擄久不贖的上川石筍村民二三十人屠殺于白石洞。<br/>  廿九日,十三師長官經過周密部署,著令臺山各地民團在甫草、上弓嶺逕、荷木堡、蓮花坑、老狨逕、墩寨等地嚴密防守。三十日晨,十三師大隊人馬由九逕碉樓出發,入到上洞之欖子核;三十一日,三十九團一三兩營在隱洞、康洞發現陳祝三、葉蘭初帶著百餘名賊夥。賊匪見軍兵迫近,困獸尤鬥。激戰之中,殺賊甚多。到這一天,第十三師已經殺賊200餘名,於是賊呼投降。<br/>?? 第十三師納降,命令陳祝三、葉蘭初召集匪徒開出大隆洞,齊集廣海的黃家莊石崗村。給陳祝三以四邑清鄉軍第一大隊長、葉蘭初第二大隊長的頭銜,下設中隊長、小隊長,並令造冊整編;同時索回被擄的上澤北活學校師生10餘人。這時集合投降的匪徒已達到600餘人。這些賊匪以為可以換上軍裝作官兵了。全縣人民聞知收編賊幫,紛紛呼籲,強烈反對。<br/>?? 八月初九日,第十三師凱旋江門,命令收編的賊幫移防新會禮樂,並在廣海海面預備好運輸船只,然後下令匪徒魚貫下船。廣海人士為十三師班師凱旋,舉行歡送大會。賊幫下船後,將縣送來之燒豬、燒酒分送各船;副師長陳章甫通知陳祝三、葉蘭初過船議事。一聲暗號,兵士動手將兩賊頭擒拿,然後命令他們寫字條通知賊夥繳械。葉蘭初的妻子單眼英接字,帶領賊夥繳械。陳祝三的一些部屬,還想劫船逃走,但見前後左右均被包圍,官兵枕戈以待,知難逃脫,也只好退回船上繳械。下午1時,陳章甫副師長親到“廣海各界人民歡送第十三師凱旋大會”,宣佈已將賊幫全部繳械,無一漏網的消息,會場萬眾歡呼清除賊患。<br/>?? 八月中旬,第十三師將賊匪488名正法。在廣海南灣西瓜園處決的有任官道及素稱“虎紳”的土匪買辦陳曰湖等341名;在台城東門牛尾山和鳳山義墳處決的133名;在江門處決的有匪首陳祝三、葉蘭初、單眼英等11名。另有49名女匪囚禁於縣監獄。<br/>?? 被處決的賊匪中,男占400多人,以外地人居多,其中信宜縣人118名,廣西人64名,陽江、陽春、新興、新會、高州、高要等縣人180多名,臺山縣人只有30多名。女匪64人中則臺山縣人居多,占了50名。這些女匪,大多是被賊匪所擄後用作“壓寨夫人”,或被擄後感到失身於賊而又複上山為匪的。賊頭單眼英原是廣海大洋村的婦女,入山斬柴,被邱明階擄去。親人將她贖回來,不久便因生活困苦而再度入山,找邱明階入夥,以致演變成為兇狠成性的賊婆。捉到她時,還從她身上搜出幾個人膽幹呢!<br/>??? 陳祝三等賊夥眾多,從民國四年至十五年,為害臺山十餘年,使臺山人民整天處於惶恐的境地。直到第十三師剿平賊幫,臺山的社會秩序才有所好轉。??????? <br/>

粵嚟粵掂 發表於 2007-4-29 17:53:01

29 孫中山曾許臺山自治<br/>?? 民國初年,由於社會秩序仍然混亂,束縛了經濟的發展。民國六年(1917年)以後,隨著僑匯的進入,民辦新寧鐵路通車,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發展的影響,臺山得世界各地風氣之先傳,反封建的民主思想較前活躍,旅外鄉親和家鄉人民興起了建設僑鄉的熱望。<br/>?? 民國十一年,本縣橫湖人劉栽甫就任臺山縣長。他上任之後,有較強治政活力,重教育、興學校;反封建,破除迷信;剿賊匪、禁娼、禁煙、禁賭;廢舊城,改造圩鎮,加強城市建設,作過較大的建樹。因此,劉栽甫曾經三任臺山縣長。<br/>?? 劉栽甫主政臺山的民國十四年,曾經請示當時任軍政府大元帥的孫中山,特許臺山試行自治。當時孫大元帥批准臺山的自治辦法,有如下幾項:<br/>? (一)臺山縣署因行政利便,對於調查戶口、測量田土、修築道路、疏浚河道、推行義務教育、開闢公共墳場等設施及革除迷信奢侈等陋習,得強制執行之。<br/>? (二)臺山縣署因擴充地方行政、發展地方事業,得就地籌款,增加新稅,呈報省府備案。<br/>? (三)統一全縣財政,除原屬縣署直接管理經收外,其餘一切徵收機關及徵收委員等隸屬于中央政府或省政府管轄者一律劃歸縣署辦理,其各種稅收向解中央政府或省政府者概由縣署照舊解繳。<br/>? (四)臺山縣署因維持全縣治安,得組織警備隊350名至750名,所應需槍炮子彈得向兵工廠備價領取。<br/>?? (五)臺山縣署為保全自治之尊嚴計,對於軍事機關,除參謀部、軍政部、聯軍總司令部、粵軍總司令部外,概用咨文。各客軍因軍事之必要駐紮臺山者,其軍需由省庫或中央支給,縣署不任供應,並不得在縣內就地籌餉,但政府特別指定,經縣署同意者,得雙方協商決定之。<br/>孫大元帥給予臺山的5條自治辦法,使臺山縣政府施行新政,加強城鎮、文教、交通等方面的建設,有很大的便利。劉栽甫在任內,明令改革私塾、興辦新學校,又舉辦小學教員養成所,培養師資。劉栽甫任縣長期間,成立工務局,由上海工業專門學校的畢業生、邑人譚鐵肩任工務局長。他倆具體規劃台城的建設,大刀闊斧拆城垣,辟馬路,現今城東路、環城南、環城西及環城北四路,就是當年的城基。對一些橫街小巷進行拆改,使之成為通衢大道,使新寧市、西寧市、西門圩三區聯成一體。馬路的建設佈局得當,致使數十年後臺城的街道仍能路路通行汽車。策劃建設了西濠公園、中山公園。他倆大力推進臺山的公路建設,排除各種阻力,測量規劃臺山公路交通網絡;建成了台荻、台海、台赤等公路,並通行汽車,從而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但由於劉栽甫三任兩去,人事變動較大,影響了自治辦法的實施和各項建設的順利進行。????????? <br/>

粵嚟粵掂 發表於 2007-4-29 17:53:13

30 日寇入侵苦難深重<br/>??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日軍全面侵略中國,抗日戰爭爆發。百粵民眾禦侮救亡,誓以熱血同赴艱危。由於日軍企圖封鎖華南的國際交通,八月三十一日日軍飛機就首次空襲廣州。地處沿海、建有新寧鐵路而又素稱繁榮的僑鄉臺山,也成了日軍襲擊的目標。九月二十二日淩晨2時,臺山發出了首次空襲警報;九月三十日,敵機第一次入侵臺山。十月十五日,敵機第一次轟炸鬥山、沖蔞、公益、都斛。從此以後,敵機頻頻空襲臺山各地,新甯鐵路沿線成為敵機轟炸的主要目標;人民在敵機轟炸聲中惶惶不可終日,生命財產蒙受慘重的損失。<br/>?? 根據劉達之著《抗戰八年的臺山》列表統計,自民國二十六年十月十五日至三十二年二月廿一日這5年多時間中,日軍出動飛機373架次,轟炸臺山139次,投下炸彈869枚,炸死348人,炸傷464人;炸毀房屋514間。其中台城、公益、鬥山、廣海遭受轟炸的次數最多,台城17次,敵機56架次;公益14次,敵機37架次,鬥山22次,敵機60架次;廣海(南灣)21次,敵機52架次。白沙被襲次數雖少,但受害最慘。民國二十八年三月三十日至六月十七日短短兩個半月時間,白沙被敵機轟炸3次,敵機出動9架次,投擲炸彈24枚,炸死134人、炸傷75人,炸毀房屋48間。三月三十日上午10時,5架敵機飛到白沙上空時,正值圩期,趁圩人多擁擠,走避不及,而大量的炸彈又在圩中心爆炸,以致造成131人死亡、25人重傷、48人輕傷,炸塌店鋪23間。被炸死者血肉模糊,身首不全,令人慘不忍睹;能辨認出姓名的僅有39人。被炸傷的73人臥街哀嚎呻吟,使人耳不忍聞。這是日寇轟炸造成最大的慘劇。民國二十九年十月廿三、廿四兩天,敵機輪番轟炸台城,廿三日敵機3架,投下炸彈18枚,炸死35人,炸傷92人,炸毀店鋪13間;廿四日,敵機出動11架狂炸台城,炸死67人、炸傷48人,炸毀店鋪30間。這次敵機轟炸以通濟橋為主要目標,在橋的兩側投下6枚炸彈,還有1枚炸彈擊中橋面,但因橋身建築牢固,未有重大損毀。<br/>?? 日機首次轟炸臺山,新甯鐵路就成為主要的襲擊目標。由於敵機狂轟濫炸,新寧鐵路已經全線癱瘓。民國二十七年十月廿一日下午廣州淪陷。因此廣東省軍事指揮部於民國二十七年十二月十二日,第一次電令臺山破壞鐵路及公路,以防敵人西進。十二月底,新甯鐵路的大江橋、沖蔞橋,台赤公路的六村橋、沙灣橋、沙岡橋、田稠橋,台荻公路的三八橋,台鶴公路的公益橋,台新公路的橫塘橋,都先後被破壞了。至此鐵路、公路交通均遭斷絕。民國二十八年三月三十日,江門、新會淪陷,敵人迫近臺山。四月十五日,臺山縣政府接電,實施第二次破壞交通,圖阻敵進。鐵路由各鄉按人口派工,拆掉路軌,枕木作為民工的報酬。路軌分散隱蔽各地後,於民國三十一年奉命運到廣西建築黔貴鐵路。公路則每華里挖4個長兩三丈的深坑,破壞路基。從此,臺山交通癱瘓,僅能用單車運貨載人,或肩挑行路。<br/>?? 臺山遭受日軍淪陷內陸,分別於民國三十年、三十三年和三十四年共5次。而處於海島的上川和下川,卻是日軍侵入最早撤退最遲的地方。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5個半月的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十二月廿八日,日軍兩艘軍艦載著日軍100餘人登陸上川島沙堤漁港,強佔了沙堤,後來又佔據了全島,盤踞長達1個月。這次上川淪陷,沙堤港和稔仔坪村大部分房屋被焚毀,不少人被殘殺,還有不少婦女被強姦。次年六月十六日,日軍兵艦又偷襲上川島沿海的地方。這一天,大浪灣村農民顏慶被慘殺;日軍乘電船駛至三州圩,即遭到三洲壯丁伏擊。由於敵人火力兇猛,三洲壯丁被迫轉移,三洲被陷,壯丁2人抗敵陣亡,三洲圩有11間商店和4家住戶被焚毀。<br/>?? 民國二十九年八月十五日,下川島第一次淪陷。敵人200餘名在多艘敵艦和4架敵機的掩護下登陸。敵人登島以後,肆意姦淫擄掠,一連騷擾了4天,到十九日才撤走。<br/>?? 以後,敵艦不時開到上下川島的海面騷擾,弄得海上不甯,漁民無法從事生產。民國三十年五月十八晚,敵艇兩隻與我三艘漁船突然相遇,船上漁民冒死以魚炮、土炮把日軍兩隻艦艇轟沉,艦上18名敵兵全部沉落海中。次日,1艘敵艦開到三洲漁港報復,焚毀漁船8只;二十二日又把航行於上川至廣海的利源渡船劫走,將船上40名搭客驅逐落海,大都溺死海中,只有5名熟水性的泅水逃生。<br/>?? 民國三十年十月二十三日,日軍頭目岩木川男率領日偽軍佔領上下川島,設立了“南支海防軍挺進隊上川基地指揮所”。這次敵軍佔領上下川島時間長達4年,直到民國三十四年日本宣佈投降後第8天的八月廿三日,敵人才全部撤走。兩島人民長期在水深火熱之中生活,受盡了日寇的欺淩侮辱和燒殺搶掠。民國三十二年三月廿九日,1只由上川載滿旅客和貨物的輪船在開往廣海途中被敵船截住。敵人搶光船上財物,把船主梁元東和船工梁紹錫、甘彩玉及顏祥父女,以及旅客30余人迫進船艙,再淋上汽油放火燒船,還開動兵艦把船隻的殘體撞沉;有幾個善水性的人游水逃走,亦被敵人開槍打死。船沉人亡,無一生還。<br/>?? 臺山內陸淪陷,起於民國三十年(1941年)。這年三月初三(公曆3月30日),日軍艦3艘駛到廣海海面,隨即用22只汽艇,載敵兵700餘人,分兩路出擊:一路襲擊廣海;一路沿三夾海口溯河而上,直取鬥山。廣海、鬥山的駐軍逃走,兩地很快便落入敵手。廣海的敵軍到鬥山會合,沿著台赤公路直逼台城。國民黨縣政當局既不抵抗,又不及時掌握敵情。下午1時得知日軍已到達紅嶺,才通知台城居民緊急疏散,4時敵人已經進城。縣長黃啟光倉惶逃走,敵人輕易地奪得了大量物資。<br/>  第二天,江門敵軍又向台、開攻擊,公益、三埠相繼失陷。這次日寇是為掠奪軍事物資而來,因此佔據台城的第二天,即出動軍馬200餘匹,四出掠奪糧食、鎢礦、鋼材等物資。日寇把掠奪到的物資,強迫拉來的千餘民?肩挑車運,搬到沖蔞蓮花屯落船運走。進入台城的日寇、漢奸,撬開鐵閘,鋤穿牆腳,入到無人留守的商店掠奪財物;有人留守的商戶,還敲詐勒索錢財。敵兵見到婦女,如狼似虎,不論幼女、青年還是老太婆,都遭到強姦。有一位姓雷的女中學生逃避不及,落入敵手,被拘禁日夜輪奸,恐懼至神經失常。在縣北面的新昌、荻海,商戶亦被日兵輪番搶掠,荻海圖存染紙店店主存有千余元國幣,被第一批敵人搜去,第二批敵人又來索取,無錢應付,便慘遭殺害。醫生馬善存的妻子抗拒日兵強姦,夫婦倆都被殺死。進駐鬥山的敵兵,除到附近鄉村蹂躪外,還於初七日派出200多人到都斛圩和莘村掠奪,搶走莘村貯存的食鹽、鎢礦。<br/>?? “三·三”淪陷,日寇騷擾搶掠7天,三月十日台城敵兵依來路撤走,鬥山、廣海兩地的敵兵則到十四日才撤走。這一役,全縣被殺死262人,被焚毀商店、民居534間,被掠奪物資時值360余萬元。<br/>?? “三·三”淪陷後半年,臺山第二次陷入敵手。那是民國三十年(1941年)九月二十日(公曆11月8日),敵人從廣海南灣海面用十餘艘艇運載300餘人疾駛而來。日軍進入廣海城,即大施其暴,焚毀屋鋪13間及船艇30多隻。接著沿“三·三”的老路來犯,在三夾海口,被駐守在該處的保七團排長蘇立輝與8名士兵的奮勇抗擊,先是伏擊斃傷日軍10餘人;敵人退至附近的文武廟登岸,蜂湧而來,蘇排長及兵士浴血奮戰,又斃傷敵人20餘人。但因敵眾我寡,蘇排長與8名士兵英勇犧牲。敵人先行佔領廣海、鬥山,廿二日進入台城,廿三日佔領新昌、荻海。這次淪陷,歷時9天,敵人四出姦淫搶掠,被殺死529人,打傷160人,被焚毀商戶民居70餘間,掠去財物時值900余萬元。人民生命財產之損失,較“三·三”更為嚴重。<br/>?? 敵人的兇殘喚醒了民眾,各地紛紛組織力量,抗敵守土。“九·廿”之役,敵人曾經遭到台城城東、城西以及三八的三社、大江的陳邊、鬥山的浮石、白沙的西村、水步橫水等地組織的武裝自衛隊伍的奮力抗擊,有力地打擊了敵人,力挫了敵人的氣焰。<br/>??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六月廿四月(公曆8月12日),駐紮在新會的日軍突然發起進攻;一路進攻新會的天亭,一路進攻開平的水口,臺山處於日軍的鉗形攻勢之中。廿六日,新會崖西日軍100餘人越過台新邊境的玄潭逕,進佔臺山五十鄉塘田村。同日,日軍2000余人從水口渡江,佔據公益埠;另一股日軍千餘人,由天亭過平逕,佔據了大江沙埔鄉蓮塘村。於是,臺山第三次淪陷。廿九日,3路日軍會合進攻台城,縣長鄧公烈棄城逃走到三合圩。同日,三埠也告陷落。七月初三,日偽軍700多人沿新甯鐵路直向三合,駐守三合的臺山自衛隊及政警隊稍觸即潰,跟隨鄧公烈逃入山區聯安。縣城失陷後的第3天,偽臺山縣政府及偽臺山縣善後委員會在台城宣佈成立。荻海張村人、日本留學生余國芸當上偽縣長,台城的賭棍、流氓頭目李燦光當上偽會長。這兩個偽組織助敵為虐,勒令各鄉送糧送肉供養日偽軍,乘機敲詐勒索;同時開煙包賭,從中得利。<br/>?? “六·二六”淪陷後,敵人佔據臺山長達兩個月。這60天中,敵人的蹂躪沒有一天停止過,天天四出燒殺搶掠,姦淫婦女,敵人占駐的圩鎮村莊,頓成廢圩;全縣哀鴻遍地,滿目瘡痍。到九月初一,日軍在台城地區拉集民?,婦女被強迫背軍囊隨軍做軍妓,男的做挑?,分批挑擔軍需物資去西江。這次被日寇拉去的民?多達6000多人,半途能夠逃回來的人不到一半。直到九月初六,日軍才撤出台城。<br/>?? “六·二六”淪陷後未及3個月,臺山又一次淪陷。那是同年的九月十二日(公曆10月28日),駐在三埠的偽軍陳子容部匯同黃求部共600餘人沿潭江支流而上,偷襲台城。台城陷入敵手,前逮捕到的20多名漢奸被敵人打開監獄放了出來。偽軍進城,同這些漢奸勾結起來,恣意進行報復,單是台城就被殺害100多人。偽軍如同日寇一樣,四出找尋婦女強姦、迫嫁,以至不少頭目都佔有三妻四妾。入城的偽軍還到附城鄉村掠奪財物,甚至連耕牛也拉走。偽軍占城將近1個月,終於在十月十一日,由共產黨領導的臺山縣第三區抗日聯防大隊會同國軍反攻台城取得勝利,迫使敵偽軍退回三埠。<br/>?? 臺山最後一次淪陷是在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四月廿一日(公曆6月1日)。這一役,敵人先是1000餘人開進公益、大江,直達台城;第二天即增兵3000,推進到沖蔞、鬥山、都斛、廣海等地。敵人前所未到的海宴地區,這次也進入蕭村、望頭等地。這次敵人進入臺山,除了搶掠糧食、財物,追逐婦女姦淫外,還到處構築工事,企圖固守。五月上旬,漢奸李燦光登場為偽縣長,協助日寇征糧、拉?,在台城大開煙窟、賭館、妓寨,弄得滿城烏煙瘴氣。<br/>?? 六月下旬,各地水稻相繼成熟,敵人勒令各鄉保長呈報田畝,強行征糧,要繳交收穫的稻穀三分之一供軍糧,對抗繳的浮石等鄉村開炮轟擊。還向農民勒收“收割保護費”,抗繳者則慘遭殺害。<br/>?? 到六月下旬,日寇感到日暮途窮,敗局已定,於七月中旬開始撤退,到月底最後一批撤出台城。但日寇最後撤出臺山,還在8月14日日本宣佈正式投降之後:十七日撤離新昌、荻海,十九日撤離公益,廿三日才撤離上下川島。<br/>

粵嚟粵掂 發表於 2007-4-29 17:53:24

31 慘無人道的三社大屠殺<br/>?? 臺山第三次淪陷的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七月初四,日寇在三八的三社進行了一場慘無人道的大屠殺。<br/>?? 三社是三八的一個地區,包括井邊、良洞、謝邊等30多條村,住有3000餘人。七月初一早上,守衛良洞逕的三社自衛隊8人,截獲了來自台城的日偽宣傳隊員10男3女;從他們身上搜出了兩支短槍、1個印有“巡查”字樣的臂章,以及宣傳“中日親善”的許多標語。自衛隊把這班漢奸押到謝邊時,鄉人圍觀,群情激憤,一致要求嚴懲,於是就在樹莨山腳把這班漢奸槍斃並沉屍河中。誰料這支“宣傳隊”的人沒有全部捉到,1個名叫“豆皮達”的已經跑回台城,向日偽報訊去了。<br/>?? 當天下午,日偽軍200多人開到三社,包圍一帶山嶺,射殺逃避群眾40餘人,將30多個青壯年人解回敵營,十多人被嚴刑致死,其餘均帶傷放回。<br/>  翌日,日偽軍又派出大隊人馬並帶備軍犬到三社,到處尋找“宣傳隊”的人;臨走時宣稱“如不交出這班人員,就實行放火燒村”。<br/>第3天,敵人沒有來擾,三社的村民不知有詐,傍晚,逃匿於附近山間的人都回家取物,準備明早再上山躲避。誰料當天深夜敵人已經開抵三社。<br/>?? 七月初四天還未亮,日偽軍1000餘人已經把三社各村重重圍住;還從三埠開來一批船隻。日軍隊長李璧屋在朝陽村後山,偽軍師長陳子容在錦棠村後山,分別指揮實行“三光(搶光、殺光、燒光)政策”。<br/>?? 天剛亮,敵人就行動大屠殺。日偽軍先拉了鄉人黃義連等10多人,在朝陽村後山斬頭祭旗。接著,各地日偽軍步槍、機槍、大炮齊放,各村的房屋炮彈響處紛紛起火,群眾奔走呼號,喊聲震天。單單在朝陽村後山被殺死的就有70多人。逃到那西山山坑中的人最多,敵人開動機槍掃射,被殺死的達200多人。<br/>?? 日寇到處,見人就殺。南閘村福澤的妻子背著孩子逃避,被一個日寇追上來,槍上的刺刀捅過去,母子當場斃命。南閘村荷蘭歸僑黃創世,一家5口全被殺死。井邊村黃厚世和女兒被殺後,他不滿1歲的外孫也被日寇拋起,用刺刀刺死。黃福泮的妻子背著兒子走避,被一日兵追上,以刺刀一戳,母子當場斃命。<br/>?? 日寇到處,追逐婦女強姦,不從就殺,甚至奸了還被殺。躲在歧簡村黃韶家裏的一個婦女,抗拒強姦被殺,她的女兒也被日寇踩死。和平村一位20來歲的婦女,不甘受辱而被生?。那西村一位僑婦被日寇捉住,她拼死掙扎,結果還是被五六個日兵輪奸之後用刺刀刺死。良洞村一個70多歲的老太婆,也免不了被強姦。日寇還把幾十個男女趕到聯安裏,強迫他們脫光衣服跳舞,日寇在旁觀看作樂,還要奸就奸,要殺便殺。<br/>?? 上午10時,分佈在各村的日偽軍宰豬?牛飽餐之後,又慘絕人寰地放火燒屋。三社30多條村有100多處起火,烈焰沖天,濃煙蔽日。許多匿藏在家的人被活活燒死;有的雖從火坑中逃出,又被日寇拋進去被燒死。錦堂村黃巨庭一家16口,黃世沾一家11口,均被敵人推入屋中活活燒死。連堂村老翁黃傳均被綁在屋樑上,燒得呼天搶地,死得十分悲慘。遭燒殺的鬼仔忽村,十幾戶人家、30多人,大屠殺後僅有3人僥倖生還。<br/>?? 日寇慘無人道的燒殺搶掠自清晨至下午2時,然後用30餘隻木船將搶掠到的物資運回台城。被敵人燒殺搶掠,三社損失慘重:計被焚毀房屋531間、學校3間,歧陽裏20多間屋,只燒剩5間;錦堂村15間屋,殘存3間;華安圩四五十間鋪也只剩幾間……。被殺死燒死的700餘人,還有40多人受傷。浩劫後的三社,一片焦土,滿目淒涼,哀號之聲不絕,千幾人無家可歸,露宿郊野!<br/>?? 策劃這場慘無人道大屠殺的罪魁乃田中久一中將,日本投降時把他逮捕,抗日勝利後的民國三十六年三月廿七日在廣州槍決了。但他的血難以抵償三社大屠殺血流成河的罪惡!??????? <br/>

粵嚟粵掂 發表於 2007-4-29 17:53:37

32 僑鄉人民奮起抗日<br/>?? 日寇侵華以後,臺山僑鄉在敵人的鐵蹄下飽經戰亂,遭受空前的大劫難。滿懷愛國心、正義感的臺山兒女,不甘敵人的蹂躪,奮起抵抗敵人。<br/>?? “七·七”瀘溝橋事變後,臺山人民認識到“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1937年秋,就有李嘉人、陳仲博等20多位熱血男女,以抗敵後援會的名義進行抗日宣傳。年底,成立了臺山縣青年抗敵同志會和臺山縣婦女抗敵同志會,開展抗日宣傳,激勵群眾抗戰。1938年夏天,中國共產黨廣東省委派出本縣人梅重清、朱劍虹、鄺啟常和外地人古子堅到臺山,組織群眾抗日,黨組織通過抗敵同志會在台城任遠中學開辦抗戰知識研究班,為組織群眾抗日培訓骨幹。同年十一、十二月,在抗敵同志會的基礎上成立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臺山縣臨時工作委員會,次年二月五日正式成立“抗先”臺山縣隊部。以後“抗先”這一群眾組織迅速發展,成立三十幾個大隊或中隊,隊員達到1800多人,廣泛開展抗日宣傳和募捐支援前線等工作。臺山抗先成立一年多,廣泛的宣傳活動大大鼓舞了群眾抗戰情緒,鍛煉培養了抗日骨幹。<br/>?? 自從1941年“三·三”淪陷後,人們從國土淪喪的苦難中覺悟到只有抵抗才有出路。在以後幾年的抗戰歲月中,臺山兒女用熱血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史詩。<br/>?? “三·三”台城第一次淪陷,不兩日,日寇便四出搶掠。五日下午3時,40多個日本兵向台城東郊的大亨圩搶掠。敵人以為所向無阻,誰料卻遭到了大亨抗日任務隊的迎頭痛擊,搶掠不成,卻抬著死屍和傷員歸。3天之後,兩個騎馬的日軍官帶領五六十人,打著日本旗氣勢洶洶前來。大亨抗日任務隊預料到敵人必來報復,預早就聯絡左鄰的長嶺洞、右鄰的安步壯丁,聯合抗擊敵人。首擋敵人前鋒的白石、溫邊兩村的壯丁,按照射人先射馬的兵法,“砰砰”兩槍,便把1匹戰馬射中,馬上的軍官栽倒在地。緊接著,槍聲四起,嚇得另一個騎馬軍官也跌下馬來。跟隨的敵兵迅速退到鐵路塹中,有的躲到竹林。白石壯丁開了兩發土炮,把躲到竹頭的幾個敵人轟倒。一班敵人貓著腰向大亨圩沖去,正中大亨壯丁之伏,一下子就僕倒了八九個。另一隊敵人沖來,又被安步的壯丁截擊。領頭的3個日兵沖來,一下就被撂倒了兩個。激戰到日落西山,城東3鄉壯丁越戰越勇,鄰鄉壯丁聞訊又來助戰。敵人終於退卻了。白石、溫邊的壯丁趁勢沖過去,拔下插在土堆的日本旗;3鄉的壯丁抬著日軍馬,滿懷殺敵搴旗的勝利凱旋。<br/>??? 1941年九月二十日,日寇第二次進犯臺山。敵兵從海上而來,在三夾海口,一路向廣海,另一路沿三夾河溯河而上,指向鬥山。駐守在三夾海口的保七團排長蘇立輝與兵士8人,見敵人進犯,毅然奮起阻擊。一次又一次打退沖上來的敵人,斃傷日兵30餘人。後來,卒因勢單力薄,被蜂湧而上的敵人壓倒,蘇排長及8名士兵壯烈殉國。<br/>?? “九·廿”淪陷後,廿四日日寇南侵白沙,遭到了西村抗日自衛隊第四中隊的英勇抵抗。第四中隊是共產黨組織領導的抗日武裝。隊員們以高昂的鬥志,唱起了雄壯的隊歌:“我第四中隊在抗日戰鬥中產生。如今祖國滿地烽煙,倭寇鐵蹄到處縱橫。這錦繡江山怎能拱手讓給兇暴的敵人?我們的西村,我們的家園,每一尺每一寸都曾灌溉著我們的血汗,誰敢把它侵犯,請試試我們犀利的刀槍!”九月廿四日晚上7時左右,日寇幾十人從開平赤坎進犯西村,四中隊在參謀黃伯衡的帶領下,奮勇阻擊,把敵人趕走。次日中午,敵人百多人自赤坎來,分成水陸兩路進犯。當敵人過到西村北面的反頸凹,迫近腦圓頭村時,四中隊員在黃伯衡的指揮下,以密集的炮火射向敵人,使得敵人無法前進。在西村的西面,9只橡皮艇載著敵兵溯白沙河而上,空中還有兩架敵機作掩護,過了百足山尾,向著那洋村開槍,自衛隊員黃家創中彈犧牲。這路敵人直向白沙圩。黃伯衡指揮四中隊員趕到白沙圩與黃國明隊長帶領的隊員會合,在白沙圩北的牛角龍與敵人展開戰鬥。此刻,隊員黃長權在戰鬥中身負重傷後犧牲。四中隊員對進犯白沙圩的日寇給予重重阻擊。日寇進入白沙圩,仍心有餘悸,不敢久留,很快便撤走了。<br/>?? 赤溪半島的銅鼓壯丁,曾數度出師上川,打擊入侵的日寇。1942年十月的一天夜間,銅鼓壯丁出動102人,分別駕駛11只船,渡海到上川,打擊欺淩上川人民已久的日偽軍。夜深1時,銅鼓壯丁登上了三洲圩,主力包圍三洲偽軍,分兵進擊新地村的偽軍。拂曉,偽軍見已被圍,退回樓上頑抗,雙方交戰了兩個多鐘頭,一個偽軍兵士想從後門逃走,被埋伏附近的壯丁抓住。壯丁們問明樓中情況,令其回去,叫他們的鄺排長出來答話。偽軍排長不得不走下樓來,見到銅鼓壯丁重重圍住,知難走脫,只好接受勸告,下令40多個兵士繳械。不久,龜縮在新地村天主教堂的30多個偽軍,也被銅鼓壯丁打傷3人後,全部出來繳了械。銅鼓壯丁帶著繳獲的武器,開船凱旋。<br/>?? 1943年十二月初六日夜間,赤溪壯丁200多人在上川柴灣登陸,連夜派人偷入企頭鯊敵營,活捉了1名日軍官。掌握敵情後,馬上進攻沙堤漁港。沙堤日軍40餘人不敢戀戰,遺屍兩具,登上電船逃命。沙堤光復後,他們又揮戈北進,乘勝攻下三洲圩,把100多名偽軍解除武裝。第二天,日軍出動1000多人,在3架戰機的掩護下,乘兩艘戰艦反攻上川。赤溪壯丁退到茶灣堅守,直到晚上才乘夜幕撤退回赤溪。<br/>??? 在台城西郊的白水鹿坑村,有一支為共產黨人譚樹棠組織領導的武裝隊伍——鹿坑抗日自衛隊。這支武裝隊伍,屢次截擊溯台城河而上的日寇船隻。1944年九月十九日上午,鹿坑抗日自衛隊聞報敵船3只駛向台城,即佈置譚文慶帶領10人到和安裏竹林設伏。他們待敵船兩隻開過,截擊最後1只船,打得敵人棄船而逃,繳獲一船麵粉。以後又設伏截擊一隊押送軍需品的偽軍,逮住偽軍第一師軍需長。自衛隊還多次生擒日寇的情報人員。經過多次打擊,敵人老羞成怒,於十月十日上午8時,台城日偽軍700餘人,分別從台荻公路和雷公潭方向掃蕩白水。鹿坑抗日自衛隊探得情報,組織村民疏散,36名自衛隊員,把守村後山和村前的芙蘆山、狗仔山。待敵迫近仁孝橋,自衛隊10槍齊發,一下轟倒幾個敵人,雙方展開激戰。由於仁孝橋已用?竹封鎖,附近的低田又灌滿了水,敵人雖眾,但不明虛實,未敢沖來。戰鬥到下午,鹿坑自衛隊員撤退休整,4時許,再回到鹿坑村北面的高大山下。這時,敵人正在高大山東面的和安裏、蓮塘村一帶放火搶掠,只留1小隊人在山上掩護。自衛隊即掌握戰機,集中火力仰攻山上的敵人。1個戰鬥小組繞道迫近敵人,把敵人的機槍手和軍官打倒。機槍一停,正面攻擊的隊員奮勇登山,敵人慌忙退卻。自衛隊佔據高大山,居高臨下向山下敵人射擊,敵人亂成一團。不久,白沙、淡村的壯丁共170多人和國軍74人趕到支援,開槍開炮轟擊敵人。敵人組織幾次衝鋒,均被我方打退。相持兩三個小時,到傍晚敵人不支而撤。這一戰,擊斃日軍官2人、日偽軍40餘人。<br/>?? 在抗擊日偽軍的戰鬥中,臺山人民付出了血的代價,不少壯士的鮮血灑在保衛家鄉的土地上。他們的壯烈行動使得敵人聞風喪膽。<br/>?? 1944年夏天,日寇盤踞三八圩西南兩公里的鳳翔裏。附近的佛凹村壯丁不讓敵人安寧,常把敵人的電話線剪斷。後來日寇探知這是佛凹村壯丁所為,刻意進行報復。農曆七月十六日淩晨,日寇四五十人偷襲佛凹村。佛凹村壯丁十余人及支路口的駐軍十餘人,登上村東的浪灣山,抵禦日軍的鉗形攻勢。戰鬥至午,我方抵禦不支,大部分壯丁及駐軍不得不後撤。這時,村中黃利、黃振榮、黃裕和三名壯丁和三名士兵撤到浪灣碉樓繼續抗擊敵人。<br/>?? 相持到下午五時許,日寇增兵百多人,又對浪灣山發起攻擊。敵人從四面圍攻,放火燒著山腳十幾個禾稈堆,頓時黃煙漫山。敵人在濃煙的籠罩下沖了上來。敵人沖到碉樓下,用槍托撞門。碉樓內的壯丁和士兵抓住時機,同時投下幾枚手榴彈,炸得十幾個敵人血肉橫飛。敵人退卻一陣,不久又沖上來,向碉樓扔手榴彈。兩顆手榴彈在碉樓爆炸,壯丁黃裕和、黃利當場被炸死,另幾個人也被炸傷或震昏了,頓時喪失了戰鬥力。敵人攻入碉樓,慘無人道地把他們殘殺了。佛凹軍民血濺浪灣樓,寫下了英勇壯烈的篇章。<br/>?? 四九南村壯丁打敗日寇,使日軍哀歎這是進攻四邑以來的一次慘敗。1944年七月初五,日寇自台城侵犯四九南村。南村壯丁集合在百足山迎頭截擊,打傷日寇數人。5天后,敵人集中1200多人,兵分6路來攻,以圖報復。南村壯丁六七十人,分別據守在南村四周的7個碉樓抗擊敵人。壯丁奮勇作戰,打退了敵人的衝鋒,捷報頻傳:南營樓壯丁打倒日寇10多人;竹角碉樓壯丁用鳥槍把1個軍官轟下馬;未及撤走的國軍30餘人,在壯丁的英勇抗戰影響下,也開動機槍,殺傷了一些敵人。<br/>?? 南村保衛戰進行了1天,敵人還是攻不下來,他們老羞成怒,從台城拖來10多門迫擊炮、小鋼炮,發起向碉樓轟擊。南村壯丁毫不畏懼,拚死抵抗。守衛南營樓的5名壯丁擊退敵人幾次衝鋒,奪門而出。壯丁李福源、李發源中彈倒地,其他3人跳落碉樓旁邊的水圳,繞出敵人包圍。其他碉樓的壯丁,也冒著敵人的炮火突圍,僅還有村中向賢樓內的壯丁李德勝、蔡介想等8人未能撤出。<br/>?? 向賢樓的壯丁被困1天,乾糧吃光,子彈也將用盡了,他們仍然堅持著。突然,敵人1顆炮彈在碉樓北面爆炸,牆壁被爆開一個缺口,敵人的槍彈便從缺口密射過來。幾名日寇沖過來,在樓門口放置地雷。在萬分危急的情況下,6位壯丁情急生智,在樓內找到村人存放在處的1匹布,從窗口放下來,然後一個個沿著布條滑下沖了出來。正當壯丁撤走時,地雷突然轟響,走避不及的譚德堯當場被炸死;李德勝和蔡齊想被震暈過去,後來被日寇捉到綁在樹上,被兩隻狼狗活活咬死。南村保衛戰,殲滅日寇百餘名。敵人沮喪地說:打到四邑以來,未有如此慘敗。這一役,南村壯丁陣亡25人,還有10餘名群眾被敵人殘殺。<br/>?? 廣大人民群眾,把握一切機會,狠狠打擊日本侵略者。1944年舊曆年初六上午,1架日本軍用飛機在赤溪半島南面偏僻的小山村黃竹坑盤旋幾匝後,“嗚——”的一聲尖叫,突然降落在村前的海灘上。這時,村中的人都躲到村後山去了。<br/>?? 飛機內走出兩個飛行員,一個佩著長劍,一個拿著短槍,左顧右盼地向村裏走來。這兩個日本兵望見山上有人,嘰哩咕嚕地呼叫,示意要大家下來。村人推出幾個大膽的男人下來看個究竟。從日兵打手勢和寫的半中半日的文字得知,這架飛機是因為燒光了汽油被迫降落的。日寇查詢這是什麼地方。幾個村人誑他們說:這裏是赤溪牛灣島。日兵聽了,上飛機拍發電報。<br/>?? 村人知道僅有兩名日兵,決意下手。安排了10餘人拿著槍埋伏在村前的沙丘後面,派出3個人穿上大褸,口袋藏著短槍,拿著1盤雞蛋到海邊來。那兩個日軍飛行員見送雞蛋來,一邊贊好一邊伸手拿起雞蛋便吃。當日寇吃得正是味道的時候,3人互遞眼色,同時掏出手槍,砰!砰……連開幾槍,把這兩個敵人打死了。埋伏在沙丘後面的人見了齊聲叫好,蜂湧上來,齊手夾腳把這兩具死屍抬到沙丘後面埋掉。接著全村幾十個男女老幼齊出動,把飛機推到山腳下,又斬了許多樹枝把敵機遮得密密實實。以後幾天,日寇派出飛機到赤溪上空盤旋偵察,始終一無所獲。<br/>  抗日戰爭期間,臺山僑鄉旅居美洲和其他地區的兒女,雖身處異國,但心懷鄉邦,與祖國的同胞一心,敵愾同仇,出錢出力,全力支援和直接參與祖國的抗日救亡運動。他們通過籌集軍費、賑濟難民、認購公債等等方式,對祖國的抗日戰爭進行經濟支援。在八年抗戰期間,美洲華僑向祖國捐獻達6915萬美元,這些巨額捐款中有不少是臺山籍華僑捐獻出來的。臺山縣政府在“三·三”之役後4個月內,先後收到美國三藩市甯陽會館、三藩市甯陽會館籌賑難民救濟會、美國甯陽會館籌賑會,美國紐約甯陽會館,馬來西亞邑僑救濟會、墨西哥邑僑聯友會等匯回的國幣合計88.9萬多元的捐款。<br/>  華僑中的熱血青年還毅然回到祖國,與祖國人民並肩戰鬥,驅除日寇,光復河山。其中表現特別出色的是回國參加空軍的飛行員。原來早在辛亥革命前的1903年,在美國的華人已開始學習飛機機械原理及航空技術,同馮如一起集資製造飛機的4位華僑中,就有朱竹泉、朱兆槐兩位是新寧縣人,祖籍平崗大明塘村。抗日戰爭爆發後1個月,祖籍我縣沖雲朝溪村的旅美華僑鄺炳舜,不只捐出10萬美元支持祖國抗日,並在舊金山開設中國飛機製造廠,生產大批飛機配件支援祖國抗日。抗日戰爭中,在華僑的“航空救國”號召下,美國華僑于1931年10月成立美洲華僑航空救國會,並先後組織了波特蘭、洛杉磯、舊金山華僑航空學校。這些航空學校培養的空軍技術人員,其中許多人回到祖國,奔赴抗戰疆場,當中有不少是僑鄉臺山的優秀兒女。早在1932年一月廿八日淞滬戰役中,臺山華僑黃毓全駕機迎敵,殲滅敵機數架;二月五日空戰又起,黃毓全憤然登機迎戰,不幸在空戰中陣亡,是中國空軍為抵禦外侮而犧牲的第1人。有空中虎將之稱的美國華僑飛行員黃新瑞(四九長樂村人)在四川成都為國殉職。1937年八月十四日、十五日在南京和句容的空戰中,臺山華僑飛行員陳瑞鈿(大江人)勇猛機智,單機擊落日寇飛機6架;同年九月十九日,在山西太原空戰中,陳瑞鈿與日機單獨搏鬥,敵機被擊落,陳機亦受傷下落。在抗日的華僑飛行員中,還有空戰中人機受傷,跳傘後不幸落入敵手被害殉國的朱均球;1937年十月十五日在山西忻縣空戰中犧牲的蘇英祥;1938年三月八日在華陰渭南空戰中為國捐軀的容廣成……。據陳中美著《臺山人物志》記,回國參加抗日戰爭犧牲的臺山籍飛行員有名可記的,就有葉少毅、馬瑞麟、黃元波、雷國來、張森、李仲唐、譚壽、余見友、雷家波、馬維英、陳景庭、蔡炳球、黃普倫、黃琪、鄧秀生、馬國廉、翁蕩雁、陳錫庭、譚笑嚴等19人;還有臺山僑鄉青年出身于廣東航空學校的犧牲者黃朝威、黃楊、黃照、黃廣利、朱鈞球、餘喜泮、黃成章、餘拔峰、黃瑞穩、伍國培、陳世雄等11人。在回國參加抗日戰爭的航空戰士中,有第一代華僑女飛行員李月英、黃桂燕,她倆都是臺山人。加拿大歸僑飛行員馬儉進在奇襲運城敵機場的戰鬥中,立下了顯赫戰功。後來一些華僑子弟還成為中國空軍的重要人才,曾任廣東空軍總司令的黃光銳就是臺山白沙人。因此,臺山又有光榮的航空之鄉的美譽。????? <br/>

粵嚟粵掂 發表於 2007-4-29 17:53:50

33 慘絕人寰的大饑荒<br/>?? 日寇侵略中華,帶來了僑鄉臺山的空前大災難,除了戰禍死人外,還造成了臺山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饑荒。<br/>?? 臺山歷史上是個缺糧縣,一位旅居緬甸的華僑著文指出:“吾寧雖出洋人眾,年來庸率輸進,就表面上觀之,經濟似屬驟漲。不知全邑田畝,既不敷邑人之受耕,而全邑田畝之所產,又不足供全邑半年之糧需。外此強半年之仰給,惟求濟於入口。”日寇入侵臺山之後,戰火不僅斷絕了僑匯的進入,而且中斷了洋米和外地糧食的輸入,因而缺糧的危機迅速突現出來。際此緊要關頭,國民黨政府腐敗無能,聽任各地糧商操縱糧食市場,哄抬糧價。東南亞的外國米中斷輸入後,鄰縣的陽江、陽春、恩平及西江流域各縣仍有糧食可供輸入,但被新昌、荻海、台城等地的糧商囤積居奇,平糴貴糶,還與土豪劣紳勾結,將糧食偷運到敵佔區,從中牟取暴利。在奸商的操縱下,糧價一日數漲,不少米鋪在價牌上寫上:“目下一言為定,早晚時價不同”。糧商互相串謀,哄抬價格。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年底,每擔米售價21.5元,到二十九年正月就漲至27.5元,青黃不接的四五月間又漲至70元。<br/>?? 民國三十年,臺山經過“三·三”“九·廿”兩次淪陷,同年十二月八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太平洋戰爭,香港及南洋群島相繼淪陷,洋米不能進口,僑匯斷絕,糧價飛漲。民國三十一年一月,米價每擔120元;到四月,竟漲價4倍,每擔至570元。這時饑荒已經露頭,不少人餓死,城鎮出現的孤兒由廣東省賑濟會收容送去韶關的500人,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br/>?? 嚴重的糧荒從民國三十二年二、三月開始。二月中旬,米價已由每擔800元暴漲到1500元。到四月,米價一日幾變,每擔貴到3300多元,番薯每擔也賣到1100元。這時,“上等人家吃金器,中等人家賣故衣,下等人家吃糠皮”,大量的貧苦人餓死。米比金貴,1只金手鐲僅能換到1鬥籮的米。<br/>?? 奸商造成的禍患未已,天災又至。這年春旱嚴重,至五月中旬,全縣未下過一場雨,乾涸缺水,田土龜裂,過半稻田無法插秧。等到五月廿八日下了大雨,此時已過立夏8天,大量農田誤了農時,只好丟荒。天災為人禍推波助瀾,饑荒日甚一日,糧價日高一日,死人日多一日。饑民饑不擇食,近山的挖“黃狗頭”(土茯苓)、采野果、剝樹皮、摘樹葉,靠海的采“扭娜”(蒗樹果)、挖蕉樹頭……凡可以入口的東西都拿來充饑。這年大旱,?竹開花結米,不少人到竹叢中掃來竹米煮吃。<br/>?? 大饑荒給臺山僑鄉帶來了慘絕人寰的大災難。在台城和四鄉,饑民遍地,死屍遍野。在台城的火車站月臺上,每晚都有幾十個饑民在處躺著,到第二天早上,有一部分就長臥不起了。收容難童的天主教堂美國神父辦的“難童救濟院”,收容的難童天天都挑出一擔又一擔的童屍。台城和各地的仵工搬運餓死的屍體忙得不可開交,迫得要製作活底棺材搬運。他們的工錢,是以每天收殮的屍體數向商會等慈善機構申領的,有的尚未斷氣,也就收去埋葬了。台城幾十個仵工,天天從朝忙到晚,一連幾個月,每天至少收殮幾十具,最多達到120多具屍體。鬥山圩三益米鋪門口,有1個婦女餓倒在門口,警察叫仵工把她收殮,當時她大聲叫嚷:“阿伯,我還未死呀!”在旁的警察聽了罵道:“你遲早都要死,不如早點送你上西天!”在廣海南灣,年僅8歲的兒童陸挽,一天餓倒在成美魚欄門口,見仵工甄福動手把他裝入棺材。他連忙喊:“福伯,我還未死呀!”但甄福沒有理會,還是把他和別的童屍挑去埋了。幸好埋得不深,陸挽盡力掙扎出來,才僥倖生還。<br/>?? 饑餓使得人們失去理智、不顧親情,為爭一口吃的,以致被更夫槍殺或者兄弟、父子、夫妻互相殘殺的事情比比皆是,數不勝數。三合源洞村一個四五歲的小孩上山偷東西吃,被大澤村的更夫見了,用鋤頭鋤死。沖蔞西海地主當權派陸覺生為首組織聯防隊,定出更夫打死一個偷東西的人獎銀100元。元山村農民溫沃榮忍不住饑餓,去田間偷番薯吃,就被當場槍殺;同村農民伍錫貴偷了一個南瓜回來,剛剛煮熟還未來得及吃,就被聯防隊拉出門口槍斃了。不少因餓而偷農作物吃的人,被當權派指使更夫施以酷刑,摧殘致死:有的先被綁在樹頭,用?竹打得體無完膚,然後槍殺;有的綁在樹頭,放狼狗咬死,……手段殘酷,慘不忍聞。<br/>?? 不少饑民為求活命,罔顧親情,互相殘殺。都斛牛醃村農民賴洽相為了自己活命,先賣掉5歲的兒子,後來又把7歲和10歲的兒子先後推下大海溺死。海宴春場村朱光亦在老婆餓死之後,把僅有的兩塊餅仔分給兩個兒子吃了,然後把兩個兒子推下河溺斃。台城永清裏伍于湛的兒子伍海旋,為了和弟弟爭吃一餐雜糧,竟把弟弟推下河;他的弟弟攬著橋樑求饒,他狠心地用石頭擊斷弟弟的手指,終於掉下河中溺死。白沙龔邊田心村10歲的孩子黃錦均,餓得常跟祖母爭東西吃。一夜,他竟被祖母綁在門櫳,用刀割喉嚨致死。都斛牛醃村梁旋就的姐姐回娘家,帶給母親半斤米,她母親把米煮成粥,卻被媳婦搶吃了。當時母親又氣又餓,昏迷過去了。半夜梁旋就和大哥用床板釘了棺材,把母親抬去掩埋。抬到村閘門口,母親醒來掙扎哀求,狠心的兒子到底還是把她活埋了。<br/>?? 大饑荒中最為慘絕人寰的事是人吃人肉。這種慘劇在台城、鬥山、三合、白沙、都斛、上川等地都有發生。台城月門路第7號的南園別墅住著幾個無賴。他們以餅乾為誘餌引誘街上流浪的兒童入去,至夜間殺死,將人肉煮作果子狸肉,擺到故衣市場出賣,每碗兩元。小小的鬥山圩就有3處?人處,豬仔巷陳和的老婆(花名陽江婆),常以餅仔引誘難童入屋,然後用麻包套住打死,把人肉煮作“咖哩牛肉”出賣。饑荒過後十多年,臺山汽車站有一位姓蔡的工人,人們都不稱呼他的姓名,而是叫他做“果狸”。他,就是饑荒時的難童,曾被騙入?人處,及早發覺僥倖逃生。他是?人賣肉的見證者。<br/>?? 大饑荒後五十六年的1999年6月21日,美國《世界日報》發表了署名艾子寫的《臺山吃人肉事件》,披露了這一歷史事實。文中說:“……在這段日子裏,全縣因饑荒和疾病死亡者已達20萬人。坐落台山城桔園路的天主教堂門前,每天傍晚都有人將自己的小孩棄置在那裏,原是希望教堂可以收容,不料卻給當地歹徒可乘之機。這批歹徒將被棄置的孩子抱走,並以倉前街(應為倉盈路——編者注)空置的李家祠為大本營(李家祠在草?街——編者注)。到了晚上,再把小孩用石頭一一砸死,然後割下孩子身上的肉用大鍋炒熟,第二天在台城牛巷路(應為俗稱“牛屎巷”的革新路——編者注)掛出招牌:‘有正莊的果子狸肉廉售’。引誘婦女爭相購買,這真是慘絕人寰!”作者說他當時主理第一行政區情報,並根據報來的情況,與警察所長伍錫璋派出警察前往?人處把歹徒繩之以法。他的文章,可以佐證當時人吃人肉的實況。<br/>?? 大饑荒的浩劫,許多人被餓致死,不少人被迫逃亡,致使臺山僑鄉災痕處處,十室九空。三合河?福安村旅美華僑黃新廣有10口家眷。在饑荒中生活不下去,賣了田地、金器、故衣,最後連住屋也賣了半間。後來,他的母親和大哥相繼餓死,其餘家人如黃牛過水——各顧各走,妻子帶了1子1女改嫁去清遠,大嫂改嫁去陽江,弟弟被日本兵慘殺,倖存者只有二哥及其妻兒3人。三八謝邊山下村歸僑黃植傳,一家10口,在饑荒中家破人亡,4個孩子賣去陽江、1個媳婦改嫁,其餘5人全部餓死。這種慘況,在臺山各地普遍存在,有詩為記:<br/>??????????? 豈可人亡物高矗? 饑來拆賣所居屋。<br/>??????????? 縱然吃粥難支持,於是忍心棄愛兒。<br/>??????????? 戰後行人重歸裏,城廓人民皆非矣!<br/>??????????? 請君一一數鄉村,今日僑眷幾家存!<br/>?? 1963年編寫《臺山縣誌》時統計,附城近5萬人口的地區,饑荒那年餓死7541人,病死2159人,出賣兒女1626人,逃荒外地3080人,當“豬仔兵”的1377人,合計15783人,占總人口的32%。其中北坑舊村全村80人,餓死36人,逃荒20人,當豬仔兵4人,共占總人口的86%。<br/>?? 著名僑鄉端芬地區,當年餓死8416人,出賣兒女775人,逃荒2523人。南陽村梅球沾一家32人,3個月內餓死了31人。<br/>?? 大江裏巷英儒村,是條僑眷聚居村莊。全村177人,當年餓死和逃亡的78人,占總人口的四成。<br/>?? 海宴春場,有居民2832人,當年餓死360人,出賣兒女120人,逃荒的400餘人。<br/>?? 鬥山上閣曾邊村,全村90戶。當年全家死亡的有75戶,遷走的10戶,只剩5戶。<br/>?? 經歷了日寇淪陷和空前的大饑荒,臺山縣人口銳減。據廣東省政府統計處編印的《廣東省統計資料》和省政府民政廳的資料,在抗日戰爭爆發後的第二年即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臺山人口(不包括華僑、赤溪縣人口)867775人;到抗戰勝利後的第二年即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全縣人口730277人,相比減少了137498人。又據民國三十五年填報的《臺山縣統計資料特輯》記,戰前臺山原有1117665人(包括華僑數),戰爭死亡1171人,饑餓死亡145852人,仍有在家人口777306人,在外人口(包括華僑、省港澳及戰時流落外地人)193336人。<br/>?? 這些令人觸目驚心的數字,表明了臺山經歷了空前的大災難,餓死了十幾萬人。?? <br/>

粵嚟粵掂 發表於 2007-4-29 17:54:03

34 濱海人民鬥爭求解放<br/>?? 8年抗戰磨難臺山人民;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武裝,在抗日戰爭的鬥爭中鍛煉成長,為建立民主、自由、富強的新中國貢獻力量。<br/>?? 1944年8月,臺山第三次淪陷。10月10日,中共地下黨組織由譚樹棠等領導的附城白水鹿坑抗日自衛隊,在白沙、淡村等地170多名壯丁和國軍70多人的配合下,取得擊斃日軍官2人、日偽軍40餘人,我方無一傷亡的巨大勝利。第二天,由地下黨組織領導的武裝部隊——臺山第三區抗日聯防大隊,與附城、四九等地的壯丁及國民黨軍隊聯合圍攻台城。三區抗日聯防大隊最先攻人台城,奪得頭功,這支共產黨領導的隊伍名聲大振。<br/>?? 這支人民武裝,是革命力量留下來的火種。臺山僑鄉,集五洲訊息,得民主風氣先傳,既是孫中山領導的民主革命的積極響應之處,又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積極行動之處。早在中國共產黨成立後的1922年1月,新甯鐵路工人就積極聲援及捐款支援香港海員大罷工。次年2月,新寧鐵路2000多名職工,抗議軍閥吳佩孚在帝國主義支持下製造血腥鎮壓工人的“二·七”慘案。1925年爆發省港大罷工,臺山工人積極聲援,配合由省港罷工委員會派來的糾察隊,駐守沿海港口,嚴密封鎖香港。1926年,中共廣東區委員會派出幹部李安到臺山,發動工人組織起臺山縣職工聯合會。工會聯合會組織各行各業工人千多人,在開平、新會工人武裝糾察隊和農民自衛軍的支援下,在公益全殲由陳和、伍時棟等包庇煙賭、無惡不作的工賊“六大寇”。同年,共產黨員黃強亞又以廣東省印務工會特派員的身份來到臺山,組織發動印刷工人向資本家提出改善生活的要求,進行了為期7天的罷工行動,迫使資本家接受工人提出的條件。<br/>?? 在工人運動的帶動下,農民運動蓬勃興起。1926年5月,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第五屆畢業生李萬蒼、溫夢熊,回到故鄉臺山從事農民運動。至1927年4月,他們先後組織起沙步、龍村、種積、荔枝塘、鳳岡、龍溪、大寧7個農會和農民自衛軍,向地主開展減租減息鬥爭。<br/>?? 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臺山的工農運動雖然被迫中止了,但是共產主義的思想仍然通過各種渠道,在知識分子中廣泛傳播。因思想進步被中山大學開除學籍的譚秀峰(何干之)回鄉之後,常在《勁風報》發表反帝、反封建的文章;1930年他從日本留學回來,又舉辦臺山青年暑期學術研究所,主講“現代世界觀”,傳播革命思想。從1927年至1936年這10年間,臺山的知識分子參與新文化活動,傳播了革命思想,湧現出一批有為的青年,如任遠中學的學生林為梁(林基路)等,以後就成為共產主義戰士。這也為臺山的革命力量發展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礎。<br/>??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負責主編《勁風報》的知識分子李嘉人、陳仲博等20多位熱血青年,組織臺山抗敵後援會,年底又成立臺山縣青年抗敵同志會和臺山縣婦女抗敵同志會,進行抗日宣傳,鼓舞群眾抗戰情緒。1938年夏天,中共廣東省委派出剛從延安回來的共產黨員梅重清與廣州市第一中學的黨員朱劍虹回故鄉工作。隨後,又派黨員鄺啟常和古子堅(外地人)到臺山。4位黨員組成了臺山黨支部,由鄺啟常任書記。他們通過臺山青年抗敵同志會,在台城任遠中學開辦抗戰知識研究班。來自臺山各地的知識青年90多人參加學習。中共臺山黨支部在抗戰知識研究班中先後吸收了班主任李嘉人和學員梅易辰(梅龍夫)、李德光、陳澤民等人為候補黨員。與此同時,從上海回鄉的黃國明(黃拔山),在駐開平赤坎的中共四邑區工委的領導下,在白沙西村組成黨支部。臺山黨組織根據中共中央1938年3月15日“關於大力發展黨員的決議”,先後在臺山縣立中學、附城鹿坑、都斛莘村等地積極發展黨員,擴大党的組織。<br/>  1938年10月21日廣州淪陷,中共廣東地方黨委號召成立不久的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的隊員,開赴前線、敵後和農村開展抗日救亡工作。省“抗先”總部派出宣傳部長、共產黨員陳能興帶領工作隊到台、開等縣發展“抗先”組織。在當時共產黨臺山縣中心支部支部書記李啟,支委李嘉人、梅重清、梅易辰的組織領導下,同年11、12月間,在原抗敵同志會的基礎上成立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臺山縣臨時工作委員會;1939年2月5日,正式成立廣東青年抗日先鋒隊臺山縣隊部。這支共產黨掌握的公開的群眾性抗日力量,很快便團結全縣進步青年,發展成為擁有四個支隊、三十幾個大隊或中隊,共有1800多人的隊伍,廣泛開展抗日宣傳,並進行集體生產和募捐支援前線。<br/>?? 1939年夏天,共產黨組織迅速發展,成立中共臺山縣工作委員會;秋季又正式成立中共臺山縣委員會,由李昭任書記、李啟為副書記。全縣已有十幾個黨支部,黨員百余人。當年夏季,中共臺山縣委在臺山縣立中學開辦了遊擊幹部訓練班,來自各縣的300多位學員到班學習遊擊戰術。黨的基層組織又掌握了西村、莘村、浮石、鹿坑、泡步、大亨等地的地方武裝。<br/>?? 國民黨政府把“抗先”視為眼中釘,從限制活動到強令解散。共產黨領導的抗先縣隊部同國民黨當局進行了不屈的鬥爭。“抗先”成立活動1年多,在群眾中樹立了威信,為鼓舞群眾抗日熱情、培養抗日骨幹作出了重大貢獻。1939年12月“抗先”被迫解散後,中共臺山縣委執行上級的指示,“鞏固隱蔽組織,長期積蓄力量,等待時機,爭取好轉。”共產黨員隱蔽到農村、學校和商店進行活動。1941年後黨組織調派黃文康到臺山負責黨組織的領導工作。他以販賣故衣為掩護,來往各圩鎮鄉村,從事地下活動。<br/>?? “抗先”被迫解散後轉移到新會、中山進行地下活動的共產黨員李德光、趙彬等,掌握了廣陽守備隊護航第二大隊。1944年9月,該隊根據中共粵中特委的指示,由趙彬帶領1個中隊回臺山,開闢臺山遊擊區。經過地下黨組織進行統戰工作,趙彬和林興華帶領了武裝隊伍30多人回到臺山,即成立第三區抗日聯防大隊,並且積極擴編隊伍。這支共產黨掌握的武裝隊伍,反攻台城首戰告捷,又轉戰三埠前線,與敵人對壘。不久,由於叛徒出賣,國民黨廣陽指揮部司令李江發覺新會護航第二大隊“赤化”,暗中派兵襲擊,暴露了三區抗日聯防大隊的內情。在敵人的前後夾擊下,趙彬、林興華率隊擺脫敵人的攻擊,在大江平逕沿北峰山轉移到沖蔞官竇,迅速開入古兜山。12月下旬,隊伍進入大隆洞,宣佈成立臺山人民抗日遊擊隊。遊擊隊三戰聯安,打退國民黨軍隊的進犯,開闢了遊擊區;各地黨組織發動青年參隊,壯大了革命隊伍。<br/>?? 1945年2月間,臺山人民抗日遊擊隊挺進恩平,配合新高鶴遊擊區反“掃蕩”。他們聯合起義的恩平自衛隊襲擊恩平城,騷擾國民黨軍後方。接著又成功夜襲恩平?底警察所和鄉公所,打開糧倉濟貧民。襲擊國民黨廿九軍後勤倉庫,奪得大量軍需品。農曆春節,林興華、趙彬各帶領的200多人回到臺山九逕,改編為“廣東中區人民抗日解放軍第四團”,下轄兩個營,活躍於台、開、恩3縣邊區。<br/>?? 1945年春,在國民黨政府的統治下,糧價飛漲,民不聊生,不少貧苦農民在死亡線上掙扎。農曆二月三十日,四團的幹部戰士襲擊深井,打開深井糧倉將五六百擔存糧救濟饑民。打開深井糧倉的第二天——農曆三月初一,國民黨軍廣陽指揮部司令李江指揮梁渭祥所部和臺山地方武裝李和、李德等部1000多人追來。四團在牛圍山與敵人大戰,僅1人輕傷,就斃傷敵人幾十人,大獲全勝。<br/>? 4月下旬,粵中司令部下令四團向恩(平)、陽(江)山區靠近,待命行動。月底的一天晚上,四團根據司令部指示,奔襲陽春縣春灣圩,一舉攻下遷到這裏的廣東省銀行,繳獲大量銀紙。粵中縱隊部署襲擊春灣銀行得手之後,既及時救濟了恩平藍廠一帶饑民,又大大充實了部隊的軍需。群眾踴躍參軍,月內便增加200多人。於是又成立第五、六團,五團由四團分出。第四、五團在陳中堅團長的帶領下,轉回台、恩、開邊區活動。部隊回到臺山,拔除封鎖大隆洞的國民黨軍墩寨據點,又與各地壯丁堅持抗日,相機殲滅日寇,直到日本於8月14日宣告無條件投降。<br/>? 9月3日,廣東人民抗日遊擊隊粵中縱隊2000多人集中在恩平?底圩整訓,並遵照國共雙方簽訂的“雙十協定”,與國民黨恩平縣長進行談判,商定駐地,互不侵犯。不料國民黨當局背信棄義,組織一五六師、一五七師全部,一五三師部分以及新興、恩平、兩陽等地方團隊共1萬多人,兵分6路合圍?底的粵中縱隊。10月21日淩晨,敵人大隊人馬撲來,四團駐守?底門戶鍋蓋山的十幾人,在連長周芳、副連長葉長的帶領下奮勇阻擊,殺敵甚多。由於敵眾我寡,敵人終於迫近?底,司令部撤上觀音山頂,指揮部隊浴血衝殺數次,始終未能衝開敵人的重重包圍。到下午5時,情況越來越危急,司令員陳明光命令教導連組織衝殺。教導連警衛連200多人出動,猛打猛衝,教導連指導員許洪羨(臺山人)在衝殺中英勇犧牲。經過數次衝殺,終於以犧牲5人、傷8人的代價,為部隊打開一條突圍的出路。晚上9時,司令部與各團隊突出重圍,但已付出了慘重代價。?底之戰,四團傷亡三四十人,負責殿后的一班人,在排長趙長升帶領下,完成任務撤出時,被搜山的國民黨軍捉到,在廣州灣就義。<br/>? 底突圍後,四團由趙彬、吳桐、李德光、林興華等帶隊回到臺山,在深井禾鐮坑村休整後,按照上級指示,少數人員參加北撤到山東,大部分人員隱蔽下來,部分復員。<br/>?? 北撤之後,部分黨員隱蔽到鄉村小學當教師;吳桐帶領30多人,在群眾的掩護下,隱蔽在九崗堡、禾鐮坑一帶,渡過極其艱難困苦的歲月。直到1946年春節後,黨組織派出鄭錦波到深井禾鐮坑,傳達上級指示,成立濱海大隊。濱海大隊在禾鐮坑、九崗一帶活動一段時間,轉戰到北陡紫蘿山區,接著又變成一支海上遊擊隊。在南海海面活躍了兩個多月,先後截獲了國民黨軍運輸艦“海興號”和鐵船“海通號”,將繳獲的財物上送香港分局,又裝備了本部;海上活動還保護了漁民生產,保障商旅安全,大得民心。10月中旬,國民黨軍廣州行轅派出海、陸、空三軍合圍小小的海上遊擊隊。海上遊擊隊幾經艱險,戰風斗浪,繞過敵人封鎖線,乘夜色突圍回到海宴。但在突圍中,葉光墮海犧牲,戴海、吳健濃等10餘人駕駛的小船漂到廣州灣附近,落入敵手,英勇就義。<br/>?? 11月,中共廣東區委作出恢復武裝鬥爭的決定,臺山人民遊擊隊組織農民反三征(徵兵、征糧、徵稅)、反迫害的行動。1947年3月,遊擊隊組織五六百農民,到汶村三八圩開展減租鬥爭取得勝利。3月16日,遊擊隊在汶村大逕口伏擊臺山縣自衛隊第四中隊,打響了恢復武裝鬥爭的第一炮。大逕口伏擊戰,遊擊隊在戰鬥中犧牲了6位戰士。敵人敗退的時候,從香港接受任務回臺山負責粵中遊擊隊政治領導的李德光,臺山遊擊隊政治負責人李龍英,以及李龍英的愛人陳坤、李德光的保衛員楊雲,在大逕頂與敵人突然相遇,猝不及防,落入敵人魔掌。李德光堅貞不屈,被敵人嚴刑致死;李龍英在廣州流花橋英勇就義。<br/>?? 適應武裝鬥爭的需要,1947年3月成立台開赤中心縣委,由黃文康任書記。同年10月10日,臺山人民解放軍在那扶泗門村宣告成立,發表了宣言和《告臺山人民書》。上級任命林興華、李安明分別負責軍事和政治工作。12月2日,林興華、馬德里帶領基幹隊奔襲那扶圩,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一舉解除區署和警察署的武裝,然後打開那扶糧倉,將倉內1000多擔糧食分給農民。12月7日,臺山人民解放軍在九崗堡一帶群眾的大力配合下,伏擊台警第六中隊,將敵人圍在大圍田的湧溝中,解放軍集中火力打擊敵人,附近村莊的群眾打鑼、打銅盆,扛著禾叉、田基刀呐喊助陣,痛打落水狗。這場人民戰爭打得出色,我方無一傷亡,敵人遺屍3具、機槍1挺、槍支及背包幾十件,大敗而逃。<br/>?? 解放戰爭進入第二年,從1947年7月開始轉入戰略進攻。國民黨軍政當局加緊徵兵、征糧、徵稅。12月下旬,廣東省政府主席宋子文派遣二十六軍師長余程萬帶兵600餘人,回臺山“掃蕩”。他糾集台、開、恩、陽的“自衛隊”、聯防隊共1600多人,於12月20日抵達三埠,即按部署兵發4路直撲大隆洞等地遊擊區。解放軍早在敵人發兵時已接到內線情報,於是果斷地採取避敵鋒芒,轉移隱蔽;運用敵來我走,避其銳氣;敵退我回,擊其惰歸的戰術,聲東擊西,與敵周旋。並且打擊“地頭蛇”,斷敵耳目。結果,余程萬在“掃蕩”的1個多月裏,到處撲空。到1948年1月沮喪地退兵返回省城。<br/>?? 1948年2月,中共香港分局向廣東人民解放軍發出了《粉碎蔣宋進攻計劃,迎接南征大軍的指示信》,要求各地“普遍發展,大膽進攻”。台開赤中心縣委執行這一指示,5月間成立台新赤、台南兩個區工委。各區工委抓住時機,發展地方武裝,建立民兵組織,開闢新的遊擊據點。濱海地區的武工組活躍各地,主動出擊,攻其不備,打擊反動地主武裝,懲辦反動頭子。台南武工隊夜襲海宴聯防隊,聯防隊57人全部繳械。接著威懾土豪“汶村大王”陳光丘。9月4日襲擊沙欄,槍斃反動鄉長李克。恩台開邊區武工隊捕殺陡門反動鄉長陳月三。台新赤武工隊攻破莘村的封建堡壘,槍斃了縣參議李殷普、軍統特務李仕楫;11月24日晚,夜襲沖蔞警察所,繳獲79支法蘭西步槍、9支七九步槍及大量子彈。<br/>
頁: 1 [2]
查看完整版本: 臺山古今五百年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