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n_jeng 發表於 2006-11-11 20:36:01

岭南古村落民居建筑 “梳式布局”增城坑背村

比起迁徙而来的梅州围龙土楼、融合南洋风格的开平侨乡的坚堡碉楼,同处岭南文化区的南社、大旗头、逢简等古村落里的民居便是传统岭南建筑的代表了。这些名不见经传的古村落民居,独具广府乡土韵味。村内民居多传承自明清时期,或石砖垒就窄门高屋,或镬耳封火高墙耸立,村头一径水塘清幽,古榕挂月,村落巷道如梳齿般纵向排列,俗称为“梳式布局”。多年不变的民居建筑,原原本本地再现了岭南的传统文化。 <p>  本期我们带大家走进身边的古村落,你会发现这些古村清幽雅致,不事雕琢,各有风韵,古老的村落和生活在这里的村民共同勾画出一幅生动的南粤画卷。 </p><p><table cellspacing="5" cellpadding="0" align="center" border="0"><tbody><tr><td><img src="http://www.1619.com.cn/guiren-news/newsimg/85560-1.jpg" border="0" alt=""/></td></tr></tbody></table><br/></p><p><strong>增城坑背村</strong></p><p>  在增城区广汕公路旁的中新镇,有一条鲜为人知的古村落“坑背村”,因为附近的金坑河产有坑贝而得名。村内民居均建于明末清初,保存完好。全村占地10000平方米,水塘面积6000平方米。依山面水,村前为半月形风水塘、胸围墙、门楼、禾坪(晒谷场)、街前路,纵向依次排列祠堂、书房、村屋,最后是雕楼、后山及山林绿化。共55栋砖、木、石结构民居。排列有序,一排五<br/>间,整齐划一。石板铺路,有排水沟。<br/>  古村落内民居建于明朝,相传由毛姓兄弟从附近村落迁入建造,到清朝时还陆续有修建。虽历经百年风雨,但村内,古代碉楼、明清古院风采依然,古貌至今保存完整。这座古村落依山面水而建,清浅的溪流在村前穿过,一幢幢古色古香、富有浓郁岭南风韵的祠堂、书房、村屋、碉楼和树林,依次排列在村里,诉说一段沉沉的历史。像一幅水墨丹青画卷,坑背村展现着它的古趣和淳朴,纵然历史变迁、沧海桑田,人们仍能从一个个的局部来感受到她灵光闪现的魅力。<br/>  老屋都是砖木结构,青瓦白墙,木格花窗,深具岭南风味。有些民居还有高高的耳锅屋顶,样子有点像古时的官帽,原来这说明古村里曾出过高官。村里建筑整齐划一,纵横如算盘般,五间一排,十一间成一列,井然有序,规划足可与现代的小区楼盘媲美。村前面还有一个6000多平方米的半月形水塘,十分别致,料想在初一十五,在半月形水塘守着水中明月,举杯对饮,写意得很。<br/>  村后有座古雕楼,与开平碉楼风格迥异,却别有风味,清时为防范匪贼而建,也可以储备粮食,在危难时固守待援,至今已成为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遗迹。村内,踏在村内的青石板上,看着满眼古朴的古屋和青翠的古木,细听千年的鸟鸣,没有城市的喧哗,却有乡间的宁静,脱离城市的繁琐,享受田园的安详。村外,大片禾田果林环绕,沿着蜿蜒的乡间小路,你还可到附近的莲塘村瞧瞧,这里还有一片大致相同的古建筑群。</p>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岭南古村落民居建筑 “梳式布局”增城坑背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