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美国是如何改造日本的?
本帖最後由 柳寻风 於 2010-4-30 20:19 編輯部分转自信力健的博客。
战 后 体 制
1945年8月15日,悲惨的太平洋战争结束了,日本置于联合国占领之下,并被要求实施波茨坦宣言条款。联合国军最高司令是美国的麦克阿瑟元帅,实质上占领的主体是美军。占领政策采取间接统治方式,即由联合国军总司令部(GHQ)向日本政府发布命令或劝告,使其执行。占领政策的最终目的在于推进去军事化和民主化,使日本不再构成对于世界的威胁。
(1)民主化政策的开始
战争一结束,日本政府根据波茨坦宣言不断地着手于实现非军事化和民主化。首先解散军队,逮捕战犯嫌疑犯。1945年10月废除治安维持法,释放政治犯。还有,接受GHQ进行五大改革的命令,12月制定了新的选举法,承认妇女参政权;同月制定了工会法,保障工人权利,承认工人有团结权和争议权。宗教方面,神道与国家分离。另外,次年1月开始将军国主义领导人开除公职。
(2)解散财阀与农地改革
与政治民主化相并行,占领军着手实现经济民主化。GHQ认为控制日本经济的财阀是军国主义的潜在势力,同时将战前的寄生地主看作是让许多佃衣隶属于他们之下交妨碍民主主义发展的一大温床,命令将其解散并进行改革。
首先从1945年11月起,三井、三菱、住友、安田四大财阀的总公司以及控股公司、准控股公司共计83家被点名要求解散。财阀解散后,1947年4月制定了禁止垄断法,防止将来日本企业实行垄断性结合;12月又制定了防止经济力量过度集中法,以防将来单个企业经济力量过度集中。
1945年12月,GHQ进一步发出农地改革指令,从1946年到1949年进行了两次农地改革。凡住在外地的地主所持有的全部耕地、当地地主所持有的佃耕地1町步、自耕兼出租者合计3町步以外的耕地,均须廉价卖给佃农。这样,自耕地达到了总耕地的90%,提高了农村生活水平,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实现了民主化。
(3)制定日本国宪法
上述各种民主改革的方向,必然需要修改明治时代制定的宪法。宪法的最后修改草案,经过若干词句上的修正以后,1946年10月在帝国议会上通过,11月3日公布,第二年1947年5月3日实施。
新宪法以主权属于国民、和平主义和尊重基本人权为基调;天皇作为日本国民整体的象征;同时,代表全体国民的议员所在的国会成为国家权力的最高机关,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组成。国民的基本人权作为永远不可侵犯的权利得到保障和确立。宪法在第9条中进一步规定放弃战争,宣布了和平主义的原则。
(4)各种制度改革
紧接日本国宪法的制定,各种制度也相断进行了改革,制定了新的法律。1947年公布了地方自治法,地方公共团体的长官实行直接选举,加强了地方自治。另一方面,根据同一年制定的劳动基本法,实行了8小时工作制,并规定劳动条件的最低标准,等等。新民法废除了家庭、户主制度和家业继承制度,制定了尊重个人人格的新的家族制度。
教育制度方面,也在1947年3月制定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谋求个人的尊严和丰富的文化艺术教育。还通过实施6、3、3制的新学制,义务教育延长为9年,即到中学3年级为止。接着于1948年公布了教育委员会法,推进教育行政的民主化和地方分权化。
(5)战后的政治制度
民主政治的根本精神在于实现主权在于国民,但仅有这一方针并不能确保人权。于是,日本国宪法按照权力分立的原则,将国家的权力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类,并将其功能分别由国会、内阁和法院承担,以防滥用权力,使其保持「制约和平衡」。
首先,国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国家唯一的立法机关。国会除行使立法权制定法律以外,还行使预算审议权和国家政治调查权,对国民的信任和委托负责。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字组成。如果两院表决不一致时,有关法律提案的表决、预算的表决、批准条约以及提名内阁总理大臣等,规定众议院的表决占优先地位。
行政权属于内阁。内阁由总理大臣及其他国务大臣组成。日本内阁的成立以国会为背景,采用议院内阁制。内阁的存在须取得国会,特别是众议院的信任。内阁除一般行政事务外,还办理执行法律、处理外交关系、缔结条约、编制预算等等重要事务,并且对于天皇的国事活动具有建议和认可等权限。 司法属于法院。法院最高法院和下级法院。下级法院设有高级法院、地方法院、家庭法院和简易法院等。为了使审判公正,法院独立于其他国家机关,并且具有违宪法审查权,即可以审查法律、规章等是否符合宪法。
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后,为了确保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军事威胁,麦克阿瑟以本国政治制度为模式,对日本的政治、经济、军事和社会的各个方面实施了大规模的民主化改革,力图将日本纳入美国的战略轨道。
麦克阿瑟在日本进行的民主化改革,其基本的依据和政策指导是美国政府颁布的两份文件。其一就是1945年8月29日由杜鲁门批准、9月22日发表的「美国战后初期对日政策」;其二是同年11月3日发给盟军最高统帅的「有关投降初期占领和管制日本的基本指令」。麦克阿瑟采取的每一政策和措施都是在这两份文件的规范和指导下进行的。
在「初期对日政策」中,美国政府首次全面制定了将要在日本实施的政策目标和改革的基本方向。文件表示:日本人民或政府发起的在政府形式方面的改革,凡旨在变更其封建主义和独裁主义的目的的,都将为盟国军政府允许并赞助。具体说来,这种所谓「政府形式方面的改革」,在政治和军事方面主要包括:解除武装和国家的非军国主义化;惩办战犯;鼓励人民争取个人自由和民主进程的愿望。在经济方面包括:经济结构的非军事化;促进民主经济力量;恢复和平经济活动;赔偿和归还掠夺别国的财产和物资等。「初期基本指令」则详细规定了盟军统帅部应对日本实施的改革政策的具体步骤和细节。
在上述政策指导下,从1945年9月开始,麦克阿瑟推行了大规模的民主改革,以便「最后建立一个以支持美国为目的而负责的政府」。具体说来,这些改革主要集中于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改革。麦克阿瑟实施了对日本法西斯的全面整肃政策,其目的在于清除日本政治生活中长期存在的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意识,使代表「日本人民自由意志」的新政治力量和新领导人能控制政权。整肃共分两个阶段,1947年1月以前主要是国家层面的整肃,此后扩大到社会层面。第一阶段始于1946年初,该年1月4日,麦克阿瑟颁布两个「整肃令」,其一宣布取缔一切鼓励军国主义、赞成或助长日本建立亚洲霸权的极端民族主义政党,其中包括大政翼赞会、黑龙会等27个臭名昭著的组织,2月23日,列入整肃名单的团体增加到147个;其二称为「解除公职令」,规定一切积极参与推进军国主义活动和军国主义团体的成员均在整肃之列,不得继续担任公职,对参加众议院选举的所有候选人进行甄别。政治整肃的结果对日本政治产生了巨大影响。凡1937—1945年间担任过内阁成员以及与「思想控制」有关的官员全部被清除出政府。整肃于1947年1月进入第二阶段,对象进一步扩大到地方官员、经济界和舆论界的头面人物,受到甄别的人数先后多达71万,其中20多万人受到整肃。1948年3月,整肃基本宣告结束。
整肃的同时,麦克阿瑟认为:解散日本多达589万的军队和不计其数的准军事组织,是民主化政策能够实现的基本前提。因此,从1945年9月起,美国就着手解散日本军队以实现其非武装化。9月3日,盟总颁布《关于在日本某些地区设置盟国占领军,以及具体指导日本解除武装和复员的命令》。解散命令执行得非常迅速,到10月15日,麦克阿瑟宣布,日本全国武装兵力解散问题业已告终,日本军队不复存在了。1947年,日本在国外的300多万军队继续被遣返回国,作为军事强国的日本从此不复存在。
此外,与处理纳粹战犯一样,盟总处治了日本战犯。1945年9月11日,麦克阿瑟宣布逮捕前首相东条英机等首批39名甲级战犯,年底又逮捕了104名甲级战犯;1946年1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成立并开始审判战犯,1948年11月,法庭判决首批25名战犯中7人绞刑、16人无期徒刑,使战争罪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第二,社会民主方面的改革。麦克阿恐改革的最初着眼点就是在日本推行民主和自由。1945年9月10日,盟总发布的第一项改革指令,是「关于言论和新闻自由的指令」。随后,它又先后发布了《关于日本新闻规划的备忘录》、《关于废除对政治、公民、宗教自由限制的备忘录》、《废除对新闻、电影、通讯的一切限制的法令》等有关改革文件。10月4日,麦克阿瑟颁布《撤消对于政治自由和其他自由的限制的法令》,正式拉开了社会民主改革的帷幕。10月11日,麦克阿瑟在接见新任日本首相币原时,将这套政策概括为「确保人权的五大改革」,即男女完全平等、促进工人的团结和组织、教育的自由主义化、将国民从专制政治中解放出来、日本的经济结构民主化。五大改革指令的发出,是促使日本社会按美国意图走西方民主化道路的重要措施。
第三,修改宪法,改造日本的政治制度。为了确保日本不再走上军国主义的道路,使日本政治适应美国的战略需要,美国从1945年开始就着手将各项民主改革法律化,力求通过立宪的形式彻底改造日本的政治制度。占领初期,麦克阿瑟就要求新组成的日本政府组成修宪班子,并提出修宪的基本原则是:在修改后的宪法中,日本政府不应再对天皇而应对一个具有广泛性的、在投票基础上产生的选举团负责;天皇制的保留或废除由日本自行决定;今后可能设置的军事机构的首脑必须由文职人员担任。根据上述原则,日本先后于1945年底和1946年初提出两个修改宪法草案,但由于在天皇的地位问题上始终不合美国之意,美国决定干脆抛开日本政府,亲自负责修改宪法。1946年2月,麦克阿瑟同时规定了修宪三原则:(一)保留天皇制,但其权力必须受宪法的限制并从属于人民的最高意志;(二)日本永远放弃战争和战争准备;(三)废除日本国内现存的一切封建制度。经过短短六天的准备,修宪班子就以美国政治制度为蓝本制订出了一部日本的新宪法草案,1946年3月5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该草案。同年11月3日,日本新宪法正式颁布并生效。
新宪法除两项条款外,几乎完全是美国宪法的翻版。这两项条款是:变绝对天皇制为相对天皇制,规定「天皇是日本国之象征,是日本国民统合之象征,其地位基于国民之总意,主权属于日本国民」,废除枢密院、内大臣府等天皇的直属机构,首相由国会提名通过,内阁对国会负责;放弃战争权利,规定「日本国民诚实希求基于正义与秩序之国际和平,永远放弃由国家权力发动之战争、武力威胁或行使武力作为解决国际纠纷之手段。为达到前项目的,不保持陆海空及其他战争力量,不承认国家之交战权」。
第四,解散财阀,实现经济生活民主化。财阀集团是战前日本最有势力的经济力量,控制和操纵日本的政治、经济生活的基本方向,是「日本最大的战争潜在势力,正是这些财阀使得日本的一切征服和侵略行为成为可能」。基于消灭日本军国主义的经济基础的考虑,美国将解散财阀、解散大的家族联合企业和分散日本经济权力作为重要的改革内容。1945年9月21日,麦克阿瑟发布解散财阀方针的指令,要求日本政府消除经济生活中的垄断现象,鼓励并赞助在民主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工业、农业和劳工组织。随后,盟总责令最大的15家财阀汇报其营业内容与资本构成,宣布冻结全部财产。同年年底,美国政府成立了一个由财政经济专家组成的财阀调查团前往日本,随后又成立「控股公司清理委员会」,具体负责解散财阀的工作。11月4日,在盟总指令下,日本政府被迫在一拖再拖之后提出了解散财阀的具体计划。1946年9月至1947年9月,盟总先后指令解散了83家大型财阀企业。1947年,日本政府分别颁布以限制与分割垄断企业为目标的《禁止垄断法》和以实现经济民主化为目标的《经济力量过度集中排除法》,先后解散了三井、三菱、住友等最大的财阀集团,限令财阀家庭的领导一律辞去其担任的经济职务。1948年以后,由于「冷战」爆发以及日本政府的敷衍塞责,美国放弃解散财阀的政策。因此解散财阀工作并不彻底,许多财阀得以保留,并成为后来日本垄断财团的支柱。
第五,农地改革,摧毁日本经济的封建主义基础。土地问题是日本因明治维新不彻底而遗留下来的严重制约社会进步的消极因素。由于少数地主占有大量土地,人多地少的日本农村阶级矛盾十分突出。战后初期,粮食匮乏情况十分严重,农民与地主之间的纠纷和冲突进一步加剧,租佃纠纷从战前的每年平均900余起激增到1945年的5171起。为了避免日本经济的崩溃和社会的大动荡,占领军当局决定立即在日本实施农地改革,以平息农民对没有土地的严重不满。1945年12月9日,盟总向日本政府下达《关于农地改革的备忘录》,要日本政府根除「那些长时期以来损害土地结构的恶弊」,限三个月内向盟总提交将土地从地主手中转让给耕种者的计划。1945年12月29日,日本政府颁布了第一份农地改革方案,但因该方案明显偏袒地主,遭到无地农民的强烈反对。在占领军当局的直接干预下,1946年6月30日,日本政府颁布第二份农地改革方案,并于10月份得到盟总的认可后开始实施。该方案规定:国家强行收购不在乡地主的全部土地;在乡地主超过1町步(折合15市亩)以上、自耕农超过3町步以上以及其他经由各级农地委员会决定的土地也均在收购之列;收购后的土地,按低价出售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原租佃农户有优先购买权;残留的出租地的地租由过去的缴纳实物改为缴纳现金,地租率水田不得超过产值的25%,旱地不得超过15%。农地改革虽未能彻底解决农村的社会矛盾,但它摧毁了日本军国主义赖以生存的封建土地所有制,有助于社会进步和美国统治地位的巩固。
战后初期,麦克阿瑟在日本推行的大规模民主化改革彻底消除了日本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日本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民主化进程,为其日后走向现代化奠定了社会政治基础。这些史料,王绳祖教授在《国际关系史》中都有详细的阐述。
日本「经济奇迹」或者说日本的经济起飞,显然不能跟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赔款相联系,因为,这个时间跨度太大,将近50年。而且,二战末期,日本的经济非常萧条,濒临崩溃。即使日本曾经获得了巨额的中国甲午战争赔款,在二战后这样的衰败基础上,那些赔款早已「随风而逝」了。笔者查到的资料表明:二战末期,包括惨遭原子弹袭击的广岛、长崎在内,日本全国共有119个城市化为废墟,毁于战火的住房达236万栋,900万人流离失所。近一半的工业设备、道路、桥梁、港湾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工矿业生产急剧下降,如果以战前1934~1936年平均水平为100,1945年的工矿业生产指数仅为60。2,1946年更跌到30。7。1945年农业歉收,大米产量只有常年的六成,酿成了严重的粮食危机。由于物资极度缺乏,货币发行量激增,通货膨胀日甚一日。1945年秋到1946年初,主要消费物资的黑市价格暴涨为官价的30倍到60倍。经济上的混乱状况一直持续到1947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日本经济为什么得到快速增长?
一方面,美国和日本采取的诸多措施以及朝鲜战争等契机,促使日本经济得到快速恢复,为后来的经济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美国一再削减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到1954年5月干脆一笔勾销,已拆迁的工业设备也全部发还。美国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从1949年到1951年,美国以「占领地区救济基金」和「占领地区经济复兴基金」名义,向日本提供的贷款和美援物资达23亿美元。「道奇整顿」使日本政府的财政收入在1949年度首次由赤字转为盈余,货币发行量趋于减少,物价水平开始下降,猖獗一时的通货膨胀得到了缓和,为尔后的经济恢复创造了必需的前提。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火和给养等,日本从提供商品和劳务得到的「特需」收入,1950年为1。49亿美元,1953年猛增为8。 09亿。战争期间合计为24。7亿美元,占同期日本出口总额的一半。设备更新带来的效应。1951年,日本企业中使用期限超过6年的旧设备占 71%,1955年便下降为 42。8%。1951年至1955年,日本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47%,工业生产平均每年增长12。3%。
在上述种种举措的作用下,1956年,日本《经济白皮书》正式宣布:「现在已不再是『战后』,我们现在面临着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局面,在恢复中求发展的时代已经过去。今后的发展要靠实现现代化。」
另一方面,日本经济得到恢复、可以考虑经济发展途径的状态之后,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诱导、扶植等产业政策。这种政策被称为开发主义,其基本特征是促进从国家立场视为必要的产业,并以该产业为方向去诱导民间企业。具体讲,即确定优先产业,制定发展该产业的计划,并动员有关技术。为防止该产业在充分成长之前发生使整个经济衰退的过度竞争,创造并维持适度竞争的条件,必要时给以资金补助;制定防止外国过早进入的保护政策,无原则的限制参与等。同苏联相比,日本由官厅集中指导产业,容易做到以通产省为中心调整政策重心。此外,各个部门分担的功能简单明确,如财政和金融由大藏省、货币由日本银行、计划由经济企划厅、粮食关系以大米的统配权为中心由农林省分别承担。这对经济的发展,具有体制优势。
在产业的选择上,日本抛弃了战前那种军需产业,而以和平产业为特征,即主要是考虑消费。在经济恢复以后,日本首先选择家电产业作为扶植产业。在技术上,这个产业直接引进欧美的先进技术,并进行了吸收和改进。家电产业的增长,一是普及了耐用消费品;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被称为「阴影下劳动」的主力军家庭主妇的生活时间;三是形成了大众消费品市场。当时被宣传为「三种神器」的是电冰箱、电动洗衣机、电子吸尘器;紧接着出现了「三C神器」,即空调、汽车、彩电。家电产业得到发展之后,日本的政策转向扶植汽车产业。小汽车产业的形成,被称为是由家电产业登场为开端的「第一次大众市场经济」的完成。20世纪80 年代中期,出现了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技术市场成熟化而开始了整个产业的信息化,被称为「第二次大众市场经济」。此阶段,住宅需求等得到启动,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开发主义政策的实施,日本经济得到迅猛发展。具体而言,1956年以后的日本经济发展大体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6~1964年。日本围绕重、化工业化,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和设备更新,为国民经济全面现代化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1964年的国民生产总值比1956年翻了一番。第二阶段是1965~1973年。日本从经济上、技术上全面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决定性阶段正是这一时期。其间,日本的实际国民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10。 5%。1967年,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超过了英国和法国,1968年又赶上联邦德国、苏联,国民生产总值(GNP)跃居世界第二位。1973年日本的经济规模等于1965年的2。4倍。
日本的工业化,开始于二战之后,完成于20世纪80年代。工业化的实现过程,伴随着经济的迅猛增长,特别是1956~1973年这一期间,日本实际国民生产总值每年平均增长10%以上。这种迅猛的经济增长态势,被誉为「经济奇迹」。统计数据显示,1960年,日本的国民总支出为 15。4866万亿日元;1970年的为73。1884万亿日元;1980年的为240。0895万亿日元;1990年的为428。6675万亿日元。也就是说,如果把1960年日本的国民总支出作为100的话,1970年的为473,1980年的为1550,1990年的为2768。
http://club.kdnet.net/newbbs/dispbbs.asp?boardid=1&id=3379473 美帝國主義 天真爛漫 拋棄盟友 背信棄義 致令大6落入赤肥手中 甘犀利啊·~~~~~~~~~~~~~~~~~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