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n_jeng 發表於 2007-1-1 04:35:36

佛山民间秋色赛会

秋色赛会,俗称“出秋色”或“出秋景”。是佛山民间流传时间最长、群众性最广泛、内容最丰富、形式最生动的民间游艺民俗形式。早在晋代,每逢丰收时节,人们用茭笋壳、禾草扎成尺余的小龙,孩童们成群结队,口呼“咚咚”的鼓声,沿村耍舞,讴歌在途,称之为“童孩耍乐”。这是民间出秋色最原始的形式。以后不断吸收中原和各地的游艺活动形式。好彩莲船、扮饰、车心……等等,使民间庆丰收活动不断丰富。明代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黄萧养农民起义攻佛山,时值中秋节,守城乡绅令儿童扮饰鼓乐游戏,攻城义军疑城中有备退却。后来,群众将扮饰游戏传为美事,称之为“秋色”。自此,每年中秋时节,秋高气爽的明月之夜都举行出秋色活动,遂形成民俗。<br/>????民间出秋色是群众自己组织的大型文娱活动,以巡行和竞赛的形式进行。发起的铺(过去佛山按地域分为二十多铺)为事头,在“公所”门前贴出“长江”作号召,其他铺和四乡纷纷响应。群众推举“理事”数人,负责筹集经费和各项事务,谷类节目,只要是自己制作或表演的,人人均可参加。<br/>????秋色节目包括秋色工艺品和表演艺术两大类。以表现形志分类,有灯色、车色、马色、飘色、地色、水色、景色等七色;以表演形式和制作工艺分,可分为扎作、砌作、针作、裱塑、雕批、音乐、舞蹈、戏剧、杂技、化装表演等十大类。其中舞龙和十番是必不可少的项目,有“无龙不成秋色”、“无十番不算秋色”之说。<br/>????出秋色的排场有一定的规矩,先由不同颜色的小灯笼用长竹竿高举,走在队伍前头,名为号灯;接着是高举松光火把的开路队、灯色队、大灯笼、唢呐队、色马·头牌(工艺极为精致的大型灯色)、罗伞、舞龙队、台面秋色,担头秋色、车心、陆地行舟、十番队、锣鼓柜、扮演故事、大头佛、狮子队等。游行队伍长达数里,规模十分壮观。出秋色之夜,从黄昏时起,游行至深夜,所经街道,万人空巷,观者如云。这种民间大型游艺活动已延续了五百多年。建国后也曾举办过多次民间秋色盛会,其中以1982年举办的民间秋色赛会最具规模,参赛的秋色制品近二千件,一千多人参赛,一连四晚在城区及石湾镇游行表演,观众达50万人次,其中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达三万多人,省内不少市县以及广州市的群众专程前来观看,影响面非常广泛。(余婉韶)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佛山民间秋色赛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