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语最初发源地
粤语又称广府话,白话或唐话,但习惯上人们多称广东话。是汉语七大方言中的一种最有特色的第二大汉语(在国内它的普遍性仅后居普通话,在海外它就是中国话的一种最通行华语) 。关于粤语的来源,叶国泉、罗康宁教授在他们合作的文章《粤语源流考》中说:“粤语虽以‘粤’命名,却跟古‘百粤’的语音没有亲缘关系。它不是古粤地的土产,而是汉族移民从中原带来的。”
秦汉以来,大量的中原移民顺潇水—贺水古交通线来到岭南,并在西江中游一带定居、
繁衍,并保留着他们所来处的中原古汉语。陈乃良先生参考《粤语流源考》的论证,分析指出粤语的流通有三个层次:
(一)以广州话为中心,以珠江三角洲和西江流域两岸的县市话语为基础,是粤语系统中最流行的主体方言;
(二)珠江或西江流域的外围或边远地区,例如东莞、增城、从化、清远、广宁、怀集、新兴等等,以及广西的岑溪、容县、玉林、南宁等地。这些市县的方言与广州话比较,有各种不同的特点,但语言、词汇仍大同小异,跟广州人用方言交谈,还可以互相通话;
(三)非珠江或西江中游地区,如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阳山、阳春、阳江、信宜、高州、化州、吴川、连南、连山等县市以及广西合浦、廉州、灵山部分乡镇,这些远离西江中游地方的粤语,语言和词汇和广州话有较大差别,广州人难以听懂。罗康宁教授在《封川话浊塞音声母初探》中论证,封川话较完整地保存了古汉语浊塞音声母系统,这种现象在粤省粤语各种层次方言中是特有的。罗文研究后的结论是:“正因为封川话浊塞音声母是《切韵》以及《切韵》之前古音的保留,我们就可以进一步推断:在《切韵》之前大约汉至南北朝这一时期,中原汉语就已传入封川,并逐渐偏离它原来的发展轨迹而形成一种方言。从今天的封川话,我们可以窥见早期粤语的某些面貌”。
总的来说目前的研究结果是:粤语是由中原的古汉语传到广信(今封开县)一带,然后在当地保留、发展再向外传播的。直到现在,封川的土话还保留有早期粤语的一些特点,这是其它地方方言所没有的。这一点直接说明现在说封川话的封川一带地方就是粤语的发源地。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