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星羽 發表於 2006-8-28 07:32:52

“豆”與“頭”的考證

現代人已經搞不清楚“豆”與“頭”的關係了,
以至於爲廣東話的“老豆”一詞在這裡亂猜一通,
居然還有人說“老豆”一詞是古越語孑遺!
殊不知,在古代,“豆”與“頭”兩字是相通的!
有書可證:
《筆花鬧》第34頁:“丫豆認得我的。”第37頁:“惜惜低著豆。”、“捱到埠豆,下了船。”
《綺樓重夢》第157頁:“內中這舜丫豆更作怪,自己的書三遍就背。”第414頁:“就進城去,又割了三個狼豆,一個虎豆,還有五六十耳朵。”
《癡人福》第333頁:“船到馬豆,早見文武官員、士宦鄉紳紛紛迎接。”
《常言道》202頁:“此牛不比凡牛:生豆生角,推搖不動。……搇牛豆不肯吃草,原難勉強。此牛不吃好草,強豆白腦。也有人來拔豆截角,旁若無人。也要被人來了鼻豆繩團團轉。”
《金臺全傳》第174頁:“這個豆陀直豆是豆陀了。”第208頁:“被他們推倒在地,雨點的拳豆打將下來。”第387頁:“眉豆一縐。”

讀點古書你就會發現有些事情就是如此簡單!
“孔丘”叫“孔子”,“孫武”叫“孫子”、“孟軻”叫“孟子”、“莊周”叫“莊子”……
那你又知道“李聃”爲甚麼叫“老子”嗎?
答案其實也超級簡單,
但不知道的人想到“老”也未必想得出來!
在座有姓“李”的朋友想知道自己爲甚麼會姓“李”嗎?
賣個關子,下個禮拜再說!
先提示一下答案:
這與秦朝的“李斯”有莫大的關係,沒有“李斯”,現在所有姓“李”的人都不會姓“李”!

殺人王 發表於 2006-8-28 15:13:22

Re:“豆”與“頭”的考證

我絶對贊同這講法,因為白話部分"南番順"的口音中"豆"同"頭"發音的確好相似
難道他們的口音比廣州話保留更多古音?

superjill 發表於 2006-8-29 05:21:44

Re:“豆”與“頭”的考證

老子,舊時背書背過,本名李耳,又叫老聃

唔通舊時“老”同“李”讀音相近?

夢星羽 發表於 2006-8-29 06:36:48

Re:“豆”與“頭”的考證

superjill在2006-8-28 21:21:44說道:老子,舊時背書背過,本名李耳,又叫老聃

唔通舊時“老”同“李”讀音相近?

豈止讀音相近!
在春秋戰國時代,
是沒有“李”字的!
“李”與“老”是同一个字!
所以,“老子”就是“李子”,“李子”就是“老子”,
在當時根本就是一個字。
直到秦始皇統一中國,李斯嚮始皇帝建議進行“書同文”,
始皇帝同意其建議,並讓李斯親自負責這個工作,
於是李斯創立小篆,並親自書寫《倉頡篇》,與趙高的《爰歷篇》、胡毋敬的《博學篇》一起,成爲小篆的標準字體。
李斯在創立小篆時,不知道因爲甚麼原因,他給自己的姓另外創立了一個“李”字,
(我以小人之心猜測,估計是他覺得自己的姓與表示“衰老”的“老”字相同,感覺不太吉利的緣故吧!)
從此之後,“李”字終於與“老”字分道揚鑣,
祇賸下“老子”這個名號沒有被改成“李子”。

Anl 發表於 2006-9-16 18:02:43

Re:“豆”與“頭”的考證

不識姓李來源就請去珠璣巷尋根。唔好曲解姓李嘅姓氏來源,你噉樣做會得罪好多人。<br/><br/>“李”字喺周朝就已經有。佢源出於“理”。“理”係一個官職嘅姓。<br/>喺堯帝時代,國家設有理官一職。理官嘅職責就係排解群眾嘅糾紛,分清黑白,然後作出公平判決。當時嘅一位理官名叫皋(音高)陶,佢公正嚴明,好受人尊敬。佢嘅後代亦繼承理官一職,並以「理」爲姓。<br/>到咗商朝末年,暴君紂王當政。司法官理徵常批評紂王嘅惡行,又處分紂王身邊做錯事嘅人。紂王一怒之下,將佢處死。爲免受牽連,理徵嘅妻子馬上帶同年幼嘅仔理利眞,匿到偏遠嘅樹林去。<br/>兩母子喺樹林生活,頸渴飲山水,餓就食樹上野菓。年年月月過去,理利眞就靠山水野菓長大成人。直到紂王被推翻後,兩母子先重返家園。理利眞爲咗紀念自己喺林間食野菓長大嘅日子,就將自己個姓由「理」改爲「李」。「李」由「木」、「子」二字合成,既可解作樹上嘅菓實,也可解作樹下嘅孩子。<br/>此後,李家子孫支派繁多。中國歷史上最強盛嘅唐朝,皇帝就是姓李嘅。嗰時好多有功嘅大臣被賜姓李。逐漸,姓李嘅人越嚟越多,幾乎遍佈天下。<br/>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6-10-2 14:56:49編輯過]

dada 發表於 2006-9-17 00:06:48

Re:“豆”與“頭”的考證

「豆」同「頭」﹐我一直都分得好清楚﹐一時諗唔出邊個時候發音相似。不過我唔代表順德話。

古時用「豆」代替「頭」﹐我覺得唔表示呢兩個字相通或同音。

「豆」係「古代盛食品的器皿」﹐「頭」從頁豆聲。兩字當然唔同意思。

至於讀音﹐古人鍾意通假。于大成喺《文字文學文化》入便話﹕「在古時,只要寫出的字聲音相同或相近,其意義便可相通。」

譬如﹐「瀧涿」、「瀧涷」、「瀧漉」、「鹿埵 」、「隴種」、「東籠」、「龍鍾」,古人都用嚟表示濕嘅意思﹕。

又譬如﹕仿佛、彷彿、髣髴、方弗、放弗、㑂佛、放&#140813;、怳歘,「音義並同」。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豆”與“頭”的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