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正 發表於 2010-3-23 21:55:42

朱熹獨尊廣府話 (轉載)

[转帖]转贴者声明:本帖观点不代表转贴者的观点.[转帖] 转自百度廣东話吧
      发表者:廣州趙陀发表于 2010-3-18 09:58http://tieba.baidu.com/f?z=731261484&ct=335544320&lm=0&sc=0&rn=30&tn=baiduPostBrowser&word=%B9%E3%B6%AB%BB%B0&pn=0 .朱熹獨尊廣府話 (轉載)..在记述南宋文豪朱熹语录的《朱子语类》中,卷第一百三十八,里面记录着朱熹在讨论雅言时的这样一段话: 「四方声音多讹,却是广中人说得声音尚好。盖彼中地尚中正。自洛中脊来,只是太边南去,故有些热。若闽浙则皆边东角矣,闽浙声音尤不正」。其实这里面就包含了对广府话的评价,而且对广府话的评价十分高。
   
      他整段话的意思系:(当时)全国各地的雅言的语音都发生了变化了,惟独广中人讲的雅言还算标准。因为那个地方「尚中正」,居自河洛而下的中路,只是靠在最南边,所以气候比较热。如果福建、浙江就都是在东面边路的角落了,福建、浙江的雅言发音尤其不准。
   
       那么,朱熹讲的广中人是哪个地方的人呢。从他的话给出的信息有那么几个:1. 此地叫广中。2. 此地自河洛而下的中路的最南边。3. 此地气候比较热。我们再回过头看南宋的地理位置。能同时满足这三个条件的就只有岭南的广信地区了。
   
       广信地区上古时叫苍梧,当年舜帝南巡就是在此逝世的,自古就是人文开化之地;秦统一岭南后始叫广信,该地位于漓江桂江汇入珠江的江口,而漓江上游是通往中原的灵渠,因此该地是秦的军事要塞。北方南下的军队通过灵渠至此,再进军,就要东西分兵。广信以东为广东,广信以西为广西,所以广信亦叫广中(宋时又叫广南中路),这个叫法一直沿用至今。秦代以来,此地是以秦汉雅言作为日常沟通的语言的,流传到今天,也就是现代粤语里面的梧州话。
   
       那么朱熹讲的「洛中脊」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自河洛而南下,越嵩山,过南阳,进入驩兜的地盘,再沿汉水南下便可到达洞庭湖边的三苗地盘,穿过三苗地盘,绕到洞庭湖南边,再沿湘江、潇水向南上溯,即可到达跨越南岭的潇贺古道。出潇贺古道南端贺州,南行不远就是苍梧(后称广信)。这一路是自古中国重要的南北通道。这条通道存在了过万年了,当年舜帝平定三苗叛乱,将三苗叛军逐入三危山(今苗岭)后向南巡狩,就是沿此道进入苍梧的,最后还在苍梧逝世了。这条通道不但是重要的交通通道,还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从八十年代以来,考古陆续在珠江水系的广东曲江大岩塘洞遗址、广东英德牛栏洞遗址和广西临桂大岩遗址发现一万年前的栽培植稻硅化石,以及后来在两广交界的珠江水系地区,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大量培植稻硅化石,显示岭南地区是最早的水稻种植地区。1993年在长江水系的湖南道县发现了近万年的栽培植稻硅化石,结合1988年在古洞庭湖边的澧县彭头山遗址发现八千年前的碳化稻壳遗迹,我们揭开了水稻种植技术传播途径的谜底。原来水稻种植技术传播就是从岭南沿着这条南北通道传入河洛地区的(四千多年前开始种植水稻),从而孕育了汉文明的鼻祖——河洛神农部的农耕文明。这条南北通道就是朱熹讲的「洛中脊」。而「洛中脊」南端的广信,地属岭南,亚热带气候,温润湿热,与南岭以北的温带地方相比,自然就显得「有些热」了。
   
       那么为什么朱熹对全国各地的雅言发音都看不上,却单单看好广中人的语音呢?朱子说:「四方声音多讹,却是广中人说得声音尚好。」,其实并非偶然!
   
       广信是秦在岭南置郡后,三郡以外的一个重要军事据点,位于漓江、桂江汇进珠江的江口,当时中原军队南下必经之地,军事地位显赫。系管理独立于桂、象、南海三郡的军事特区,汉武后升格为岭南的管治核心。秦汉以来广信居住了大量的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县人」(广府人),正是由于来自全国各地,无法使用各地方言良好沟通,因此,此地早早就摒弃所有方言,使用汉语的通语——雅言作为日常交流用语,在此地雅言基本不受方言影响。同时也早早地建立了规范的雅言公学。最早记载是东汉时期陈元、士燮在广信兴学,教中县人后代学雅言,形成了规范的雅言教学体系和校音机制。古汉语雅言在此地得到了得天独厚的传承条件,这是全国罕有的。因此在后来,中原遭受五胡乱华和五代十国两次外族大侵扰后,全国雅言语音出现语音改变,而广信地区的雅言语音依然可以不受干扰,不失正音。
   
       出生在福建的安徽婺源人朱熹正因为知道个中原由,所以才推崇广中人的雅言语音,也就是今天广府话(粤语)里面的梧州话。并且深恶痛绝地指出深受方言干扰的福建、浙江地区的雅言发音不正统。
   
       注意:朱熹说「闽浙声音尤不正」,是指两地人的雅言发音,不是指两地的方言。此两地的方言源于百越语系,与华夏语系的方言有较大的偏离,原因是百越融入华夏的时间较晚,诸多语言习惯未与其他华夏地区趋同。因此,此两地的雅言语音受方言干扰较其他地区严重。.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朱熹獨尊廣府話 (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