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个关于白话书面读法的问题。。。
如果看到一篇用普通话写的文章或是报刊杂志,怎么样才能用白话来读呢?是逐个字译成白读,还是遇到诸如一些普通话才有的词语(如是、那些、这些)时逐个词变读?或是整句全部变粤语?长这么大没试过用白话读书,帮忙解答一下,thx~ em3:Re:问个关于白话书面读法的问题。。。
建議參考一下香港電視或電臺嘅新聞報道。Re:问个关于白话书面读法的问题。。。
粤语的文读与白读陈雄根 二○○二年二月二十日
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于1990年出版的《中国语文科中一至中五课程纲要》的附录五〈怎样处理在课堂教学中遇到的字形、字音的问题〉一文中「字音方面,指出教师应要求学生分别清楚「读音」和「语音」。这里所说的「读音」和「语音」,即本文所说的「文读」与「白读」。所谓文读与白读,是说一个字有文言音和白话音的不同,有两个或以上不同的读法。文读与白读在习惯上各有一定的使用范围,大体而言,文读是用在文言色彩比较浓厚的词语里,或读书识字时用,白读则用在口语里。粤语也有文白异读的现象,一类主要表现在声母或韵母读音出现变化。这类文白异读情况大致如下﹕
(一) 部分字文读念去声,不送气;白读念上声,送气,如﹕
例字 文读 白读
伴 ~侣,伙~ 有~
荡 游~,浩~ ~泻 (「荡」音tong5 ) *
断 ~章取义,武~ ~绝,拗~
坐 ~坐,连~ ~低,排排~
重 ~要,沉~ ~量,轻~
近 ~来,附~ 远~
(二) 部分字以唇齿音为文读,双唇音为白读,如﹕
例字 文读 白读
浮 ~沉 ~面,~头 (「浮」音pou4,今作「蒲」
拂 ~拭,吹~ ~扇,~蚊 (「拂」音put3 )
伏 ~法,埋~ ~匿匿 (buk6 nei1 nei1 )
(三) 部分字念j-声母的为文读,念ng-声母的为白读,如﹕
例字 文读 白读
吟 ~咏,呻~ ~噆 (ngam4 cam4)
逆 ~流,~风 忤~,爬~水 (「逆」音ngaak6)
仰 ~慕,俯~ ~高头 (「仰」音ngong5)
研 ~究,科~ ~碎 (「研」音ngaan4)
(四) 部分字以-ang为文读,-aang为白读,如﹕
例字 文读 白读
争 ~取,斗~ ~玩
生 ~活,门~ ~仔,~熟
行 ~动,~为 ~街
(五) 部分字以-ing为文读,-eng为白读,如﹕
例字 文读 白读
轻 ~易,~松 ~飘飘,好~
青 ~山,~出于蓝 面~~
惊 ~慌,~奇 ~青
领 ~袖,带~ ~,衫~
醒 ~目,清~ ?~
听 ~命,~政 ~话
精 ~明,~确 ~叻
(六) 部分字以-ik为文读,-ek为白读,如﹕
例字 文读 白读
席 ~地而坐 草~
惜 珍~ 爱~ (「惜」音「锡」)
赤 ~壁,面红耳~ ~脚
壁 墙~ 烂泥扶唔上~
以上的文白异读,除少数字如「远近」的「近」、「赤壁」的「赤」、「轻重」的「轻」,本港中学生或会将白读混入文读外,其余多不相混。
本调与变调的异读,也是文读与白读的一种。一般而言,念本调的是文读,念变调的是白读,在粤语表,变调很多是属于习惯变调,不易找出原因。不过部分变调却有规律可寻,常见的规律列举如下﹕
(一) 数量词之后的名词多读变调,如﹕
一盘棋 一篇文 一修鱼 一层楼
一幅画 一条绳 一笔钱 一个梨
(二) 部分兼具名词、量词词性的字,作量词时念本调,作名词时念变调,如﹕
例字 量词 (本调) 名词 (变调)
件 一件衫 零件
架 一架车 书架
片 一片叶 药片
盒 一盒饼 饼盒
队 一队兵 排队
碟 一碟菜 杯碟
(三) 一字具文白异读的,在古语词中念本调,在今常用词中或念变调,如﹕
例字 古语词 (本调) 常用词 (变调)
门 旁门左道 横门
园 亭园,颐和园 花园,公园
肠 羊肠小径 腊肠
棋 棋逢敌手 象棋
钱 一钱不位 钱银
蝶 狂蜂浪蝶 蝴蝶
话 话不投机 电话
(四) 一字在双音节之末读变调,若在该字后增加新音节,则它又读回本调,如﹕
例字 变调 本调
鱼 咸鱼 咸鱼栏
文 中文 中文书
蛋 鸡蛋 鸡蛋糕
鹤 白鹤 白鹤拳
洋 南洋 南洋客
麻 出麻 出麻仔
鹅 烧鹅 烧鹅饭
以上各字变调均读阴上声。
(五) 对一般称呼,若在姓氏之前冠以前缀「老」、「阿」,或在姓氏之后补上后缀「仔」,姓氏通常会念变调。又亲属的称谓,如属叠音的,也会出现变调读法。至于称呼的名字是叠音的,后一字也会有变调的现象。现一并举例如下﹕
例字 变调 (有下线的字读变调)
何 (姓氏) 老何 (「何」读阴上声)
陈 (姓氏) 阿陈 (「陈」读阴上声)
黄 (姓氏) 黄仔 (「黄」读阴上声)
妈 (亲属称谓) 妈妈 (「妈」读阳平声)
哥 (亲属称谓) 哥哥 (「哥」读阳平声)
婆 (亲属称谓) 婆婆 (「婆」可变调读阴平或阴上声)
玲 (名字) 玲玲 (「玲」读阴上声)
圆 (名字) 圆圆 (「圆」读阴上声)
以上各种变调例子,当中不少字并无本调读法,如「书架」的「架」、「腊肠」的「肠」、「鸡蛋」的「蛋」、「排队」的「队」、「电话」的「话」等,它们在特定的词例中只能读变调,因此在书面语里不必将它们读成本调。然而,如「公园」的「园」、「南洋」的「洋」、「中文」的「文」、「白鹤」的「鹤」等字,兼有本调和变调两种读法,则在书面语中宜读作本调。又如亲属称谓「妈妈」、「哥哥」、「婆婆」等,既有本调、变调二读,则在书面语中当读本调。至于文言色彩较浓的古语调,如「旁门左道」的「门」、「羊肠小径」的「肠」,必须维持本调的读法,不能改读变调。
明白以上文白异读的规律,那么,何时该念文读,何时该念白读,也许会较有把握了。
参考书目﹕
1. 李新魁、黄家教等﹕《广州方言研究》。韶关﹕广东人民出版社,1995年。
2. 香港语言学学会粤语拼音字表编写小组﹕《粤语拼音字表》。香港﹕香港语言学学会,1997年。
3. 香港课程发展议会﹕《中国语文科中一至中五课程纲要》。香港﹕香港政府印务局,1990年。
4. 张励妍﹕〈广州话高升变调规律初探〉。《语文杂志》第13期,页41-48,1986年。
5. 陈雄根、何杏枫﹕〈香港中学生粤语发音问题研究〉,《教育学报》第二十九卷第一期。(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页71-96,2001年。
*本文粤语标音根据香港语言学学会粤语拼音方案。
希望對你有幫助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