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hk 發表於 2006-12-23 22:36:00

[陶傑散文] 童謠

<p align="center"><strong>童謠——選自陶傑 《自戀紅燭》</strong></p><p>  在人慾橫流的時代, 失傳了的豈止校歌,還有童謠。</p><p>  生長在六十年代的香港,有幸還能沾上廣東童謠的一縷餘緒。家裏的傭人是梳起唔嫁的「順德媽姐」,她們從廣東家鄉帶來的,除了一條大油辮,一身漿得白貼的布褂,一腔枯籐老樹和井底的記憶,還有在樹下井湄的許多古老童謠。</p><p>  最流行的一首:「月光光,照地塘,年卅晚,摘檳榔。檳榔香,摘子薑。子薑辣,買葡突。葡突苦,買豬肚。豬肚肥,買牛皮。牛皮薄,買菱角。菱角尖,買馬鞭。馬鞭長,起屋樑。屋樑高,買張刀,刀切菜,切死兩個紅毛番鬼仔。」</p><p>  這首童謠,傳到六十年代的香港,已經是「刪節本」。原來的版本最後還有下文:</p><p>  「屋樑高,買張刀。刀切菜,買蘿蓋。籮蓋圓,買隻船。船漏底,浸死兩個番鬼仔,一個蒲頭,一個沉底,一個匿埋門扇底,惡惡食孖油炸鬼。」</p><p>  一首童謠,兩個版本,結尾都體現了對「紅毛番鬼仔」的切齒痛恨。這一首想來必定是道光年之後在沿海一帶流行的,都充滿農業社會裏熟悉的生活事物,到今天,一切都陌生:摘檳榔爲什麽要在年卅晚?子薑和葡突是什麽樣的植物?菱角好不好吃?屋樑有多高?</p><p>  而菲傭闖進來,香港人的下一代從小學會菲律賓的英語,順德女傭退下去,也帶走了她們的童謠。所有的地塘都已填土,製成柏油馬路或「西班牙別墅」;愈來愈高的不再是屋樑,而是三四十層高的屋邨大廈。在高樓叢中,俯不見地塘,仰不見月光,除了電視聲浪和麻雀桌上推牌的噪音,滿天的魚骨天線,像拉鏈一樣,永遠縫合不了童謠的世界。在六十年代的香港長大,我們還有幸一把抓住在縫間流出來的最後一線映照在地塘上的月光光。</p>
[此帖子已經被余OK於2006-12-25 14:25:34編輯過]

殺人王 發表於 2006-12-24 01:25:01

<p>莫講話香港....就算喺廣東細蚊仔雵家唱嘅童謠都變成國語....</p><p>好彩TVB重有部分廣州話兒歌流傳.....不過都無"月光光"咁經典</p>

Wai 發表於 2006-12-24 02:26:44

<p>細個聽童謠多。慢慢大個咗都好少喺廣東嘅媒體聽到囉。以前珠光台呀,廣州台都有聽過“月光光”之類嘅童謠,幼兒院嘅老師都有唱畀我哋聽。</p>

highyun 發表於 2006-12-27 20:41:39

<p>陶生喺光明頂講童謠呢集之前,其實我哋已經整理咗大批珍貴嘅童謠:</p><p><a href="http://www.cantonese.asia/Attraction/2006/200605/Attraction_20060521213618.html">http://www.cantonese.asia/Attraction/2006/200605/Attraction_20060521213618.html</a></p><p>資料會繼續補充。</p>
頁: [1]
查看完整版本: [陶傑散文] 童謠