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汉 發表於 2007-4-7 05:11:04

东莞“七夕贡案”小学开手工课培养小传人

<div id="content_title" style="FONT-SIZE: 20px;">“七夕贡案”6月进京摆展览</div><div id="content_about"><div><a href="http://www.dayoo.com/" target="_blank">大洋新闻</a></div><div>2007年04月06日</div><div>来源:<a href="http://gzdaily.dayoo.com/" target="_blank">广州日报</a></div><div id="author">作者:</div></div><div id="content_article" style="FONT-SIZE: 14px;"><!--Element not supported - Type: 8 Name: #comment-->  本报讯(记者潘勤毅)当小学生们都能熟练地制作“七夕贡案”时,何愁没有传承人?昨日,负责望牛墩“七夕贡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的陈金友表示,现在望牛墩在小学开设了“七夕贡案”的手工课,作为第二课堂吸引了很多小学生参加,并把科技手段融入制作工艺,对于传承这一古老的手工技艺充满信心。据陈金友介绍 <table align="left"><tbody><tr><td><span id="adv_div_default" style="DISPLAY: none;"></span></td></tr></tbody></table>,今年的望牛墩第三届“七月七民俗风情节”,将邀请广东省20多个城市都带上自己的贡案来莞“拜七姐”。 6月10日还将带着精心制作的“七夕贡案”去北京参加展览。 <p>  小学开手工课培养小传人</p><p>  据陈金友介绍,一台“七夕贡案”长约5米,宽约1米,分为茶酒斋饭、醒狮贺节、五谷丰登、鹊桥相会和拜祭香烛五个部分。龙头、龙身、花草、牛郎、织女都是由不同的人分工合作,需要组织10多位民间艺人花费近2个月的时间才能制作完成,不可能由一个人独立完成全套制作。这和莫家拳以及其他技艺的传承有明显的区别。</p><p>  东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负责人龚冠夫表示,由于望牛墩村村都会做贡案,难以像莫家拳的传承那样有一个明晰的谱系,指定传承人。因此在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时,没有列明具体的传承人,但由于望牛墩镇文广中心一直负责“七夕贡案”的制作管理和培训,按照相关规定,会将其列为保护单位。</p><p>  望牛墩21个村都会做“七夕贡案”,但绝大多数是中老年妇女,其中主创女艺人黄妍,已有70多岁高龄,最小的也有30多岁。现在望牛墩镇在小学开设了“七夕贡案”的手工课,作为第二课堂吸引了很多小学生参加。空闲的时候,老艺人们也会来到学生中间,手把手地讲解。“当小学生们都热爱制作“七夕贡案”时,何愁没有传承人?”陈金友说。</p><p>  “七夕贡案”6月进京参展</p><p>  “拜七姐”是岭南著名传统风俗。去年的“广东省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上,望牛墩用开心果壳制腊梅,白米砌成菊花,洋蒜衣作莲花,以鸡蛋壳制灯,以及手绣的一寸花鞋等做成的“七夕贡案”为最耀眼的亮点,并被永久保留在广东省博物馆,另一台被收藏在东莞市风俗博物馆。</p><p>  除了培养新的传承人,在制作工艺上也增加了科技手段。比如,醒狮贺节部分,借鉴声光电技术,龙、狮、麒麟可以随着音乐不断地上下摆动,充满节日的气氛。</p><p>  陈金友表示,今年的望牛墩第三届“七月七民俗风情节”工作方案中,计划邀请广东省20多个市都带上自己的贡案来莞“拜七姐”。同时,今年6月10日还将带着精心制作的“七夕贡案”去北京参加展览,把东莞的传统民间艺术向全国宣传。</p></div>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东莞“七夕贡案”小学开手工课培养小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