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OK 發表於 2007-3-24 06:41:53

李怡《小塊文章 》070323:方言的反彈

<p>  語言本是一種溝通工具,但因為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語言,因此語言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一種「霸權」,是把對方列為與自己同一族類或非我族類的衡量準則。「非我族類,其志必異」,會一下子把對方排拒在外。<br/>  中國內地推行普通話教育五十多年,台灣稱之為「國語」也推行了六十年。無論是國語或普通話,推行幾十年都有好處,就是讓講不同方言的各地的人可以溝通。另外,普通話的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也幾乎完全一樣,因此自小說普通話的人,寫起中文都會較為流暢。自小講地方話的人,寫書面語言就還得另下工夫。<br/>  不過,無論大陸還是台灣,通過教育或行政措施,推行國語都有不大妥當的做法。台灣過去是嚴禁講方言,包括閩南話或客家話,在學校,同學之間講方言還會受罰。而在大陸,普通話常常摻雜進北方土話,進佔文字媒體,而一些搞笑的電視節目則常拿人們說上海話、廣東話來取笑。因此,台灣解嚴後,就有了對國語的反彈,終導致最近的「去國語化」。所謂「去國語化」,就是當局提出的《國家語言發展法》,去掉了國語、方言的概念,而把閩南語、客家語、北京話、原住民語言都稱為國家語言,實際上是取消了過去「全國」(中華民國)通行的「國語」。這當然是要貫徹民進黨「去中國化」的政策。<br/>  至於大陸,改革開放後,控制鬆了。去年與今年,上海與廣州都有人在網頁發出「保衞上海話」、「力挺粵語」的聲音。廣州有網友說:「生係廣州人,死係廣州鬼,要講煲冬瓜,做鬼都唔制。」這種廣東話文字化,很可能受到香港影響。</p><p><br/>  摘自《蘋果日報》070323</p>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7-3-23 22:42:41編輯過]

Wai 發表於 2007-3-25 00:39:10

<p><font face="新細明體">廣州有網友說:「生係廣州人,死係廣州鬼,要講煲冬瓜,做鬼都唔制。」</font></p><p><font face="新細明體">唔通作者經常入大洋網睇嘢嘅?</font></p><p><font face="PMingLiU">“這種廣東話文字化,很可能受到香港影響。”呢句就唔係喇。</font></p>

monfan 發表於 2007-3-25 10:52:31

<p>「生係廣州人,死係廣州魂,要講煲冬瓜,梗係冇可能。」</p><p>啲人系咪冇文化啊,都唔押韵嘅</p><p></p><p>改咗重顺耳少少。当然我唔系支持唔讲普通话,系研究吓押韵啫。</p><p>其实都要良性发展嘅。</p>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怡《小塊文章 》070323:方言的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