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n_jeng 發表於 2007-1-1 04:38:07

佛山粤剧戏班

?早在明代,珠江三角洲一带民间演戏习俗巳相当盛行,嘉靖年间,佛山键立了戏行会馆,馆址设在佛山大基尾。因供奉戏行祖师“华光大帝”,又称为琼花宫或琼花会馆。戏行会馆是本地戏班艺伶排练、教习、切磋艺术之地,也是当时管理戏班的机构。早期粤剧戏班分定期班和散仙班两种。定期班以一年为期,戏班于每年 6月上旬组成。清代顺治十五年(1658年),佛山祖庙建成华封戏台后,每年六月十九“观昔神诞”,各戏班就集中在祖庙华封戏台作首场公演,以显示戏班阵容,然后乘船到省内各乡演出,至次年农历六月初一回佛山散班。散仙班则多由琼花会馆招接各地的主会或豪绅福户的特邀台期,临时组班赴演,演完即散。 <br/>???1940年前,粤剧戏班统归琼花会馆(清同治八年,粤剧解禁后会馆迁到广州,改称八和会馆)管理。规定个戏班的招牌挂入会馆内,不得自由揽戏,班主聘请演员要签订合约,演员不得花门,其2%的工钱上缴会馆作会费。<br/>???当时民间盛行演神功戏,每年开春后,回乡惯例演戏酬谢神恩,祈求五谷丰登。戏班下乡演出以船代步。嘉庆十八年(1814),云台师巡抚江西,始创红船于腾王阁下,粤伶仿此红船作交通工具,故粤剧艺人又称为“红船子弟”。请代佛山有首竹枝词壮此盛况,“梨园舞赛繁华,一幕红船泊晚沙,但到年年天贶,万人围住看琼花。可见当时组班演剧习俗之盛。 ( 余婉韶 )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佛山粤剧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