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碼
 註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搜索
熱搜: 活動 交友 discuz
查看: 4639|回復: 4

又畀人撈化咗啦,應該係泥「maang」,唔係泥鰍吖!

[複製鏈接]
發表於 2009-3-31 17:58:0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RT,救命吖,今日聽返啲鄉下同學先記得返乍!
發表於 2009-3-31 18:34:02 | 顯示全部樓層

是兩種不同的魚類

發表於 2009-4-1 00:01:41 | 顯示全部樓層

 

「泥鰍」同「泥鯭」係両様唔同既野。

發表於 2009-4-1 06:10:03 | 顯示全部樓層

泥鯭与泥鳅是两种不同的生物,有两种名字有何不妥,与「捞化」何干?

 

泥鯭——学名:长鳍篮子鱼,俗名:泥鯭 臭肚 象鱼

  英文 Slimy spinefoot, Net-pattern spinfoot, Seagrass rabbitfish

  栖息环境 礁区、砂泥底、河口、近海沿岸

  型态特征 体呈长椭圆形,侧扁, 背缘和腹缘呈弧形,标准体长为体高之2.4-3.0倍;尾柄细长。头小。吻尖突,但不形成吻管。眼大,侧位。口小,前下位;下颌短于上颌,几被上颌所包;上下颌具细齿1列。体被小圆鳞,颊部前部具鳞,喉部中线无鳞;侧线上鳞列数16-26。背鳍单一,棘与软条之间有一缺刻;尾鳍稍分叉,但随体形增加,分叉愈深。体侧由上方银灰色,往下侧渐成银色,上侧间杂蓝色斑点,下侧则杂以白色斑;头部上方则为暗绿色;鳃盖后上方有一污斑。侧线至第一背鳍棘间具2-3行小圆斑。受惊吓的鱼只,其体色会转变成以灰白与暗棕斑纹交杂成斜纹状;各鳍上均出现2-3条棕色条纹,尾鳍则有4-6条不完全灰白色条状斑。若冷藏后,体侧上方呈褐色,下方为乳白色,并杂以暗白色点斑。

  栖所生态 暖水性鱼类,常形成小群体栖息于朝海的珊瑚礁区或岩礁区等藻类丛生的水域,亦常出现于河口域或离岸数公里之清澈水域。杂食性,以藻类及小型附着性无脊椎动物为食。各鳍鳍棘尖锐且具毒腺,刺到使人感到剧痛。

  地理分布 广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东起波斯湾、阿曼湾,西至密克罗尼西亚的帛琉,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台湾南、北部及各离岛均有产。 

无标题.JPG

 

泥鳅——属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泥鳅属。英文名:Oriental weatherfish 。
  体细长,前端稍圆,后端侧扁。吻突出,眼小;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唇软而发达,具有细皱纹和小突起。头部无细鳞;体鳞极细小,;体表粘液丰富。背鳍无硬刺,起点在腹鳍起点上方稍前;尾鳍圆形,尾柄上、下方有窄扁的皮褶棱起。体灰黑,并杂有许多黑色小斑点,体色常因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差异。

        除西部高原地区外,我国自南到北各处都有此鱼生长。

无标题1.JPG

發表於 2009-4-1 06:18:08 | 顯示全部樓層
楼上对水产(河蟹)都有认识啊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註冊

本版積分規則

Archiver|手機版|粵語協會

GMT+8, 2024-4-19 06:02 , Processed in 0.06615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Licensed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