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果老祖師的故事
<br><br>唐玄宗宿有仙根,故與佛道眾高真皆頗有緣分。例如,八仙之一的張果老,便曾多次面見唐玄宗。<br><br>有一次,唐玄宗見張果老態龍鍾,忍不住問:「先生是得道之人,為何發疏齒落,老態龍鍾 ? 」<br><br>張果老答:「衰朽之歲,也沒什麼道術可依慿,所以才變成現在這樣子,實在令人羞愧。不過今天若將疏發殘齒拔去,不就可以長出新的來了嗎 ? 」於是便在殿前拔去鬢髮,擊落牙齒。玄宗看得有點害怕,忙叫人扶張果老去休息。一會兒張果老回殿,果然容顏一新,青鬢皓齒。於是當時的達官貴人都爭相拜謁,求教返老還童之秘訣,但都被他拒絕了。<br><br>唐玄宗開元二十一年,恒州刺史韋濟將其奇聞上奏皇上,玄宗召之,張果老再次裝死,氣絕很久才甦醒,使者不敢進逼。玄宗聞知,再次派徐嶠去邀請。張果只得進京。<br><br>據說唐玄宗對其傳聞有疑,曾叫善算夭壽善惡的邢和璞給張算命,邢卻懵然不知張的甲子。<br><br>又有道師「夜光」善視鬼,玄宗令他看張果,他卻問:「張果在哪?」 居然對面而看不見。<br><br><br><br><br>[ 本帖最後由 乜哥 於 2009-12-6 10:16 編輯 ] 唐代高道羅公遠傳奇<br><br><br>唐朝玄宗年間,天下承平日久,百姓安居樂業。開元六年立春這天,江南道鄂州,一年一度的春設大會又開始了。春設,是民間迎春的祭祀活動,唐朝時候尤其講究。這一天,當地刺史要修齋設醮,舉辦各種祭拜儀式,各種講經變文、百貨交易也會在這一天雲集。 <br><br>話說這年春設,全城百姓,不論男女老幼傾巢而出,鄂州前門廣場上人聲鼎沸鼓樂喧天。這時候,有一白衣人,容貌怪異,身型魁梧,高一丈有餘,混跡於熙熙攘攘的人群當中。此人左顧右盼,很是自得其樂,悠哉遊哉在集市上溜達。過了一會,跟上來一個小童,面頰紅潤,雙目有神,個兒不大,氣勢不小,朝著大個子呵斥道:「你這家夥,不老實待著,怎麼跑這嚇唬人?還不快走!」<br><br>大個子一聽,低頭看了一眼小童,提起衣袍慌忙跑了。哪來這麼個小童?這個身材高大的家夥又是誰?旁邊幾個負責治安的小吏都看在眼裏,覺得小童非同一般,上去一把抓住就找刺史去了。刺史正在舉行宴會,小吏湊上去如此這般耳語一番,刺史還真來了精神,忙問小童姓甚名誰,何以有如此聲威?小童於是上前一步高聲道:<br><br>「姓羅,名公遠,從小喜歡道術。剛才見守江龍跑到岸上看熱鬧,我特來把它趕回去。」<br><br>刺史不信,說:「除非你讓我見到那條龍的真身,不然我就當你撒謊!」 羅公遠應道:「好!後天我們等著瞧!」<br><br>一轉眼,日子到了。這天,羅公遠、刺史及手下一幹人等來到江邊。只見羅公遠在離江一丈多遠處挖了個一尺多深的小坑,再把江水引入坑中,刺史和鄂州百姓都在一旁看著。沒多久,只見一條五六寸長的魚,順著江水往小水坑這邊游來。小魚游得很快,騰躍翻轉,個頭越來越大。不大一會,黑氣滿天,遮雲蔽日,伸手不見五指。而羅公遠鎮定自若,力邀刺史到渡口的小亭子上觀看,刺史等人還沒登上去,烏雲密佈的天空就開始電閃雷鳴、大雨如注。頃刻間,雨過天晴,一條大白龍出現在江心,身子隱在水中,龍頭卻已伸到天邊的彩雲之中。這番勝景,大約一頓飯功夫才漸漸隱去,看得眾人目瞪口呆,刺史亦心服口服,對小童禮敬有加。<br><br>唐玄宗是個喜歡談玄論道的皇帝,各地有什麼嘉瑞仙跡,都爭著上奏皇上。因此,鄂州刺史急忙將羅公遠的事跡上奏,並把羅公遠送到了京城長安。玄宗聞奏後,下旨召見,於是羅公遠便進宮了。<br><br>羅公遠進得宮中,見玄宗正和張果、葉法善二人下棋。張、葉二人都是有大神通的著名高道,他們見到羅公遠後,哈哈大笑道:「一個村野小童,有何能耐?」 說著,二人手裏各攥上十幾枚棋子,問道:「你若高明,說說我們手裏各有多少棋子?」 羅公遠不慌不忙,答道:「你們手裏空空如也,什麼都沒有!」 張、葉二人鬆開手掌一看,果然剛剛攥在手裏的棋子全不翼而飛了!正要四下尋找,羅公遠說:「二位仙翁,不要找了,請看!」 羅公遠伸出小手,棋子正在他掌心。張、葉二人四目相對,驚駭不已。玄宗大喜,即讓羅公遠與張果、葉法善平起平坐。<br><br>劍南之地有一種水果,鮮美無比,一日一熟,第二天即熟爛不可食,故名「日熟子」。果熟季節,正值長安天寒地凍之時,張果、葉法善用仙術取運,每天過午就能運到長安。可是有一天,等到夜晚,日熟子還沒到,張、葉二人一琢磨,心想一定是羅公遠在故意搗亂,於是問道:「是羅君施展神通否?」 羅公遠笑了起來,隨手把火爐上插著的一根筷子拔出,沒過多久,日熟子就到了。葉法善問運送日熟子的使者:「為何這麼晚才到?」 使者說:「快到京城時,只見焰火連天,綿延數裏,無路可通。剛才火滅了,我才能進來的呀!」 大家一聽,唏噓不已,從此對羅公遠更加敬服。<br><br>轉眼間,到了開元中期。這年中秋,羅公遠陪同玄宗在宮裏賞月。皎皎空中,孤月一輪,玄宗望月沈吟,似有所思。公遠道:「陛下,想到月亮裏看看嗎?」 玄宗驚道:「真的能上去?」公遠取手中拄杖向空一拋,忽見白光一道,手杖化作一座銀色大橋,直達天際,一眼望不到邊。公遠請玄宗一起登上銀橋,二人迎著月亮走去,一步好像跨出千里。但見星辰閃爍,天光燦然,銀橋上越來越冷,寒氣逼人,但玄宗有羅公遠護著,卻也不懼寒冷。也不知走了多久,二人終於來到一座巍峨的宮殿前。公遠道:「陛下,這裏就是月宮啦!」 二人進去一看,只見寬廣的庭院裏,有數百名仙女,穿著素白裙裳,正隨著仙樂翩翩起舞。玄宗問道:「這是什麼曲?」 公遠答:「《霓裳羽衣》也!」 玄宗凝神靜聽,默默把曲調記了下來。參觀過後,二人踏上銀橋原路返回。隨著他們的步伐,銀橋在他們身後逐漸消失,等他們到達地面,銀橋便完全不見了。回到皇宮,玄宗即召來伶官,依所默記譜成曲調,這就是流芳百世的《霓裳羽衣曲》。<br><br>唐玄宗曾想學隱遁術,要羅公遠教,公遠道:「陛下的玉書金格,早已在九清天上。你本是真人降化,為保國安民而來,應該學習唐堯、虞舜的無為而治,繼承文帝、景帝的儉樸節約,不配帶寶劍,不乘坐名馬。以你萬乘之尊、四海之貴、宗廟之重、社稷之大,怎能如此輕佻,只為遊戲玩耍,而去學習小術呢?若學會了隱遁法術,你豈不是要懷抱著玉璽跑進別人家裏,整天混跡於平民百姓中了?」<br><br>玄宗聽了很生氣,怒罵公遠,公遠一閃身,竟跑到大殿的柱子裏面,繼續數落玄宗的種種過失。玄宗火更大了,命人把這條柱子換下來,然後打爛,可是羅公遠又躲到另一條柱子的柱腳石裏。玄宗又命令換下柱腳石,並把它打碎。但柱腳石被打碎成幾十塊後,玄宗赫然發現,每塊碎石上竟然都有羅公遠的影像。沒奈何,玄宗只好向羅公遠道歉,公遠這才從石頭裏出來,恢復如常。<br><br>玄宗仍不死心,懇求公遠傳授隱形術,公遠只好答應,但又教得不全。玄宗跟公遠一起施展隱形術時,果然無人能見;但衹要公遠離開,玄宗一個人作法,不是露出衣帶,就是露出鞋頭,或者顯出影子,宮中的人見了,都知道是皇上。玄宗知道公遠傳授不足,於是賞賜了很多金帛,有時還威脅道:「不盡傳,立刻殺頭!」 但公遠就是不理會。有一天,玄宗氣極了,喝令「綁出去斬首」!就這樣,刀斧手得旨,真的把公遠拉出去斬了。<br><br>此後數年,中使輔仙玉奉旨進入蜀地,走到黑水道時,竟遇見了羅公遠。只見羅公遠身穿道士服,手持一杖,在前面緩緩行走。仙玉策馬追趕,但總是差十多步追不上。仙玉只好喚公遠道:「天師雲水四方,適意快活,難道不想念皇宮裏的老朋友嗎?」 羅公遠停下來,回頭看了仙玉一眼,仙玉忙下馬跪拜。羅公遠對仙玉說:「我棲息於山野林泉之中,以修真為務,自從晉朝咸和年間入蜀,遍訪名山大川,結交高道神人,很久以來一直隱姓埋名。後來聽說天子好道崇玄,我乃捨棄煙霞放曠之樂,忍受著塵世的腥膻,混跡於凡俗之中,衹是為了以至道教化人主。皇上延請我到別殿,向我索要靈藥,我告訴他,俗人的臟腑,葷血充積,三田未虛,六氣未潔,先要精誠守戒,十年以後再予傳授。皇上不但不能守此戒約,還砍了我的頭!不過,得道之人,與道氣混合,世俗兵刃水火怎能加害於我?但念皇上本是真仙,是我在仙都玉京的老朋友,我才親自前來度他。這眷眷之情,一直未能了卻。」<br><br>接著,羅公遠從袖裏取出一包藥,對仙玉說:「「蜀當歸」一包,送予皇上。」 又掏出一封信請仙玉轉交玄宗,說:「皇上若問,就說我姓『維』,名『厶延』,靜真先生弟子也。皇上必定醒悟!」 說完,公遠突然消失不見。<br><br>仙玉回到京師,把公遠的信和「蜀當歸」進上,玄宗看完,惘然惆悵。仙玉剛剛退出去,公遠突然出現在玄宗眼前。玄宗驚問:「先生為何改了姓名?」 公遠答道:「陛下砍了我的頭,所以要改名。『羅』去頭是『維』,『公』去頭是『厶』,『遠』去頭是『延』也。」 玄宗聽了,叩首陳過,請公遠赦免當初之罪。公遠欣然道:「這些都是遊戲而已。得神仙之道者,劫運之災,陽九之數,天地淪毀,尚不能害,何況兵刃乎?」 後來玄宗再次乞求長生之術,羅公遠道:「《經》曰:我命在我,非由於他。當先內求,方能外得。然而,澄心滅慮,披草衣,餐野果,力修苦行,皇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br><br>說完,公遠把《三峰歌》八首傳授給玄宗。玄宗照此施行,一年以後精氣旺盛,神清氣爽、體力不減當年。過了幾年,公遠再次遠走高飛,不知去處。天寶末年,因安史之亂,玄宗奔逃至蜀,羅公遠在劍門關迎駕,護送到成都,然後拂衣而去。後來肅宗即位,玄宗成為太上皇。等唐軍收復長安,玄宗從蜀地回到京城後,才突然悟出,公遠當年所送「蜀當歸」,原來應驗在此!<br><br><br>據《太平廣記·卷第二十二·神仙二十二》<br><br>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