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帖]廣東需要悄悄轉變(轉)
2002年,本界中央政府接过指挥棒,却发现接过手的是个烂摊子:资源枯竭、环境恶劣、政治复杂、地方政府权力过大、人民保障程度很低、民怨不少......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要有持续良好的经济发展,但经济的持续发展是个大问题。中国目前的经济主要是靠投资和出口推动,推动经济发展的三架马车只有两个轮子在转,内需的增加主要集中在房子、教育、医疗等几大块,并不健康。从投资来看,目前已经明显出现了生产能力过剩的问题(尤其是基础设施),浪费非常严重,并造成自然资源和环境的极度恶化,继续靠投资来促进经济增长已经不太可能;从出口来看,1980年到2005年,中国出口额增长了41倍,如果按这个速度下去,不到10年,出口就会饱和。长此以往,中国经济的增长就会停止甚至会出现倒退。
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有良性的逐步提高的内需作保证,要解决内需问题,一方面要人民无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必须改变中国靠“血泪工厂”谋取微薄利润的现状。而后者似乎更加重要,没有自己的产业,技术控制在别人手上,你就没法提利润的增长。
这时,中央留意到了韩国,韩国的历程对我们有借鉴的作用:他们数年前还是和中国一样靠廉价劳动力赚取微薄利润的国家,但几年后已经有了可以和世界竞争的品牌和技术。
中央决定一试,那就是所谓的“学别人的管理、学别人的技术”全是屁话,不靠外国投资,自主创新,走自己的路。但这么做总要有个试点,不能一下全国铺开。
广东就象28年前的改革开放一样,主动请缨了。
2004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完成了一份报告,报告里出现了一组组令广东人担忧的数据:1990年以来,曾经借以称霸中国的广东本地企业从2.7万多家锐减至目前的9300多家;相反,外资企业则从743家上升到9800多家;大量外商直接投资(fdi)带来的结果是核心技术缺乏症,广东已经不存在优势了;现有的外资企业劳动生产率普遍较低,不仅低于江苏与山东,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增加值率也低于30%的全国平均水平,主要原因是外源型企业技术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
“血汗工厂”正是这种数据的直观体现,必须改变这种现状,把靠“血汗赚钱”改为靠智慧赚钱。
2005年8月,中央一纸批复“悄悄”来到广东。
2005年9月开始,广东突然高调向“血汗工厂”举刀,大量的企业被勒令赔付民工工资,改善工作环境,提高民工待遇水平,更分别在9月和12月公开点名批评20家“血汗工厂”。今年初,广州、深圳、东莞更几乎在同一时间,提高了最低工资水平到900元附近......
民工们沸腾了:“政府开始保护我们了!”
他们高兴得太早了,广东此举可能只是要把他们赶走!
果然,“血汗工厂”开始大举迁徙:有的台湾企业跑到越南开厂去了,有的大举北迁,有的干脆关门大吉,然后拿着钱炒起房地产来了......民工们没活干,只好回去。
“让低素质的民工回去,一方面改善社会治安,另一方面可以集中精力,吸引有才能、本地真正需要的人来,同时,可以迫使各地政府重新思考如何发展。”广东的一位专家说。
“过去20多年,我们干了两件事:吸引有钱的人到这里来投资办厂,吸引没钱的人到这里来打工。现在和将来,我们想干另一件事:吸引全球最有智慧的人来这里创业。”广东省科技厅的一位官员说。
广东的这些举动,显露了广东坚决步向产业链高端的决心。然而,路真的这么好走吗?
振兴路上困难重重。
1、广东是靠“三来一补”,靠“血汗工厂”起家的,钱来得容易,现在要自主创业,地方政府的这种观念能转变过来吗?
2、以前改革开放时期,中央高度集权,并且几乎没有竞争,说要各地方政府支持他们就支持,现在各地方政府比兔子还精,要他们的支持难比登天。
3、谁都知道,中国的民营企业短视,只考虑短期投机,不考虑长远发展,这是由于地方政府权力过大、干预过多、不公平决定的。你怎么搞都没用,政府一句话就能改变游戏规则,也就是改变你的命运。但对于知识型企业,长期眼光和谋略非常重要,这如何保证?
4、消费者和劳动者经过多年的挫折,对企业已经逐步形成防备心理,还容易征服吗?
5、外资企业的规模和力量都是当年无法相比的,竞争空前激烈,要搞自己的企业难度更大。这能突破吗?
尽管将来的路不知道会如何,但决定了就要走下去。广东如何走出困局,创出一番新天,这决定于广东政府和广东人的智慧。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