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外星人 發表於 2010-8-30 12:35:39

絲路悲歌 中亞小國逼農民養蠶結繭 幼童做足20小時工資被拖

http://202.85.162.86/images/apple-photos/apple/20100830/large/30wh2p.jpg   數名烏國少女幫助家人清洗蠶繭,部份兒童可能因而缺課。美聯社
史上聞名的絲綢之路,由西漢時代張騫和東漢時代班超出使西域開闢,以長安(今西安)、洛陽為起點,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販賣絲綢。絲路歷史悠久,但時至今天不繁榮不發達,卻有一闋絲路悲歌──絲路上的專制政權為強迫養蠶結繭,為了達到當局定出的配額,很多幼童都要幫父母手,全家由凌晨做到午夜,做足 20小時,但工資卻低得離譜,甚至被拖欠數年。 住在昔日絲綢之路必經古城鎮浩罕( Kokand)的 15歲少女尼沙諾娃( Dilorom Nishanova)自 8歲起,每年 5月都要與兄弟姊妹幫父母養蠶結繭。不要以為容易,小蠶蟲從蠶卵孵化出來後,每天要吃七餐桑樹葉,對光、聲和風很敏感,餵遲一小時就會死,蠶死了就要清走,否則會感染其他蠶蟲,所以必須日夜打醒精神照顧。http://202.85.162.86//images/apple-photos/apple/20100830/large/30wh3pnew.jpg 一名婦女辛勤地在工場編織絲綢,但他們的工資卻非常微薄。美聯社http://202.85.162.86//images/apple-photos/apple/20100830/large/30wh6pnewap.jpg 工人將蠶絲編織成絲綢製品,售給遊客。每天只睡三數小時 尼沙諾娃卻毫無怨言,面戴伊斯蘭頭巾的她說:「我們只是幫助父母,那是子女應該做的,對嗎?」在這個月,她一家由早做到晚,每天只睡三數小時。「我們非常勤勞,有時必須要缺課,就像學校內其他兒童一樣。」
她說得不錯,在浩罕所在的中亞內陸小國、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烏茲別克國內 200萬名農民中,多達 90%都有從事養蠶,當中很多農民都要子女幫手。 51歲農民卡尤莫夫甚至要出動年幼孫兒幫忙。「我們要受苦受足 25天,由凌晨 4時至午夜。」有人權組織指,部份學校已將「養蠶蟲作為家政課課程的一部份」。
烏茲別克的童工問題其實存在已久,該國是全球最大棉花生產國之一,每逢棉花收割季節,很多兒童都要被迫到棉田幫忙採摘棉花,直至近年歐美國家揭發烏茲別克植棉業出現童工問題後, Gap、 H&M、沃爾瑪及馬莎等大企業才紛紛採取行動,抵制當地生產的棉花,要求烏國不要再用童工。http://202.85.162.86//images/apple-photos/apple/20100830/large/30wh4p.jpg 農民不斷被政府逼迫,年幼子女成為受害者。美聯社http://202.85.162.86//images/apple-photos/apple/20100830/large/30wh5p.jpg 農民為達政府定下的目標,經常都要一家大小總動員。美聯社
農民未達標遭虐待
http://202.85.162.86//images/apple-photos/apple/20100830/large/30wh1pnew.jpg 烏茲別克絕大多數農民都是養蠶抽絲的。美聯社植棉業童工問題逐漸受關注,但養蠶業的童工卻仍是被遺忘的一群。兒童被迫由朝捱到晚,說到底並非農民的錯,他們是遭政府苛待的受害人。官員口口聲聲說當局禁止童工,養蠶業不存在童工問題,但政府仍奉行由計劃經濟,操控着農業這條國家經濟命脈,不准土地私有化,指定農民種甚麼農作物,更逼他們要交出一定數額的蠶繭,若農民有 50至 60公頃農地,「就一定要養到 2至 3噸蠶繭」。尼沙諾娃的父親向政府租借 4公頃農地,於是要把重 30克的蠶卵,養成重 100公斤的蠶繭才算達標。
若農民未達標,就隨時要被罰款、沒收農地、拖延付款,甚至遭受肉體上的虐待或牢獄之苦,單是去年就有至少 20人被判囚數年。更悲凉的是,農民捱盡苦頭,日做夜做,獲發的工資卻微薄得可憐,一些甚至被政府拖欠工資數年,但當局卻以高農民工資八倍的價錢將蠶繭出口到外地。農民卡尤莫夫慨嘆:「我們冬天時剩下的只有木柴。」養蠶吐絲,原來也吐出一闋人權悲歌。
美聯社 人均產絲量 烏茲別克最高 烏茲別克的產絲量,在全球佔不足 5%,遠不及中國、日本及南韓等產絲大國,但考慮到烏茲別克只有 2,700萬人口,其實每人平均生產到近 1公斤的蠶絲,以比例計是全球最高。
烏茲別克國內 200萬農民中, 90%都要養蠶結繭,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最新統計數字顯示,當地 2005年的蠶繭產量達 17,000公噸,收入達 5,700萬美元( 4.43億港元),而預計今年的收成更達 25,200公噸。
西方國家雖沒像抵制棉花般,抵制烏茲別克的蠶絲,但絲綢專家指,美國極少售賣來自烏茲別克的絲綢製品,烏國的蠶絲主要是出口到中國、印度和南韓等亞洲國家,其餘的則在國內加工製成絲巾和地毯,售賣給遊客。
美聯社汗血寶馬家鄉 盛產蠶絲 烏茲別克位處中亞,鄰近中國新疆,童工尼沙諾娃所住的城鎮浩罕,自古以來都盛產蠶絲,更是中國古代絲綢之路其中一個途經的地點。
浩罕這名字,在烏茲別克語中,其實就是解作蠶繭的意思,位於土壤肥沃的費爾干納盆地( Ferghana Valley),即是古時傳說中盛產汗血寶馬的大宛國的位置。
在公元前兩世紀,中國漢代商旅由東向西,將大量中國製造的蠶絲和絲織品,經陸路由中亞運往南亞、西亞以至歐洲、北非等地進行貿易買賣,從而形成一條絲綢之路,而當時的浩罕,就是中國商人將蠶絲西傳的必經之路。
美聯社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絲路悲歌 中亞小國逼農民養蠶結繭 幼童做足20小時工資被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