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白丁 發表於 2012-11-21 19:48:57

探討之一百三十八 :審慎樂觀,審慎悲觀

「審慎樂觀」是外來語,英文prudently optimistic。港澳台三地都用,如:

1. 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發表金融海嘯後的首份財政預算案,他表示本港在過去一年渡過了波動的日子,面對 ... 雖然他對本港今年的經濟前景審慎樂觀。(香港)
2. 葉太表示,范太退選,有助自己爭取一百五十個提名「入閘」,何俊仁亦對取得足夠提名「審慎樂觀」。(香港)
3. 展望未來,我對二零零七財政年度的前景感到審慎樂觀。 今年仍然充滿多種不明朗因素。(香港)
4. 由於公司銷售的主要是必需品,有關銷售或較為滯後,故即使近期經濟表現向好,他對下半年的業務仍然是審慎樂觀。(香港)
5. 房地產網站GoHome.com.hk進行本地樓市前景調查,調查結果指港人普遍態度審慎樂觀。(香港)
6. 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26日在立法院表示,對於未來景氣「審慎樂觀」,央行貨幣政策維持適度寬鬆。(台灣)
7. 節水小組組長、港務局局長黃穗文預計,澳門今冬明春的水情審慎樂觀,居民無需再飲「鹹水」。 (澳門)

不才總覺得「審慎樂觀」很不自然。官員也好,機構負責人也好,處非私人場合,向公眾發言時,本就必須慎言。對某事件說「持樂觀或悲觀的看法」,是已往自然的講法,近年卻又跟着英文屁股走。

有「審慎樂觀」,那有沒有「大意樂觀」「任意樂觀」呢?有樂觀,相應就有悲觀,那英文又有否「審慎悲觀」之說法呢?可能有,但香港人不願意說。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探討之一百三十八 :審慎樂觀,審慎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