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詠詩
<P>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P><P><B>葉詠詩</B>,<A title=博士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D%9A%E5%A3%AB&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博士</FONT></A><SPAN style="FONT-SIZE: smaller"><FONT size=1>,</FONT><A title=太平紳士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A4%AA%E5%B9%B3%E7%B4%B3%E5%A3%AB&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 size=1>JP</FONT></A></SPAN>(<A title=1960年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1960%E5%B9%B4&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1960年</FONT></A>-),<A class=mw-redirect title=广州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9%BF%E5%B7%9E&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廣州</FONT></A>出生,<A title=中国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AD%E5%9B%BD&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中國</FONT></A>及<A title=香港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6%99%E6%B8%AF&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香港</FONT></A>著名女<A title=指挥家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8C%87%E6%8C%A5%E5%AE%B6&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指揮家</FONT></A>。</P>
<P>葉詠詩出生於音樂世家,但成才于<A title=香港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6%99%E6%B8%AF&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香港</FONT></A>。父母皆是音樂人。她四歲即隨母親學習鋼琴,八歲參加兒童合唱訓練,十歲開始學習<A title=小提琴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0%8F%E6%8F%90%E7%90%B4&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小提琴</FONT></A>。後隨父親<A class=new title="叶惠康 (尚未撰寫)"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F%B6%E6%83%A0%E5%BA%B7&action=edit&redlink=1"><FONT color=#ba0000>葉惠康</FONT></A>博士學習樂理和指揮。<A title=1978年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1978%E5%B9%B4&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1978年</FONT></A>,葉詠詩獲香港<A class=new title="皇家赛马会音乐基金 (尚未撰寫)"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9A%87%E5%AE%B6%E8%B5%9B%E9%A9%AC%E4%BC%9A%E9%9F%B3%E4%B9%90%E5%9F%BA%E9%87%91&action=edit&redlink=1"><FONT color=#ba0000>皇家賽馬會音樂基金</FONT></A>獎學金,赴<A class=new title="伦敦皇家音乐学院 (尚未撰寫)"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C%A6%E6%95%A6%E7%9A%87%E5%AE%B6%E9%9F%B3%E4%B9%90%E5%AD%A6%E9%99%A2&action=edit&redlink=1"><FONT color=#ba0000>倫敦皇家音樂學院</FONT></A>深造,主修<A title=小提琴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0%8F%E6%8F%90%E7%90%B4&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小提琴</FONT></A>及<A title=钢琴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2%A2%E7%90%B4&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鋼琴</FONT></A>、理論和管弦樂活動,考取了RCM文憑、ARCM和LTCL小提琴演奏文憑以及ARCM鋼琴教學文憑。<A title=1983年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1983%E5%B9%B4&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1983年</FONT></A>她轉赴<A class=mw-redirect title=美国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E%8E%E5%9B%BD&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美國</FONT></A><A class=mw-redirect title=印第安纳大学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D%B0%E7%AC%AC%E5%AE%89%E7%BA%B3%E5%A4%A7%E5%AD%A6&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印第安納大學</FONT></A>繼續攻讀小提琴和<A class=mw-redirect title=指挥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8C%87%E6%8C%A5&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指揮</FONT></A>課程,取得雙主科碩士學位。亦為<A title=香港公開大學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6%99%E6%B8%AF%E5%85%AC%E9%96%8B%E5%A4%A7%E5%AD%B8&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香港公開大學</FONT></A>榮譽文學博士。</P>
<P><SPAN class=mw-headline>早年</SPAN></P>
<P><SPAN class=mw-headline><A title=1985年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1985%E5%B9%B4&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1985年</FONT></A>,葉詠詩在<A title=法国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3%95%E5%9B%BD&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法國</FONT></A><A title=贝桑松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B4%9D%E6%A1%91%E6%9D%BE&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貝桑松</FONT></A>第三十五屆國際青年指揮大賽中葉詠詩贏得冠軍以及金豎琴獎。<A title=1988年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1988%E5%B9%B4&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1988年</FONT></A>在第八屆<A title=东京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9C%E4%BA%AC&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東京</FONT></A>國際指揮比賽中獲獎。<A title=1986年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1986%E5%B9%B4&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1986年</FONT></A>和<A title=1992年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1992%E5%B9%B4&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1992年</FONT></A>,她獲得獎學金參加了鄧肯活動中心的暑期指揮大師班,跟從<A title=小泽征尔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0%8F%E6%B3%BD%E5%BE%81%E5%B0%94&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小澤征爾</FONT></A>、<A class=mw-redirect title=伯恩斯坦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C%AF%E6%81%A9%E6%96%AF%E5%9D%A6&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伯恩斯坦</FONT></A>、<A class=new title="米亚及罗查云斯基 (尚未撰寫)"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1%B3%E4%BA%9A%E5%8F%8A%E7%BD%97%E6%9F%A5%E4%BA%91%E6%96%AF%E5%9F%BA&action=edit&redlink=1"><FONT color=#ba0000>米亞及羅查雲斯基</FONT></A>、<A class=new title="约翰·纳尔逊 (尚未撰寫)"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7%BA%A6%E7%BF%B0%C2%B7%E7%BA%B3%E5%B0%94%E9%80%8A&action=edit&redlink=1"><FONT color=#ba0000>約翰·納爾遜</FONT></A>等大師學習。</SPAN></P>
<P><SPAN class=mw-headline><SPAN class=mw-headline>事業生涯</SPAN></SPAN></P><SPAN class=mw-headline><SPAN class=mw-headline>
<P>從<A title=1986年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1986%E5%B9%B4&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1986年</FONT></A>至<A title=2000年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2000%E5%B9%B4&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2000年</FONT></A>,葉詠詩就一直是<A class=mw-redirect title=香港管弦乐团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6%99%E6%B8%AF%E7%AE%A1%E5%BC%A6%E4%B9%90%E5%9B%A2&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香港管弦樂團</FONT></A>的駐團指揮。</P>
<P><A title=1991年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1991%E5%B9%B4&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1991年</FONT></A>又獲邀為<A class=mw-redirect title=中央交响乐团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AD%E5%A4%AE%E4%BA%A4%E5%93%8D%E4%B9%90%E5%9B%A2&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中央交響樂團</FONT></A>的首席指揮之一。</P>
<P>從<A title=1996年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1996%E5%B9%B4&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1996年</FONT></A>到<A title=2003年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2003%E5%B9%B4&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2003年</FONT></A>出任<A title=广州交响乐团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9%BF%E5%B7%9E%E4%BA%A4%E5%93%8D%E4%B9%90%E5%9B%A2&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廣州交響樂團</FONT></A>音樂總監,併為之引入了<A class=new title="音乐季 (尚未撰寫)"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F%B3%E4%B9%90%E5%AD%A3&action=edit&redlink=1"><FONT color=#ba0000>音樂季</FONT></A>機制,使得樂團水準穩步上升。</P>
<P>她同時還是<A class=new title="泛亚交响乐团 (尚未撰寫)"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3%9B%E4%BA%9A%E4%BA%A4%E5%93%8D%E4%B9%90%E5%9B%A2&action=edit&redlink=1"><FONT color=#ba0000>泛亞交響樂團</FONT></A>的首席客席指揮。另外葉詠詩也經常和<A title=上海交响乐团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8%8A%E6%B5%B7%E4%BA%A4%E5%93%8D%E4%B9%90%E5%9B%A2&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上海交響樂團</FONT></A>,<A class=mw-redirect title=香港小交响乐团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6%99%E6%B8%AF%E5%B0%8F%E4%BA%A4%E5%93%8D%E4%B9%90%E5%9B%A2&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香港小交響樂團</FONT></A>,<A class=new title="湾联合实验管弦乐团 (尚未撰寫)"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9%BE%E8%81%94%E5%90%88%E5%AE%9E%E9%AA%8C%E7%AE%A1%E5%BC%A6%E4%B9%90%E5%9B%A2&action=edit&redlink=1"><FONT color=#ba0000>灣聯合實驗管弦樂團</FONT></A>,<A class=new title="日本大阪管弦乐团 (尚未撰寫)"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7%A5%E6%9C%AC%E5%A4%A7%E9%98%AA%E7%AE%A1%E5%BC%A6%E4%B9%90%E5%9B%A2&action=edit&redlink=1"><FONT color=#ba0000>日本大阪管弦樂團</FONT></A>、<A class=new title="札幌交响乐团 (尚未撰寫)"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C%AD%E5%B9%8C%E4%BA%A4%E5%93%8D%E4%B9%90%E5%9B%A2&action=edit&redlink=1"><FONT color=#ba0000>札幌交響樂團</FONT></A>、<A class=new title="广岛交响乐团 (尚未撰寫)"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9%BF%E5%B2%9B%E4%BA%A4%E5%93%8D%E4%B9%90%E5%9B%A2&action=edit&redlink=1"><FONT color=#ba0000>廣島交響樂團</FONT></A>、<A class=new title="新星日本交响乐团 (尚未撰寫)"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6%B0%E6%98%9F%E6%97%A5%E6%9C%AC%E4%BA%A4%E5%93%8D%E4%B9%90%E5%9B%A2&action=edit&redlink=1"><FONT color=#ba0000>新星日本交響樂團</FONT></A>、<A class=new title="新日本管弦乐团 (尚未撰寫)"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96%B0%E6%97%A5%E6%9C%AC%E7%AE%A1%E5%BC%A6%E4%B9%90%E5%9B%A2&action=edit&redlink=1"><FONT color=#ba0000>新日本管弦樂團</FONT></A>和<A class=new title="九州交响乐团 (尚未撰寫)"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4%B9%9D%E5%B7%9E%E4%BA%A4%E5%93%8D%E4%B9%90%E5%9B%A2&action=edit&redlink=1"><FONT color=#ba0000>九州交響樂團</FONT></A>等亞洲樂團,<A class=new title="波兰华沙管弦乐团 (尚未撰寫)"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3%A2%E5%85%B0%E5%8D%8E%E6%B2%99%E7%AE%A1%E5%BC%A6%E4%B9%90%E5%9B%A2&action=edit&redlink=1"><FONT color=#ba0000>波蘭華沙管弦樂團</FONT></A>、<A class=new title="西班牙纳里夫岛交响乐团 (尚未撰寫)"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A5%BF%E7%8F%AD%E7%89%99%E7%BA%B3%E9%87%8C%E5%A4%AB%E5%B2%9B%E4%BA%A4%E5%93%8D%E4%B9%90%E5%9B%A2&action=edit&redlink=1"><FONT color=#ba0000>西班牙納里夫島交響樂團</FONT></A>、<A class=new title="捷克哥薛施省乐团 (尚未撰寫)"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8D%B7%E5%85%8B%E5%93%A5%E8%96%9B%E6%96%BD%E7%9C%81%E4%B9%90%E5%9B%A2&action=edit&redlink=1"><FONT color=#ba0000>捷克哥薛施省樂團</FONT></A>、<A class=new title="法国吐鲁士国家交响乐团 (尚未撰寫)"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B3%95%E5%9B%BD%E5%90%90%E9%B2%81%E5%A3%AB%E5%9B%BD%E5%AE%B6%E4%BA%A4%E5%93%8D%E4%B9%90%E5%9B%A2&action=edit&redlink=1"><FONT color=#ba0000>法國吐魯士國家交響樂團</FONT></A>及<A class=new title="贝桑松室内乐团 (尚未撰寫)"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8%B4%9D%E6%A1%91%E6%9D%BE%E5%AE%A4%E5%86%85%E4%B9%90%E5%9B%A2&action=edit&redlink=1"><FONT color=#ba0000>貝桑松室內樂團</FONT></A>等歐洲樂團合作。</P>
<P><A title=2002年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2002%E5%B9%B4&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2002年</FONT></A><A title=4月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4%E6%9C%88&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4月</FONT></A>起,葉詠詩接任<A title=香港小交響樂團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6%99%E6%B8%AF%E5%B0%8F%E4%BA%A4%E9%9F%BF%E6%A8%82%E5%9C%98&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香港小交響樂團</FONT></A>音樂總監。</P>
<P><B>葉詠詩</B>為<A class=new title="雨果唱片公司 (尚未撰寫)"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B%A8%E6%9E%9C%E5%94%B1%E7%89%87%E5%85%AC%E5%8F%B8&action=edit&redlink=1"><FONT color=#ba0000>雨果唱片公司</FONT></A>,<A class=new title="马可勃罗唱片公司 (尚未撰寫)"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A9%AC%E5%8F%AF%E5%8B%83%E7%BD%97%E5%94%B1%E7%89%87%E5%85%AC%E5%8F%B8&action=edit&redlink=1"><FONT color=#ba0000>馬可勃羅唱片公司</FONT></A>錄音。</P>
<P><SPAN class=mw-headline>指揮風格</SPAN></P>
<P><SPAN class=mw-headline>葉詠詩的指揮偏屬浪漫一方。她的指揮清澈澄明,表現力強,深受中國聽眾,特別是南部地區的聽眾好評。她于1996年在香港與著名流行音樂歌手<A class=mw-redirect title=張學友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BC%B5%E5%AD%B8%E5%8F%8B&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張學友</FONT></A>一連合作四場演出《<A title=愛與交響曲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6%84%9B%E8%88%87%E4%BA%A4%E9%9F%BF%E6%9B%B2&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愛與交響曲</FONT></A>》另許多年輕一代感受<A class=mw-redirect title=古典音樂 href="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5%8F%A4%E5%85%B8%E9%9F%B3%E6%A8%82&variant=zh-hk"><FONT color=#002bb8>古典音樂</FONT></A>的魅力,獲得廣泛的歡迎,自此開創了香港管弦樂團與其他流行歌手的合作。</SPAN></P></SPAN></SPAN> <P>"再恋钢琴"音乐会 叶咏诗:乐团就是我的乐器(图)</P>
<P><FONT size=2><SPAN id=articleTime>2008年11月30日 09:17</SPAN> <SPAN id=articleSource>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SPAN></FONT></P>
<P><SPAN><IMG src="http://i1.ce.cn/ce/kjwh/ylmb/ylysj/200811/30/W020081130337660606444.jpg" border=0></SPAN></P><SPAN>
<P style="MARGIN: 0px" align=center>上半场结束时,两位女艺术家一起接受了台下热烈的掌声 早报记者赵静图</P>
<P style="MARGIN: 0px" align=left> 昨夜,上海音乐厅的舞台上充满浪漫气氛——一身红裙的日本钢琴家小山石稚惠和照例一身黑色中山装的女指挥家叶咏诗相映成辉——上海交响乐团再恋钢琴音乐会奏响。对于叶咏诗来说,这也是她在十七年后再次和上交携手同台。这位近年一直致力于打破音乐疆界的音乐家在演出前接受了早报记者的专访。</P>
<P style="MARGIN: 0px" align=left><IMG src="http://i2.ce.cn/ce/kjwh/ylmb/ylysj/200811/30/W020081130337693571955.jpg" border=0></P>
<P style="MARGIN: 0px" align=center>叶咏诗在排练现场早报记者张栋图</P>
<P style="MARGIN: 0px" align=left> 早报: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曾和上交有过三次合作,这次有什么不同? <BR><BR> 叶:第一次和上交合作是在1987年,之后是在1990年和1991年。1990、1991年听说是上交最困难的时候,那个时候北京和上海的交响乐团的状况都不太好,很多乐手都出国了。整个感觉,乐团像一个大家庭,大家吃完饭,招呼着开始排练就开始排练了。这次来,只有三四个乐手我认识,别的都是新面孔。在管理上显得更有效率,有集体运作的感觉。</P>
<P style="MARGIN: 0px" align=left> 早报:和日本钢琴家小山石稚惠是第一次合作么? <BR><BR> 叶:我本来也以为是第一次,后来来的时候找乐谱,在总谱里头掉下来一张照片,就是她的。我才想起来,其实我们1994年在日本合作过。她是很专业的钢琴家,表现很稳当。 <BR><BR> 早报:有那么多种乐器,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指挥家? <BR><BR> 叶:其实我很理性的,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快毕业的时候,我考了很多证书,包括钢琴和小提琴的教师资格证,就是考虑到毕业以后就业的问题。但是一方面又不甘心,想学更多的东西,就想学指挥。当时在印第安纳大学非常辛苦,我在学小提琴的最后一年,考进指挥系,然后为了减少家里的负担做了助教打工,整整一年,每天都只能睡4个小时,但是很奇怪,觉得很开心。 <BR><BR> 早报:我很好奇为什么女指挥那么少?对于女性来讲从事指挥是不是特别难? <BR><BR> 叶:现在学指挥的女孩子比较独立、开放,但我们那个时候女孩子还是含蓄害羞的多。做一个指挥,你必须面对七八十个人目光的注视,别人不会因为你是女的,就对你放低要求。你做得好当然没事,但如果你做得不好,就得面对至少七八十个人的批评,很多女孩子丢不起这个脸。我当时也没考虑这么多。有的人喜欢钢琴的声音,有的人喜欢小提琴,我喜欢一个乐团一起发出的声音,因为某一种乐器,都是有它的局限性在里面的。对我来说,乐队就是我的乐器。这跟人的性格也很有关系,我在家里是老二,不像老大那么强势,但不会犯老大犯过的错误,同时要联系姐姐和妹妹的感情,而对于一个指挥来说,人际方面的能力也是很重要的。当然,在欧洲,即使是今天,一个女指挥也是很难被接受的,相对于技巧、知识来讲,有时候观念的阻碍更大。 <BR><BR> 早报:你和这次临时因为怀孕请辞演出的纽约爱乐副指挥张弦都是优秀的华人女指挥家,她选择留在国外,你却选择回到祖国大陆和香港发展,你怎么看这种选择? <BR><BR> 叶:选择很多时候都要看天时地利,我想每一个学音乐的学生,在纽约、伦敦呆了十年左右,看到音乐在当地人的生活中完全是生活的一部分,你一定会被打动,而且也习惯了。张弦的机会很好,我觉得她的选择是对的,但是我希望等到过了一个学习的阶段以后,她能够多回来看看,这样会有更大的影响。而我当时一毕业就接到香港管弦乐团的邀请,我也犹豫了两个月,但是做指挥就像游泳一样,你只看书不下泳池是不行的,我必须加入一个职业乐团,这样才能真正开始。 <BR><BR> 早报:2002年开始执棒小交,当时乐团是什么状况? <BR><BR> 叶:当中有很多是我的朋友和学生,是一个完全都是香港人的乐团。 <BR><BR> 早报:听说小交的专业演出和普及演出的比例是1:1,是您的主意么? <BR><BR> 叶:不是的,严肃音乐会占三分之一,教育性音乐会占三分之一,然后给歌剧伴奏、商业性的演出占三分之一。和别人不同的是我们的教育音乐会是收费的,一是因为找不到那么多赞助,其次我也觉得你送给别人免费的人家也不一定会认真听。虽然上座率都能达到93%到97%,但教育音乐会,因为我们会采用一些特别的形式,和一些其他的艺术家合作,所以成本反而更高,不过还是很值得。 <BR><BR> 我们一直在坚持做一些新的东西,比如说在两年前我们曾经邀请对流行乐和古典乐都很在行的伍卓贤帮我们作曲,和恭硕良,香港一个很著名的鼓手合作,做了一个叫做《飞》的演出。其实,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没所谓,好听的声音都可以放在里面,我觉得现代的音乐还是没有走出圈圈。我们还曾经演出《士兵的故事》,请了一个著名的编舞,把这个故事做成现代化的舞蹈,然后请了毛俊辉做主持人、旁白,讲述这个士兵把灵魂卖给魔鬼的故事。戏剧、舞蹈,这些也都可以加进来。 <BR><BR> 早报:对那些试图走上这一道路的孩子有什么建议? <BR><BR> 叶:对于学校的音乐教育制度,我觉得一直有问题。一上来,就说得很深很多,我们现在的教育根本没有时间让孩子坐在那里做梦。而音乐、戏剧,这种艺术类的东西,没有做梦的心情是不行的。我看过很多乐手,技巧很好,你让他怎么做他都做得到,但是对音乐完全没有感觉,这是很可怕的。(东方早报)</P></SPAN>
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