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总 發表於 2008-8-24 01:02:22

「万花巷」人惜别「万花筒」生活

<P>  对30岁以上的两广地区观众来说,几乎无人不识电视剧《万花筒》。因为该剧无论从人物角色、性格还是场景都真实地再现了珠三角的都市生活,这部长达104集的电视系列剧自1986年正式播出,就风靡两广乃至全国,当时有「播出‘万花筒’,空了大半城」之说。</P>
<P>  如今,随着佛山旧城改造的进行,「万花筒」的演员们戏里戏外演绎了20余年的万花巷生活也将成为历史……</P>

卢总 發表於 2008-8-24 01:03:40

<P><IMG src="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8-08/22/A17/res01_attpic_brief.jpg" border=0></P>
<P>&nbsp;</P>
<P>阿坤和阿冰在阿昌的店前争吵!</P><A href="mailto: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8-08/22/A17/res01_attpic_brief.jpg"></A>

卢总 發表於 2008-8-24 01:05:00

动迁:20余年万花巷生活将成历史

<P>  说起佛山文艺大院,人们可能相当陌生,可是提起电视剧《万花筒》的角色「娇妈」、「王医生」、「阿昌」等,很多人都如数家珍。当年,这部电视剧就选址在佛山话剧团居住与工作的场所文艺大院拍摄。</P>
<P>&nbsp;</P>
<P>  从1985年开始拍摄《万花筒》以来,文艺大院经历了20多个春秋,楼房显得有些陈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到新的楼盘小区居住,但是大多数《万花筒》的演员们和曾经为拍摄电视剧跑过龙套、提供过场地的居民们仍然留在了那里。</P>
<P>&nbsp;</P>
<P>  今年8月,在佛山市建设局公布的禅城普君南片区旧改项目(第一期)拆迁范围里,也包括文艺大院。</P>
<P>&nbsp;</P>
<P>  随着佛山大刀阔斧的旧城改造步伐,文艺大院将被30层以上的电梯楼代替,当年的老居民将要告别「万花巷」的邻里,分散到各自选择的安置房开始新的都市生活。</P>

卢总 發表於 2008-8-24 01:05:57

<P><IMG src="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8-08/22/A17/res03_attpic_brief.jpg" border=0></P>
<P>&nbsp;</P>
<P>这是《万花筒》少数没被拆的场景。如今已经是佛山普君南待拆的老城区。</P>

卢总 發表於 2008-8-24 01:08:55

寻访:万花巷街景10年来已变迁

<P>  阿昌的裁缝店、娇妈的小卖部,还有胜伯的家……这些场景都是观众对电视中的万花巷最熟悉不过的场景。不过,少为人知的「万花巷」原型文艺大院还是「佛山青年粤剧团」及「佛山话剧团」的办公地点,是以剧艺界为代表的一块文化基地,是一辈又一辈青少年剧艺人员锻炼学习、打磨成长的地方。</P>

普君南拆遷居民 發表於 2008-8-24 01:09:20

<P>所謂拆遷,就係迫遷。喺大部分居民都得唔到合理賠償,唔願意搬走嘅情況下,正苦一意孤行,利用收買佬加惡賊大軍,迫走居民。</P>
<P>口口聲聲話為改善居民生活改造舊城區,實際上為自己嘅政績而殘害百姓,破壞古蹟,由廣州調過佛山嘅大泡禾,可謂壞事做盡,拆完廣州就拆佛山。</P>

卢总 發表於 2008-8-24 01:09:49

<P><IMG src="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8-08/22/A17/res09_attpic_brief.jpg" border=0></P>
<P>&nbsp;</P>
<P>  这名住户曾经在《万花筒》里充当群众演员,她指着面前一片空地说:「这里原来就是剧中阿昌的服装店。」</P>

卢总 發表於 2008-8-24 01:10:43

<P>  记者来到该处寻访时才发现,原来包括梁荫棠、小神鹰、彭炽权、陈碧姬、鲁牛、蒋智文在内的一批著名戏剧艺术家曾在这里工作过;另外,中青一辈粤剧艺术家曾慧、余海燕、李淑勤在这里锻炼成长。</P>
<P>&nbsp;</P>
<P>  除此之外,这里更是名作迭出,如粤剧《赵子龙催归》、《顺治与董鄂妃》、《铁血红伶》,话剧《水乡情歌》、《玩具交响乐》、《梦断西樵》、《新居》(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文华奖」)、电视连续剧《万花筒》等。</P>
<P>&nbsp;</P>
<P>  「20年来,不时有广佛市民甚至海外同胞、外国朋友慕名来到文艺大院,寻访万花巷的影踪,街坊们早已习惯了,而且任何一个街坊都很乐意给大家做向导!」文艺大院管理会一位负责人介绍说。</P>

卢总 發表於 2008-8-24 01:11:53

<P><IMG src="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8-08/22/A17/res11_attpic_brief.jpg" border=0></P>
<P>&nbsp;</P>
<P>《万花筒》的主要场景已经被拆除,如今建了住宅楼。</P>

卢总 發表於 2008-8-24 01:12:41

小资料

<P>  《万花筒》电视系列剧剧情围绕着广州一个叫「万花巷」的地方,记录生活在这里的市民喜怒哀乐与各种矛盾,贴近生活。阿昌是主要角色之一,还有胜伯、阿娇、娇妈、大雄、胡科长等。本剧于1985年开始拍摄,1986正式与观众见面,两年共拍摄、播出了104集。当时在两广地区非常成功,引起了群众的强烈共鸣。</P>
<P>&nbsp;</P>
<P>  当时一周只播出一集,周内重播一次。每到播出《万花筒》的时候,大街上都显得清净了许多,人流明显减少,百姓茶余饭后议论的就是《万花筒》里的故事与人物。</P>
<P>&nbsp;</P>
<P>  《万花筒》作为一部曾在两广地区产生巨大轰动、辐射影响全国的电视系列剧,其主要演员均是佛山话剧团当时的在职人员。</P>

卢总 發表於 2008-8-24 01:14:01

<P><IMG src="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8-08/22/A17/res05_attpic_brief.jpg" border=0></P>
<P>&nbsp;</P>
<P>从左到右:娇妈、阿昌、胜伯、阿坤。</P>

卢总 發表於 2008-8-24 01:15:53

感慨:戏里戏外20余年

<P>  经过多次建设改造,如今的佛山文艺大院住着120多户人家,大部分是佛山文艺界的工作人员,包括万花筒里王医生的扮演者吴元标、娇妈扮演者陈碧姬、阿昌扮演者鲁牛等多名知名演员都是大院里的住户。虽然万花筒只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拍摄、播出了两年时间,但剧组大部分演员、导演、编剧都一直在万花巷取景点文艺大院里生活、工作,戏里戏外都是老街坊。</P>
<P>&nbsp;</P>
<P>  「在万花筒拍摄以前我们就是同事兼街坊,万花筒拍摄以后的20多年里我们还是老街坊,这份感情很难得!这个大院有太多难忘的回忆和充满温情的邻里关系!」在陈碧姬眼中,话剧团文艺大院就是现实中的万花巷。《万花筒》其实就是将他们在文艺大院生活的真实场景和真挚邻里关系,通过艺术化的手段搬上了屏幕,真情实感是《万花筒》赢尽观众口碑的关键。</P>
<P>&nbsp;</P>
<P>  「过去演《万花筒》,由于场景有限,我们经常要借用大家的房子和话剧团的办公区域作为拍摄场景,甚至有些没有参演的街坊都很乐意免费将自己的房子借用给我们,大家真的很淳朴!」《万花筒》剧组一位临时演员说。</P>
<P>&nbsp;</P>
<P>  原来,《万花筒》一集一个小故事的编排,让编剧、导演都有很自由的发挥空间,有时候甚至是即兴拍摄。比如说,拍摄时如果看到有几个小朋友在玩耍,导演就会拿着零食去「诱惑」他们当一当临时小演员。</P>
<P>&nbsp;</P>
<P>  「我的儿子今年刚刚28岁,《万花筒》拍摄期间他经常被导演捉去当临时演员!」文艺大院居民陈老说,「当年还用了我家作为拍摄点,我们两公婆为了配合拍摄躲在卫生间里几个小时都不敢出来。可以说当年拍《万花筒》成了我们的日常生活。」</P>
<P>&nbsp;</P>
<P>  大院居民波叔还回忆,有一次要拍摄万花巷停电,大家出来大院乘凉的场景。「当天晚上,工作人员就提前向文艺大院所有住户发了公告,晚上一听到导演发话就一起关灯,营造停电的效果!当时大家很配合,无论有无参演都主动关灯,甚至出大院做群众演员,增强了现场真实感!」</P>

卢总 發表於 2008-8-24 01:17:00

<P><IMG src="http://gzdaily.dayoo.com/res/1/1/2008-08/22/A17/res07_attpic_brief.jpg" border=0></P>
<P>&nbsp;</P>
<P>  《万花筒》取景地——佛山文艺大院,目前该大院有佛山青年粤剧团和佛山话剧团两大省内知名文艺团体。</P>

卢总 發表於 2008-8-24 01:18:04

文艺界:希望片区改造后老邻居还有机会常相聚

<P>  「娇妈」、「阿昌」、「王医生」等都表示支持正在进行的佛山旧城改造,但是对文艺大院的「万花筒」生活感到惋惜,希望片区改造后文艺大院的老邻里们还能有机会住在一起,延续当年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气息。</P>
<P>&nbsp;</P>
<P>  对此,佛山文艺界有专业人士认为,佛山文艺大院集中佛山粤剧团、话剧团的办公、训练以及从业人员的居住于一体,诞生了广府电视文化的经典之作《万花筒》,希望有关部门能保存这份文化遗产。</P>

卢总 發表於 2008-8-24 01:22:48

政府规划:片区改造后将大大提高居民的居住环境

<P>  虽然文艺大院「万花巷」有其特殊性,但在作具体规划时,是将其体现在禅城普君南片区的整体规划内。在这个片区中,将拆迁36万平方米,拆迁改造工程涉及3000多户的居民和商户。</P>
<P>&nbsp;</P>
<P>  其中,文艺大院属于片区要拆除的第一期范围,这一范围的拆迁完成后主要是用来建设佛山史上最大拆迁改造项目祖庙东华里改造的居民安置房。根据负责拆迁、建设的东建集团介绍,在这一范围内,将建设12栋安置房,基本为30层左右的电梯楼。</P>
<P>&nbsp;</P>
<P>  因此,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万花巷」及其周边地区将成为以居住功能为主的高层住宅区。按照规划,今后所在片区,道路将被拓宽,公共建筑将被合理布局。</P>
<P>&nbsp;</P>
<P>  在禅城区委宣传部召开的一次新闻通报会上,拆迁方东建集团副总经理吕文表示,普君南片区是整个禅城区旧城改造的一部分,改造的目的是使市政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等得以改善提升;城市功能布局更合理,消除原区内存在的密、乱、差、危等状况;居民的居住环境得到提高,让改造区域内占绝大多数的居民受惠。</P>
<P>&nbsp;</P>
<P>  同时,目前普君南片区的大多房屋抗震级别达不到5、6级。而改造后的房屋将使用钢筋混凝土建造,抗震系数将达到7级以上。</P></FOUNDER-CONTENT>

卢总 發表於 2008-8-24 01:25:04

<P>原帖由 <I>普君南拆遷居民</I> 於 2008-8-24 01:09 AM 發表 <A target=_blank href="http://bbs.cantonese.asia/redirect.php?goto=findpost&amp;pid=102485&amp;ptid=11947"><IMG onclick=zoom(this) alt="" src="http://bbs.cantonese.asia/images/common/back.gif" onload="attachimg(this, 'load')" border=0></A> 所謂拆遷,就係迫遷。喺大部分居民都得唔到合理賠償,唔願意搬走嘅情況下,正苦一意孤行,利用收買佬加惡賊大軍,迫走居民。口口聲聲話為改善居民生活改造舊城區,實際上為自己嘅政績而殘害百姓,破壞古蹟,由廣州調過佛山嘅大泡禾, ... </P>
<P>边个叫你哋唔反抗?!一齐做低两件收买佬,跟住个个都唔认数,我睇佢点!</P>

紫凤凰 發表於 2008-8-25 18:36:40

懷念。

飛鳥 發表於 2008-8-25 22:30:43

好耐好耐以前睇過&nbsp; 唔記得嗮了。。。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万花巷」人惜别「万花筒」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