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n 發表於 2006-3-8 18:07:23

大粵文化史話(二)

粵語詞彙大考證

引言:

 研究粵語詞彙之源, 猶如閱讀一部壯麗的史詩,風雲變幻、滄海桑田, 都歷歷在目。正是:

  古語記滄桑,
  雅韻頌昇平。
  粵人今安在,
  可解鄉音情?

----------------------------------------------

"停"(挺2)

 對人或事物的類別區分, 廣州話稱為停。如: 哩停人, 個停貨。又指成數, 一成叫一停。俗語的這個停, 詞源相當久遠。

 唐王籍《宮棋》詩: "宮棋佈局不依經, 黑白相和數子停。"

 《三國演義》第五十回: "三停人馬, 一停落後, 一停填了溝壑, 一停跟隨曹操。"

 《紅樓夢》第六十八回: "彼時大觀園裏的十停人已有九停知道了。"

 上面所舉書證的"停", 都與廣州俗語的"停"同義, "謂分一體為若干部分也"。

 停的重疊形式為"停停", 有強調意味, 義近種種。元雜劇《羅李郎》第三折: "只被他明明的搶了媳婦, 停停的要了傢俬。" 《老生兒》楔子: "老夫將我這傢俬停停的分開, 與我這女兒和這侄兒。"廣州人說的"一停停", 即一種種。

 停, 又可作均勻解。如: "停當; 停妥; 骨肉停勻。《書法三昧》說得很具體: "佈置如'中'字孤單則居中; '龍'字相並則分左右為二停; '衡'字則分縱為三停; '雲'字則分上下為二停"。

 原來, 停與亭通, "亭者, 均也, 平也。" 所以居間調解就叫調停。停午又作亭午, 即中午、正午。李白《大車揚飛塵》詩: "亭午暗阡陌"。

----------------------------------------------

"相與"

 相與, 指人與人之間彼此相交接。廣州口語常用詞。如: 推誠相與; 多年相與。引申指人的脾性、修養。如: 好相與; 難相與; 肥人多數易相與。

 相與一詞, 源自遠古, 先秦典籍及其後史冊有載。

 《周易.艮(卦)》: "上下敵應, 不相與也。"

 《莊子.大宗師》: "相與於無相與, 相為於無相為。"

 《呂氏春秋.慎行》: "為義者始而相與, 久而相信, 卒而相親。"

 《儒林外史》: "和尚、道士、工匠、花子, 都拉著相與, 卻不肯相與一個正經人。"

 義近相與, 還有"相於"。於者, 厚也, 好也。如孔融《與韋端書》: "不得復與足下岸幘廣坐, 舉杯相於。" 清王時憲《廣州竹枝》: "東村西村同裏居, 出門相見還相於。"

----------------------------------------------

(待續)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粵文化史話(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