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透視:礦難救援上銀幕 悲劇豈能當喜劇
【on.cc專訊】曾經牽動海內外無數人心弦的山西王家嶺礦難,將被山西當局拍成電影,據說劇本着重描寫一百五十三名礦工被困井下後,經過當地政府不惜代價、不分晝夜的堅持和努力,最終救出受困八天八夜的一百一十五名礦工的經過。影片將作為獻禮片在「十一」前後推出。一宗三十八人殞命的礦難悲劇,居然在當局手中妙手回春,成為一齣喜劇,隆重推出給國人。
當局這種喪事喜辦的手法,實在令人驚嘆,也算是一個奇迹。王家嶺礦難是一宗嚴重的人禍,至今事故的調查還沒有結論,相關責任人尚未被問責,但一場前所未有的歌功頌德行動卻已展開,這如何讓那些慘死的遇難者安息?礦難救援固然重要,沒有「不惜代價、不分晝夜的堅持和努力」,一百一十五名礦工就不會重見天日,但政府「不惜代價、不分晝夜的堅持和努力」,難道不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的嗎?有甚麼值得特別歌頌?
悲憤的眼淚尚未擦乾,歌頌的讚譽聲便響起,官員的英明、政府的偉大,這些充滿喜劇色彩的詞彙鋪天蓋地向國民撲來,似乎不宣傳,就無以彰顯政府的功績。這樣的電影,與其說是向「十一」獻禮,還不如說是向官員獻禮。對於礦難而言,最重要的顯然不是讚揚,而是反思。如果只是忙於歌功頌德,只看到救援,卻不去反思產生礦難的原因,不去思考如何避免礦難再次發生,不去追究失職官員的責任,那麼每一個礦工的死亡都將變得毫無意義。陰陽怪氣 歌功頌德如果說這樣的獻禮電影,能夠讓三十八名慘死的礦工重新回到人間,這樣的電影拍得愈多愈好,但這樣的獻禮電影,卻成為官員升官的台階和一些人發財的良機,這種做法,豈不是在那些遇難者親屬的傷口上再插一把刀?喪事喜辦是內地官場的潛規則,一場災難下來,報道的往往不是遇難者的情況等最核心的元素,而是中央領導怎麼關心,省市官員如何批示,書記縣長如何營救,而災難情況則一筆帶過。整個宣傳報道都是官員在唱主角,畫面上都是領導的關心,這種災難報道,猶如官員的政績宣傳。最搞笑的是,四川大地震明明是一場十幾萬人死傷的大悲劇,但一些無聊文人偏偏要向政府表忠心,山東一位文聯副主席甚至寫出「縱做鬼也幸福」的詩句。這種無視遇難者的不幸,欲賦諛詞強說幸福的做法,不僅毫無人性,而且是對遇難者的踐踏,難怪作者被千夫所指。最近幾年,但凡獻禮片都是陰陽怪氣,去年一部描寫南京大屠殺的電影《南京!南京!》,也是「十一」獻禮片,但整部片子充斥着對日本皇軍人性光輝的讚揚,今次王家嶺礦難,則是對政府的歌功頌德。看來,所謂的獻禮片,都是垃圾片。 你老味
真係"沒有最無恥, 只有更無恥"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