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5260|回復: 7

[名家專訪] 粤语学者总汇(欢迎补充)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7-2-23 01:43:4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http://www.pkucn.com/attachment.php?aid=375

???????麦耘:笔名"南原"。1953年8月出生于广州,祖籍广东番禺。1978年秋考入中山大学中文系,1982年夏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中山大学汉语史研究生,师从著名语言学家李新魁教授习汉语音韵学。1985年夏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学位论文题目:《〈笠翁词韵〉音系研究》)。1985年7月至1998年1月在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任职,其间有一年(1995年6月至1996年6月)应聘到香港理工大学中文及双语学系做研究工作。1988年从实习研究员升为助理研究员,1993年升为副研究员。1998年1月调到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于古代汉语教研室。1999年升为教授。现兼任中山大学中国古文献研究所所长。1990年当选为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理事,连任至今。1995年当选为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理事,1999年当选为该学会常务理事。1996年当选为中国语言学会理事,连任至今。

(楼主:麦耘先生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 主要专业方向:汉语音韵学;方言学(粤方言研究);古籍整理。对汉语语音史的各个阶段都有深入的钻研,尤注重于中古音,以"重纽"为切入点重新解析《切韵》音系,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的见解。研究广州话和粤方言发展史,主要成果在于对广州话的语音、尤其是语素变调和语调的探讨,也着力于广州话的应用研究。注重研究方法和理论,在运用现代音系理论、实验语音学及数理统计等方法于音韵和方言研究方面有相当成绩。?
?
?任教以来担任过的课程:
古代汉语(本科生基础课)
音韵学(本科生选修课)
广州方言研究(本科生选修课)
音韵学(硕士生)
传统语文学(硕士生)
汉语史(硕士生)
汉语音韵学研究专题(博士生)

科研项目:
清车王府抄藏曲本整理研究(国家教委古籍整理委员会重点项目,参与)
切韵新韵图(211工程项目,独立)
广州话文本—语音转换·语音库(横向项目,主持)
广州话语音同一认定研究(横向项目,参与)

主要著作:专著、辞典、论文集等:
  韵学古籍述要(李新魁、麦耘合著) 陕西人民出版社(西安)1993.2.
  广州方言研究(李新魁、黄家教、施其生、麦耘、陈定方合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广州)1995.6.
  实用广州话分类词典(麦耘、谭步云合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广州)1997.8.
? ???音韵与方言研究[个人论文集] 广东人民出版社(广州)1995.4.
主要论文: ( YF 指收入《音韵与方言研究》)
A.音韵学:
  《诗经》韵系 YF pp1-25
  从尤、幽韵的关系论到重纽的总体结构及其他 《语言研究》(武汉)1988:2(总15)
  论重纽及《切韵》的介音系统 《语言研究》(武汉)1992:2(总23)??
  论韵图的介音系统及重纽在《切韵》后的演变
  《切韵》知、庄、章组及相关诸声母的拟音 《语言研究》(武汉)1991:2(总21)??
  关于章组声母翘舌化的动因问题 《古汉语研究》(长沙)1994:1(总22)
  《切韵》二十八声母说 《语言研究》(武汉)1994:2(总27)
  古全浊声母清化规则补议 《中国语文》(北京)1991:4??
   "浊音清化"分化的语音条件试释 《语言研究》(武汉)增刊: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十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8.7.) pp25-31(会议:1998.8.长春)
  利用梵汉对音构拟《切韵》遇流二摄的元音 《语言研究》(武汉)增刊:汉语言学国际研讨会(语音的研究)论文集(1991.11.) pp71-72(会议:1991.11.武汉);
  《切韵》元音系统试拟
  隋代韵文材料的数理分析 《语言研究》(武汉)1999:2(总37)
  《切韵》"祭泰夬废"四韵不带辅音韵尾 《中山大学学报》(广州)1992:4
  从《五音集韵》的并韵看其韵系的性质 《语言研究》(武汉)增刊: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八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1994.6.) (会议:1994.8.天津)
  《蒙古字韵》的重纽及其他
  《中原音韵》的舌尖后音声母补证 《中原音韵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2.
   "《中原音韵》无入声内证"商榷──兼论相关的几个问题
  《西儒耳目资》没有儿化音的记录 《语文研究》(太原)1994:4(总53)
  《韵法直图》中二等开口字的介音 《语言研究》(武汉)1987:2 (总13)
  《笠翁词韵》音系研究 《中山大学学报》(广州)1987:1??
  论近代汉语-m韵尾消变的时限 《古汉语研究》(长沙)1991:4(总13)??
  《正音撮要》中尖团音的分合 《古汉语研究》(长沙)2000:1(总46)
  小议汉语语音史上的"橄榄形"现象 《语言研究》(武汉)增刊: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九次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四次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1996.8.) pp20-26(会议:1996.8.福州)
B.方言学:
  广州话介音问题商榷 《中山大学学报》(广州)1999:4
  中古精组字在粤语诸次方言的不同读音及其历史涵义(A historical view: the different pronunciations in Yue dialects correspond to the Jing initials of Ancient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中国语言学报)》(美国)Vol.25, No.2(1997.6.)
? ???广州话的特殊35调 《第二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广州)1990.12. pp67-71(会议:1989.7.广州)
  广州话的语素变调及其来源和嬗变
? ???广州话语调说略 《广州话研究与教学(第三辑)》,中山大学出版社(广州)1998.2.
? ? 广州话的后补式形容词 《广州话研究与教学(第二辑)》,中山大学学报编辑部(广州)1995.10. pp11-21
  粤语是汉语的一支方言──与李敬忠先生商榷 《语文建设通讯》(香港)41(1993.9.)
C.古文字学、训诂学、语音学:
  "非声符化"说 《语言研究》(武汉)1984:1(总6)
读《尔雅·释诂》札记两则 《中山人文学术论丛(第三辑)》,台湾高雄复文图书出版社2000.10.
汉语音节-音位层次分析--以广州话为例 《语言研究》(武汉)1998:2(总35)
(以上资料由麦耘教授提供)

 樓主| 發表於 2007-2-23 01:48:49 | 顯示全部樓層

基本情况
??? 彭小川,女,1949年12月生于广州,祖籍江西樟树。现为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应用语言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back
研究领域????????????????????????????????????????????????
???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汉语方言研究、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back
教育背景

????

1976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学院中文系。

??? 1987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获硕士学位。??????????????? ?back

工作经历

?????

??? 1968.11 ~ 1973.8 广东东莞县沙田公社西太隆大队插队务农(其中1969.10 ~ 1973.8任该大队学校民办教师,后任校长)

??? 1976.9? ~ 1977.8? 华南师范学院中文系借用编写教材

??? 1977.9? ~ 1979.1? 广东罐头厂子弟学校教师

??? 1979.2? ~ 1984.8? 广东教育杂志社编辑

??? 1987.8? 至今?????? 暨南大学教师(先后任教院系为文学院中文系、对外汉语教学系,华文学院汉语系、应用语言学系)?

back

招收研究生方向

????? ?? 博士:“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现代汉语语法”方向

?????? 硕士:“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专业“对外汉语教学与华文教育”方向。??????????????????????????????? back

开设课程

????

??? 现代汉语语法专题(硕士生学位课)

??? 现代汉语专题研究(硕士生非学位课)

???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研究(硕士生非学位课)

??? 教学语法与课程设置(硕士生课程进修班课程)

??? 现代汉语语法(本科基础课)

??? 现代汉语语法概要(留学生本专科课程)

??? 现代汉语虚词(留学生本专科课程)

??? 教学法(华文教师进修课程)?????????????????????back

论著目录

????

(一)学位论文

??? 《南海沙头话语音研究》,1987.5。?

 

(二)专著:

?? 《珠江三角洲方言字音对照》(合著,詹伯慧、张日昇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10月

?? 《珠江三角洲方言词汇对照》(同上),广东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

?? 《珠江三角洲方言综述》(同上),广东人民出版社,1990年4月。

?? 《南海县志》(方言篇),中华书局,2000年11月。

??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释疑》(第一作者),商务印书馆,2003年10月。?

?

?《粤语论稿》,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

 

(三)教材:

?? 《汉语快速阅读训练与测试》(合编),华语教学出版社,1996年。?

??

《汉语教学法研修教程》(合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

 

(四)论文50多篇,主要篇目是:

  • 《试论汉语方言分区的典型性问题》,《暨南学报》(社科版)87年第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语言文字学》87年第6期转载。

  • 《沙头话古非敷奉母今读重唇音》,《中国语文》,89年第3期。

  • 《南海、广州两方言动词完成体的比较》,《澳门日报》89年10月15日“语林”(25版)。

  • 《广东南海(沙头)方言音系》,《方言》,90年第1期。

  • 《沙头话古全浊平声字读音的历史层次》,《暨南学报》(社科版)90年第3期。

  • 《粤语韵书〈分韵撮要〉的声母系统》,《第2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暨南大学出版社,90年12月。

  • 《汉语精读课语法例句的设计与展示》,《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91年11月。

  • 《粤语韵书〈分韵撮要〉及其韵母系统》,《暨南学报》(社科版),92年第4期。

  • 《广州话的结构助词“到”》,《广州话研究与教学》,中山大学出版社,93年12月。

  • 《从化粤方言的内部差异》, 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学术年会,93年。

  • 《南海沙头话古云、以母字今读初析》,《中国语文》,95年第6期。

  • 《〈说文〉会意字归部初探》,《语言文化论集》,暨南大学出版社,96年11月。

  • 《广州话的动态助词“住”》,胡明扬主编《汉语方言体貌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96年12月。

  • 《广州话的动态助词“咗”》,胡明扬主编《汉语方言体貌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96年12月。

  • 《广州话的“有得(冇得)”句》,暨南学报》(社科版)96年第4期。

  • 《广州话的“V得(O)”结构》,《方言》,98年第1期。

  • 《广州话的“唔打得烂” 与“打唔烂”》,《广州话研究与教学》(第3辑),中山大学出版社, 98年2月。

  • 《南海方音概述》,《李新魁教授纪念文集》,中华书局,98年8月。

  • 《试论华文教学的深入浅出问题》,《暨南学报》(社科版)98年第4期。

  • 《广州话的动态助词“翻”》,《方言》,99年第1期。

  • 《副词“并”“又”用于否定形式的语义、语用差异》,《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9年第2期。

  • 《对外汉语语法课语段教学刍议》,《语言文字应用》,99年第3期。

  • 《论副词“倒”的语篇功能——兼论对外汉语语篇教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9年第5期。

  • 《广州话的“VV下”与“V下V下”》,《第7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方言增刊》)商务印书馆,2000年12月。

  • 《广州话动词重叠的形式与意义》,《汉语学报》(2000年下卷)。

  • 《广州话表示“进行体”的动态助词“紧”》,《语言研究》2001年(增刊)。

  • 《如何提高华裔子弟学习华文的兴趣》,《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华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1期。

  • 《广州话的动态助词“开”》,《方言》,2002年第2期。

  • 《论“精讲活练”》,《语言教学与研究》2003年第1期。

  • 《对外汉语生词教学不宜忽略的一个环节》《广州华苑》2003年第1期。

  • 《广州话表“持续”义的几种形式及其意义的对比分析》,《语文研究》2003年第4期。

  • 《广州话的结构助词“噉”》,詹伯慧主编《第八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12月。

  • 《关于“的”的一些思考——从广州话没有三个“的”说起》,《汉语方言语法研究和探索——首届国际汉语方言语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

  • 《连词“并”用法考察》,《暨南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1期。

  • 《关于对外汉语语篇教学的新思考》《汉语学习》2004年第2期。

  • 《广州话虚词“晒”词义新解》《学术研究》2004年第6 期。

  • 《也谈“了2”的语法意义》,《学术交流》2005年第1期。??

  • 《浅谈东南亚华文教育的未来趋势》,《高教探索》05年第2期。

  • 《广州话“晒”与普通话相关成分的比较研究》,邵敬敏、陆镜光主编《汉语语法研究的新拓展》(二),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2。

? back

 

科研项目

????

  • 参加广东省人文社科“七五规划”重点项目“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已完成)

  • 独立承担广东省高教厅社科项目“广州话虚词研究”。(已完成)

  • 主持国家汉办科研项目、校211项目“对外汉语语法释疑”。(已完成)?????????

  • 参加国家汉办科研项目“汉语教学法研修教程”。(已完成)????

  • 参加国家汉办汉语教学国际合作项目“印尼汉语教师培训教材”编写工作,主持编写其一个分册“汉语语法知识与教学”。

  • 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汉语方言疑问范畴比较研究”(邵敬敏主持) (03 – BYY029)? 2003.1 ~ 2005.12?? 7万

  • 独立承担校211科项目“广州话与普通话助词对比研究”,2003年

  • 参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广东粤方言地图集”(甘于恩主持) (04 – BYY032)? 2004.5 ~? 06.12???? 7万?

??????????? back

社会学术职务

 

  • 广州市天河区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理事

  • 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华南分会理事

 

获奖情况

????

  • 《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三卷本)(集体项目)于1995年获国家教委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1999年获广东省社科规划课题优秀成果二等奖。

  • 《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第二、三卷)(集体项目)获1994年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专著一等奖。

  • 《沙头话古非敷奉母今读重唇音》一文获1990年暨大青年教师社科研究会第二次学术成果优秀论文奖。

  • 1997年9月获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称号。

  • 1998年9月获“国务院侨办所属学校优秀教师”称号。

  • 2001年获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与贾益民教授等五人)

  • 20029月获广东省高校师德标兵称号。

  • 2004年9月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

 樓主| 發表於 2007-2-23 02:12:06 | 顯示全部樓層

詹伯慧 男,1931年生,广东饶平人。现为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主任,兼任香港大学语言学系名誉教授。

  195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语言学系。从师中国语言学大师王力教授和著名方言学家袁家骅教授。1953-1983年武汉大学任教,1982年起任教授,1983年调入暨南大学,1985年任暨大复办后首任文学院院长。1990年被国务院学位办评为博士生导师,在暨大中文系建立第一个博士点:现代汉语博士点,迄今他已培养毕业博士生26人,硕士生9人,尚有在读博士生3人。

  詹伯慧教授从教50多年来在汉语方言、汉语辞书和汉语应用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他早年参加由袁家骅教授主编的《汉语方言概要》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全面论述汉语方言的著作。他曾担任《汉语大字典》编委多年,主持该字典的收字审音工作。他也是《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中方言分科的副主编。

  詹伯慧教授多次应聘到国外一些著名学府讲学。 1980年他作为我国教育部推荐的学者受聘为日本东京大学客座教授两年,为中日两国语言学的交流开了先河。此后,詹教授先后在法国高等社会科学学院(1990),新加坡国立大学(1998),美国加州(柏克莱)大学(1998),香港大学(1996、2000、2004),香港中文大学(1987、1992),以及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5)等学术机构任客座教授或开设讲座。

  詹伯慧教授已刊著作20多部,发表论文逾300篇。出版过《汉语方言文集》(1982),《语言与方言论集》(1993),《方言·共同语·语文教学》(1995),《漫步语坛的第三个脚印——汉语方言与语言应用论集》(2003)等四部个人论文选集。他主编的《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三卷),《粤北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粤西十县市粤方言调查报告》等多次被评为国家教委和省社科优秀成果奖。他主编的全国高校通用文科教材《汉语方言及方言调查》获授全国优秀教材奖。近期由他主编的《广州话正音字典》和《广东粤方言概要》,出版后也深受学术界的瞩目,《广东粤方言概要》已获得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九五”规划优秀成果奖(2003)。

  1992年詹伯慧教授获国务院颁发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1992年和1997年他两度被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国语言文字先进工作者。 1997年暨南大学授予他暨南大学“八五”(1991-1995)期间杰出科研工作者称号,2001年获评为暨南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2002年又被评为暨南大学“十佳先进个人”。

1988年詹伯慧教授被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93和1998年又连续两届出任第八届、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目前他仍担任一些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如广东省中国语言学会会长,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等。他还是广东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委员,担任过第一、第二届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委员。曾兼任广东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长达十年之久(1991-2000)。

發表於 2007-2-23 04:56:15 | 顯示全部樓層

千島英一

千島英一(Chishima Eiichi) 1947年生,日本人。1983年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班畢業,師從丁邦新先生。千島先生現為麗澤大學外語系教授,主要從事漢語方言的研究。

千島先生在漢語方言研究的主要論著有:《廣州方言形成的研究》(麗澤大學出版社1983)、《香港廣東語會話》(東方書店1989)、《標準廣東語同音字表》(東方書店1991)、《初學廣東語》(株式會社語研1993)、《探討廣州話指示代詞"呢"〔ni55〕的來源》(麗澤大學紀要1986.41)、《廣州話的"變音"試論》(麗澤大學紀要1987.44)、《廣東話的演進》(月刊"言語"1992年第21卷第9號~第13號)、《回歸之前目前香港的語言狀況》(月刊"言語"1994年第23卷第5號)、《廣州話的 "?"與普通話的"們"之對比研究》(中國研究2001.9)等等。

[此帖子已經被作者於2007-2-22 20:57:01編輯過]
發表於 2007-2-23 11:08:02 | 顯示全部樓層

南漢

南漢,男,東莞人。資料待補充。。。。。。

 樓主| 發表於 2007-2-23 22:47:08 | 顯示全部樓層

張洪年

張洪年教授,江蘇鎮江人。1946年生於上海。1947年隨父母移居香港。1967年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1969年取得中文大學文學碩士。後赴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深造,1974年獲博士學位。留校任教, 前後共26年,1997年至1998年出任該校東方語言文學系系主任。2000年冬在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退休,後轉到香港科技大學任人文學部教授兼學部主任。他也曾在美國俄勒岡大學、香港大學及香港浸會大學短期任教。 張教授早年隨周法高教授習中國語言學,後師從張琨教授。對中國歷史音韻、語法、方言皆有涉獵。研究興趣主要集中在粵方言。 1969年碩 士論文《香港粵語語法的研究》,採用結構派理論模式,對香港粵語作全面性探討和分析。1972年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這是研究粵語語法第一本著作,對粵語研究有重要參考價值。20世紀80年代以後, 張教授對粵語中各種音韻、語法、詞彙現象, 包括押韻、量詞、「將」字句、稱謂詞、歇後語、廣告語言等,曾作過一系列專題討論,論文在海外各學報發表。此後致力於研究粵語歷史發展的過程,利用早期傳教士的材料,探查從19世紀以來粵語裏發生的各種變化。已發表的論文包括:" Completing the Completive: (Re)Constructing Early Cantonese Grammar"(1997)、《早期粵語中的變調現象》(《方言》,2000)、《早期粵語裏的借詞現象》(中研院語言所集刊, 2001,台灣)、"The Interrogative Construction: (Re)Constructing Early Cantonese Grammar"(2001)。

除粵語外,張教授也寫過關於鎮江方言和早期吳語(山歌)的文章。在歷史語法方面,他做過敦煌語言的研究。在歷史音韻方面,他曾翻譯高本漢的《中國聲韻學大綱》(1972)。在現代漢語方面, 也做過一些研究,他所著的"A Practical Chinese Grammar"(1995年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是對外漢語教學的語法專書。

張教授在文學方面,也頗有研究,曾發表過一些關於紅樓、水滸、三言的分析文章。

 樓主| 發表於 2007-2-23 22:54:04 | 顯示全部樓層

黃耀堃

黃耀堃(「堃」這個字上面是兩個「方」,下面是一個「土」),原籍廣東省中山縣,1953年生於澳門。大學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並在京都大學文學部取得文學碩士及文學博士學位。現任職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並為《漢學研究集刊》、《中國文學與文化研究學刊》、《古漢語研究》等學術刊物編輯委員。著有《音韻學引論》、《論銳變中的香港語文》、《黃耀堃語言學論文集》等,及論文多篇。

最近的研究興趣

《切韻》系韻書、唐宋音、二十世紀五十年代以前的粵方言、敦煌文獻

 樓主| 發表於 2007-2-23 23:22:08 | 顯示全部樓層

?

女? 博士 ?硕士生导师 ? 文化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教授.

研究方向:汉语语音史,汉语方言史,汉壮比较研究.

个人简介:林亦,女,1953年生,壮族,教授。1985年毕业于广西广播电视大学语文专业,在广西水电工程局子弟中学任教;1990年毕业于广西大学中文系,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3年-1994年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做访问学者;200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博士论文《论东南方言史的研究方法》获南京大学2003年优秀博士论文奖。

女? 博士? 硕士生导师?? 文化与传播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 教授?? 同济西苑
研究方向:??
021-

   汉语语音史,汉语方言史,汉壮比较研究? kaoyangj
学术研究: 网络督察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3-2006):古壮字与广西粤语平话的历史层次研究??? 主持 1号
  自治区通志馆项目(2002--2006):广西通志·汉语方言志(续编)??? 主持 考
  广西大学项目(2003-2006):白话与平话--兼论平话的地位???? 主持
65976 455

  自治区教育厅项目(2001--2004):桂北平话研究,参加,负责〈兴安高尚土话研究〉一书的撰写。 专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2-2003):西部地区(广西)语言文字应用文题调查与研究,参加,撰写论文〈广西的推普与广西的双语双方言〉。 密云路
  国家语委“十五”规划重点项目(2003--2006):普通话水平测试研究子课题“广西普通话培训测试基础理论与实践研究”。 参加 课
  广西大学项目(2001-2004):壮语地名研究????? 参加 西门
论文论著: 业
  1 林亦 《车字古有“居”音》 《古汉语研究》;VOL52NO3;2001,09;?? 院
  2 林亦 《从方言词看广西粤语平话与江西客赣方言的关系》,《江西社会科学》;VOL175NO6;2001,06;?? 济
  3 林亦 《贵宾卡与贵宾咭》,《阅读与写作》VOL214NO3;2001,03;??

  4 林亦 《广西粤语白话和平话中的近代汉语词汇比较举例》,《广西语言研究》(第二辑);2002,11;?? 123站台
  5 林亦 《凹”字的形与音》,《古籍整理研究学刊》VOL94NO6;2001,11?? 济
  6 林亦《从方言演变考察北海市的历史》,《语言求是集》;2003.11;??

  7 林亦《从方言比较看文桥土话的复杂性》,《语言求是集》;2003.11;?? 123站台
  8 林亦《关于平话等的壮语借词》,《民族语文》NO02;2003.02;??
kaoyantj

  9 林亦《古诗文诵读中的语音问题》,《阅读与写作》NO7;2003.7;??
  10 林 亦 杨焕典 梁振仕 《广西通志.广西方言志》[第一篇 白话(粤语)] 广西人民出版社;1998,12??
  11 林亦 《南北方言中的“豚”》,《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NO.5.;2001;??
  12 林亦《论六言诗的格律》,《文学遗产》1996年第1期;??
  13 林亦《喻四归匣---以母演变的另一方式》,《语言研究》2004年3月,24卷第1期(总第54期)??
  14 林亦《谈利用古壮语字研究广西粤语方音史》,《民族语文》2004年3期;??
  15 林亦《广东新语〉与广西粤语》,第八届国际粤方言研讨会论文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6 林亦《百年来的东南方音史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
  17 林亦,《论六言诗的格律》,《文学遗产》;No.11996??
  18 林亦,《心母演变的假设》; 《语言研究》;;增刊;199606??
  19 林亦,林仲湘;肖培, 《利用计算机整理古籍必须重视简繁字的处理》;《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Vol.2;No.2;199604??
  20 林仲湘,林亦,李义琳 ,《论古籍整理用计算机字库中的字形处理》; 《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Vol.2;199604??
  21 林亦《溪晓匣云以五母在广西方言中的演变》,中国音韵学会第十一届学术讨论会暨汉语音韵学第六届国际研讨会论文集,香港文化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2000年8月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4-27 06:58 , Processed in 0.070725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