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簡體各有優劣紛爭再起
<P>【商台互動中國組】繁體?還是「简体」(簡體)?自1950年內地開始推行漢字簡化政策後,多年來「繁簡體之爭」一直未有平息,近年台灣甚至要為繁體字申請文化遺產,來保護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的繁體字。而今年全國政協委員潘慶林亦提出恢復繁體字的議案,令人不禁再次關注中國漢字究竟是從簡還是復繁?正當你繁我簡爭論不休之際,瑞典漢學大師馬悅然(Nils Göran David Malmqvist)指出「恢復繁體字符合漢字發展規律。」</P><P>作為諾貝爾文學獎評委中唯一一位懂得中文的瑞典漢學家馬悅然,對內地恢復繁體字率先表示支持,他認為中國地大脈博,造成各地方言甚多,自秦漢以來,繁體漢字的出現彌補各地文化差異的不同。五千年來,古人多以繁體字書寫,恢復繁體字對中華文化傳承具有積極的意義,且與簡體相比,繁體字是最能表現漢字的美感。</P>
<P>台灣總統馬英九早前向內地表達了冀望兩岸一同達到「書同文」的目標,即書籍的印刷出版應採用繁體字,書寫則可以使用簡體字。面對支持繁體字的聲音,內地語言專家則持相反意見,他們認為簡體字的負面作用被誇大,認為不應貿然更改沿用多年的簡體字政策。</P>
<P>不論是支持也好,反對也好,內地有部門已表示:「在法律未修改的前提下,簡體字的使用規定不會調整。」而網友對繁簡的爭論同樣各有支持者,不過有人擔心如果一旦恢復繁體字,將會造成更多文盲。</P> <P>講深筆字同簡/減筆字好啲。</P> <P>我覺得,繁體字(個人都傾向於稱「正體字」)作為中國正統文字應該確立其書面官方文字地位,啲官方正式文件都應該用返繁體字比較妥當;但係另一方面,為咗百姓生活方便,平時喺非正式場合用簡體字進行書面交流都係市場所需,無可非議。</P>
<P>所以,教育時應兩種書面文字並舉,而且要特別強調繁體字先啱,一方面有利於境內外中國文化嘅融合,一方面又可以提升市場運作效率。</P> 當年不搞數個字合併歸一,仍是一對一,我用細明體,你用宋體,我先懶理正簡。數個字合併歸一,害得香港出版大陸作者寫嘅書,明顯看得出係機譯正體,錯字別字連篇,慘不忍睹!<br>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