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樓主: 使君子

[族群溯源] [转载]泰国人与香港人的头颅骨特征比较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14-2-15 07:30:47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bingkwan 於 2014-2-17 13:39 編輯
实际上,在殷墟遗址挖出的头颅骨,很多都是东南亚人种,甚至有南太平洋的澳洲矮黑种。——如此看来,上古华夏文明或许是「热带劣种」北上黄河创造的。
使君子 發表於 2014-2-15 05:19



你理解錯咗,所謂的"太平洋尼格罗人种类型"(Oceanic Negroid)其實就是指馬來人種,即古華南類型。澳洲棕種父系是K,母系是N;原始馬來人父系是O,母系是R,當中的繼承關係顯而易見。

朱泓《体质人类学》:

从现有的古人骨材料来看,「古华南类型」居民可以由浙江余姚河姆渡、福建闽侯昙石山、广东佛山河宕、广东南海鱿鱼岗、广西桂林甑皮岩等颅骨组为代表。该类型居民的主要种系特征为:长颅型、低面、阔鼻、低眶、突颌、身材比较矮小。他们在体质特征上与现代华南地区的绝大多数居民(包括南方汉族和少数民族)均有所不同。在现代对比组中,他们一般和东南亚一带的居民,如印度尼西亚人,以及大洋洲(就是澳洲)的现代土著,如美拉尼西亚人等比较接近。此外,该类型的前身,可以一直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柳江人那里。目前已知的材料显示,这种类型的居民在先秦时期可能是以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即浙、闽、粤、桂一带为主要分布区的。根据古文献记载的民族分布地望,「古华南类型」可能代表了广义的「古越人」的种系特征。至于该古代类型与现代华南地区居民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不妨暂且做如下大胆的推测:由于中国历史上北方地区战乱频繁,大量的北民南迁乃至侨置郡县,致使南方地区的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一方面,北民南迁的压力迫使一部分「古华南类型」土著不断向更南方向的东南亚一带以及太平洋诸岛屿迁徙,因而对这些地方的现代人种的形成产生了影响;另一方面,南迁的北民与当地土著「古华南类型」居民在长时间的共存、同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今天的华南汉族和其他众多少数民族。
 樓主| 發表於 2014-2-15 07:36:34 | 顯示全部樓層
原鏈結已失效,補上新鏈結:
泰国人与香港人的头颅骨特征比较
mbingkwan 發表於 2014-2-9 21:09



如果,东晋五胡乱华之前的黄河人种,是跟今日华南东南亚的 侗傣、孟高棉、南岛、苗瑶 等南蛮同一类,那么,五胡乱华以後的黄河人种,又是怎么回事?

所以,我一直劝谕粤男,唔好再做缩头乌龟,要够胆同d大捞头抢女人,扩阔我地男性生殖优势,培养出强壮子孙,领导佢地。
發表於 2014-2-15 07:53:4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bingkwan 於 2014-2-17 13:37 編輯

舊有的分類法,Negroid是包括澳大利亞原住民的,也就是所謂的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或赤道人種。

但澳大利亞原住民和西非黑人相距萬里,遺傳和體質上也有很大差別,西非黑人父系是E,顱型是低長,没有眉弓;澳大利亞原住民父系是K,顱型是高長,眉弓極強。所以最後澳大利亞原住民被分出來,獨立出一個人種,就是Australoid(澳大利亞人種/棕色人種/澳洲棕種)

太平洋尼格罗人种类型(Oceanic Negroid)就是指尼格羅-澳大利亞人種位於太平洋的部份,即澳洲棕種。
 樓主| 發表於 2014-2-15 07:54:04 | 顯示全部樓層
那些所谓「分析报告」,前几年我都信以为真,不过,去完殷墟博物馆,亲自睇过棚真骨之後,我基本确定,大陆考古学的文字编纂,无论系民国定土共,都好大程度建立在幻想同自欺欺人之中。


楊希枚是從頭骨的型態類型下手,利用肉眼判斷與統計數據,將標本區分出五種類型,分別對應五個人種,但是從其中他並沒有發現到「中國人」,同時他所利用的「種系相似係數」並不支持他的分類

當時史語所的兼任研究員余錦泉曾批評楊希枚的分類並沒有證據說明這些分類代表真正的種系。

楊希枚曾撰寫了"卅年來關於殷墟頭骨及殷代民族種系的研究"一文,指出臧振華等贊成殷墟頭骨為同一種系的學者,他們的文章中也出現了自相矛盾的論點。

不過楊希枚本身也無法反駁這些學者,對楊希枚統計資料的批評。
 樓主| 發表於 2014-2-15 08:03:52 | 顯示全部樓層
朱泓《体质人类学》
mbingkwan 發表於 2014-2-15 07:30



朱泓本身读文学出身,未接受过生物学或解剖医学培训,仲要系「东北派」人马,所以我当佢9up。

可能你唔知大陆生物学界有两大派,一个系「东北派」(吉林所),一个系「西南派」(昆明所),吉林所提出「不断南下驱逐占领」,昆明所相反。

如果从地球生物繁衍角度来看,肯定吉林所错,因为所有物种都从热带起源并扩展至寒带。

尤其,昆明所的研究,代表我地南人意见。
發表於 2014-2-15 08:06:54 | 顯示全部樓層
古華夏人應該是蒙古人種東亞類型。殷墟祭祀坑有東亞類型的頭骨

http://www.ivpp.cas.cn/jgsz/gkxh/gjzdwxh/nhlwj/201201/P020120116405636549330.pdf
 樓主| 發表於 2014-2-15 09:31:29 | 顯示全部樓層
岭南沿海,有四大土著姓,鸡、布、老、田。 其中 老、田 可能是原居陆地的 侗傣、孟高棉 之类民族,鸡、布 可能是原居海洋的南岛民族。

布姓我以前单位遇到一个,90後,本地人,家住越秀北路,身高187cm,轮廓很有特色,肤色黑,下巴方,长得有点像 冼灏英。

老姓以前单位有两个,一男一女,身材中中等等,有点土著特征,但也不算很马骝,略肥,肤白。

鸡姓,在网上找到两例,两例都展现出很典型的某一类南岛人特征,身材高大,轮廓深(似周润發)。


鸡启贤,台湾中学生,185cm,祖父随国民党从佛山迁台,比一般台湾人(闽南裔)高大壮硕:






鸡美英,祖籍广西防城,越南归侨,172cm,曾是篮球女队员;广东西部和广西的习俗,过年包粽(「米乙」 et),长条形的粽:



發表於 2014-2-15 09:31:36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bingkwan 於 2014-2-16 00:51 編輯
日本人的C1、波人的C2、甚至柬埔寨人和达罗毗荼人的C3*(南系C3),或珠江口疍家人的C*,都跟澳洲土著的C更接近,而北亚同华北的C3c/C3-star(北系C3)是比较遥远的。
使君子 發表於 2014-2-15 08:47





第一,達羅毗荼人是C5而不是C3
第二,即使C3真是分成南系北系(我唔清楚),C3南系會和C3北系更接近(有最近共祖C3),而不是C3南系和C1、C2、C*、澳洲土著的C4更接近(最近共祖是C)
第三,北亚同华北的C3,當然也包括C3c
第四,北亚同华北的C3,本身也是來自東南亞的。第一幅圖可見,C3在東南亞最南部也有低頻的分佈
發表於 2014-2-15 09:53:25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mbingkwan 於 2014-2-15 10:03 編輯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9/9b/AishwaryaRai.jpg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8/82/AR_Rahman.jpg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a/a3/Veddah_Man.jpg

C5系達羅毗荼人 體質粗壯、面部寬闊、顱型較圓,同C2系波利尼西亞人、C3系北亞人相似。

https://en.wikipedia.org/wiki/Dravidian_peoples,这里提到

More recently, other geneticists, such as Lynn B. Jorde and Stephen P. Wooding, demonstrated that South Indians are genetic intermediaries between Europeans and East Asians.

翻譯一下:南印度人的基因介乎歐洲人和東亞人之間。南印度人常染色體中的「東亞人」成份很可能來自父C母M人群



引用自朱泓的《体质人类学》:

波里尼西亚人种是分布于大洋洲东部波里尼西亚群岛的土著居民,其中包括毛利人、萨摩亚人、汤加人、图瓦卢人、夏威夷人、塔希提人、托克劳人、库克岛人、瓦利斯人、纽埃人和复活节岛人等十多个支系。据人类学家和考古学家研究,波里尼西亚人种的祖先大约在2500年以前由东南亚一带,途经美拉尼西亚或密克罗尼西亚迁移到波里尼西亚。最初,他们可能定居于社会群岛。后来逐渐散布到北至夏威夷,东抵复活节岛,西南到新西兰之间的广阔海域。波里尼西亚人种在体质特征上居于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尼格罗人种之间过渡类型的位置上,带有南方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混合的性状。他们的身材比较高大,皮肤黄色或浅褐色,体毛发育中等,头发为黑色波发。鼻突出度中等,鼻型较阔。头骨高而较短,颅指数多为圆颅型。面部宽大,颧骨相当突出,面突出度中等,颏部比较突出而厚重,有较高的「摇椅形下颌「(Rocker jaw)出现率。
 樓主| 發表於 2014-2-16 00:33:17 | 顯示全部樓層
C1/D2应该都不是北线入日本(C3/N/Q才是北线),因为东北亚内陆没有C1/D2。

除了C3/N/Q,较有可能北线入日本的,还有O3-M134。

O3-002611 、O3-M7 可能属于「中线」,从长江流域一带。
 樓主| 發表於 2014-2-16 00:39:10 | 顯示全部樓層
广医05年出过一份报告,验到珠江口疍家人有10%左右的C*,具体系C几、下游咩类型,无深入验。

我怀疑疍家人的C*同日本的C1有关。 我亲自上过疍家艇,同疍家人一齐生活过几日,發觉佢地体貌特征好多元复杂,有部分人似库页岛的Nivkh,或堪察加半岛的Chukchi,甚至有头髮特别卷曲浓密、鼻窿特别大的(澳洲土著??)
發表於 2014-2-16 08:34:05 | 顯示全部樓層
我甚至有理由怀疑兵马俑是伪造


雖然我冇去睇過,冇發言權,但我相信共產黨呃到大陸人,都呃唔到哋鬼佬!
 樓主| 發表於 2014-2-16 18:15:46 | 顯示全部樓層
我相信土共呃唔到鬼佬! ...
KinNg 發表於 2014-2-16 08:34


前几年,大陆送几尊兵马俑去欧洲博物馆展览,欧洲人發现系假,要求亲自前来兵马俑遗址检验真伪,大陆拒绝。
 樓主| 發表於 2014-2-18 01:44:42 | 顯示全部樓層
其实并非全部南岛人都奀细,这是由于热带种族演化变异的「偶然性」。台湾的泰雅族(Atayal),有部分男性个体去到一米八几。比如《赛德克巴莱》的「莫那鲁道」酋长角色,两位泰雅族扮演者都185。

在广东西部山区,信宜、罗定、新兴 等地,有些本地人,轮廓也很深,身材高大。台湾的南岛人,可能跟我们这些「高佬」也有关联。

甚至在粤东客家山区,「矮人族」云集的区域,也有个别高佬,如梅州五华采石矿出身的地产商人 缪寿良,类似南岛人的轮廓,183:

 樓主| 發表於 2014-2-18 20:36:27 | 顯示全部樓層
波利尼西亚人在2500年前迁至南太平洋。头骨特征:鼻突出度中等,鼻型较阔。头骨高而较短,颅指数多为圆颅型。面部宽大,颧骨相当突出,面突出度中等,颏部比较突出而厚重

mbingkwan 發表於 2014-2-15 09:53




其实波人可能四千年前就迁出了。

这里是一副三千年前 斐济 女性的头骨,留意她後脑部分,顶骨、颞骨 都相当饱满,使她的整体颅型显圆(但她的前额较窄 有点「头尖额窄」),同时她的鼻根扁阔,梨状孔阔大,颏骨、下颔角 都较粗壮:



 樓主| 發表於 2014-2-18 20:44:55 | 顯示全部樓層
我同你普及一下,睇骨的入门知识;

这是一副较典型的高加索人种头骨,脸型窄长,颧骨、颧弓 细薄,颏骨凸出(「兜下巴」),梨状孔狭长,鼻根窄且显著隆起,长颅型:

 樓主| 發表於 2014-2-18 20:59:02 | 顯示全部樓層
本帖最後由 使君子 於 2014-2-18 21:00 編輯

具有高加索人种特征的远东区域上古头骨,一副是新疆乌孙文化(汉朝时「月氏」nguet-chi 现「乌兹别克」),一副是东内蒙赤峰兴隆洼文化(之前我反复提示 戈壁-阴山、长城沿线 是「狨狄」迁入东北亚之主路);

兴隆洼:



乌孙:

 樓主| 發表於 2014-2-18 21:16:20 | 顯示全部樓層
山东大汶口头骨,似乎有两类或以上;

一类或者或可视作真正的「东夷种」,鼻根扁阔,梨状孔圆阔,高额,脸高(上脸及下脸)等等,这些特征均最接近广东佛山河宕文化的越人土著头骨,但同时脸型较窄长,颅型偏长,以及 颏骨、下颚 的弧度,似乎又表现出类似高加索人种的特征:




这是广东佛山河宕文化的越人土著头骨,做对比组,可發现河宕颅型其实更阔,下颚也更阔:

 樓主| 發表於 2014-2-18 22:20:07 | 顯示全部樓層
总体而言,大汶口组的这两类头骨,都很难跟波人头骨对应。反而佛山河宕组比较接近波人。

这位是前几年曾活跃于人类学论坛的东莞常平籍(广府)网友 海豹海豹,他的轮廓,就颇有波人特点,高阔颅型,大肉鼻,身材壮:

[/URL]
 樓主| 發表於 2014-2-18 22:28:42 | 顯示全部樓層
这是海豹的老婆,湖北大悟人(近河南),具有 苗-越 混合的特点,额头高阔、头大身细 是苗,扁阔鼻、厚唇 是越;海豹个仔,也继承了很多海豹老婆的特征,肤色黄:

[/URL]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4-24 03:52 , Processed in 0.06959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