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n_jeng 發表於 2006-8-19 17:19:32

廣東文化魅力說

文化學家認為,文化和歷史和地理密不可分,而一個地方的文化必須有年代才算文化,一個只有三天歷史的城市談不上文化。所以,文化史又是地理文化史和歷史文化史。人類學家認為:同一人種生長在不同的地區,脾性是不一樣的,這些脾性集合起來就是這個地區的文化,年代久遠了,就變成文化積澱。文化積澱是一鍋老湯,又反過來改變人或塑造人。而民族文化學專家和區域文化學專家常用的方法是比較文化學。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虛擬試驗:人類文化學家假設從北京(京派文化)、上海(海派文化)、湖南(三湘文化)、山西(三秦文化)、廣東(百粵文化)、香港(半泊來文化),六省區中隨意選取一個人給他50萬元,看他怎麼花。結果可能是這樣的:

  北京人講派頭、講官位,用這50萬元買了一輛國產轎車、按揭了4環路外的一處房子、還買了一級官;上海人比較精明,有久遠的金融投機傳統,也有一點貴族情結,因此,上海人把50萬元分成3等份,1/3買股票、1/3買古董、1/3把子女送到美國或者英國去(上海人不喜歡把子女送到加拿大或澳大利亞這些沒有貴族傳統的地方去);香港人將1/3買保險、1/3到國外旅遊、1/3去買股票和賭馬(50年內舞照跳馬照跑);山西人同樣的把錢分成3等份,1/3藏在箱子的夾層裏面、1/3塞在房梁上面、1/3塞在陶瓷枕頭裏面(有錢莊傳統的山西,老百姓喜歡存錢,哪怕錢貶值了也比花掉開心);廣州人將1/3買保險、1/3買樓花(按揭)、1/3去新馬泰旅遊,到泰國看人妖(順便照張和人妖勾肩搭背的照片回來給親朋好友看看);湖南人也有3個1/3:自家的50萬元算1/3、向親友籌措50萬元湊足2/3,再用房子作抵押向銀行貸50萬元,到廣州開一家湘菜館,到廣東人的地頭上當起老闆來。

  以上故事不必當真,只要能給人以啟迪就夠了。

  廣州的特點在哪里?它古舊深厚,有時有如西安,南越王墓就是一個例子;它間或舉足輕重或者博大近乎北京,孫文的恃穗北窺,以及近年的南風北漸,便是上述兩者的詮注;但它的現實面貌便像上海:它骨子裏是一方大商都。

  論古老,它不及西安;論博大,它不及北京;論洋派,它不及上海,卻如同一顆橄欖,初入口,有些澀,細咀嚼,味道不錯,食之愈久,則愛之彌深。

  然而,廣州便是廣州,它最得意的,是它的古老而又年輕。

  車水馬龍或“大停車場”不是廣州,“粵音”或“呀呀粵戲”不是廣州,勞斯來斯裝著暴發的大款或滿街摩托馱著騎士與美女亦不是廣州——它僅僅是廣州的“時裝”而已。廣州骨子裏是一種文化、一種心理素質、一種文化沉澱。

  廣州人固然愛錢,但不憎富嫌貧。廣州人很務實,“時間便是金錢”、“有事call我”,沒事別閒扯,別人家長里短、三姑六婆蜚短流長之類的事情,廣州人不愛打聽。廣州人很有愛心,慈善事業,居國內之首;廣州人心眼很活,東西南北中,發財到廣東,西東中北南,廣州好賺錢,同飲珠江水,便是廣東人。廣州人最使人不解的是:“淡漠政治”,但廣州人淡漠的只是那些無益的“空談政治”,論抵制日本軍國主義之復活,廣州人的情緒甚至比別的一些城市更強烈;論愛國愛家、愛我同胞,廣州人是從來都不落後的。

  廣州不算“美女”:街道斜斜歪歪,環境不太好,堵車成為景觀,文化建設有欠深厚等等,全是事實,但廣州有她的長處:給人以自在,少空談、多務實;少命令、多自律;少指責、多互愛。在這樣的氣氛下,使人向上、向善、和諧、輕鬆。

  這叫做“一俊遮百醜”:廣州不相信空談,廣州人講究務實。

  但廣州人也“務虛”。不信?且看那五月初五珠江畔的“百龍戲江”,如何見證著廣州人重新呼喚三千年前的蛟人或俚人的豪氣與野性。這種“天人合一”的沉澱和歷史的回歸,也在正月花市買桃樹,讓它開花在或大或小的廳堂裏;在三月初三或清明節祭掃先人墓葬,以感激的心情懷念我們各自的造物鏈上的先人們;在九月初九重陽節登高,慶賀豐收並祈祝新的收穫……在這一切中,寄寓著廣州人對我們血管裏那許許多多不須用文字表述,也無法用文字表述的傳統的眷戀與新企望。美國人需要尋根,廣州人不需要尋根,這便是區別。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有浩浩大洋,有滾滾珠江,有銀光閃閃的越王劍,最古老的和最嶄新的都化在血管裏,則廣州,永遠屹立于南中國。



  作者:雷鐸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廣東文化魅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