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nnethcold 發表於 2006-11-19 02:58:25

粤语文化常识

<div class="postText">粤语 (广东话) <br/><br/>流行在: 中国大陆、香港、澳门、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半岛、越南、泰国、文莱、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其他广东人移民国家和地区 <br/>区域: 广东中西部、广西中南部;香港、澳门 <br/>总使用人数: 8千6百万 <br/>排名: 16 <br/>语系: 汉藏语系<br/>汉语<br/>粤语 <br/><br/><br/>官方地位 <br/>作为官方语言的国家: 中国(香港、澳门) <br/>管理机构: 无官方机构 <br/>语言代码 <br/>ISO 639-1: zh <br/>ISO 639-2: chi (B) zho (T) <br/>ISO/DIS 639-3: yue <br/><br/><br/>注意: 本页包含 Unicode 的 国际音标 <br/>粤语,又称为广东话、广府话、白话,是一种声调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族。在中国南方的广东中西部、广西中南部及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的部分国家或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它的名称来源于中国古代对南方的称谓“越”或“粤”。由于在语言学分类上,中国与西方有分歧,故粤语属于一门独立的语言抑或是一门方言尚有争议。注1。<br/><br/>目前全球中,粤语使用人口大约为7千万。粤语的使用人口在中国国内语言使用人口排名中处于第三位,次于约8亿人使用的汉语北方话及约8千万人使用的吴语,而在全球则排在第十六位。虽然使用人口比官话汉语少,但粤语的使用地区非常广泛。粤语不仅在海外华人社区中被广泛应用,而且支持著以香港文化及南粤文化为中心的粤语文化,这使得粤语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生命力。可以说粤语是目前世界上有较强生命力的语言之一。<br/><br/>广州话口音是粤语的公认标准口音。但是随著近年来大量外来人口的涌入,广东境内一些原粤语城市甚至出现外来人口多于本地人口的现象,与之相伴的是汉语北方话使用人群大增,加上近年来香港粤语流行曲、电视电影对中国大陆粤语使用人群的强势影响,粤语文化的中心城市事实上已经由广州迁移到了香港。<br/><br/>香港粤语跟广州话,存在著一定程度的差异,有时可以从整体口音上作出区别;但在于个别字词上,则往往难以区别。<br/><br/>在下文中,为使表述简洁,或会以“北方话”表示“汉语北方话”。<br/><br/><br/>粤语使用者在中国大陆主要分布在广东的中西部及广西的中南部。目录 [隐藏]<br/>1 历史 <br/>1.1 秦汉时期 <br/>1.2 魏晋南北朝时期 <br/>1.3 唐朝时期 <br/>1.4 宋元明清时期 <br/>1.5 清朝中后期 <br/>1.6 近现代 <br/>2 主要特点 <br/>2.1 保留大量古汉语的成分 <br/>2.1.1 语音方面 <br/>2.1.2 词汇方面 <br/>2.1.3 语法方面 <br/>2.2 保留较多古南越语底层成分 <br/>2.3 吸收了较多的外来词 <br/>2.4 拥有大量与汉语北方话不同的特有词汇 <br/>2.5 发音系统较复杂 <br/>3 粤语的书写系统 <br/>4 粤语的方言 <br/>4.1 粤海方言片 <br/>4.1.1 广州方言 <br/>4.1.2 南番顺方言 <br/>4.1.3 中山方言 <br/>4.1.4 香港标准粤语 <br/>4.2 莞宝方言片 <br/>4.2.1 东莞话 <br/>4.2.2 宝安粤方言 <br/>4.3 罗广方言片 <br/>4.4 四邑方言片 <br/>4.5 高阳方言片 <br/>4.6 桂南方言片 <br/>4.6.1 邕浔粤语(南宁话) <br/>4.6.2 梧州粤语(梧州话) <br/>4.6.3 勾漏粤语(玉林话) <br/>4.6.4 钦廉粤语(钦廉话) <br/>4.7 吴川话 <br/>4.8 疍家话 <br/>4.9 有争议的方言片 <br/>4.9.1 龙门本地话 <br/>4.9.2 儋州话 <br/>5 影响 <br/>6 注释 <br/>7 外部链接 <br/><br/><br/><br/><br/>历史<br/>粤语的历史发展,自上古时期至现今,经历了一段颇长的时间。<br/><br/><br/>秦汉时期<br/>自上古时期,岭南地区便居住著被称为“南越”的民族,鲜有汉人居住,故当时汉语并不存在。在秦朝,秦始皇派军南下攻取“百越”之地,数以万计汉人来到岭南地区定居,便导致汉语开始于岭南地区传播。而至汉代,汉高祖封赵佗为“南粤王”,统治南越之地。此时,许多汉人进入岭南,便与南越杂居,并逐渐改变了当地土著之生活,同时亦促进了汉语的传播。当时虽有不少汉人南下,但与当地土著相比,汉人仍然属于少数。因此,汉语在传播的同时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土著语言的影响,两者互相融合及吸收,这便是粤语脱离母体的时期。<br/><br/><br/>魏晋南北朝时期<br/>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长期处于战乱动荡的状态,许多中原人为了逃避战乱,举家南迁,是为中国历史上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此时,岭南地区汉族人口大量增加,大大促进了汉语的传播与发展。在此时期,粤语与中原汉语已经表现出较大差异,此时期可称为粤语之成长时期。<br/><br/><br/>唐朝时期<br/>至唐朝,粤语随著广东地区汉族人口进一步增加、广州附近地区原来居住的一部分少数民族已经被汉化、另一部分被迫迁移到广西等地而有了很大的发展。在此时期,粤语受中原汉语影响,变得更加规范化,进一步形成有一支相对独立的语言体系、词汇系统及语法结构的语言。唐朝是粤语日趋成熟的时期。<br/><br/><br/>宋元明清时期<br/>到了宋朝,粤语与中原汉语的差距越来越大,已经自立门户。元明清时期,粤语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形成自己的特色。<br/><br/><br/>清朝中后期<br/>而至清朝中后期,由于清朝闭关守国,仅留下广州作为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故相当一部分外国人来到中国后掌握的语言是粤语而非北方话;除此之外,不少京官为了与外国人经商,亦常常学会说粤语。这直接导致了粤语在晚清时期非常流行。<br/><br/><br/>近现代<br/>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成立。当时在国会内订立国语时,要求粤语成为中国国语的呼声相当高。当时广东籍议员掌握了过半数议席,粤语成为国语理应不成问题;惟孙文虑及中国之统一问题,逐一向议员游说以汉语北方话作为国语。最终,粤语以一票之差(一说为三票)败北,汉语北方话成为中华民国国语。<br/><br/>1949年后,粤语作为一种地方语言而遭到了官方的打压,在中国大陆一片“反对地方主义”乃至“推广普通话”的运动中,粤语的地位大不如前。粤语正不断向北方话靠拢,则造成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忧虑。许多年轻的一代往往根本不懂得一些专业名词的粤语读法。<br/><br/><br/>主要特点<br/><br/>保留大量古汉语的成分<br/>粤语保留大量古汉语的成分,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br/><br/><br/>语音方面<br/>在标准粤语/粤语广州话中保留有许多古老发音,例如标准粤语中“我”和“饿”两字的舌根鼻音声母“ng-”保留了中古疑母的原始发音。<br/><br/>在声调方面,标准粤语完整保留了中古汉语中,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调类格局,而且还从阴入中衍生出一个中入调,是保留古汉语入声最为完整的语言,对于朗诵及研究中国古诗词等文学作品,起着重要的作用。标准粤语包含-p、-t、-k、-n、-m、-ng六种韵尾,没有汉语北方话所具有的卷舌音、儿化、轻声等现象(这些北方话特征都是在中古以后发展形成的,标准粤语并没有跟随北方方言发生这些变化)。<br/><br/><br/>词汇方面<br/>粤语保留有较多古词古义,措辞古雅,且粤语的许多词语,包括语气助词,都可以直接在古汉语的典籍中找到来源。在汉语北方话中,这些古词已被废弃不用或很少用。<br/><br/>如粤语中将“粘”说成“黐”,用“差人”来表示“警员”等;又如粤语常于句末的语气助词“忌”(现常常被写作“嘅”),在《诗经·国风·郑风·大叔于田》有“叔善射忌,又良御忌”的表述;再如“打碥炉”(吃火锅),“碥炉”为一种古炊具;“牙烟”(即“崖广”,意危险,古文中原意为“悬崖边的小屋”,其中,“广”与“廣”在古代汉语中为不同的字,表不同的意思,前者就是“小屋”之意。悬崖边的小屋,危险之意。);“濿淅”(现粤语中意为“遇到麻烦”、“麻烦”;来源于古书中形容衣衫尽湿在水中行走的声音——想象一下在水中行走的滋味,就不难发现粤语词生动)等词;此外,现代汉语中“行”和“走”的意思基本上没有差异,但是广州话当中,“行”就是步行,而“走”保留了古汉语中“跑”的意思。但是随著汉语北方话在广东地区的推行和外来人口的影响,很多广州话保留下来的古语词汇已经减少被使用。<br/><br/><br/>语法方面<br/>粤语中保留有修饰成分后置及倒装等语法项目。如在人名前加“阿”表示亲昵、“公鸡”倒置成“鸡公”等。由于粤语语法中有许多修饰成分倒置现象,因此产生了许多很特殊的句式。例如北方话中“怪不得”;在粤语中作“唔怪之得”或“怪唔之得”。又如北方话中“我先走了”;粤语中为“我走先”﹔北方话中"最近好吗"﹐粤语中为"呢排点啊"等等。这些都是古汉语特征的遗留。<br/><br/><br/>保留较多古南越语底层成分<br/>古代南迁到岭南地区的汉人与“南越族”土著长期杂居,彼此间语言、文化、习俗等各方面不自觉地相互渗透。粤语既有古汉语成分又有古代南越语成分,正是两个民族相互融合的结果。现代粤语中也仍然含有许多古代“南越语”的成分,主要表现在词汇方面。举例说,在粤语中“呢”表示“这”,如“呢个”(这个);“唔”表示“不”,如“唔好”(不好);“虾”表示“欺负”,如“虾细路”(欺负小孩),“边”表示“哪”,如“边个”(哪个)等等。这都是“古越语”底层词的遗留。古越语底层词在粤语中非常重要,若抽去则粤语会严重“残废”,无法正常实现表达和沟通的语言功能。<br/><br/><br/>吸收了较多的外来词<br/>粤语外来词主要来自英语。近数十年来,香港粤语中吸收外来词特别多,影响著广东境内的粤语区。这些外来词很多是汉语北方话没有吸收的,如“士多”(store),北方话中说“商店”;有的是北方话吸收了但译法不同,如北方话中的“沙拉”在粤语中译为“沙律”;不少外国人名在粤语中的译法,亦与北方话存在很大差别,如第四十三任美国总统George Walker Bush在北方话中翻译成“布什”,粤语则把他翻译成“布殊”。<br/><br/>从1980年代开始,不少粤语外来词随著香港、珠三角等等粤语区居民和内地交流更加频繁,渐渐进入了北方话,例如“巴士”(bus)、“贴士”(tips)等等。有时,这些词被北方话吸收的时候发生失真,如粤语“搭的”(“搭的士”的简称,香港不通用)被北方话当作“打的”吸收。<br/><br/>香港粤语口语中还经常直接使用英文单词,比如,“文件夹”通常用 file(读若“fai-lo”,有文具店会写成“快劳”);男警员或男老师称作“阿sir”(女警叫“Madam”、女老师叫“Miss”),工作加班称为“开OT”(源自英语Overtime)等等。虽然不少英文发音会翻译成汉字,但香港人不时会直接以英文字表达字词,如“感觉”用feel代替,也没有相关汉字表述该读音。值得注意是,为迁就粤语的节奏,feel往往会读成few,失去L尾声,fax 读成“fae-si”加重尾音。这种中英夹杂的地道用法在香港十分流行,而且在广东省粤语区中也在逐渐增多。<br/><br/><br/>拥有大量与汉语北方话不同的特有词汇<br/>粤语在变化发展过程中也不断出现许许多多与汉语北方话不同的特有的词汇,这些词汇有的沿用至今,成为粤语的另一特色。日常用语中粤语不同于北方话的词汇可多达50%以上。在科学技术领域两者不同的词汇比较低,小于10%。<br/><br/>粤语词汇与汉语北方话词汇对照举例 粤语 北方话???粤语 北方话???粤语 北方话???粤语 北方话 <br/>宵夜 夜宵 饮胜 干杯 心熄 死心 鬼马 多诡计 <br/>人工 报酬、薪金 心甘 甘心 火水 煤油 花樽 花瓶 <br/>欢喜、钟意 喜欢 后生 年轻 专登 特意 雪柜 电冰箱 <br/>夹万 保险箱 黐线 神经失常、神经病 咸湿 好色、下流 人客 客人 <br/>老窦 爸爸 特登、专登 故意 契弟 王八蛋 吹胀 气坏、无可奈何 <br/>跷蹊 蹊跷 酥虾 婴儿 得意 可爱 点解 为什么 <br/>直头 简直 是但、求其 随便 得戚 得意忘形、嚣张 儸柚、屎忽 屁股 <br/>同埋 和、与、跟 折堕 做孽、遭遇悲惨 横掂 反正 柜桶 抽屉 <br/>屋企 家 好彩 幸好 马骝 猴子 谂 想、考虑 <br/>大嘥 浪费 荷包、银包 钱包 曱甴 蟑螂 生萝卜 长冻疮 <br/>掟煲 分手 执生 随机应变、小心 老"世"("细") 老板 番枧 肥皂 <br/>皮箧 箱子 淡定 镇定 纵使、就算 即使 失觉 失敬 <br/>火烛 失火 口齿 信用 省镜 可人 唔通 难道 <br/>包租婆 房东太太 游车河 兜风 熟口面 似曾相识 第二啲 其他 <br/>唔该 谢谢 犀利、把炮 厉害 巴闭 了不起 大镬 惹了大麻烦 <br/>闭翳(赑屃) 忧愁 抽秤 [动词]、<br/>奄尖 [形容词] 挑剔 倾偈 聊天 铰剪 剪刀 <br/>电掣 电钮、开关 车辘 车轮 軚盘 方向盘 戆居 愚蠢、笨 <br/>踩屐 溜旱冰 拥趸、fan屎 (fans) 捧场者、支持者 "琼" 凝固 喊 哭泣 <br/>嬲 生气 唞气 呼吸 蛤乸 癞蛤蟆 曳 淘气 <br/>唛头 商标 岌岌贡 摇摇晃晃 发吽哣 发呆 蛊惑 狡猾 <br/>报"寸"("串") 告密 "寸"("串") 嚣张 转軚 改变立场 悭D、<br/>收皮 叫某人收敛 <br/>"训"(瞓)觉 睡觉 冚扮烂、冚 全部、<br/>所有 低B 弱智 崖烟 危险 <br/>"栏" 滚开 打飞机 打手抢(自渎、手淫) "波"(ball) 球 老"笠" 打劫 <br/>劈友 用刀斩人 玩嘢 搞小动作 吔 吃 爆缸 流血 <br/>"听"日 明日 "琴"日 昨日 开片 武斗 屙屎 大便 <br/>扯猫尾 串通 扯"虾" 喘气、<br/>哮喘 "流" 假 屙尿 小便 <br/>抵死 活该 火牛 变压器 抵死<br/>[另一解释] 妙极 跳灰 运毒 <br/>放水 小便 爆格 爆窃 放水<br/>[另一解释] 比赛时<br/>放软手脚 老屈、<br/>砌生猪肉 诬告、陷害、嫁祸 <br/>埋单 结账 郁 动 爆粗 说脏话 搭嗲 搭讪 <br/><br/>*按 :<br/>( )内的单字为可取代前一个单字。<br/>" "内的单字为粤语音字,和其原意没有任何关系。<br/><br/><br/><br/>发音系统较复杂<br/>粤语有相当复杂的声调系统,这与北方话(官话方言)差别非常大。在粤语中相当完整地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而且还由阴入、阳入分化出中入。标准粤语有九个声调,分别为:阴平、阳平、阴上、阳上、阴去、阳去、阴入、中入、阳入。关于粤语的发音和拼写,详见粤语罗马化方案(粤语拼音或粤语罗马字)。<br/><br/><br/>粤语的书写系统<br/>现代粤语在正式场合里普遍采用二十世纪初兴起的现代汉语白话文书写系统,其语法、词汇跟普通话书面语大致相同。这种白话文的语法、词汇和用语与粤语有较大的差别,不过人们似乎已经基本上习惯了这种差异,不觉有大的不便。但当人们用粤语读这种白话文的时候,一般是不会完全按照字面来读的。朗读者会习惯上根据粤语语法、词汇及用语对字面文句进行调整,用粤语复述出来。<br/><br/>大众媒体为贴近民众,不时会加入大量广东用语。部分杂志会采用另外一套粤语自己的白话文书写系统,大量按照粤语语法及用语书写,不懂粤语的中文使用者是难以理解这种粤语白话文的。报纸则会采取折衷方法,主要行文都是以普通话白话文书写,但在对话和引言中,会使用粤语白话文书写广东话对白,令文章更为生动,并避免在翻译成汉语白话文时出现失真。<br/><br/>因粤语白话文书写会用到大量粤语独有的粤字,在大五码系统(由台湾公司建立的繁文系统)的电脑中没有收录这些字,书写粤语尤为不便。香港政府早年曾推出一个香港增补字符集 HKSCS,收录了扩增粤字约5000字左右),如“啲”、“嘅”、“攞”、“揸”、“嘢”、“冚”等等。在最新一版的增补字符集中,进一步收录了一些所谓的“粗口字”。此做法备受质疑,因为粗口乃社会的一般禁忌。但谈到学术层面,始终“粗口”不被普遍认同。香港政府方面则表示收录“粗口字”乃方便警方录取口供时使用。姑勿论谁对谁错,借著这套增补字符集,大部份粤语口语都可以被书写出来。<br/><br/>由于并非所有电脑都装有广东字增补字集,粤语使用者在网上讨论区等非正式场合,在没办法打出粤字的时候,会折中地以英文的“o”代替口字旁,写成“o的”、“o既”、“o野”来代替“啲”、“嘅”、“嘢”这类粤字。<br/><br/><br/>粤语的方言<br/>粤语包含若干种方言。现在普遍将粤语分成下列几个方言片:<br/><br/>粤海方言片(Standard Cantonese) <br/>广州方言 <br/>南番顺方言 <br/>中山方言 <br/>香港标准粤语 <br/>莞宝方言片 <br/>东莞话 <br/>宝安粤方言 <br/>罗广方言片 <br/>四邑方言片(Toishanese) <br/>高阳方言片 <br/>桂南方言片(Cancerese) <br/>邕浔粤语(南宁话) <br/>梧州粤语(梧州话) <br/>勾漏粤语(玉林话) <br/>钦廉粤语(钦廉话) <br/>吴川话 <br/>疍家话 <br/>有争议的方言片 <br/>龙门本地话 <br/>儋州话 <br/><br/>粤海方言片<br/>粤语粤海片,即为通常指的广府话。 粤语标准音-广州话即属于粤海片。 粤海片内部差异不大,彼此一般能较流畅的通话。<br/><br/><br/>广州方言<br/>广州方言又称“广州话”,为粤语的典型代表,但广府话本身亦不断地变化发展。1949年前的广州话用词比较古雅,受北方话的影响也较少。但在最近的数十年,在中国大陆官方的“推广普通话”运动的影响下,近20年来广州人的北方话水平在大大提高的同时,许多地道的广州话词语在日常使用中消失。例如今天的广州人已经很少像20年前那样,用“金鱼黄”来形容“橙色”;甚至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广州话广播词也生硬地用粤语来读出北方话的词语——例如会使用“站”而非粤语的“企”。<br/><br/><br/>南番顺方言<br/>因为今天的广州、番禺及南海无论从地理还是历史上看来都联结得非常紧密——广州、番禺、南海三个地名在历史上甚至代表的都是同一个地方,所以今天广州、番禺和南海的方言比较接近,但顺德有不少字的发音跟其他地方不同,例如:“凹”不读而读;“吃饭”不叫“食饭”而叫“吔饭”。<br/><br/><br/>中山方言<br/>石岐话主要流行于广东中山市的石岐区以南地区,与广州话相近,但又不尽相同。对一些事物的名称或一般用语的叫法与广州话相比有其独特的一面。中山石岐人能听得懂并把广州话说标准,但广州人或香港人并不一定说得准并完全听懂石岐话。如广州话“瞓觉”(睡觉之意),“瞓觉”一说石岐话也用,不过一般称作“寐觉”(寐此处音“眯”)。石岐话形容一个人懒惰有习语“吃寐屙坐”。广州话“头先”(刚刚之意),石岐话也用,不过多称作“近先”(音“紧思”)、“啱先”。另外石岐话在口音方面与广州话也有些不同。<br/><br/>在1970年代末以后,因为大众传媒发达而导致石岐话不断向广州话靠拢,许多旧有的发音与词汇用法都逐渐减少以至消亡。例如上述之“寐觉”使用频率越来越低,逐渐被“瞓觉”所取代。“下间”(厨房)、“银钱”(元的俗称,“两个银钱”即是两元)这些老式石岐话新一代中山人已经很少使用。<br/><br/><br/>香港标准粤语<br/>香港标准粤语是指香港官方、媒体,以及香港市区使用的粤语,与广州话极为接近(用词有所不同)。香港新界的本地粤语以莞宝片围头话为主。 1949年前的香港,由于粤、客混居,所以香港方言带有很浓的粤客混杂的口音(即香港客家话和香港广府话在音调和词汇相互影响)。<br/><br/>1949年后,香港方言开始出现大量懒音,当中以鼻音消失(即n/l不分)及w拗音的消失最为显著。新一代年青人普遍把“你”和“我”念成和。把“国”误读成“角”,“过”读成“个”。这现象似乎与大量外地移民有关,对他们而言, n/l 的发音差异不大,在大部分情况下混淆两者亦不会带来严重的沟通障碍,于是他们来港学习这种新方言时,往往舍难取易,淡化一些难以分辨的发音之差异。这亦所谓“移民理论”,这种现象在台式国语、美式英语的演化过程中,亦曾出现。<br/><br/>不过,1980年代之前的大众媒体依然尽力避免在电台电视节目上出现懒音,直到今天,部分香港文语言学家亦对懒音屡加抨击,并提出“正音”活动,但懒音似乎已经为香港粤语的特色,在大多数大众媒体、歌手表演中,懒音更被视作“潮流”、“入时”的口音。但总体上,香港方言与广州方言仍然非常接近。<br/><br/>英语在香港比较普及,加上从前香港通常比内地较先接触外来的新事物,过去不谙英语的低下阶层会用广州话拼读日常的英语词汇,所以香港粤语的英语外来词十分普遍。例如“地盘管工”叫“科文”(foreman)、“煞车”叫“逼力”(brake)、“轴承”叫“啤令”(bearing)、“草莓”叫“士多啤梨”(strawberry)等等。不少老人家仍把“邮票”称作“士担”(stamp)、“保险”叫“燕梳”(insurance)等。这些地道的用语可能会使外地汉语使用者不知所云。<br/><br/><br/>莞宝方言片<br/>莞宝片包括东莞粤方言和宝安粤方言(深圳本地粤语,市区通广州话),前者以莞城话为标准,后者以围头话为标准。有人把莞宝片合并到粤海片里。但事实上,莞宝片和粤宝片之间通话有较大的困难,将莞宝片独立出来比较科学一些。<br/><br/><br/>东莞话<br/>东莞粤方言包括东莞话和疍话。后者不属于莞宝片。东莞话以莞城话为标准。莞城话与广州话差别很大。未受过训练的广州人很难听得懂莞城话,很少接触广州音的莞城老人也很难与广州人通话。<br/><br/><br/>宝安粤方言<br/>宝安粤方言又称围头话,因为这种语言普遍用于这个区内的围村里。深圳宝安区福永、松岗、沙井,龙岗区平湖,南山区南头部分地区,香港新界都使用这种方言。<br/><br/><br/>罗广方言片<br/>罗广方言片分布于肇庆、四会、罗定、广宁、怀集、封开、德庆、郁南、阳山、连县、连山等县市。以肇庆话为代表。<br/><br/>罗广方言片虽然所有语音、词汇都在跟广州方言片靠拢,但在语调上依然保留早期古语的特色。如阴平调的高降调与高平调有明显差别,阴入调须重读(调值与普通话第四声相近)。几乎无粤海方言片中所盛行的懒音,如所有非元音开头的字,均冠以声母,珂,矮,亚,爱,恶;,音分明。<br/><br/><br/>四邑方言片<br/>四邑方言是指新会、恩平、开平、台山等地的方言,当中以台山话为代表。珠海有一半人讲四邑方言(特别是斗门一带),而其他地区则使用香山片粤语。四邑方言和广州话发音相差较大。<br/><br/><br/>高阳方言片<br/>高阳方言主要分布于阳江、雷州半岛一带。<br/><br/><br/>桂南方言片<br/>主要分布桂东南。以桂东北的贺县至桂南的南宁市、凭祥市为分界线。线的东南主要说粤语,几乎占广西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线的西北主要说官话。广西粤语与广州话相近,互能听懂。但也有早期一部分广东话区的居民迁入少数民族地区杂居,吸收了少数民族语言成份,形成如勾漏粤语等与广州话相异较大的土语。主要包括邕浔粤语,梧州粤语,勾漏粤语以及钦廉粤语。分类如下:<br/><br/><br/>邕浔粤语(南宁话)<br/>邕浔粤语与梧州粤语比较接近。主要流行于邕州、浔州两岸交通便利的城镇,如南宁市及邕宁县、崇左县、宁明县、横县、平南县等县城以及柳州市部分地区。以南宁市为代表点。<br/><br/><br/>梧州粤语(梧州话)<br/>梧州粤语与广州话很接近。主要分布在梧州市,平南县大安、丹竹、武林3镇,桂平县城及金田镇,苍梧县城,贺县县城及附近。内部差异很小。以梧州话作代表,语音系统声母21个,韵母46个。<br/><br/><br/>勾漏粤语(玉林话)<br/>勾漏粤语主要分布在玉林及梧州两地区13个县市(除平南县、桂平县城外)。音系复杂,声调有10个。有粤语的其他方言中罕见的b、d浊声母。许多字的韵尾失落,如“两”读为。以及词汇也很有特点。与广州话差别较大,操语双方对话沟通交流困难。<br/><br/><br/>钦廉粤语(钦廉话)<br/>钦廉粤语与邕浔粤语基本相同,内部差异小。主要分布钦州市、合浦县(旧称廉州)、浦北县、防城县、灵山县及北海市。<br/><br/><br/>吴川话<br/>吴川话分布于广东省吴川市、湛江市。<br/><br/><br/>疍家话<br/>疍家是“水上广东人”的自称。疍家话又名水上话,普遍通行于两广的水上人家。虽然属于粤方言,但和其他粤方言差别很大,彼此无法通话。<br/><br/><br/>有争议的方言片<br/><br/>龙门本地话<br/>龙门本地话是惠州本地话的一种,一般被归为粤方言。也有归类为客家方言东江片的。<br/><br/><br/>儋州话<br/>有学者认为儋州话也属于粤方言。<br/><br/><br/>影响<br/>而在海外,由于移民有相当比例来自粤语区,亦使粤语成为大多数海外华人社区的最流行语言之一。<br/><br/>在香港及澳门,从市民日常交流,到学校教育、工商行业,到政府办公、立法会选举;到科学研究、新闻传媒、大众娱乐,粤语都占绝对优势地位(除粤语之外,英语亦较为流行)。在汉语语族里,除普通话外,粤语是唯一比较成功发展为全功能语言的语种。同时香港大众媒体及娱乐事业的繁荣使粤语具有非常强的影响力。<br/><br/><br/>注释<br/>注1:语言学家一般认为,若两种话语间不能直接通话,则这两种话语可定义为两种不同的语言;若两者间有或大或小的差别,但可以直接通话,则两者可定义为同一种语言的两种不同方言。根据这一分类标准,粤语跟普通话是完全无法通话的,应分别归类为两种不同的语言。不过,一般认为,这并非语言分类的唯一标准,如挪威语、瑞典语、丹麦语虽然可以通话,却列为三个不同的语言。语言归类问题上难免出现政治、文化上的考量,因此中国语言学家大多将粤语归类为汉语的一种方言;同时也不得不承认,如果严格以通话为标准,中国就要多出许多种语言,就连粤语本身可能也要分成多个不同的语言出来。总的来说,随著粤语的标准化,其真正独立成一门语言的可能性也在不断增加。 <p>? 原文出于<a href="http://www.imkow.org/pw4/simple/index.php?t11446.html" target="_blank">http://www.imkow.org/pw4/simple/index.php?t11446.html</a><br/></p></div>

leon_jeng 發表於 2006-11-19 20:32:19

這些不三不四是由“客家佬”自編寫出來諷刺廣東人﹑廣東話及廣東文化的。

lwt 發表於 2006-11-26 17:31:58

wiki的内容可以去修改的,你的意见也可以去反映

leon_jeng 發表於 2006-11-26 18:25:36

<div class="msgheader">QUOTE:</div><div class="msgborder"><b>以下是引用<i>lwt</i>在2006-11-26 9:31:58的發言:</b><br/>wiki的内容可以去修改的,你的意见也可以去反映</div><p>我曾經多在那個網站提出意見﹐但好像那裡的管理網多數是“黑家佬”。</p>

嶺南散人 發表於 2006-12-4 06:17:29

<p>疍家亦有话的嗎?</p><p>我有親戚是疍家人,但他們從來就是講本地話的,未聽聞過他們提及疍家话。</p>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粤语文化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