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3097|回復: 3

[掌故傳聞] 秦兵马俑是「贵族兵」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10-7 14:48:4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秦兵马俑的原型不是百姓出身的兵士

新华网河北频道 ( 2009-04-20 10:04:43 )        稿件来源: 燕赵晚报


    自考古发现三十五年来,秦兵马俑在世人眼中是秦始皇的"地下兵团",然而,陕西师范大学副教授刘九生最近提出"新说":"兵马俑"不是普通百姓出身的"兵"。


    秦俑与秦兵形象有别


    缓步走进秦俑一号坑大厅,一般人会因俑群的恢弘场面而动容,可细察,你会诧异于秦俑发髻的时尚、胡须的精剪、神态的安然,以及"制服"的考究与统一。谁会想到两千二百多年前的秦国普通士兵有时间有精力修整成秦俑这样的形象?


    刘九生说:"秦俑的发型非常讲究,有些辫子的编结方式即使今天看仍十分时尚,有发式专家研究认为'从其所梳的发髻看,不像是纯用髪编列而成,似乎用偏诸(即偏带)裹髪而成之'。拥有'虎狼之师'称号的秦国士兵,以质朴、粗犷见长,他们怎么会拥有如此摩登的发型呢?"


    秦俑发型的高贵触动大家神经。作家、古代服饰史学家沈从文 研究秦俑的发型时曾感叹不已,他认为,"最特别的是一般步兵,发髻多向上耸而略右(有的或偏左),编结之复杂到不可思议。"


    按照秦制,一般人不得穿"绵履",军服需要士兵自备。在1975年底至1976年出土的大批云梦秦简里,睡虎地4号墓的两件木牍,是士兵「黑夫」和「惊」写给家人的书信,信中明确向家人要布、钱和衣服。


    "研究表明,秦兵的服装绝不会整齐划一,可我们所见的秦俑衣裳鞋袜,制式是那样统一,做工讲究,色彩绚丽。很明显,与普通百姓出身的士兵不同,他们享受特权,最起码是经过精选的人。"刘九生说。


    秦俑身材高大,一般在一米九左右,其时秦人的身高明显达不到。刘九生说:"除了身材高大外,秦俑还有'啤酒肚'。养尊处优的生活表明,秦俑原型应属于秦人的贵族。"


    秦俑与秦军编制差异


    先秦时期的军制发展到战国,已普遍开始实施五进制。在秦国也是以"五进制重以四进制",练兵实行以一教十、以十教百的制度,军队则使用以五人为一伍的"伍法"。


    在商鞅的《商君书·境内》篇中,有"其战也,五人束薄为伍,一人逃而刭其四人,能人得一首则复,五人一屯长,百人一将。"


    在《史记·商君列传》中,"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商鞅变法后,"什伍制"不但成了秦军编制的基石,而且成为秦政的一个基础。


    历代兵学家以 "伍法"作为军队编制与训练的基本单位。在《尉缭子·制谈》中,"古者,士有什伍……量吾境内之民,无伍莫能正矣。经制十万之众,而王必能使之";在《尉缭子·攻权》中,"故五人而伍,十人而什,百人而卒,千人而率,万人而将,已周已极,其朝死则朝代,暮死则暮代。"


    刘九生说:"更明白的是,在《尉缭子》中有一篇《束伍令》,'束伍之令曰:五人为伍,共一符,收于将吏之所,亡伍而得伍当之。得伍而不亡有赏,亡伍不得伍,身死家残。'由此不难看出,'伍法'已是古代军队编制的基石,成了兵家的通识。"


    反之,离了伍法,军队根本无法编制。刘九生说:"问题在于,秦俑是以'四法'编制,四个一排的秦俑整整齐齐,数量多的俑群也是按四四制,譬如三号坑有68个秦俑。众多的排列组合方式表明,这些根本就不合秦军的'伍法'之制,秦俑别具一格是'四法'!"


    "四法"于史有证吗?《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三十一年十二月……始皇为微行咸阳,与武士四人俱,夜出逢盗兰池,见窘,武士击杀盗,关中大索二十日。"文中明确记载了"四个武士"保全了始皇帝性命。


    秦始皇出行是国家大事,四个人一小组的保护方案应当是最小的保护单元,一遇情况秦始皇就会置身四个方位的保护中。


    刘九生说:"由此不难认识到秦国的首长保卫制度,应当是四四制。日常出行如此,巡视东方六国时的庞大队伍也应如此。置身地下时,按四四制排列组合的秦俑实际上是护卫秦始皇的武士!他们只服务于秦始皇,独立于秦军编制之外!"


    秦俑与秦军价值取向迥异


    在古代,人俑是由人殉发展演变而来。一般情况下,有资格"作"俑的人必须是逝者的近亲、故旧或卫士,而不是普通人。


    黄展岳在《古代人牲人殉通论》中指出,「从死」是东周统治阶层最高的品德准则之一,但春秋中叶以后,人殉制遭到社会上部分人的强烈反对,遂渐部分地出现利用陶俑、木俑随葬以代替活人殉死。


    秦兵马俑概念下的"秦兵",有没有作"俑"的身份或资格呢?刘九生说:"以'兵'作'俑',违背古代人的死后世界观,在已知的古代帝王陵园系统中也不可能得到支持。"


    《礼记》曰:"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古人的丧葬文化传统中,讲究"事死如事生",逝者的生前物用要尽量带到地下为其阴间服务,图的是吉祥。普通人如此,帝王也难逃这一文化心理。


    "'兵者,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这是深植于包括兵家在内的古人心中的顽强的文化观念。逝者既要在地下享受'吉祥如意',会要求陪葬象征杀戮的'兵'吗?"刘九生说。


    秦始皇会不会是例外呢?刘九生认为这涉及对秦始皇的评价,关键点是征服六国后的秦始皇是不是暴君。


    巡视东方、修长城、筑驰道……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大海射鲸、刻石泰山……


    刘九生说:"作为霸业的完成者,秦始皇对'天下共苦战斗不休'自有其非凡的体验。始皇帝的理想,无疑是致力于他所能统治的人间世界能够'兴太平',建成一个和谐有序、高效运转、可传万世的幸福社会。"


    那么,如何看待秦始皇劳民伤财的求仙活动呢?


    "始皇帝'自谓真人',说明他更祈望远离人世的纷争,获享跟天地一样'久长'的生命。他死后,最不想要的恐怕是象征凶器的'天下之兵'了。不过,他的侍卫是除外的。" (新华社专稿)

 樓主| 發表於 2009-10-7 14:53:20 | 顯示全部樓層

咩为之「捞」?答案就刻在此俑之面上。




秦俑,捞眼捞鼻捞面口,从头到脚散发着浓厚的捞气息。与今日珠三角做搬运担抬工作的盲流,有否共同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資源

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沒有賬號?註冊

×
發表於 2009-10-9 12:51:33 | 顯示全部樓層

 

支持下楼主~~~

 

 

          


Signature--------------------------------------------------------------------------------------------------------------------
Nothing is impossible for a willing heart.
ugg boots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4-25 20:30 , Processed in 0.06992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