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上70代,也即 ...
使君子 發表於 2010-9-29 15:51 http://bbs.cantonese.asia/images/common/back.gif
确实D讲,我应该系我太公伍子胥既第七十六代孙,因我前几日搵过我老豆饮茶讲开,所以我D太公平均每代大概隔三十二岁。 确实D讲,我应该系我太公伍子胥既第七十六代孙,因我前几日搵过我老豆饮茶讲开,所以我D太公平均每 ...
台山靚仔 發表於 2010-10-8 02:25 http://bbs.cantonese.asia/images/common/back.gif
子胥公生辰未知,只知过身于2494年前。2494/76约等于32-33之间,正解。
不过我认为平均每代30岁以上还是高估,主要原因是五十年代大陆在毛魔的统治下,人口爆增,家家户户到了四十几岁还在生;还有一个原因是二三十年代,广东在陈济棠治下,经济较好,人口开始膨胀。
其实广东直到明朝中叶的人口繁衍速度都很慢,人丁很稀薄,因为土地太贫瘠。明朝引入美洲的番薯粟米适应岭南贫瘠土地,两广才开始爆炸增长。
一幅旧相片可说明问题
本帖最後由 使君子 於 2010-10-28 17:12 編輯这是一户1865年清朝中后期的广州富商家庭:
http://i306.photobucket.com/albums/nn262/quisqualis/186520100707_cd7ec3fa8ee2b22843a0uaxKmeQcdO7P.jpg
男主人在卅三四岁左右,育有四个子女,大女至细10岁,细子至细两岁,子女数目已经趋于稳定。也就是说明,古代社会平均每代男丁生育年龄大概是廿几岁。 本帖最後由 使君子 於 2010-10-29 11:54 編輯
其中一個典型例子就系~~~冼姓~呢個系百越嘅姓
包包包包 發表於 2010-9-13 13:04 http://bbs.cantonese.asia/images/common/back.gif
另一个极可能是百越姓的,禤姓,省城读「圈」或「劝」,古字典对这个字记载几乎空白,而且查了各种资料,对这个姓的介绍非常模糊暧昧。
招姓,基本集中在南海佛山,省城西岸花地湾有招村,资料说山东山西有招姓人,不过古代招姓名人并未出现于岭北,故值得怀疑。
麦姓,资料对其起源写得很无理头,麦姓人我未见过有岭北籍或「北相」者的,基本可以判定为珠三角土著。
利姓,多数集中于四邑的新会,香港早期望族就有利希慎一支。看利姓名人图片,以及过气女星利智(此人原名是?)、广视女记者利顺有,我基本判定新会利姓的祖源是鲜卑混西域。 回覆 61# 台山靚仔
七十幾代都差唔多,孔子都係七十幾代;不過,我都唔係好信族譜,除非係嗰啲好出名嘅! 你祖先係皇帝都無用,如果你自己係乞兒嘅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